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43.14 KB
- 文档页数:31
18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演进与改革18世纪是英国议会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英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革。
这个时期,英国政治机制和议会制度逐渐从君主专制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议会制度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一、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在18世纪初,英国国王仍然具有对议会的掌控权。
国王所任命的内阁大臣具有强大的权力,通过内阁的牵制和竞争,国王可以有效地控制议会。
此外,国王还可以通过豁免权来打压反对派议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的这种掌控权逐渐被削弱。
二、财政改革18世纪初,英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改革成为一项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财政改革的过程中,议会逐渐形成了对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的监督权力,并且通过增加议会的权力,逐渐削弱了国王对议会的控制。
议会也对财政政策进行了改革,包括限制国王的借款、防止不适当的支出等。
三、改善选民资格在18世纪初,英国的选举制度相当糟糕。
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资格投票,这个小部分人通常是富有的地主和财产阶级。
这个选举制度导致了议会代表了一个狭窄而且不公平的利益阶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议会开始推进选民资格的改善,并逐步扩大选民基础,增加了一些普通百姓的参与。
四、新的议会制度18世纪,议会制度逐渐从君主专制体制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更加独立和自由的议会制度。
议会通过制定并执行自己的规则,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权力。
这个新的议会制度包括议会的自律和独立的管辖权,对国王和内阁的监督和审查,以及议会内部的自由和辩论权力等。
总之,在18世纪,英国议会制度逐渐从君主专制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议会制度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逐渐削弱,财政和选举制度的改革,以及新的议会制度的形成。
这些改革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世纪的议会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8世纪初英国官僚制度18世纪初的英国官僚制度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其基本框架在17世纪已经建立起来。
本文将从官僚制度的起源、组织结构、职位与权力、选拔任用、监督制约、改革动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官僚制度的起源。
在英国,官僚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当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建立起一些行政机构,以便管理和规范自己的事务。
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国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的规模和职能也逐渐扩大。
这就要求政府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制度,以确保行政事务的高效运作。
其次,我们来了解官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职位与权力。
英国的官僚制度主要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由各个部门组成,如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等。
每个部门下设多个职位,从首席官员到普通职员不等。
各个职位的权力和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各部门的协调和高效运作。
同时,地方政府也设置了类似的机构和职位,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处理。
再次,我们来探讨选拔任用的方式。
在18世纪初的英国,选拔官员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选举产生,另一种是靠皇家委任。
选举产生的官员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这可以保证他们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支持。
而皇家委任的官员则由中央政府任命,其选拔标准主要考察其政治忠诚、能力素质和行政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总之,这样的选拔方式相对公正和合理,能够保证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监督制约的体系。
在18世纪初的英国,主要有两个机构负责对官僚制度进行监督和制约,分别是议会和法院。
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对政府部门的决策和行为有着监督权,可以通过质询和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
而法院则负责审理与官僚制度相关的案件,如腐败行为和执法不当等。
这两个机构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相互配合,确保了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最后,我们来看改革动力。
18世纪初的英国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相对完善,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一些官僚作风的问题,如腐败、任人唯亲等,仍然存在。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程汉大内容提要 由于对政党、政党政治、政党结构等基本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在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问题上长期存在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结构论之争。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确实存在辉格、托利两党,而且在纷然杂陈的众多派别中,唯有二者堪称之为政党;第二,18世纪初两党政治虽已崭露头角,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形成较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
因此,确切说来,18世纪是英国两党结构的“十月怀胎”时期。
18世纪的英国政党结构问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两国的有关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混杂结构论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评述这场争论,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普遍沿袭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认为自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生活一直围绕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对立与斗争轴线运转,就是说自1688年后,英国便形成了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
晚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托利党史》和《安娜女王时期的英国》依然坚持此说。
后一部著作的作者屈维廉甚至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两党制度。
然而,就在此时英国传统自由派史学遇到了新兴修正派史学的有力挑战。
多年潜心研究18世纪英国政治史的刘易斯・纳米尔于1929—1930年间接连发表《乔治三世即位时的英国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时的英国》等著作,否定了被长期视为定论的传统观点。
他运用集体传记和结构分析方法,对18世纪中叶英国议员的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和行为逐一考察后指出,尽管在18世纪中叶两大政党名称依然广为流行,“但由于缺乏明晰、确定的纲领,从政治实践的角度讲,越来越难以判定谁是辉格党、谁是托利党”。
