颈肩肌筋膜炎中医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进行知识预习,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测验,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③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指导小组进行答案总结,并相互讨论与提问,随后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对于学生的缺点给予指正[7-8]。
在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通过个人测试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更利于因材施教;小组讨论则可使学生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角色扮演则能加强学生对疾病症状与患者心理的理解,继而提高学生的诊断分析和沟通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结束后研究组的理论、实践成绩和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TBL教学用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T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张琳林,邹林洪,胡丹,等.TBL结合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专业牙周疾病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1):2345-2347.[2]翟敏,田壮,李印龙,等.T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36-439.[3]李侃,王超.医学免疫学“OSBCM”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卓越医生班的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2): 282-283,287.[4]刘福,郭建红,杨艳萍,等.改良的TBL教学模式在本硕班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986-988.[5]陈召,李小飞,周勇安,等.联合PBL和T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41-2144.[6]李夏青,刘福,杨艳萍,等.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01-804.[7]朱越峰,陈菊仙.基于TBL的PBL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1):120-121.[8]程晓亮,于南南.TBL小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2):86-87.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郑荣林(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从不同的中医疗法如单用针刺治疗,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推拿、刮痧、拨罐、雷火灸、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近况。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案例简介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筋膜的炎症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个中医医生成功治愈筋膜炎的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王先生•性别:男•年龄:45岁•主要症状: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中医诊断经过仔细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中医医生得出以下诊断结果:•证型:筋膜炎•证候:湿热蕴结型•辨证要素:湿热侵袭,痰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结果,中医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药治疗1.方剂: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茯苓、白芍、陈皮、甘草、大枣等–作用:解表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2.单味药物–丹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防风: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川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主穴:足三里、阳陵泉、委中、肘髎、膝关上、足太乙、阳白、外丘、太谷–配穴:风池、额外、太溪、大椎、肩井、章门2.针刺技法–慢插快刺法:先慢插达穴位,速度逐渐加快,使患者感觉刺痛,促进气血运行。
–留针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周3次。
推拿治疗1.推拿手法–捏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按揉患处,以促进气血运行。
–推法:使用手掌推动患处,以舒筋活络。
2.推拿技巧–摩擦:用手掌迅速摩擦患处,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搓揉:用手掌或指腹在患处反复搓揉,以舒筋活络。
治疗效果经过2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以下是治疗效果的具体表现:1.疼痛减轻:患者右膝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可以正常行走和活动。
2.活动恢复:患者的右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
3.症状消失:患者不再感到肿胀和局部发热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筋膜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调理: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2.保持适度运动:患者需要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患处关节。
3.注意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当引起的疼痛。
伤筋病中医辨证依据
伤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范畴,主要包括肌肉、筋膜、肌
腱等组织的损伤或病变。
在中医中,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缓急,以确定治疗
方案和药物的使用。
对于伤筋病的辨证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分析:
1. 症状表现,伤筋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中医医生可以判断伤筋病的病位
和病情轻重。
2. 脉象特点,中医强调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病情,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在伤筋病的辨证中,医
生会关注患者的脉象是否有浮、沉、弦、细等特点,以判断病情的
虚实和寒热情况。
3. 舌象变化,舌象在中医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舌质、舌苔
的颜色、湿润度等变化都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在伤筋病的辨
证中,医生会观察患者舌头的形态、颜色等特点,结合其他症状来
判断病情。
4. 病因分析,伤筋病的发病往往与外伤、劳累、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分析病因,进而确定辨证的依据。
总的来说,对于伤筋病的中医辨证依据,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以及病因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念,通过科学的辨证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
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射。
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
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
X线多为阴性结果。
