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写游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包括交代游踪、抓住景物特点、确定中心、寓情于景和增加知识性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范文、分析讨论和实际写作,提高学生的游记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自然与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记录美和分享美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能够清楚地交代游踪,抓住景物特点,融入自己的感情。
学会选取独特的视角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使游记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游记中巧妙地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出对所描写景物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感受,避免游记的平铺直叙和空洞无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会精心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如雄伟的山脉、广袤的草原、湛蓝的大海、古老的建筑等。
同时,配以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旅行之中。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其中的趣事和感受。
接着,我会说:“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也是一种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的途径。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美好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不仅可以留下珍贵的回忆,还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游记,让我们的旅行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了解概念:在讲解游记的定义时,我会这样说:“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旅行的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学写游记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游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游记作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游记作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游记的基本结构:标题、开头、过程、结尾。
2. 游记的写作方法:观察、描述、抒情、议论。
3. 游记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具体、感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游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观察、描述、抒情、议论等手法,使游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优秀游记作品选集。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游记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游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撰写一篇游记,展示游记的写作过程。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游记作文。
5. 交流与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游记的基本结构:标题、开头、过程、结尾。
2. 游记的写作方法:观察、描述、抒情、议论。
3. 游记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具体、感人。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知识,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游记作文。
2. 阅读一篇优秀游记作品,分析其写作技巧,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游记作品。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教学设计01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常按照游览的路线来写,但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写成流水账。
有时尽管突出了主要景点或场所的描写,但缺少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个性情感,常常读起来千人一面,没有趣味,也没有鲜活的思想。
因此,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
我选取了“线索井明,位置凸显"只抓重点,方法多样”“突出感受,别样情怀"等关键词初步构建本单元核心概念。
学习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学习难点:体会定点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融情于景、融情于理的写法,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二、说支架搭建基于写作教学目标搭建了情境支架,以东方甄选董宇辉介绍山西为时代背景,太原市政府携手微信视频号,联合太原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印象山西·我的寻访记》特别节目,邀请同学们为山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量身定制“山西印记”,并积极投稿,表达自己对山西的热爱。
本课搭建了真实的情境,营造了自由创作的轻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用问题支架、方法支架、范文支架,策略支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游记创作的真实性。
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评价量表来去修改完善优化自己的作品。
三、说写作评价利用创设的评价标准与游记核心知识作为支架,让学生走进大院、走进古城,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创作一篇介绍山西的游记,抒发对山西的热爱,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教育,同时也饱含了育人价值。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展评、反思,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过程性指导。
需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设计。
在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设计了评价量表,借助评价量表来跟踪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状况,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写作学写游记PPT配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具有个性的游记。
二、教学内容:1. 游记的基本结构:引言、、结尾。
2. 游记的写作要点:观察细致、描述生动、感受真实。