他声称,那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并不存在两党的对立,辉格党和托利党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气质与世界观、社会类型和旧的联系与习惯之中,二者之间找不到明确的政治分界线”①。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民主化进程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经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演变和民主化进程后,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它的民主化进程。
一、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380年,罗马帝国撤离不列颠岛后,古代不列颠人的王国开始兴起,进而演变为地方领主的统治。
在随后的七世纪,安格鲁-撒克逊人掌握了整个英国的大部分领土,并将其分为许多小王国。
此后,这些小王国逐渐合并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政治体制开始发生变化。
最终,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份宪法——《大宪章》。
英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演变。
自运动开始以来,议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协调权力分配。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653年,奥利弗·克伦威尔一手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英国的dictator。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将议会解散、任命一支新的议会和发布行政命令等。
这时的英国政府是由一个统治者掌握的,和今天的民主国家完全不同。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爆发,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这时期也为英国的民主化起始提供了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的权力逐渐增加,国王的权力也逐步减少。
然而,直到十九世纪,选举权才得以逐渐扩大。
二、英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
在19世纪,英国议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于贵族,议会的确立成为英国民主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时期,英国的选举制度还很有限,只有富人才有选举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权逐渐扩大。
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得到了改善。
1918年选举法案使选举权的范围得到扩大,普通人也拥有了选举权。
1931年一份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报告得以通过,选拔选举的原则逐渐趋向于平等。
此外,劳动党的诞生以及在二战期间的领袖敦刻尔克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第11 卷第1 期1997 年3 月浙江大学学报Jou rnal of Zhejiang U n iversity№1 Vo l. 11M ar. 1997贵族与政党——18 世纪晚期的英国政党政治,刘为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 与其整个代议制度一样, 是近代史上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
由于这个制度是在没有革命、战争和异族侵略这类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并且在时间顺序上又最早, 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政党制度的原生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近代一切竞争性政党制度都是它的翻版。
那么, 政党政治的起因是什么呢?换句话说, 为什么一个成熟的政党制度最先在英国出现呢? 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1688 年的光荣革命, 对王权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从此英国王室便再也未能恢复往昔的权力,在以后的一百年中尽管还有反复, 但其衰落的趋势是人所共见的了。
到了18 世纪80 年代, 王权已不复是政治权力的中心了。
在这同一个世纪当中贵族的权力却在不断增长。
毫不奇怪, 在一个权力总量未曾变化的传统政治体系当中, 一种权力的消退总是伴随着其他权力的增长。
在原先的政治体制中有权参与决策的是国王和贵族; 现在的情况并未改变, 只不过贵族占了上风, 而中产阶级则依然被排斥在政治决策圈之外。
因此, 我们可以说政治体系的外延没有改变, 或者政治权力的总量未变。
但贵族权力并不能简单地填补王权的空白, 因为贵族政治与王权政治在结构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王权政治是一种向心体系, 依靠继承制来维持其中心的稳定; 而贵族政治却找不到这样一个中心: 它是由一群至少在理论上权利平等的人构成的。
现在, 他们既不能倒回到封建时代,又要避免在争权夺利当中同归于尽, 因此就需要一种类似于轮流坐庄的制度。
那么怎么才能创造这样一种制度呢? 英国人的幸运在于他们正好有一种东西可以借用, 这就是产生于17 世纪晚期的辉格党和托利党。
尽管初期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只不过是贵族们个人的松散小圈子, 其纽带与其说是政见不如说是友谊甚至亲情, 并且两党之争在18 世纪上半叶还曾一度因辉格贵族长期垄断朝政而变得几乎无足轻重, 但“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称本身却给18 世纪晚期的政治家提供了行为依据。
18世纪的英国政治制度
18世纪的英国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结合。
其中,议会拥有最高的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政府权等。
议会选举产生首相和其他内阁成员,他们必须对议会负责。
此外,英国还有贵族院,其成员由世袭产生,主要行使咨询和审议财政法案等职能。
在地方政治制度方面,英国实行市自治制度,许多城市都有自治市议会,负责处理地方事务。
此外,英国还有一些地方机构,如郡议会和教区议会等。
总的来说,18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议会主权原则,即议会拥有最高权力,包括制定法律、选举产生政府等重要职能。
这种政治制度的优点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公正和平等。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民主化之路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而其演变趋势则在19世纪中期逐渐形成。
自那以后,英国政治制度从一个相对封闭和专制的体制向着开放、民主和多元化方向转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改革。
传统制度下的英国政治在漫长的历史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封闭、理性化的国家,国王和上层贵族拥有巨大的权利,民众则只有少数的代表权利。
在18世纪初,英国的政治体系由于政治腐败、选票贿赂等问题而陷入混乱。
1780年,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贵族、商人和工业家们认为如果英国不改进其封闭、愚蠢和缓慢的议会制度,那将意味着大英帝国的逐渐衰败。
如此一来,在19世纪初期,英国政治体制逐渐从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变。
在此期间,英国的议会制度由一个由贵族主导的国会转变为一个议会系统,其中英国的下议院逐渐成为一个代表人民的机构。
同时,英国的繁荣也促进了对文化生活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崛起也导致了议会对广泛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政治改革的兴起19世纪是英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时期,英国政治体制基本上由一个专制的、禁锢的体制转变为一个更为民主化的体制。
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使得英国的选举体制从诸如宗教、财产等以前的传统限制中解放出来。
该法案将自由土地拥有者的绝对权利转化为普选权,这使得所有成年男性都能够参加选举。
此举虽然并没有彻底地扫除贵族的特权,但它确实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开始。
第三议会转型也是英国政治改革的一大亮点。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英国直到现在所巩固的政治框架开始显现——这个框架允许广泛的选民群体参加选举。
强大的政党系统和立法机构也是英国民主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一阶段,英国的政党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呈现两大政党竞争的局面。
