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之词的分类1.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是说明句法结构的逻辑,指明词的用法。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给词分类只能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词类划分的标准历来有三种说法:意义;意义和功能;功能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二是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2.词类和词性词类和词性是两个概念:词类指称的对象是集体,指词性相同的一类词;词性指称的对象是个体,指类别相同的一个一个的词。
3.现代汉语的词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衔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别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别动词与形容词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别动词与形容词。
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
这区别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
但按照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
由于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
其次,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由于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
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普通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分条件。
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歇息歇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益处。
第二节词类(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类型和使用。
【训练目标】能够运用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准确使用实词。
【学习指导】一、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承担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形态变化的特点和意义等三方面。
(一)词类划分的一般标准词类划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功能标准词的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
这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组合能力主要包括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形容词大多可以和副词组合,接受“很”、“太”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动词可以和名词组合,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等。
②词在句子中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实词一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名词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形容词的显著特点是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虚词不能作句子成分。
2、形态标准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只有少数词带有类似印欧语言的“形态标志”,例如,以“子、儿、头、家、们、性”等词缀结尾的一般是名词,以“化”结尾的一般是动词等。
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这一特点,同样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
3、意义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判断词类主要看词的语法意义,适当参考词汇意义,一般不考虑色彩意义。
(二)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单纯依靠形态特征划分词类。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标准,适当参考形态变化和意义方面的依据。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另外还有两类:拟声词和叹词,归入实词。
1、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等十类。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基于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对词汇性质、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的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和准则用于划分现代汉语的词类:
1. 词义:根据词汇的意义和语义特征进行划分。
例如,名词表示人、物、地点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副词表示程度或方式等。
2. 词形:根据词汇的形态特征进行划分。
例如,动词通常具有时态、语态等变化形式,名词通常具有复数形式等。
3. 句法功能:根据词汇在句子中的句法角色和功能进行划分。
例如,名词通常可以作为主语、宾语或补语,动词通常可以表示动作或谓语,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等。
4. 派生规则:根据词汇的派生规则和构词法进行划分。
例如,一些词汇可以通过加前缀、后缀或合成形式来派生出新的词汇。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划分并非绝对固定的,某些词汇可能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词类。
此外,由于汉语的语法特点和语境的复杂性,有时词类划分可能存在争议或灰色地带。
在具体的语言研究和教学中,学者和语法学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理论框架,可能会有不同的词类划分标准和分类体系。
因此,理解词类划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判断。
1/ 1。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一、名词名词是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
专有名词是指特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中国、北京、李明等;普通名词则是指泛指一类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书、桌子、花等。
名词还可以按照性质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来表示可以计数的事物,如一本书、两个苹果;不可数名词则表示无法具体计数的事物,如水、米饭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类。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大类。
实义动词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走、跳、写等;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如是、变成、看起来等。
动词还可以按照时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类。
形容词可以分为基本形容词和形容词性量词两大类。
基本形容词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如美丽的、高大的等;形容词性量词则用来表示数量和程度,如几个、很多等。
四、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
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昨天、明天等;地点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如外面、里面等;方式副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方法,如快速地、小心地等。
五、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类。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人称代词用来表示说话人、被说话人或与说话人、被说话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我、你、他等;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这、那等;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谁、什么等;不定代词用来泛指一类人或事物,如一些、几个等。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类。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时间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关系,如在、从等;地点介词用来表示位置关系,如在、上等;方式介词用来表示行为方式,如以、用等。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一、划分词类的标准给事物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
选择什么标准,决定于分类的目的。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在于说明词在语句结构中的特点,即词的组合能力。
哪些词能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另一些词这样和,组合起来能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表示什么关系,这就是词的组合能力,或称之为功能。
划分词的标准是功能。
功能与词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义不是划分词类的标准,而是词类的基础。
通常说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名词,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叫动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指明的是词类的意义基础,而不是划分词类的科学标准。
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
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
我们把“打仗”归入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不同词类。
又如“害怕”和“恐惧”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害怕”可以带宾语,说成“害怕出事”,“恐惧”不能这么用。
前者属动词,后者属形容词。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实词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
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其他助词的作用都是附着在某些语言单位后边。
语气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语气象声词和叹词是特殊的词类,不分虚实。
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导读:一、划分词类的标准给事物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
选择什么标准,决定于分类的目的。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在于说明词在语句结构中的特点,即词的组合能力。
哪些词能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另一些词这样和,组合起来能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表示什么关系,这就是词的组合能力,或称之为功能。
划分词的标准是功能。
功能与词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意义不是划分词类的标准,而是词类的基础。
通常说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名词,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叫动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指明的是词类的意义基础,而不是划分词类的科学标准。
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
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
我们把“打仗”归入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不同词类。
又如“害怕”和“恐惧”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害怕”可以带宾语,说成“害怕出事”,“恐惧”不能这么用。
前者属动词,后者属形容词。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再划分出小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实词
的特点是能充当句法成分,也就是能和别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构成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等关系。
名词有一个特殊小类:方位词。
动词中有三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动词。
形容词中有一个特殊小类:非谓形容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点是不充当句法成分,在结构中起连接或附着作用。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介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
助词:时态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表示时态。
结构助词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偏正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