3. 游记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游记的基本结构、写作要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游记的基本结构、写作要点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写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游记的写作要点,包括观察细致、描述生动、感受真实。
3. 示例: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游记范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游记写作练习。
5. 反馈:教师对学生写的游记进行评价,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游记写作的重要性。
7. 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游记作品。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游记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2. 邀请旅游达人或者作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游记写作的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游记作品,关注其结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鼓励主动思考和提问。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游记的基本结构、写作要点和修辞手法等内容。
2. 游记范文:提供多篇不同风格的游记范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实地考察资料:提供相关景点的背景信息、历史沿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定义和特点,明确游记的写作目的;2.学习游记的写作技巧,能够准确描述旅游景点的风景和人文特色;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游记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游记的定义和特点;2.游记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2.准备学生交流讨论的素材;3.准备游记的例子和模板。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并大致了解学生对旅游游记的了解程度。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最近去过哪些旅游景点?-你有没有写过游记?-游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Step 2:引入新知识1.分享游记的定义和特点:游记是一种记录旅游经历、描述旅游目的地的文学体裁。
它包括对旅游景点的客观描述,对自己旅行经历的主观感受和思考。
游记通常以第一人称写作,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达旅游景点的美景和人文特色,帮助读者了解和选择旅游目的地。
2.分享游记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做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准确地描述景点的风景和人文特色;-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实用的旅行建议和小贴士。
Step 3:引导学生讨论1.提问:你认为游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游记的写作要点。
3.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展示和讲解游记的例子和模板1.展示一篇经典的游记,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
2.使用游记的模板,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Step 5:学生实践和展示1.学生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或模板中的素材,进行游记写作实践。
2.分享和展示:每个学生选择一篇游记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总结游记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学写游记》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重点】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写作课——《学写游记》。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贴近学生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单元所学,谈谈你对游记的认识。
2.技法小结老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总结出,游记,是游览者把他游览过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二)技法指导1.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呢?2.技法小结(1)游踪清晰。
课文主要写作顺序《小石潭记》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路线《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四下观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的行程路线《登勃朗峰》作者登山游览路线及见闻《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的流动路线游览的经过是行文线索,交代清楚,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即可,不能巨细无遗地叙述。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
写作学写游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复习总结游记内容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游记写作与点评中学会写景传情,并知道修改自己的游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会欣赏美景,体悟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游记中写景传情;2.试着修改自己的游记。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游记?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内容上的特点。
2.学会游记中描绘一片美丽的景色。
3.试着修改自己的游记。
三、自主探疑,合作解疑(一)探究:回顾课文,说说游记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出示 PPT)课文所至(游踪)所见所感《壶口瀑布》雨季、枯水季节(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依在大石头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刚柔并济联想到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表达赞美。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草坝上→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再入冰河雪域高原的奇丽、壮美景色身体状况、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涌出豪情《登勃朗峰》上山→下山山中奇景;奇人奇事游玩中的喜悦、有趣刺激《一滴水经过丽江》玉龙山→草甸上→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民居→金沙江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民族建筑、风土人情热爱、赞美、向往游记特点的感受。
