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4则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6
以下是七上22课《寓言四则》的笔记,包括四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圆。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自视过高时,往往会低估别人。
在评价自己或他人时要客观、全面,尊重事实和多听取他人的意见。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寓意: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打败。
《智子疑邻》: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寓意:同样一件事经由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在看待问题时应该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不要主观臆断。
同时对于我们来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独立思考和判断。
《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七上22课寓言四则笔记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
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2.《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
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那些盲目自信、骄傲自大的人最终会走向失败。
3.《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告诫人们待人处
事要公正客观、不偏私。
4.《塞翁失马》告诫人们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坏事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这四则寓言故事都短小精悍,含义深刻,都以生动鲜明的情节和形象来反映生活、寓意深远。
学习本课后要认真体会它们的寓意。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的笔记一、主题:这四则寓言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
二、主要情节: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问雕像者自己的价值。
雕像者说:“如果你当宙斯的一半,一个银圆;如果你当普罗米修斯,定价两银圆。
”赫尔墨斯听后,十分不快,觉得自己被低估了。
2.《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它吹着喇叭飞到狮子面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临死前它感叹:“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智子疑邻》: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必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来了盗贼,富人十分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老翁不小心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都来慰问。
老翁却说:“这未必是坏事。
”过了不久,老翁的儿子得到一匹好马,但不久在野外死去。
邻居都来安慰老翁,老翁却说:“这也许是好事。
”后来长城一带爆发战争,其他人都死了,只有老翁幸免于难。
三、寓意: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自大和骄傲自满。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可能过高,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
2.《蚊子和狮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3.《智子疑邻》: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偏见而失去客观判断力。
我们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偏见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第一则:《狐假虎威》1. 主题:弱肉强食,以假乱真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因为想捕食一只鹰而狐假虎威,利用假扮老虎的方式吓唬鹰。
最终被认出真相,鹰逃跑了。
狐狸的虚张声势最终失败,讽刺弱者假装强大的荒谬行为。
3. 思考:透露出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用虚张声势骗取他人尊重、骗取眼前利益的卑劣行径。
第二则:《泉水和河水》1. 主题:饮水思源,不忘初心2. 内容:故事讲述泉水和河水之间的对话,泉水因为河水的浑浊而自卑,但最终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
河水则再次领悟到泉水的纯净之美,认识到自己的巨大平凡和伟大的责任,从而重新审视自己。
3. 思考:故事告诫人们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本质和价值,不要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特质。
第三则:《狐狸和葡萄》1. 主题:甜蜜的果实会酸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狐狸无法够到葡萄,因而对葡萄发出贬低的言论,试图安慰自己。
这个故事的精髓是表达了人们在不能得到的东西上,用贬低他的方式来逞其心里的“失落”且“懊恼”。
3. 思考:这则寓言通过狐狸嘲讽葡萄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无法得到而诋毁他人。
第四则:《狼和乳猪》1. 主题:谦虚使人进步2. 内容:故事讲述一只乳猪自大的向狼挑战,最终被狼打败。
乳猪在被狼威胁时,感到羞耻而自食甚而地离开了。
这则寓言向人们说明,做人要学会谦虚,谦虚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3. 思考:这则寓言借助乳猪和狼之间的对话,让人们看到了“谦虚”的力量,并警醒人们谦虚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以上笔记依据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总结了一些主题和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故事四则:《狼和乳猪》4.1 续写:当乳猪离开了狼的领地后,它感到难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
乳猪原本自视甚高,以为自己的实力无人可以匹敌,然而在对上狼的时候,它才愈发领悟到自己的轻薄和自以为是。
乳猪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呢?这种自省的改变让乳猪开始重视与他人的交流,虚心向别人学习。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穿井得一人吕不韦【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①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穿,挖掘、开凿。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②〔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③〔溉(gai)汲(ji)〕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④〔及〕待,等到。
⑤〔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⑥〔道〕讲述。
⑦〔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⑧〔对〕应答,回答。
⑨〔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教参】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吿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列子》【战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堂笔记一、寓言的特点1. 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为主角,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或对话展开,以启迪人们的道德或智慧的文学作品。
2. 寓言的语言通常简练明快,寓意深刻,通过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戏仿和讽刺,来启迪人们的道德情操。
3. 寓言的故事通常具有悖论和象征性,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用意。
二、课文内容及分析1. 第一则寓言:《蛇和农夫》农夫把蛇放在怀里,蛇立刻咬伤了农夫,农夫吃痛地问蛇为何咬他,蛇回答:“因为我是蛇,咬人是我的本性。
”分析:通过蛇咬人的故事,寓意恶人行恶,善良者勿与之交。
2. 第二则寓言:《狼和小羊》狼想找个借口吃掉小羊,便说小羊喝了河水,把河水弄浑浊了,小羊力辩河水由上游流下,根本无法弄浊河水。
分析: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表现了恶人无理取闹,弱者应当有勇气捍卫自己的权益。
3. 第三则寓言:《猪和驴》猪和驴争论自己哪种声音更美妙,猪的声音动人心弦,而驴的声音刺耳难听。
分析:通过猪和驴的争论,体现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不要自欺欺人。
4. 第四则寓言:《老鼠和小猫》老鼠讥讽小猫因为不能捉到老鼠而失去了被称赞的机会,小猫回答道自己还有其他本领。
分析:通过老鼠和小猫的对话,告诉人们不要小看他人,任何事情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收获1. 通过学习这四则寓言,同学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道德素养。
2. 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寓言中的角色、对话和情节,懂得了怎样作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四、思考题目1. 你认为这四则寓言对当代社会还有启发吗?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寓言中的情况?你又是怎样做的?五、总结通过学习《寓言四则》,不仅帮助同学们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更加深了对道德和生活的理解。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加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善良、公正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22课寓言四则笔记
1. 寓言名:《渔夫和金鱼》
寓意:欲得到成功,必须有耐心和毅力。
主要人物:渔夫和金鱼。
情节梗概:渔夫把金鱼抓住,但金鱼千方百计逃走,最终逃脱成功。
实际意义:告诫人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功近利,否则不仅会失败,还会失去更多。
2. 寓言名:《狼来了》
寓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主要人物:村民和狼。
