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沉降和变形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1.某正常固结土层厚2.0m ,其下为不可压缩层,平均自重应力100cz a p kP =;压缩试验数据见表,建筑物平均附加应力0200a p kP =,求该土层最终沉降量。
【解】土层厚度为2.0m ,其下为不可压缩层,当土层厚度H 小于基础宽度b 的1/2时,由于基础底面和不可压缩层顶面的摩阻力对土层的限制作用,土层压缩时只出现很少的侧向变形,因而认为它和固结仪中土样的受力和变形很相似,其沉降量可用下式计算:1211e e s H e -=+ 式中,H ——土层厚度;1e ——土层顶、底处自重应力平均值c σ,即原始压应力1c p σ=,从e p-曲线上得到的孔隙比e ;2e ——土层顶、底处自重应力平均值c σ与附加应力平均值z σ之和2c z p σσ=+,从e p -曲线上得到的孔隙比e ;1100c a p kP σ==时,10.828e =;2100200300c z a p kP σσ=+=+=时,20.710e = 1210.8280.7102000129.1110.828e e s H mm e --==⨯=++2.超固结黏土层厚度为4.0m ,前期固结压力400c a p kP =,压缩指数0.3c C =,再压缩曲线上回弹指数0.1e C =,平均自重压力200cz a p kP =,天然孔隙比00.8e =,建筑物平均附加应力在该土层中为0300a p kP =,求该土层最终沉降量。
【解】超固结土的沉降计算公式为:当c cz p p p ∆>-时(300400200200a c cz a p kP p p kP ∆=>-=-=)时,10lg lg 1ni ci li i cn ei cii ili ci H p p p s C C e p p =⎡⎤⎛⎫⎛⎫+∆=+⎢⎥ ⎪ ⎪+⎝⎭⎝⎭⎣⎦∑式中,i H ——第i 层土的厚度;0i e ——第i 层土的初始孔隙比;ei C 、ci C ——第i 层土的回弹指数和压缩指数; ci p ——第i 层土的先期固结压力;li p ——第i 层土自重应力平均值,()12c i li ci p σσ-⎡⎤=+⎣⎦;i p ∆——第i 层土附加应力平均值,有效应力增量()12z i i zi p σσ-⎡⎤∆=+⎣⎦。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写个手算的(柱下独立基础计算)1.PK计算结果(标准组合) N,M,V2.倒算墙体及基础梁荷载,计算最终基础底的,M1,N13.基底尺寸计算估算 A=N/(P-20*基础埋深)1.2bl=A得b l4.验算基础尺寸轴力产生p=(N+G)/A<fPmax/Pmin=(N+G)/A±6M/(b*l*l)<1.2f5.冲切验算(基本组合)最终M,N按4倒算出基底净反力按规范公式验算冲切6.基底配筋计算(基本组合)采用基本组合计算基底反力,计算出柱边,基础变阶处的基地反力利用地基规范公式求MⅠMⅡ利用混凝土规范求AsⅠAaⅡ底板配筋AsⅠ1=AsⅠ/lAsⅡ1=AsⅡ/b最小配筋率验算中文词条名: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规定英文词条名:1. 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2 .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3 .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
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4. 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5 .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6. 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计算后就呵以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了。
建筑物坐落在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是通过建筑结构的基础传到其下面的地基来承担。
地基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
地基基础本身也是很复杂的一门学科,本文仅就本书工程实例所要用到的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进行说明,同时对PKPM中进行基础设计的JCCAD的使用进行介绍。
5.1 地基基础设计要点5.1.1 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和原则地基基础设计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两部分。
独立基础沉降处理方案1. 沉降问题的前奏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独立基础沉降处理方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这就像你家的地基,稳稳的,它才会承载起你温暖的小窝。
想象一下,楼房一边低一边高,就像你走路摔了一跤,屁股都要坐到地上了,那可真是悲剧啊!所以,我们得提前预防,不然就得后期大动干戈了。
1.1 沉降的原因那么,基础沉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地基下的土壤可能会因为水分变化而松动,像是喝多了水,肚子胀胀的。
再有,土壤的承载力不够,别看它看上去很结实,实际上它可能是个“纸老虎”,经不起一压。
还有,周围的环境变化,比如附近的施工、地下水的流动,都可能让我们的基础“抖抖索索”,随时有下沉的风险。
1.2 沉降的影响说到影响,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你想想,如果基础下沉了,整个房子就得跟着“跳舞”,门窗也会变得紧紧的,甚至开关都得使出十成的力气。
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裂缝,家里可就变成了“艺术馆”,不想当画家的朋友可得小心了!而且,时间久了,房屋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真是得不偿失啊。
2. 处理方案的思路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别急,这里有几个办法,咱们可以参考一下。
2.1 加固基础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固基础。
就像你去健身房锻炼,把自己练得结实一样。
常见的方法有打桩、灌浆等等。
打桩就像是在你的基础下加了一根根“柱子”,让它更加稳固。
而灌浆则是往基础周围注入水泥浆,让土壤变得更坚实,增强承载力。
简而言之,就是让你的基础像个“铁打的汉子”,不怕任何风吹雨打。
2.2 改善土壤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改善土壤。
就好比你给花儿加点肥料,让它长得更加茁壮。
可以通过化学药剂处理,或者是换掉一部分的土壤,让基础承载力大大提升。
这种方法需要点时间,但效果持久,适合想要“静下心来”的家庭。
3. 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当然,预防胜于治疗嘛。
咱们不能等到房子出现问题再来处理,那样可就太晚了。
以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Δs=s1-s2进行计算。
沉降差为不同基础或同一各点间的相对沉降量。
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Δs=s1-s2。
框架结构和地基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回填土计算时考虑了设计地面堆粮荷载引起的压缩沉降但没有考虑回填土对水泥搅拌桩的负摩阻力和回填土自重作用下的固结沉降,计算水泥搅拌桩桩端下沉降时只考虑现有勘探深度范围内桩端下淤泥层的压缩量。
其桩端沉降计算结果会比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的桩端下压缩层范围内压缩量的计算结果要小。
扩展资料:
石方路基填筑的相关要求规定:
1、基层处理时,其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在非岩石地基上填筑填石路堤前,应按设计要求设过渡层。
2、路床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千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
