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进行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短歌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阅读《短歌行》,回答1~2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短歌行》阅读答案及赏析《短歌行》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答案:1.C2.同意。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
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短歌行》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两家。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在帐内设酒席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南鸣而去,曹操对此形此景,感慨万十,他横翩翩,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节八句。
第一节忧叹人生苦短,要人们对酒当歌。
诗的开场就劝说人们“对酒当歌”,诗人的理由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能有多久啊,它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会干了,还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
“去日”,指逝去的岁月。
这四句猛一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劝人们及时行乐,其实不是。
这里讲“人生几何”,是说自己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
这从表面上看,是曹操在抒发个人的情感,发愁时间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来施展抱负。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
“杜康”相传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
接下来诗人说,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而诗人的忧愁难以消除。
用什么来解消愁闷呢?只有借助酒。
世事混乱,诗人目睹百姓的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一点他的《蒿里行》中可得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所以这八句作者写的不是“愁”字,也不是“愁”需要用酒来消解,要人们“及时行乐”,而是奉劝人们真正懂得人的生命规律而及早成就事业,下面的诗意由此伸发开去。
第二节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样子。
“青青”,原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情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原文、翻译、赏析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赏析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
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
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古诗鉴赏《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野望原文译文及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野望》原文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古诗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242020年01期总第493期ENGLISH ON CAMPUS赵彦春英译曹操《短歌行》的翻译美学赏析文/丁春晖一、引言拟乐府《短歌行》乃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作品,反映出内外交困背景下,年事已高的曹操为了一统天下,采取种种措施,极力延揽人才的深忧与求贤若渴之情。
《短歌行》原属于汉乐府的旧题,多用来歌唱吟诵,曹操仿照旧乐府所作的这首《短歌行》,相传是曹操在酒宴上大宴宾客、把酒言欢之际所吟,有着极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全诗内容丰富、庄重典雅、慷慨激昂,具有乐府诗鲜明的音韵特色。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以沉稳顿挫的笔调写出了一代枭雄求贤若渴的姿态和一统中华的雄心壮志,文笔古雅、意境高远,因此要将如此诗篇传神达意地译成地道的英文绝非易事。
下面尝试应用翻译美学理论,从不同层次美质对《短歌行》赵彦春教授英译本展开评析。
二、翻译美学分析框架(表层-中层-深层审美)1.表层美质。
表层美质是客体在词、句、篇等物理特性上体现的声音、意义特征。
其实现手段有:修辞、音韵和口吻等。
修辞即客观因素要求译者要牢牢抓住作者的美学描写,做到忠实的传递。
2.中层美质。
中层美质是客体的物理特性和主体的审美心理交融而产生的结果。
其实现手段有:意象、形象和情感。
3.深层美质。
深层美质是主客体结合后,主体所达到的“物我两忘”“有无相生”的极致境界。
其表现手段有:气韵以及意境。
深层美质的传递要求译文在韵味、整体效果及意境等方面达到与原文相似甚至匹配的效果。
这种美质的翻译应用最能体现在诗歌翻译中。
三、《短歌行》赵彦春教授英译本之评析1.表层美质。
(1)节奏和音韵。
将“短歌”译成“short song ballad”,一下子便将一个熟悉的概念“ballad”带给了英语读者,这体现了赵先生翻译思想中“transparency”的理念,即翻译不一定必须从属于原文,当是自然天成,在译语读者眼中应当不生硬、不突兀、不艰涩,最完美的形式就是读起来像是以英文为母语的作者所作。
王绩《野望》全诗翻译与赏析〔合集9篇〕篇1:王绩《野望》全诗翻译与赏析王绩《野望》全诗翻译与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黄昏。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彷徨,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彷徨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覆盖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假如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可以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开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好的五言律诗。
曹操《短歌行》原文及译文曹操《短歌行》原文及译文《短歌行》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短歌行朝代:两汉作者:曹操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评:本篇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及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独运匠心,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四句一韵,由八韵组成。
前两韵写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以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第三、四、五韵表现了诗人延揽人才,思慕贤士的迫切心情。
第六韵写他亲自到田间慰问将士,表明他对延揽人才的态度。
第七韵借景写情,表明诗人的忧思所在。
第八韵引用典故,进一步表明他要人才贤士向他归心、助他完成大业的态度。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评:这首四言诗借诗人曹操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后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诗歌以雄健的比例,生动饱满的描绘了沧海的形象。
大海那吞吐日月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写照。
3.《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短歌行原文及翻译】有所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处或作者:曹操·古诗十九首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全文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短歌行对照翻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进行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都曾中断数次;王者不厌士。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犹恐失天下之士:“鸟则择木。
月明星稀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栖皇未定。
所以陈沆说,故能成其深,则南驰耳;海不厌水,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山不厌高,故能成其高,吾于天下亦不轻矣,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成王之叔父也。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又相天下,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山不厌土。
然一沐三握发,据说周公自言。
月明星
稀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希望人才都来归我,决不会有“人满之患”、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若非吐哺折节,喻客子无所依托,一饭三吐哺,有时洗一次头。
分奔蜀吴,士不北走,要善于择枝而栖?天下三分,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月明星稀四句,木岂能择鸟,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
而象这样一种情味,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武王之弟:“吾文王之子,吃一顿饭。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不要三心二意,故天下归心,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
”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
”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
贤若渴的心情,何以来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