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王幼龙基本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10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图幅比例[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3、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4、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看图方向的确定。
[分析学生]1、入学新生大多数会对本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信心较足。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3、机械制图既重理论,更重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
绪论部分的教学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绪论所要讲述的内容作恰当的调整和充实。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生产用技术图纸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讲、演交叉进行,及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75~85分钟)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 绪论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直线的投影[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2、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学生自行演示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分析学生]1、在学习点的投影的基础上,直线的投影入门不难,难点在于直线的空间位置多样化,初学者对空间直线的各种位置、命名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混淆和初记困难。
在教师讲授、演示的基础上,仍需学生通过自己借助于铅笔等直观道具演示观察,来强化感性认识,同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杆等。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5~10分钟)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求作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纠错。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5、6。
4、预习检测:直线的空间位置有几种?直线段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点的投影和直线的投影有什么联系?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直线的三面投影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讲直线的命名时,应引导学生分析直线空间位置及命名的唯一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2、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教师讲授演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求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定其空间位置的技巧。
点的投影[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巩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掌握空间点与其投影标记,点的投影与坐标值的书写;3、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求作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求出点的三面投影并能判断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以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基础学习点的投影,通过点的三面投影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投影规律和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难点分析]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的对应分析。
[分析学生]1、在三视图的基础上,本次课的知识水平没有深奥难懂的地方,但点较之形体更为抽象,需更强的想象能力,本次课的主要目标通过对点的投影分析进一步提高空间概念,同时为线面的投影提供基础和方法。
随着本章课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练习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平行投影法的具备是特点是什么?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区别在哪?2、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1、2。
4、预习检测:为什么要研究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用什么表示空间点?点的三面投影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有哪些异同?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要素。
研究其投影规律及其求作方法是掌握投影规律,是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有力手段。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空间点及投影点的标记;2、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4、点空间位置和两点的相对位置;5、重影点的投影。
课时教案总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作草图步骤1、出基准线2、出已知线段3、画出中间线段4、画出连接线段。
投影现象:让学生举例。
《$光源S称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平面P称为投影面。
在P上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以影子为例向学生介绍投影的概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自己找出投影的例子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互不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二、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和投影面所成的角度不同,平行投影法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斜投影法:在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成某一角度时,称为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
按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
$…介绍平行投影法的概念。
$根据图形向学生介绍斜投影法的概念.根据图形介绍正投影法的概念@观察图形理解投影线、投影面、中心投?影法。
\观察图>形理解平行投影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课 时 教 案备课时间 年 月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工程上应用的投影法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经过科学的总结和抽象后与生活中的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领会到: ?画物体的投影图实质上就是按照投影的方法画出物体上所有的轮廓线,可见的画成粗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让学生观察投影作图的实质,理解工程图中的投影小 【 结 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作 业板 书-设 计 第一节投影法的概念一、中心投影法 二、平行投影法1、 定义2、 )3、 分类⑴斜投影法 ⑵正投影法示意图课 。
后 记日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a 在H面上a’在V面上a”在W面上三、点的三面投影V面保持不动,H面绕OX轴向后翻转90度,W面绕OZ 轴向右翻转90度。
展成一个平面。
为了便于进行投影分析,用细实线将点的相邻两投影点连接起来。
尺寸注法[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习动机;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教学重点]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教学难点]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
[分析学生]该部分国家标准内容繁多,学生经过预习有一定感性认识,知识内容理解不会有困难。
但要求是能正确地标注尺寸,必须经过学习与反复练习,包括习题练习和后继内容学习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
尺寸标注看起来不复杂,实际应用时,特别在学习刚开始时,往往易出错,通过参照借鉴图样标注来学习、练习,则有助于学生较快掌握标注方法,减少或避免出错。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或直尺等。
