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1. 引言1.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具体来说,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社会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诚实、守信、勤劳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和谐团结的集体才能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通过生活化教学,达到以上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得到全面提升。
1.2 教学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而生活化教学则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道德与法律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生活化教学让抽象概念更具体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道德和法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精选作文一、问题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难度不适当,部分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影响学习积极性。
3.作业量大,重复性练习过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培养语文素养。
4.作业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策略1.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适当增加阅读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合理调控作业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作业难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优化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1)精简作业内容,减少重复性练习,提高作业效率。
(2)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4.改进作业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3)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具体实施步骤1. 教师培训与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创新作业设计的认识和能力。
-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分享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提升整体作业设计水平。
2. 作业设计原则的制定- 确立作业设计原则,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分层性、综合性等。
- 制定作业设计指南,明确作业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
3. 作业设计流程的优化- 规范作业设计流程,包括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有机衔接。
- 增强作业设计的预见性,提前规划作业进度,避免临时性和随意性。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情境,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情境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乐意投入到写作中去。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实践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分析生活实践情境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原则,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将生活实践情境融入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活实践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生活实践情境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及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生活实践情境的特点1. 生活化:生活实践情境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 实践性:生活实践情境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境性:生活实践情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互动性:生活实践情境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生活实践情境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 学生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生活实践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整合性原则:将生活实践情境与其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4. 创新性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生活实践情境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生活实践情境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家庭购物中的消费金额,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设计模拟情境,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
如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出国旅游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对话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50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教材教法2020 年第12期生活化作文,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郁卫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小学)作文是一种记录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保证写作教学效果,必须将生活化教学作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在写作当中抒发生活感受,利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掌握自由表达的写作方式,让作文成为抒发生活认识和表达真实情感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生活化学习策略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质量。
营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写作兴趣生活化作文指导是增强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保障,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鼓励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主动创作,增加学生的感触与思考,保证学生言之有物,增强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恰当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让写作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教师的教学功底。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在轻松创设生活情境的同时,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当中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地方风景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给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联想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创作当中事半功倍。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完这些资料之后,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学生的积极表达,并让学生在互动讨论当中提高写作层次。
收集生活化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对于很多的小学生来说,缺少写作素材是影响他们写作效果以及写作兴趣的主要因素。
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而且将生活素材应用到写作当中,更有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为促进作文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示学生从生活当中获取多样化的写作材料,促使学生体会生活的意义,让学生产生持久而又强烈的写作兴趣与动机。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蒋杰英(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教育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成效。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一、高中语文写作的现状和问题1.教学理念陈旧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刻影响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在课堂上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讲述是高中写作教学中老师常用的方法。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写作练习与文化知识不同,它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的,因此,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缺少课堂互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老师的主角地位相应的被淡化。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仍然比较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不能发挥出来,阻碍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最终导致其写作思维僵化,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难免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3.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对老师产生了影响,对教育之下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习惯了老师一言堂、布置写作任务,习惯了老师的主动性和自身的被动性。
但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学生写作优势没有被调动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学生不会积极写作,从而降低了写作效率,制约了写作能力,不利于写作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的要求,还是现代语文写作教育的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命题在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从而实现在老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作文Learning strateg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学习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比如听、说、读、写。
Through the useof various strategies,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the language and increase their overall proficiency. 通过使用各种策略,学生可以增进对语言的理解,提高整体水平。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学习策略之一是词汇积累。
By learn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regularly, studentscan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通过定期学习新单词和短语,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