(二)探究1、怎样写出清晰的游踪?明确:写提纲、画思维导图:先画出自己清晰的游踪图。
然后将不同游览点的所见所感附在图上。
确定游记中的详略。
即哪里需要一笔带过,哪里需要移步换景,哪里需要重笔细描,哪里可以添加民风民俗,奇闻轶事。
2、如何写出美丽的景色重点突破:如何描绘一片美丽的景色呢?探究经典,感悟方法一:认真阅读下列游记文段,思考: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视角来观察景物的?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写作学写游记》,借鉴优秀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写作游记的兴趣。
语言运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写作指导】写作方法点拨【写作实践】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
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
200字左右。
【例文展台】秋天的西山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②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
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③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
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
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
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亮点批注①点明描写对象。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
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名师总评:该片段抓住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
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不足:缺少主观感受。
小浪底景区组范文:最后,我们来到了国家4A级景点——小浪底风景区。
我们从坝顶开始游览,站在百米多高的大坝上,遥望上游,河水平静开阔,真有“高峡出平湖”之感,沿着大坝南边的台阶往下走,一路果木林立,鸟鸣阵阵,下到坝底,回望红石大坝,高大巍峨的梯形大坝上,“小浪底”三个乳白色大字赫然入目。
再往南走,便来到了泄洪口,别看这儿现在冷冷清清的,几个水槽里也都干干净净,只有一些陈年的黑灰色水迹,但是到了六月下旬,开始排沙排水的时候,那就壮观了。
继续向南,穿过一段“C”形的林荫小路,便来到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大草坪,草绿绿的,软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赛几趟跑,都是不错的选择。
草坪周围是一圈四季常青的松柏,修剪得像宝塔似的。
远处是郁郁葱葱的起伏的连山,像母亲的臂膀,把小浪底景区紧紧地揽在了怀里。
优点: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巧用夸张和比喻。
不足:缺少想象和联想;抒情不足。
活动六:汇总评价,制定修改方案。
五、融入情感,修改升格活动七:请各组成员参照修改方案,升格原文,注意一要充实描写,二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周庄汽车公园组升格文: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周庄汽车公园。
早上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同学们似飞出牢笼的鸟雀,都撒起欢来:那边几个男生在拉吊环,只见小宇双腿微曲,双臂种花儿的香。
我伸开双臂,不是要呐喊,只是想拥抱一下自然,想把这美好的邂逅印在脑海里、刻在心田上。
评价:结尾抒情句的补写,情景交融,语言优美。
小浪底景区组升格文:最后,我们来到了国家4A级景点——小浪底风景区。
我们从坝顶开始游览,站在百米多高的大坝上,遥望上游,河水平静开阔,真有“高峡出平湖”之感,沿着大坝南边的台阶往下走,一路果木林立,鸟鸣阵阵,下到坝底,回望红石大坝,高大巍峨的梯形大坝上,“小浪底”三个乳白色大字赫然入目。
再往南走,便来到了泄洪口,别看这儿现在冷冷清清的,几个水槽里也都干干净净,只有一些陈年的黑灰色水迹,但是到了六月下旬,开始排沙排水的时候,那就壮观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学写游记》【设计背景】单元目标知能目标:能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能归纳游记的三要素;能紧扣游记三要素进行自读,通过对游踪、写景、语言的把握,梳理出游记作品的外在表现,抽取概括游记的阅读策略;能运用策略展开游记写作。
理解目标:能够理解阅读游记,不仅要读出外在的所见所闻,更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要从外部世界中读出观景主体内部的精神世界和表达风格。
迁移目标:能够将写景游记阅读策略迁移到有游历生活的“诗歌”、古代“记”的文体以及有内在成长的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上。
单元结构化任务【课堂设计】记游:外在和内在的旅程课时情境1如果请你们写一篇游记为四川来的老师推荐长沙的网红打卡地?你该如何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游记。
出示定义何为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言语实践活动一初思·游记阅读读什么如何阅读游记?根据资料进行信息分类,初步思考阅读游记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读?(5分钟)生自主分类信息,抽象概括,拿出问题解决方案,并用思维导图展示解说。
(5分钟)言语实践活动二探究·游记阅读有策略学生探究的这种游记阅读策略是否科学?继续研读五单元三篇游记:《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探究游记的阅读策略。
课时情境2如果你是马丽华、马克吐温、阿来中的一人,你准备向大家说说如何阅读你写的游记,你会如何说?请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解说。
(10分钟)活动1 依据任务阅读游记分三组阅读《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完成三个任务,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用思维导图画出“游览图”并批注。
任务1:浏览全篇,圈画“所至”——画路线任务2:字斟句酌,精读“所见”——描风貌(景事人历史风土人情等的角度方法)任务3:揣摩品味,品读“所感”——说感受(对景物特征的感受,内心因景触发的感悟思考等)小组自行分配任务,组员独立阅读并做好批注,再合作交流完成“游览图”绘制,形成汇报方案,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学写游记八下教学设计一等奖
以下是一份“学写游记八下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咱今儿个要来聊聊写游记这档子事儿!游记啊,就像是我们旅行中的记忆宝盒,把一路上的精彩都装进去。
(就像拍照片一样,把一个个瞬间定格下来!)
首先呢,咱得知道游记写啥吧!那当然是写我们去过的地方啊,那些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和事。
(这不就好比我们是小探险家,把发现的宝藏都记录下来呀!)比如上次咱一起去爬山,那一路上的艰辛和登顶后的喜悦,多值得写一写呀!
然后呢,怎么写得精彩就很关键啦!要有详有略呀,不能啥都一股脑写上,得挑重点。
(就像挑珍珠一样,把最闪亮的选出来!)比如说遇到的那个超级有趣的小贩,和他的互动多有意思呀,就该详细写写,这可是游记的亮点呢!
再就是,描写一定要生动形象哦!让读你游记的人好像也跟你去了一样。
(想想看,如果能让别人读完感觉自己也走了一遍你的旅程,那多酷呀!)别只是说“山很美”,要说清楚山怎么美,是绿树成荫还是怪石嶙峋。
同学们,写游记是不是挺好玩的呀?(这多有意思呀,把我们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大家都动起笔来,让我们的游记像星星一样闪亮吧!咱比比看谁写得最棒!
