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 格式:pptx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22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
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
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
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
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
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
米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密斯的作品具有整洁和骨架外露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简练而制作精细的细部。
新材料钢铁和玻璃的普及,以及密斯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使他的建筑都有简洁纯净的效果。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的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并设计了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他一举成名,称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是现代建筑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
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密斯少即是多的名言,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最好的解释。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标志着密斯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是密斯的封笔之作。
巴塞罗那椅子第一次看到巴塞罗那椅是在上《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上,那个时候并不知到它在世界设计的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只是觉得这个椅子看上去比较简洁,结构由成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构架支撑皮垫,整体看上去十分优美,很有质感,给人一种想要坐上去试一试的感觉。
后来通过对设计史的了解,才知道原来这把看似简单普通的椅子是一件出自著名设计师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产品。
时至今日,巴塞罗那椅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
看到这把椅子,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才深深的感觉到这把椅子的价值以及它所代表的包豪斯的功能主义的设计风格。
巴塞罗那椅几乎是开创了现代简约风格家具的先河,作为一款经典的家具设计作品,表现了一种时尚美学生活态度和触动潮流脉搏。
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椅子相比它看上去简单大方,易于大批量的生产,它没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那样的华丽,有优美的线条,繁复的雕刻。
它让我觉得它和我曾经所看到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家具有天壤之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家具带着欧洲贵族阶级特有的华丽,给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感。
然而巴塞罗那椅子完全突破了那种感觉,它让我看到原来简简单单的几根钢管,就可以成为椅子的支架,皮质的软垫放在上面它就可以使一把椅子了。
我想,也许制造一把巴洛克风格的椅子所用的时间也许是一把巴塞罗那椅子所用时间的几十倍!它的出现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当然,这也是工业的进步才产生出来的奇迹。
当看到这把椅子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他的设计者密斯.凡.德罗,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有人曾经说过: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1╱3的天际线!“少则多”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
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
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大师作品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摘要: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用钢和玻璃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建筑讲求精美,看起来典雅细致,他就是是密斯·凡·德罗。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本文将分析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密斯的建筑思想和艺术。
关键词: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天际线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汤姆.沃尔夫1886年,密斯出生在德国亚琛古城。
当他日后被授予这个城市的金钥匙荣誉时被誉为亚琛继查理曼大帝后最伟大的亚琛人,第二个查理曼。
密斯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尔。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著名的石匠,他从做他父亲的学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从未上过正规的建筑学校,但他的确改变了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它是一个传奇。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月。
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
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
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作者:林慧颖陈飞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7期摘要:密斯·凡德罗是四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他舍弃了繁琐奢华的古典主义设计,提出了“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州全面空间”的设计理念,并主张将自然环境、人性化和建筑融台在一起。
他的设计思想在巴塞罗那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德国馆为以后的建筑创造了成功的经验,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创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本文诵1寸分析密斯的设计理念在德国馆的应用及表达来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98-031 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 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币。
密斯童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教育,他只上了五年的学便在父亲的雕塑店做了学徒,这为他在建筑业取得成就打下基础。
然而,真正使密斯走上建筑行业的是他后来在事务所的实践活动。
在事务所工作的四年中,密斯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密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即:纪律、秩序以及形式。
贝伦斯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当时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结合产生了一些独特地看法。