Flashcards, word lists, and vocabulary games are all useful tools for vocabulary acquisition. 闪卡、单词列表和词汇游戏都是词汇习得的有用工具。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案例设计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设计,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同时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生活化的案例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案例内容1.教学主题:以“家乡”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3.教学内容:文学作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
四、案例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资料,为课堂活动做好铺垫。
2.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家乡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3.课堂活动:a.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乡的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资料。
b.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家乡特色作品,如绘画、摄影、手工艺等。
c.语文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家乡的美好。
4.课后延伸: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编写一篇介绍家乡的短文。
五、案例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创作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案例总结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中职生议论文写作学习策略作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其中包含着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知识量和阅读面,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审美能力和认知水平等,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其中议论文写作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过程,考验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议论文的写作过程更是学生的思维辩证过程。
本文就我校中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学习策略。
一、读写结合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1.设计阅读任务广泛阅读既能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但在日常学习中,出于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往往忽视了阅读积累,因此,中职学生应重视议论文写作学习过程中的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安排阅读任务,在日积月累中逐步丰盈素材,提高表达力,例如:阅读专题: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学习任务: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阅读目的:积累写作素材,塑造高尚情操阅读方式:看新闻,看时评,看晚会学习要求:整理学习笔记,完成一份总结报告阅读时间:周末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能够明确阅读目的,有效完成阅读任务,积累阅读素材。
学生要联系课堂内外广泛涉猎优秀文学作品,方能提升思维水平,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但是,课外读物选择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可给出参考,选择能够提升语文素养的经典著作。
也可进行专题阅读学习,总结优秀篇目,与同学之间进行集中阅读和分享。
1.养成写作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培养日札写作的良好习惯,将自己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水平。
魏书生老师曾带领学生开展“千篇日记总结”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较好作用,可借鉴设计如下学习活动:写作内容:日记,读书笔记写作要求:语言流畅、中心明确、表达真情实感。
活动一:同学间互换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活动二:与同学就某一事件写日记,发表看法,对比异同。
小学语文基础作业设计理念一、设计背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作业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我们结合当前教育现状,遵循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制定本套小学语文基础作业设计理念。
二、设计原则1. 科学性:作业内容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实践性: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3. 趣味性: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层次性:作业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5. 适量性:作业量应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三、设计内容1. 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词语积累:通过词语听写、组词、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词语知识。
3.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2. 终结性评价:以作业成果为依据,评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家长评价:家长参与作业评价,增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五、实施保障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确保作业质量。
2. 完善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环节的要求,提高作业效果。
3.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本套小学语文基础作业设计理念旨在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作业指导方案,助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作业设计策略一、情境作业设计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作业设计是一种重要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情境作业强调将学生置于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情境作业设计原则1. 趣味性:情境作业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性:情境作业要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性:情境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4. 创新性:情境作业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敢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作业设计策略1. 生活化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后,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秋天,并与同学分享。
2. 故事情境: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后,让学生续编故事,设想老屋还会遇到哪些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3. 互动情境:设置互动性强的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同学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后,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树的调查报告,了解树的生长过程、种类特点等。
4. 创作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四、情境作业评价策略1. 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情境作业中的表现。
2.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情境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意识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好的英语学习策略英语作文英文回答:Goo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language skills effectively. In my opinio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is to immerse oneself in the language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can be done by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or TV shows, listening to English podcasts or music, and reading English books or articles. By exposing ourselves to the language in various forms, we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naturally.Another important strategy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regularly. This can be done by finding a language exchange partner or joining English conversation groups. By engaging in conversations with native or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we can improve our pronunciation, fluency, and confidence in speaking. Additionally, it is beneficial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in real-life situations, such asordering food at a restaurant or asking for directions. Thi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anguage helps to reinforce what we have learned and builds our communication skills.Furthermore, it is crucial to set specific goals for English learning. By setting goals, we can have a clear direction and motivation to work towards. For example, we can set a goal to learn a certain number of new vocabulary words each week or to achieve a certain score on an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Breaking down the goals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tasks can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achievable and rewarding.Additionally, incorporating English into our daily routine can be a helpful strategy. For instance, we can label objects in our home with their English names, write shopping lists in English, or even think in English during everyday activities. This constant exposure to the language helps to reinforc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making it easier to recall and use them in conversations or writing.In conclusion, goo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nclude immersing oneself in the language, practicing speaking regularly, setting specific goals, and incorporatingEnglish into daily routines. By following these strategies, we can improve our language skills effectively and become more confident in using English.中文回答: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对于有效提高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唤起学生创作热情,探索创新作文的新路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综合性的语言活动,也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新颁布《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源泉1.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写作的热情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就要像勤劳的小蜜蜂,从多彩的生活中采集丰富的花蜜,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正如古人所云:厚积而薄发。