3、中硬、硬质石料填筑路堤时,应进行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的石料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边坡码砌与路基填筑宜基本同步进行。
A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A.1 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应力0p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为: k G G Ad γ=,G γ—回填土和基础加权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 /m 3);A —基础底面积(A a l =⨯);d —基础埋深。
如地下水面超过基础底面时应扣除水浮力10k G w G Ad Ah γ=-,w h —水位距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k kk F G p A+=,k F ——上部荷载准永久值组合;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ch m d σγ=,m γ——基底以上原状土加权平均重度或浮重度;i im ihhγγ=∑∑。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0k ch p p σ=- A.2 确定分层厚度、沉降计算深度:由b 查《基规》第29页表5.3.6 得z ∆。
当①无相邻荷载影响;②1.030.0m b m ≤≤;同时满足时,按《基规》第29页式5.3.7:(2.50.4ln )n z b b =-。
基底以下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距离为i z ,最后一层i z 的取值使得in zz ≥∑。
A.3 列表计算分层沉降量:b 始终取矩形基础短边,l 1 = l /2 ,b 1 = b /2 。
i z 为层底埋深(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表格最底行i n z z =,倒数第二行i n z z z =-∆。
第4列为4乘以查《基规》第113页表K.0.1-2得到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i a 。
上表中l 1 = l /2 = 2.50m ,b 1 = b /2 = 2.00m ;z n = 7.78m 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 95.74 mm, z = 7.18m 至7.78m(∆z 为0.60m ,最后一层土向上∆z 厚度)计算沉降量:∆s'n =2.39 mm ≤0.025∑∆s'i = 0.025×95.74 = 2.39 mm (《基规》第28页式5.3.6),满足要求,否则加大计算深度,直到满足为止。
YJK 基础沉降计算的使用要点及案例1 沉降计算的有关规范规定(1)沉降验算的规范规定问题1:哪些需要验算沉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 3.0.2 条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并规定六类情形下的丙类建筑物,“仍应作变形验算”。
是否需要进行基础沉降验算,软件不自动判断,由用户根据上述规范条件判断。
问题2:建筑物沉降验算满足要求的判断标准所谓地基变形验算,即要求地基的变形计算值在允许的范围内:∆≤[∆] (1)式中:[∆]—地基的允许变形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4 条取值。
《地基规范》表5.3.4 给出了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控制指标包括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桩基规范》表5.5.4 给出了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控制指标包括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YJK 基础软件统一给出所有基础的沉降验算结果,见下图:沉降量应查看沉降等值线图,软件以等值线加数值的方式给出所有基础的沉降量计算结果。
注意两点:1)桩沉降是包括了土沉降及桩身压缩的总值;2)考虑土回弹再压缩情况(一般是基础埋深超过5 米情况),沉降总值要查看【沉降+回弹再压缩变形等值线图】。
E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 6m ~10m 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所以对于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结果,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的【两点沉降差】来自行检查。
(2)沉降计算方法的规范规定 《地基规范》第 5.3.5 条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
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np - -s = ψ s ,= ψ ∑(z αi - z αi -1) s si i -1i =1 Esi式中: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mm);ψs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 s )、基底附加压力按表 5.3.5 取值;n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 5.3.5); p 0——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 si ——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z i 、z i-1——基础底面至第 i 层土、第 i-1 层土底面的距离(m);a i 、a i-1——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 i 层土、第 i-1 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 K 采用。
独立基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1. 什么是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听起来可能有点晦涩,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用来支撑建筑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就像给你最喜欢的沙发找个稳当的脚踏,独立基础就是用来支撑那些高大上的建筑物。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建筑的重量均匀地分摊到地面上,防止建筑物沉降或者倒塌,真是“稳如老狗”的存在。
一般来说,独立基础适用于那些载荷比较大的建筑,像商场、写字楼等等。
1.1 基础的种类说到基础,种类可多了。
独立基础就像个“特种兵”,它常常独自承担起大部分的重任。
除了独立基础,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类型,比如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等。
不同的基础就像不同的朋友,各有各的优缺点,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才能“量体裁衣”哦。
1.2 为什么要计算工程量?那么,计算工程量又是个什么鬼呢?简单来说,就是要算出你需要多少材料,多少工时等等。
就像你买菜之前得知道要买什么,买多少,不然一不小心买多了就变成“菜市场大亨”了!对于工程来说,准确的计算工程量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不然就会像做饭没调料,结果糊了一锅。
2.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2.1 数据收集开始计算之前,首先得收集各种数据。
这一步就像打猎,得先了解猎物在哪儿。
要搞清楚建筑的设计图纸、土壤情况、环境影响等等。
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不然就容易出乱子。
数据收集可不是简单的事,得耐心、细致,才能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2.2 计算公式接下来,进入正式计算阶段。
独立基础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面积、体积等。