好了,就这么多啦,赶紧去写吧!(冲呀,向精彩的游记出发!)。
初中学写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特点和结构。
(2) 学会使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现景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范文,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景物。
(3) 利用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 如何使描绘的景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2) 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游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范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结构和技巧。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游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景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实践练习: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经验和感受。
7.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游记作品。
2. 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描绘景物,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培养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学校八班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控抓特征,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利用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征,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觉美、捕拿美、表述美,培育同学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课前导学案: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拿对这次游玩的特殊记忆,你能够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能够用几个词语来勾画那一次的出游。
预备写作: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
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哪一次游玩曾使你开心或很惆怅?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索?让你开心、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索的是什么问题?搜集素材。
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的帮忙。
思索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
教学过程:课前ppt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沟通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看的经受,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
其实,这种记述游看经受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
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认识。
游记能够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利用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渴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
《学写游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基本知识;2、掌握写游记的一般要求。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游记呢?游记仅仅是写一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么?明确: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二)合作探究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包括我们第三单元学过的《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些文章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引用人文胜迹,来抒发作者的情思。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四篇游记是如何写作的?课文写作顺序抒发的情感《壶口瀑布》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描写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节(时间)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游踪)表达了“我”对自然雄奇伟力的赞美。
《桃花源记》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游踪)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踪)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
分析以下句子写景的手法:“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在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学写游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游记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寓情于景,要增加艺术色彩。
掌握游记的写法,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通过“思考——寻找——借鉴——总结—-实践”的程序了解游记的写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游记写作中的过程中提高交际口语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3.在分享写作心得中获得求知的快乐,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生活习惯,领会通过寻找、探讨达到学习目的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并真正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融合神话传说、人文景观抓住景物特征,将自己所见到的景物描绘得具体形象。
2.积极与他人交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无不展示着各自的魅力。
清明节刚刚过去,同学们都到哪儿去旅游了?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这类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般的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
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
二、巧用案例,抛砖引玉:
投影课本上的范文,学生自读看这样写游记不行?明确:写游记不仅要描写游览所见,还
要抒发感情。
做任何事情都要寻找诀窍,游记写作有哪些诀窍?
(一)诀窍一:游记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1.请同学们分析范文《冬日登山游记》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本篇是按照“小山村——山脚下——半山腰——山顶——下山”的顺序写成,线索清晰,就是按照游览顺序。
2.结合范文分析到达山顶时的观察点,写作顺序即观察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经验还有什么与游记有关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二)诀窍二:运用多种方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请同学们自读范文第2段思考:本段从什么角度去写作?
明确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把小山村描写得非常美丽,让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
2.分析范文6段思考:这个文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
3.通过5、6段,思考用了那些表达手法呢?
诗句的引用把景装饰得更美,激活了语言的表达、彰显了文章的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
小结:运用多种方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
(3)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
(4)引用神话传奇,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
(5)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诀窍三:融情入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切的情感。
讨论明确范文是否只是写景?情由景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
请学生朗读范文的结尾处。
三、总结方法,进行片断练习
1.总结游记写作方法:
第一:要抓住一条条理清晰地线索来交代游踪;
第二: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征;
第三,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挚的情感。
2.名人谈游记:“游记要做到向‘细、清、真’三条标准看齐。
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描写;清晰的层次,清新的语言;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感情。
”——郁达夫
3.片断练习:学到了方法,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回想我们出游的经历,运用找到的诀窍,抓住印象深刻的那个画面写个小片段。
学生写完之后小组交内流,并推荐一人班内交流,其他学生评点、修改。
四、深化总结、巩固方法
让我们紧紧抓住游踪(清)-景物(细)-情感(真),来进行游记写作,让我们的笔下绽放美丽的花朵!
五、布置作业:
下课之后,运用学过的方法将片段继续完善,写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