是说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才能使文思如泉水喷一般敏捷。
2.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尽可能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
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们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如学校的运动会、庆“元旦书画展”、参加“六一”歌咏赛等等的活动,学生都是亲身参与实践,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又为写好作文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素材。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核心1.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立意水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审题立意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章主题的深刻性、鲜明性、时代性、创新性。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姓李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提高参与度教师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荷塘月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多媒体教学,拓展视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1.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举办“校园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
2. 课外阅读,积累知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名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 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应重视写作训练,通过布置作文、改作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方式和创新思维。
2.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652019.07(中)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 [摘 要]写作教学不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且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重要手段的写作教学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决定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高中写作教学涉及广泛的知识内容,不但需要学生注意平时的学习以及生活的积累,还需要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具备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在高考作文时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中阶段,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可是在现实的高中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却并不能取得高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认为,高中生要想真正地提高语文写作水平,首先要注重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一、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自主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作文写作来说也是如此。
写作兴趣是影响学生写作的主观因素,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写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自主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自主学习策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它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乐趣,并在独立完成及重复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如此,不仅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新意,也让学生的写作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三)自主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自主学习策略如果真正地融入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势必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下刻板、无趣的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摘要: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校要全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索研究的学习形式,这一规定主要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及心态愉悦的程度与高中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并根据每位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方式。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想应用自主学习策略,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传统文化为基础内容,以此将自主学习策略贯彻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中。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写作教学;生活体验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项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备受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他们时常对语文写作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性的研究。
然而,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那么,目前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提高语文写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体验与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内容,以此将自主学习策略落实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
一、自主学习与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自己的一切学习由自己全权掌握,其属于与其他自主学习背道而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提前将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计划与合理的安排;其次,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监察与评价;再次,将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与良好的控制。
语文自主学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只是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所以,语文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一套与自身个性化特点相一致的学习方法,以此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课堂实际效率才会更上一层台阶,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智力与能力良好的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将自主学习的策略融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中1.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热情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确立自己写作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事物并将所发现的有趣的事物融入语文写作之中。
教海新探新教育 上旬刊64新教育 上旬刊 2023•12 总第587期所谓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三方面的问题。
在习作教学当中,教师应有“教学评一体化”的全局观,踏踏实实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其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全面发展,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现状教师科学、有序的习作指导是确保习作教学顺利展开的支撑,它引领着学生完成习作,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动力。
但纵观当下的小学写作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感受的开发、技巧总结的引导等方面,因此,小学写作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习作教学的目标。
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究竟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哪一项能力,训练到什么程度,教师对此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经常出现想要面面俱到但又泛泛而谈的问题,指导学生“写什么”时,思路不够开阔,不能从多角度打开学生的思维,在指导学生“怎样写”时,缺乏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没有具体方法的指引与训练。
这样上完习作指导课后,学生要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中,要么绞尽脑汁拼拼凑凑一篇作文应付了事,要么出现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的现象。
二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学、练、评之间脱节。
习作教学中存在教师的所教、所评与学生实际所学、所练和教学目标关联度不高甚至脱离的现象。
教师只注重习作指导,舍得花时间在“教”上,忽视“评”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么忽略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这一环节,要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缺乏明确的评改方向,泛泛而谈或是“一刀切”。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用“教”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教学目标是有序开展教学任务的前提。