有些人可能觉得公式看起来像外星语,但其实没那么复杂!比如,独立基础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宽来计算,体积则是面积乘以基础的深度。
这就像给蛋糕切块,简单明了嘛!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时常得用到一些小技巧,像换算单位、四舍五入等,都是为了让结果更精准。
2.3 材料选择计算出工程量后,下一步就是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就像挑水果,得挑个新鲜的,才能做出好吃的。
对于独立基础来说,水泥、砂石等材料都得认真挑选,确保质量过关。
单独基础:又称独立基础。
用于单柱或高耸构筑物并自成一体的基础。
它的型式按材料性能和受力状态选定。
平面形式一般为圆形或多边形。
但除了自重和竖直活载以外,风荷载是高耸构筑物的主要设计荷载,为了使基础在各个方向具有大致相同的抗倾覆稳定系数,采用圆形基础最为合适。
由于这类构筑物的重心很高。
基础有少量倾斜就会使荷载的偏心距加大,从而导致倾斜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这类基础变形用容许倾斜来控制。
当软土地基上的倾斜超过限值时,经常采用桩基础。
基础介绍:单独基础,也称独立式基础或柱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其形式有阶梯形、锥形等。
单独基础有多种形式,如杯形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和柱下单独基础。
当柱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柱基础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种类型,它适用于柱距为4-12m,荷载不大且均匀、场地均匀,对不均匀沉降有一定适应能力的结构的柱做基础。
它所用材料根据柱的材料和荷载大小而定,常采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范围很广,数量很大。
这类基础埋置不深,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地基不须处理即可修建,工期短,造价低因而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排架、框架结构优先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
墙下单独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大,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较小,或当浅层土质较差,在不深处有较好土层时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可采用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的经济跨度为3-5m,砖墙砌在单独基础上边的钢筋混凝土梁上。
设计与施工: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从工程质量来看,如果基础设计不当将造成墙体和楼(屋)盖的开裂或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的现象;其次,从工程造价方面来考虑,一般基础约占整个建筑物总造价20%~30%;再就从工程量和工期上看,基础在整个工程中占比也很大。
目录一、设计资料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 (1)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2)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5)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6)7、地基变形验算 (7)8、计算基底净反力 (8)9、验算基础高度 (9)10、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1)12、配筋计算 (12)13、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15、 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4)16、设计图纸 (15)17、设计资料及设计任务进度...............................16-19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75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0.45 +0.00Vk=96kNFk=1339KN 3.7m Mk=284KN.m基础剖面简图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由于该框架结构处于青海,则必须考虑土的冻账都基础的影响,则有: :根据设计设计资料易知以上设计地面基础的顶面应低于设计遭受外界的破坏,所以同时为了避免基础外露不易浅于)规范规定基础的埋深(的控制:同时基础还受以下条件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故基础的埋置深度收到采用条形基础。
即有:得出查表为:基底平均压力测资料可知西宁地区的根据西宁地区的地质勘)(即:城市近郊,不冻胀图得出:粘性土依次和,教材查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三个参数依次参考最大冻结深度为西宁地区标准冻深为mm 100,m 5.01 1.098m,2.200021.1,2.2h 5-7,k 11002m,1.195.00.10.116.1-95.0,0.10.14-73-72-7,,-1.34m; 1.34m-1.16m,-;,max min max 000max min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h z d m pa z z z z z h z d d ze zw zs d ze zw zs ze zw zs ze zw zs d d① 号土层:染填土,层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②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30KPa 。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对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降及变形的定义、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定义1.1 沉降:指地基土体在受到荷载作用后,由于土体颗粒间的重排和土体压实等原于是发生的下沉现象。
1.2 变形:指结构或者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变化。
二、影响沉降及变形的因素2.1 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压缩性和可变形性是影响沉降及变形的重要因素。
2.2 荷载大小: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地基土的沉降和结构的变形。
2.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基土体的压缩和土体颗粒间的重排,从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三、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3.1 建立监测点:在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3.2 选择监测仪器: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倾斜仪、测斜仪等,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
3.3 定期监测:对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沉降及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沉降及变形的处理措施4.1 补偿沉降:对于已发生的沉降,可以通过加固地基、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补偿。
4.2 加固结构:对于浮现变形的结构,可以通过加固构件、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修复。