[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易出错处正误对比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教材P.26思考题2、3题。
4、预习反馈,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
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尺寸注法基本规则2、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本课程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
本教材共介绍了11方面内容1、制图的基本规定。
(制图是按照国家标准绘制的。
不能随心所欲。
)2、几何作图。
(圆、矩形、椭圆、六边形、五边形。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4、轴测图(正等轴测图、斜二等测图。
)5、;6、组合体视图7、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8、常用件的表示法9、零件图(读图)10、装配图11、计算机绘图12、其它图样。
三、~四、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依次解释各个方面【内容;#将一个西瓜三道切八瓣、初步了解机械~制图的内容@了解。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从本节课开始大家要在使用绘图工具方面和在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
养成遵守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按正确的绘图程序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的良好习惯,初步养成耐心细致。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第一节图纸幅面和格式一、$二、图纸幅面1、基本幅面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加长幅面3、幅面尺寸图示三、图框的格式和尺寸1、[2、图框格式:⑴不留装订边⑵留装订边2、图框尺寸不留装订边:四周边框均为e留装订边:装订边为25mm其它为c>【课堂练习】:让学生在A4纸上画出装订边。
基本幅面图框尺寸(第五页表1-2)四、标题栏和明细栏根据国家标准格式如第五页(教案下页)五、看图方向的规定…图纸各边长的中点处分别标出对中符号。
同时为了明确绘图和看图方向,在图纸下面对中符号处画一个方向符号画法如下图。
对中符号用粗实线绘制,线宽不小于0.5mm,深入边框<:对照图纸讲解装订边。
讲解标题栏和明细栏`讲解对中号和方向符号"#让学生练习…观察图纸¥了解装订边。
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4年4月6日课题第六章第1节视图——基本视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的图样的表示方法2、掌握基本视图的形成、展开以及画法3、掌握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重点基本视图的形成、展开以及画法、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难点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归纳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所包含的内容引入由零件图引入。
在生产中,很多零件的表达方法并不仅仅只使用三视图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三视图表示物体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仅用三视图不足以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其形状和结构。
本节将介绍以下几个常用的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和右视图。
教师引领,师生共同归纳举例说明课件出示轴测图,带领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认真听讲并理解和体会回顾并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视图1、基本视图: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2、基本投影面:正六面体的六个面。
3、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和投射方向: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
4、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5、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练习一: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补画其他三个视图观察该物体的立体图想象三视图由三视图拓展到基本视图强调基本视图的投射方向课件演示展开过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归纳视图的特点?找学生进行形体分析课件演示模型巡回指导反馈快速完成三视图认真听讲建立空间概念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快速完成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选做题练习二:根据立体图出画基本视图出示学习任务三找学生分析轴测图的形体特征总结完成快的学生,完成选做题小组派代表进行形体分析快速完成六个基本视图小结1:基本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右视图2: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作业完成习题册P 80 6-1板书设计多媒体课后记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本节课难点——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以及图形特点掌握情况良好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4年4月10日课题第六章第1节视图——向视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向视图、局部视图的形成。
课 时 教 案 总课时:备课时间 年 月 日第三章(单元) 第1课时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 投影法的概念课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掌握正投影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正投影法难点正投影法教学方法演示法 分析法 练习法教学媒体 电脑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草图步骤?1、出基准线2、出已知线段3、画出中间线段4、画出连接线段。
投影现象:让学生举例。
光源S 称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平面P 称为投影面。
在P 上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以影子为例向学生介绍投影的概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自己找出投影的例子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方 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互不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二、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和投影面所成的角度不同,平行投影法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斜投影法:在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成某一角度时,称为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
按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
介绍平行投影法的概念。
根据图形向学生介绍斜投影法的概念根据图形介绍正投影法的概念观察图形理解投影线、投影面、中心投影法。
观察图形理解平行投影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工程上应用的投影法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经过科学的总结和抽象后与生活中的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领会到:画物体的投影图实质上就是按照投影的方法画出物体上所有的轮廓线,可见的画成粗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让学生观察投影作图的实质理解工程图中的投影小结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节投影法的概念一、中心投影法二、平行投影法1、定义2、分类⑴斜投影法⑵正投影法示意图课后记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第三章(单元)第3时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点的投影(一)课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掌握点的投影特性。
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三角板一副三角板包括45°×45°和60°×30°各一块,一般为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用两个三角板演示课堂练习:用两个三角板画出与水平成30°角的一组平行线。
四、圆规和分规。
圆规主要用来画圆和圆弧。
五.铅笔. 用两个三角板组合为学生演示,垂线画法常用的平行线。
检查学生练习。
讲解圆规和分规。
观察教师画图并记录.观察和圆规尖的不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曲线板:五、曲线板是用来画非圆曲线的工具。
六、比例尺比例尺又称三棱尺,是刻有不同比例的直尺,用来量取不同比例的尺寸。