“教学评一体化”首先体现在“教什么”,即怎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策略研究名称: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适应范围:低年级习作理论依据:1、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
”2、《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3、研究现状:低年级学生因为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和阅读量少,因而词汇量不丰富。
写话时语言干巴,没有生气,对写作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老师训练时难易成度把握不准,不能正确认识讲评修改作文的重要作用。
这些现状引起我们的思考,值得探究。
4、操作要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易由简到难,进行阶梯式训练。
先是通过学会说话,奠定写作基础。
再是通过学会观察,搜寻写作题材。
然后通过拓展空间,激发写作灵感。
最后讲评修改、激励兴趣。
在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时,应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关键,保障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不宜拔高。
5、通用模式:学会说话、奠定基础——学会观察、搜寻题材——拓展空间、激发灵感——讲评修改、激励兴趣6、正文对于低年级作文,很多人的认识是不重要,或者认为很难有成效。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训练有法,低年级学生能写好作文。
这个阶段的作文如能成功进行,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说话、奠基基础。
低年级的老师在识字阅读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的训练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句到段的规律。
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
学完汉语拼音之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只要会说意思完整的话了,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作文。
一开始,可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单的、完整的话。
如:今天的天气真凉快;京京的新衣服真票漂亮。
一段时间后,可发展为每天练说一句话后再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优秀,以优带差,以培养全体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则要进行写好句子的训练,有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尝试写多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二、学会观察、搜寻题材。
观察,就是仔细的察看。
人认识外界的事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脑袋记忆、分析、联想。
在寻找写作素材时,我先会交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
我将人的感官形象的称之为“作文好帮手”,我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离不开六个好帮手,即眼、耳、口、鼻、手、脑。
观察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帮手都派上用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事物。
我设计了以强化训练观察能力为目的的小作文训练。
通常训练从观察吃的东西开始。
例如课前准备一大包包装口味窘异的糖。
当可口可爱的糖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首先眼睛发挥了作用。
提示学生将看到的写几句话。
看到了包装精美的糖,脑袋也不会闲着。
让孩子们把此时脑袋中想到的写下来。
孩子们信笔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到这些漂亮的糖,我真想马上吃两颗……然后学生再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糖,分别调动耳朵(吃起来有没有发出脆脆的响声?)、鼻子(打开包装袋闻到了什么气味)、嘴巴(味道、软硬等)进行仔细研究,要求学生每派出一个“小帮手”要将“小帮手”所搜寻到的信息写两三句话。
就这样,孩子们在吃糖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将这颗糖来了个全方位,详尽的描述。
篇幅比较长,而且很实在。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看到一篇字数较多的文章,低年级学生内心的骄傲和喜悦会张扬地表现在脸上。
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三、拓展空间、激发灵感。
懂得了怎样观察,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可观察乐于观察的生活资源。
一个人想要倾诉的时候,必是感受非常深刻的时候。
看到了景色宜人的大自然风光,受到了老师嘉奖,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学生有了新鲜的、激动的、愉悦的体验。
他们往往有倾诉的意愿。
教师和家长此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说出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完后,鼓励其动笔写下来也就水到渠成。
《语文学习》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
”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
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钟之外,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
低年级学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用。
记得前些年,上海的《语文学习》杂志社曾成功举办过一次“语文生活于作文”活动,主题便是“今天我当家”。
这次活动就是“家庭生活于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佳作层出不穷。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社会生活已不再局限于“上学路上、回家路上”了。
它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成为社会角色中的一员了。
此时,学校和家庭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游历探险、街谈巷依等。
这些对于他们迈出人生第一步乃至一辈子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讲评修改、激励兴趣。
毕竟是低年级学生,由写话提高到独立成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培养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是进行生活化作文的保证。
叶圣陶先生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低年级学生写作,写两三句很好,一句也可,能写就行。
根据这一标准,我们不可对学生写作要求过高,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重,辅之以提高写作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认为讲评作文简直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记得一节自习课我顺手拿过刚批改完的作文,找一些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本来乱哼哼的课堂一下子安静起来,特别是那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同学,更是小脸通红,两只眼睛激灵灵地盯着你,生怕老师读漏他一个字,那份得意毫不掩饰。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几个调皮捣蛋鬼,在桌凳里掏来掏去,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明显的停止了搞小动作的手;当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他写的个别的句子时,他竟然在用心地听,并且还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用少有的安静听玩完了这节讲评课。
我赶紧趁热打铁,说明摘抄好词好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经过这次大面积的讲评表扬、激励,同学们的写作热情高涨。
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同时,让同学们互相评论自己习作的可取之处和不合理的地方更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的好手段。
讲评作文,再次修改,既让学生增长写作的技巧,又提高写作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须以培养写作兴趣为关键,兼之以老师精心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方可逐步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7、典型案例:教学课题:童话创编《梅花鹿和小乌龟》教学内容:想象写作一个童话故事教学要求:1、培养写作兴趣。
2、书写正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子通顺。
3、能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语,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图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想写的欲望)师:同学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好看吗?生:好看!师:是呀,童话里的故事是那么的有趣、神奇,着实让人着迷!今天我们也来写个童话吧!生:好。
师:请打开课本P98,看第一幅图画。
(指生读第二题要求)生:读题目要求。
师:听明白了吗?要让我们写一个故事哪!感兴趣吗?生:感兴趣。
二、指导写作。
说出图画所表示的内容。
(培养观察力)师:好,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画,看明白上面都画了什么?生:(看黑板上挂的一副彩色大图画)师:(指生交流)从图中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生:夜晚。
师:地点是?生:在大森林里。
师:主人公是?生:梅花鹿和小乌龟。
师:事件是?生:梅花鹿驼着小乌龟。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着这幅图,把画面内容连起来说说。
(师说到画面内容时稍作停顿,让学生填空。
)(一)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此时已到了夜晚,四周静悄悄的,一弯细长的像柳叶般的月牙儿高高的挂在天上。
这时,从树丛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一只美丽可爱的梅花鹿蹦蹦跳跳得走到了月光下。
不一会儿,一只笨拙的小乌龟慢慢悠悠地从池塘边爬了过来。
(拓展想象。
)(说的、想的、做的)1、指导想像。
师:同学们,梅花鹿和小乌龟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些什么呢?(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梅花鹿为什么要驮着小乌龟?他们会是怎样想?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开动起你聪明的小脑瓜儿,把你的想象力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用心想一想。
(给二分钟时间思考)师:想好了吗?生:想好了。
师:来,咱们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听。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交流,注意引导交流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充实自己的语言。
)2、交流并指导、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看来他的故事很好听;有的同学却皱着眉头。
这样吧,谁起来讲给大家听听,给别人点启发。
生:(讲故事)师:(评价。
)(再指一生交流故事)师:老师相信其他他同学的故事同样精彩,这样吧,咱们把它写下来,让老师看个够,好不好!生:好!师:题目自己起。
三、明确要求。
师:这片童话是要贴到大厅里展览的,你想不想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看你的故事?生:想。
师:那你得做到以下几点:(请看小黑板)1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2、书写认真,没有错别字,词句要通顺。
3、能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
(每做到一点就奖一颗星)师:同学们,想不想让你的童话缀满闪烁的星星。
生:想。
师:小星星也想啊!赶紧调整你的执笔姿势,写吧!四、写作。
(师巡视指导)五、交流分析学生读自己作品,同学评价习作的优点和缺点。
老师引导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应该改正之处。
六、修改习作,再次作文。
(老师巡回纠正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