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哲学“少即是多”在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打破了传统设计的条条框框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这一建筑哲学在他的作品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整个场馆中除了一些椅子和必要设施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场馆没用使用传统的墙体承重的方式,而是利用了8根钢柱作为承重结构,从而使墙体得以自用穿插,不仅将有限的空间合理的划分,墙体也成为了一种引导物让游客能有序的在展馆中穿行。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整座场馆放弃了孤立封闭的室内空间,而是采用了室内外空间连接的方式,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让空间产生流动性,最终使整座展览馆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完美的展示品,受人称赞。
如果说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少即是多”理念的典型代表,那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就是他“少即是多”理念对的终极体现。
场馆的平面几乎是一个正方形,钢架作为外露的支撑结构,玻璃幕墙将内部空间完全展示在人们面前。
密斯在这件作品中完全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将他心中认为的终极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作品作为密斯的封笔之作,受到了不少的褒赞,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疯子的最后疯狂。
密斯的一生是突破创新的一生,他的建筑哲学在我们现在看来也许很普通,但这更体现了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密斯凡德罗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英雄。
设计与理论09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为例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S IDEA IN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EXPO长春工业大学 林慧颖 陈飞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德国馆的建筑背景以及介绍1.2.1建筑背景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承受着领土、经济、精神上多重的折磨。
社会急需新的力量改善生活现状并重振人民的自信心。
在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德国设计界最终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方法以及表现形式,并对20世纪的全球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
现代主义设计具有简约的造型、机器化生产、经济实用、为大众服务等特征。
于是,以往的古典风格的造型、装饰、技术急剧简化,改之以方便工业制造的无装饰几何材料,不仅能够批量化生产而且与手工制造相比大大减少了耗时。
工业技术随着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大量运用,密斯就是当时的代表之一,由此,他的巴塞罗那馆也因创新理念而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里程碑式的存在。
1.2.2场馆介绍密斯所建造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下简称德国馆)占地约长50米、宽25米,整体由三个展示区域和两部分水域组成。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作为承重,屋顶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平屋顶,因为墙壁不需要起到承重作用,所以可以自由1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今世界仍然广泛影响了建筑界。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功能性而闻名,他的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密斯·凡德罗所倡导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约的形式、开放的空间、材料的本真和结构的透明。
这些理念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的主要特点。
密斯·凡德罗所喜欢的简约形式是他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他的作品通常采用简洁、直线和几何形状的结构,去除了多余的装饰和细节,突出了建筑本身的形式美。
他设计的康瑞特大厦(the Crown Hall)采用了简单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展现了简约而优雅的建筑外观。
这种简约的形式让人们更加专注于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美,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对于建筑形式的追求。
开放的空间也是密斯·凡德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表达方式。
他认为,建筑应该为人们创造出开放、自由的空间,以使人们在其中感到舒适和自由。
他的建筑作品通常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开放的平面布局,营造出了宽敞明亮的空间。
他设计的巴塞罗那凳屋(the Barcelona Pavilion)采用了开放的平面布局和临水的设计,使人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自然和开放的氛围。
这种开放的空间设计让建筑内外融为一体,使人们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自然和自由,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对于空间的创新和追求。
其三,材料的本真是密斯·凡德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他喜欢使用天然的材料,如钢、玻璃和大理石等,以展现它们的本真和质地。
他认为建筑的材料应该表现出其本身的特性和美感,而不应该被过度装饰和遮挡。
巴塞罗那椅背后的故事
巴塞罗那椅是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设计的一张著名的皮革椅。
这张椅子最初是为巴塞罗那展览会而设计的,展出微型住宅的一部分。
密斯·凡德罗是这个住宅项目的主要建筑师之一,他非常注重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风格,因此在设计这张椅子时,他试图将简单、现代和高档材料完美结合起来。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灵感源于古罗马的折叠床,其独特的曲线设计和不同种类的皮革面料质感独具匠心。
电影明星和家具收藏家奥德丽赫本一度是巴塞罗那椅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支持者之一。
如今,这张椅子已成为各种室内设计的经典家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休息室和办公室。
总的来说,巴塞罗那椅是一张经典的家具设计作品,它融合了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元素,在成为家居、办公室和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装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塞罗那椅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作为现代设计中的经典之一,一直在设计界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件家具,更是对现代建筑和设计理念的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巴塞罗那椅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从历史渊源到当今的影响,带您领略这一经典作品的魅力。
一、巴塞罗那椅的由来1. 巴塞罗那椅的历史巴塞罗那椅最初由德国设计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和巴塞罗那建筑家路易斯·巴尔韦(Lilly Reich)共同设计,作为1929年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展品而诞生。
其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受到了极大的赞誉,从而奠定了巴塞罗那椅在设计界的地位。
2. 设计理念巴塞罗那椅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对于空间、比例和材料的完美追求。
简洁、优雅的线条,加上高质量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使得它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二、巴塞罗那椅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1. 室内设计巴塞罗那椅作为标志性的现代家具,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无论是在客厅、休息室还是办公室,都可以看到其独特的存在。