他的三个棱面上刻有六种不同比例的刻度,使用时,可按所需的比例取尺寸。
出示曲线板向学生讲解它的用法。
画出比例尺讲解用法听讲记录根据图样想象比例尺的用途及用法.小结三角板和圆规的用法作业作三条与水平成135°的直线,画出一个φ20的圆板书设计一、图板1、2、二、丁字尺1、2、三、三角板四、圆规练习图课后记课时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第二章(单元) 第2课时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基本作图1-线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平行线法则将线段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使用绘图工具德育目标遵守国家标准重点线段等分法难点线段等分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绘图工具?2、图板的作用?3、丁字尺的作用?4、比例尺有几个面,几种刻度?本节课我们学习一些常规的绘图技巧.我们已知一条线段,用直尺三角板和圆规将它分成任意等分。
可以用多种方法达到这一效果,其中最常用的是平行线法。
也称三角板拭推法。
第二章第二节基本作图一、平行线法,线段等分例:三等分已知线段AB.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⑴过A点作射线AC,与已知线段AB成任意锐角。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3)【课题编号】3-6①【课题名称】基本几何体(一)【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熟知棱柱、棱锥的构成与三视图。
2. 能顺利识读和绘制棱柱、棱锥的三视图。
3. 能根据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对各表面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和识读。
4. 会求作棱柱、棱锥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强化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意趣。
三、教学要求以点带线,以线构面,由面围体,从几何元素投影的讨论与认知,顺利过渡到立体的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
重点是让学生从平面构成立体的视角,从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去认知和分析平面立体三视图的基本特征与共性,加深对体的三视图的把握。
【教学重点】棱柱、棱锥的三视图;三视图的识记与绘制。
【难点分析】棱锥表面求点。
【分析学生】1. 有初中几何基本体的学习积累和生活中的感性认知,较容易切入。
2. 对围成立体各平面位置的判别是学习的难点,需运用所学,结合实际观察,弄清体的三视图各线框的含义与对应关系,加大读、画练习,才能较好掌握。
3.利用积聚性表示求点较容易掌握。
在一般位置表面上求点有一定难度,需借助多种手段演示示教,便于学生直观观察,帮助其理解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教学过程】一、测标导入1. 复习回顾①正平行面的投影有无实形?在哪个面具有积聚性?②什么是类似形?圆和椭圆是类似形吗?③如何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别平面的空间位置?④ 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①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有哪些?初中学习过哪些相关知识?②什么是平面立体?棱柱是如何定义的?③棱锥有什么特点?各侧面是什么形状?导入新课:机器上的零件因其作用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构形状,但不管它们的形状如何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这是一份关于《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的大纲。
本文档旨在介绍《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的背景和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工程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它是实施机械设计的基础。
机械制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传达设计师的意图,使得各个参与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实施设计。
因此,掌握机械制图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人才至关重要。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机械制图知识的教材。
它从基础原理出发,涵盖了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图纸标准、图形投影等内容。
该教材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复杂的机械制图知识,适合初学者入门研究。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可以了解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还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如图形绘制、尺寸标注和图纸阅读等。
这些技能将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是一本对于机械制图入门者来说不可或缺的教材。
它不仅介绍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还详细解释了机械制图的实际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并为未来的机械设计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概述学生在研究《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时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概述学生在研究《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时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概述学生在研究《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时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___第四版)教学内容:主题: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主题: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主题: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子主题:机械制图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图的意义和作用机械制图的基本要素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和标记常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机械制图的绘制规范和要求机械制图的图样解读和理解方法机械制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教案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教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王幼龙第四版)》:讲授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详细讲解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制图基本概念、标准符号、尺寸和公差等。
第三节圆弧连接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方法;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三、教学重点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
四、教学难点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
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5~10分钟)a)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b)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c)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2.导入新课a)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b)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新课教学a)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b)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c)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d)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e)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八、小结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九、课后作业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完成习题集P10。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第五节徒手画图第五节内容较为简单只作简单的介绍学习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点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