4.3 调整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来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影响。
五、预防沉降及变形的措施5.1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地基和结构,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
5.2 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和结构施工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5.3 定期检查:工程竣工后,应定期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变换后得:或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e--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1e--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2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
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i(二)计算步骤1)划分土层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满足σz=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σsz;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p=σsz; p2=σsz+σz1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弯矩计算探讨
桩基在桥梁、道路、建筑结构中会广泛使用,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桩基几何形态及其弯矩的校核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弯矩的计算方法。
首先,对桩基的支承力向量和沉降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支撑力的不均化率和沉降比例,以此预估柱围压力的大小。
之后,计算出基础底板的最大柱围压力,并以此求出产生的最大弯矩。
最后,将计算出的最大弯矩,比较其是否小于设计荷载下的弯矩负荷,以此完成最终的底板弯矩校核。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弯矩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假设柱围压力都是相同的,计算出沉降比例、不均化率。
然后,使用贴地系数法求出最大柱围压力,以此求出产生的弯矩。
2、由支撑力向量和沉降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计算出柱围压力的不均化率和沉降比例,再使用贴地系数法求出最大柱围压力,以此求出产生的弯矩。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可以计算出柱下独立基础底板的弯矩值,以此进行最终的校核,确保桩基的结构安全。
即便如此,在计算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弯矩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到桩基实际厚度、桩基内桩内向力及外部地基垂直力等因素,以此更精准的计算出柱下独立基础底板的弯矩值,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1.1、设计资料1.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5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5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8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9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0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10=。
1.1.3、岩土设计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重度γ)/(3m kN孔隙比e液性指数L I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ϕ)(︒压缩 模量S E)(MPa标准贯入锤击数N 承载力 特征值ak f )(kPa① 杂填土 17.8 ② 粉质黏土 19.5 0.65 0.84 35 14 7.5 6 150 ③ 黏土 18.9 0.58 0.78 25 25 8.2 11 190 ④ 细砂 20.5 0.62 30 11.6 16 240 ⑤强风化 砂质泥岩2218223101.1.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1.1.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mm400400⨯。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350。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表1.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kF)(kNkM)(mkN⋅)(kNVkA轴B轴C轴D轴A轴B轴C轴D轴A轴B轴C轴D轴1 920 1432 1082 1042 108 94 178 104 41 43 40 422 975 1548 1187 1200 140 100 198 130 46 48 44 473 1032 1615 1252 1362 164 125 221 160 55 60 52 56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为标准组合值的0.8倍。
独立基础倾覆力矩计算公式English Answer (Independent Foundation Overturning Moment Calculation Formula):The overturning moment (M) acting on a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formula:M = F H.Where:M = Overturning moment (kNm)。
F = Horizontal force acting on the foundation (kN)。
H = Height of the overturning force from the base of the foundation (m)。
Factors to Consider in Overturning Moment Calculation:Wind Load: Wind pressure acting on the structure above the foundation can create a horizontal force.Seismic Load: Earthquake forces can generate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resulting in inertial forces acting on the foundation.Soil Conditions: The soil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can influence the resistance of the foundation to overturning.Foundation Geometry: The depth, width, and shape of the foundation affect its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overturning.Resistance to Overturning:The foundation must resist the overturning moment by developing a resisting moment:Resisting Moment = W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