其简洁的线条和优雅的气质,使得它成为了许多设计师最喜欢的选择之一。
2. 建筑设计巴塞罗那椅不仅在室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与现代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为建筑空间增添了一份优雅与和谐。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对巴塞罗那椅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认为,巴塞罗那椅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所体现的设计理念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简洁、优雅、舒适的设计风格,符合了当代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巴塞罗那椅所代表的现代主义理念也在当今设计领域中持续发挥着影响力。
总结回顾通过对巴塞罗那椅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的探讨,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它的历史渊源和设计理念,更从室内设计到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中发现了其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读作者:梁敏怡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4期摘要: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四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摒弃了豪华繁琐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思想,并主张人—自然环境—建筑应融为一体,表现人机环境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功利之美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表现了功利间的有用、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外观设计及内观装饰上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解读,了解了当代设计的“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
“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而是艺术与哲学间最神圣、最尊贵的产物,其不能作为伦理道德与政治决策的高级精神产品。
关键词:功利之美;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作品解读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化设计立场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自身的社会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科学领域的认识上,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及视觉美学的追求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促使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型应用材料让现代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的力学观点与科学系统结构的崭新提出也让现代建筑的承受能力与受力坚固程度有了较高的提升。
自1851年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建造的水晶宫开始,玻璃、钢材、水泥等材料的使用就开始渐渐地被大规模运用于现代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应用使得建筑业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19世纪的欧洲建筑发展主要由复古主义与折衷主义两种建筑风格引领。
复古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原形和美学观点为典范,如形状与外观模型对称、追求古典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主要是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形式美、讲究建筑间比例协调匀称的良好关系。
这两种建筑风格的发展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不能及时对功能与结构的科学进行转变,不能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发展新思维,因此它显得有限与单一。
巴塞罗那椅的名词解释巴塞罗那椅,源自西班牙巴塞罗那,是现代主义或德国工艺运动的标志性家具之一。
它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被誉为现代家具的经典之作。
巴塞罗那椅的造型简洁、优雅,由一张曲线优美的弧形座椅与多个交叉的支撑细杆组成。
这个设计充分利用了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术,以无可挑剔的比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现代主义的理念。
该椅子的灵感来源于座椅概念的重新设计,其背景根椅子的功能演变有着密切关系。
过去,座椅主要用于人们休息、放松以及社交活动,而现代的巴塞罗那椅则更强调其作为一种艺术品和装饰性家具的角色。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师是德国建筑师米斯·凡·德·罗。
在1929年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期间,他与洛杉矶时报合作并接手设计了展览的德国馆。
这个巴塞罗那椅正是为这个展览而特别设计的,其原本的功能是为了让观众在椅子上坐着休息,同时欣赏馆内的展品。
巴塞罗那椅采用了大胆的创新设计,将传统座椅的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和重构。
与传统的“四腿椅”相比,它的设计更为开放,呈现出一种更轻盈、更灵动的感觉。
底座与座椅之间通过曲线造型的支撑杆相连,赋予了整个结构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感。
除了其精巧的设计,巴塞罗那椅还以其高级的材料与制作工艺而广受瞩目。
原始版本的巴塞罗那椅采用了座椅和支架杆的不锈钢加工,外表镀铬或抛光,突显了椅子的质感与现代主义的特点。
而座椅则选用了高质量的皮革或优质织物进行包裹,兼具舒适与耐用。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和制作是一项工艺艺术的典范。
它的流线型和材质运用展现了凡·德·罗对美学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握力。
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使该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还让人们在坐下之后能够感受到它的舒适与稳固。
如今,巴塞罗那椅作为一件经典的现代家具,赫赫有名,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设计中。
它的独特造型和卓越的品质使其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很多人都认为拥有一把巴塞罗那椅是一种对现代艺术和设计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精致生活品味的一种表现。
巴塞罗那椅名词解释
巴塞罗那椅是设计师米斯。
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1929
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的经典之作,为了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计。
同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成为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的经
典之作,也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
当年的世博会德国馆是密斯的代表作,但由于建筑的设计意念独特,竟没有合适的家具与其搭衬,所以他不得不专门设计了巴塞罗那椅来迎接国王和王后。
著名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
之作,为多家博物馆收藏。
它由成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构架支撑真皮皮垫,非常优美而且功能化。
两块长方形皮垫组成坐面(坐垫)及靠背。
椅子当时是全手工磨制,外形美观,功能实用。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产品。
时至今日,巴塞罗那椅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