情节梗概:有人欺骗村民说狼来了,村民一遍又一遍地被骗,最后真的狼来了,村民不相信了。
实际意义: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尤其是陌生人或不可靠的人,否则可能会误事。
3. 寓言名:《老马识途》
寓意: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主要人物:老马和骡子。
情节梗概:老马走错路,骡子却一直指引着正确的路线。
实际意义:告诫人们要珍惜老人的经验和智慧,听取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
4. 寓言名:《小鸟求爱》
寓意:真爱需要两个人相互尊重和珍视。
主要人物:两只鸟。
情节梗概:一只喜欢另一只,但对方却不理睬它,最终它放弃。
实际意义:告诫人们要珍视真爱,相互尊重,因为对方的感受和意愿同样重要。
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笔记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的笔记,包括四个寓言故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寓意、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启发。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
⏹主要内容: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询问自己的雕像价值几何。
⏹人物形象:赫尔墨斯是一个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神。
⏹启发: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能自以为是。
1.《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傲自大的人最终往往会失败。
⏹主要内容:蚊子吹着喇叭,鼓起大肚子,向狮子挑战;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地吹着喇叭,结果被蜘蛛网粘住。
⏹人物形象:蚊子是一个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小人物。
⏹启发: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1.《智子疑邻》⏹寓意:人们往往会对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会影响人的判断力。
⏹主要内容: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损故请人修理,工人在外墙凿洞,邻居老人说这样不安全,富人不听,结果家中被盗。
⏹人物形象:富人是一个不听劝告、盲目自信的人。
⏹启发: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更不能盲目自信。
1.《塞翁失马》⏹寓意: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主要内容:塞翁的马跑到胡人的地方去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塞翁却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匹马带回来几匹胡人的骏马。
后来,塞翁的儿子在骑骏马时摔断了腿,但塞翁认为这是好事;果然后来塞翁的孙子继承了家业并当了将军。
⏹人物形象:塞翁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启发: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寓言四则笔记《寓言四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个寓言故事。
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1. 《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借口,去伤害别人。
无论对方的辩解有多么合理,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
2.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乌鸦通过巧妙地利用石子,成功地喝到了水。
3. 《兔子和乌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也不要过分自信。
兔子因为过于自信而大意失荆州,最终输给了乌龟。
4. 《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人性的弱点。
渔夫的妻子因为贪得无厌,最终失去了一切。
这些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讲述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念。
【导语】本课的四则故事都是寓⾔。
主要讲述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和狮⼦》《穿井得⼀⼈》《杞⼈忧天》四则故事,⾮常有教育意义。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赫⽿墨斯和雕像者》 赫⽿墨斯想知道他在⼈间受到多⼤的尊重,就化作凡⼈,来到⼀个雕像者的店⾥。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个银元。
”赫⽿墨斯⼜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点。
”后来,赫⽿墨斯看见⾃⼰的雕像,⼼想他⾝为神使,⼜是商⼈的庇护神,⼈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送。
” 这个故事适⽤于那些爱慕虚荣⽽不被⼈重视的⼈。
《蚊⼦和狮⼦》 蚊⼦飞到狮⼦⾯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量呢?是⽤⽖⼦抓,⽛齿咬吗?⼥⼈同男⼈打架,也会这么⼲。
我⽐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周围没有⽑的地⽅。
狮⼦⽓得⽤⽖⼦把⾃⼰的脸都抓破了。
蚊⼦战胜了狮⼦,⼜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却被蜘蛛粘住了。
蚊⼦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同⼤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于那些打败过⼤⼈物,却被⼩⼈物打败的⼈。
《穿井得⼀⼈》 宋之丁⽒,家⽆井⽽出溉汲,常⼀⼈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吾家穿井得⼀⼈。
” 有闻⽽传之者,⽈:“丁⽒穿井得⼀⼈。
”国⼈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问之于丁⽒。
丁⽒对⽈:“得⼀⼈之使,⾮得⼀⼈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闻也。
《杞⼈忧天》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
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奈地坏何?” 晓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2寓言四则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1.多媒体课件.2.投影仪.3.录音机.2课时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 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 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蚊子和狮子》1.这则寓言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 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 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 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一层:写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了解自身价值. 第二层:写赫耳墨斯询问诸神雕像的价格.《蚊子和狮子》: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第二层: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丧生在蜘蛛网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 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 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 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 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 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一个银元又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些再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向狮子冲过去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蚊子飞走时被蜘蛛网粘住了――→它叹息自己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3.重点字词归纳.(1)掌握下列字词.溉汲:打水浇田.及:待,等到.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劳动力.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四虚:四方.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2)一词多义:之: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1.学习《穿井得一人》.(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2.学习《杞人忧天》(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投影出示)(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3.任选一题自编寓言.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f.猫和老鼠.《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示忧虑,凡事要讲科学.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2.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穿井得一人⎩⎪⎨⎪⎧⎭⎪⎬⎪⎫起因:丁家穿井 告人:穿井得一人误传:丁家打井 挖出一个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凡事认真思索、不轻信传言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地崩坠无所寄,废寝食毫无根据的担忧晓之者⎩⎨⎧⎭⎬⎫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不能崩坠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庸人自扰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通译全文,道理比较浅显,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