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服用舒筋活血类中药和维生素E、维生素B1等,对原
发性肌筋膜炎疗效较好。
●2、口服抗炎镇痛药物:常用药有水杨酸制剂,吲哚美辛,布
洛芬。
●3、血沉和抗“O”高者服用抗风湿类药物。
中医治疗
●1、中医疗法向来以药效浑厚无副作用著称,使用传统膏
药,将膏药贴于患处,可直达肌肉、筋膜的病变组织,促进血液流畅,达到修复筋膜组织,由外向内根除病痛。
●其他疗法
●1、调整与纠正工作劳动中不良姿势,防寒防潮避免过分
劳累。
●2、针刀疗法:针刀疗法用一个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应该是一
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通过分离切断粘连的纤维组织和筋膜硬结达到治疗的目的,疗效较好。
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火针疗法
颈肩背部肌筋膜炎又称为颈肩背部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因项背部软组织病变所致,以局部疼痛、僵硬、运动障碍或软弱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变化。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血脉凝滞不通,痹阻经脉引起。
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火针疗法一
取穴:阿是穴、夹脊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将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点刺不留针,并用消毒棉球按斥针孔。
1~3分钟后,拔火罐15分钟。
可见针眼有淡黄色液体渗出。
按语:该法适用于患者颈肩部痛无定处,呈游走性。
或范围较大,成片疼痛或整个颈背部疼痛。
采用火针可温通经脉,词和阴阳,改善气血循环,通过拔火罐,可使炎性渗出通过针眼排出体外,起到消炎止痛之效。
筋膜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筋膜炎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不畅;在内是因肾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中医治疗筋膜炎修复患处、滋补肾阴、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标本兼治。
筋膜炎的中医治疗:
1、西药治疗:如疼痛时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比如布洛芬,麻木者选用B族维生
素类药物。
2、按摩与牵引。
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不能作为根治手段。
3、针灸疗法: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但对筋膜炎来说,针灸只能起辅
助作用。
4、中医方法:中医中药外敷綯宝的古顺敷堂筋膜贴,直接针对病症用药,促进
血液循环,疏通受阻经脉,从病理上治疗。
5、平时做好护理,讲究饮食质量,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的食物
6、多晒太阳,忌辛辣油腻食物,应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
常食坚
果,注意营养的补充。
筋膜炎如何预防:
注意保暖,多休息,平时做好护理,讲究饮食质量,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可选择鲜鱼、牛奶、动物肝肾、黑芝麻、鸡蛋、豆腐等。
注意保养身体,忌酒忌辣,多喝热水。
可以使身体仰卧在床上。
同时,
不需要枕头,直接用双手放在背后,缓慢地用力抬头挺胸。
回使得头部和胸部逐渐离开床体。
在使用此方式时,应该注意,膝关节要伸直,两腿应该远离床边,坚持一会儿。
然后放松肌肉,俯卧在床上,休息3秒,再重复进行锻炼。
此外,患者可以仰卧在床上,膝盖弯曲,同时,双肘和背部顶在床上,腹部和臀部往上抬高,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反复进行训练。
背肌筋膜炎中西医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4)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进行诊断:(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
舌淡苔白,脉弦紧。
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
舌暗苔少,脉涩。
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方法外治法 1.手法治疗(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两手手掌,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滚法。
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
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
(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清香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
颈肩肌筋膜炎中医诊断筋膜炎是骨科疾病,它的出现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心理压力,为此,积极治疗筋膜炎很有必要。
那么,筋膜炎怎么治才好呢?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筋膜炎的出现呢?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又有哪些呢?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
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
多发群体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在临床患者量很高,文案工作者、电脑技术员、办公室文员等等职业的人员甚至是小学生都有颈肩肌筋膜炎的发生。
病理软组织创伤性无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出现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颈肩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
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预防长期伏案工作,其颈背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日久天长便会产生慢性劳损,发生背肌筋膜炎。
其主要诱发因素是慢性劳损、寒冷、潮湿等,尤其是长时间背部肌肉收缩使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颈肩交界处及肩胛区更为明显,有时会有局部发凉、麻木、肌肉痉挛等症状。
因此,连续伏案40分钟,应休息5分钟,并做颈背部活动,注意保暖,做局部热敷,对缓解病情有显著疗效。
颈肩肌筋膜炎中医诊断
筋膜炎是骨科疾病,它的出现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心理压力,为此,积极治疗筋膜炎很有必要。
那么,筋膜炎怎么治才好呢?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筋膜炎的出现呢?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又有哪些呢?
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
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
多发群体
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在临床患者量很高,文案工作者、电脑技术员、办公室文员等等职业的人员甚至是小学生都有颈肩肌筋膜炎的发生。
病理
软组织创伤性无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出现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颈肩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
长期
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预防
长期伏案工作,其颈背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日久天长便会产生慢性劳损,发生背肌筋膜炎。
其主要诱发因素是慢性劳损、寒冷、潮湿等,尤其是长时间背部肌肉收缩使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颈肩交界处及肩胛区更为明显,有时会有局部发凉、麻木、肌肉痉挛等症状。
因此,连续伏案40分钟,应休息5分钟,并做颈背部活动,注意保暖,做局部热敷,对缓解病情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