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本身的变化,还包括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民主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也在英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英国政治制度通过数个世纪的演变和改革,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已经稳定,英国议会制度赋予了普通人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英国的政治发展历程英国的政治发展历程自古以来就充满了变革和转变。
从封建社会到君主制,再到议会制和现代民主制度,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
英国的政治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
当时,英国是由七个不同的王国组成的。
9世纪末,丹麦人入侵英格兰,统治者开始尝试统一国家。
在公元1016年,英格兰被丹麦国王克努特统治,这也标志着英国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到了11世纪,威廉征服者成功入侵英格兰,建立了诺曼底王朝。
威廉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改革,包括《费农宪章》。
这一宪章规定了君主之间的权力制衡和领地归属。
这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一步。
14世纪末,英国国会的雏形开始出现。
国王爱德华三世在1322年召开了一次会议,以解决财政困难。
从那时起,国王和贵族与教堂和城市代表一起协商国家事务,成为国会的前身。
17世纪英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
首先是英国内战(1642-1651年),国王查理一世和议会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国王的处决和共和国的建立。
然而,到1659年,共和国瓦解,国王的统治恢复。
此后,威廉·雍格(威廉三世)于1688年登上王位,领导了“光荣革命”。
这次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8世纪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720年代出现了两个主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后来改名为自由民主党)。
英国政治开始呈现出党派斗争的特点。
19世纪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1800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后,英国议会开始逐步开放,更多的人获得了选举权。
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民主化和权力下放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194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法案》和《皇室法案》,削弱了君主的权力,使英国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20世纪后半叶,英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和权力下放。
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现为欧盟),这对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5期 论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程汉大内容提要 由于对政党、政党政治、政党结构等基本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在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问题上长期存在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结构论之争。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第一,当时英国确实存在辉格、托利两党,而且在纷然杂陈的众多派别中,唯有二者堪称之为政党;第二,18世纪初两党政治虽已崭露头角,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形成较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
因此,确切说来,18世纪是英国两党结构的“十月怀胎”时期。
18世纪的英国政党结构问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英美两国的有关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党结构论和多党派混杂结构论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评述这场争论,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普遍沿袭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观点,认为自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生活一直围绕着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对立与斗争轴线运转,就是说自1688年后,英国便形成了稳定的两党政治结构。
晚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托利党史》和《安娜女王时期的英国》依然坚持此说。
后一部著作的作者屈维廉甚至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起两党制度。
然而,就在此时英国传统自由派史学遇到了新兴修正派史学的有力挑战。
多年潜心研究18世纪英国政治史的刘易斯・纳米尔于1929—1930年间接连发表《乔治三世即位时的英国政治结构》和《美国革命时的英国》等著作,否定了被长期视为定论的传统观点。
他运用集体传记和结构分析方法,对18世纪中叶英国议员的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和行为逐一考察后指出,尽管在18世纪中叶两大政党名称依然广为流行,“但由于缺乏明晰、确定的纲领,从政治实践的角度讲,越来越难以判定谁是辉格党、谁是托利党”。
他声称,那时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并不存在两党的对立,辉格党和托利党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气质与世界观、社会类型和旧的联系与习惯之中,二者之间找不到明确的政治分界线”①。
英国政党制度论1 英国政党制度演变和发展的特征英国近代国家权力的发展脉络是一个不断下放的过程——从王庭下放到内阁、由内阁下放到议会、再由议会下放到政党。
此间,在思想领域里,也发生了多次质的转变:“议会至上”代替了斯图亚特王朝晚期流行的“国王在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代替了皮特时代的“内阁对国王负责”;“政党内阁”代替了十八世纪末的“能人内阁”。
到了1832 年即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已基本确立了两党制;第一次议会改革到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期间则是其巩固和发展的阶段。
概言之,英国政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以下特征:1.1 政党萌生于议会之中英国的政党萌生于议会,其他国家的政党则多产生于议会之外。
英国的两大政党与议会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议会是辉格党和托利党产生的摇篮,议员大多是两大政党的核心成员。
两大政党都是树立议会内组织后,才开始发展院外群众组织的。
1.2 政治上的二元性、可变性英国在政治上的二元性,使其两大政党时刻背负着被淘汰的压力。
两大政党为了在中央和地方争权,个个剑拔弩张。
另外,英国的政党制度还具有可变性,两党并不是静止的或固定的,而是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政党在两党制的范围内随时重组。
正是经过这连续不断的重构,才使两党制不断的巩固、发展、延续。
1.3 利益和政策的趋同性两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利益和政策的趋同性,是英国两党制度的又一特点。
在英国的两党制度下,两大政党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执政党和在野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其次,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他们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政治对策。
然而,两大政党真正目的仍然还是为了维护大资产阶级、土地贵族以及豪绅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是奔着共同的社会目标前进的。
2 英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分析英国的政党政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君主立宪制互相辉映,已经形成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政党政治特点。
2.1 按固定程序上台执政,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固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非常大,任何一个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根本不可能获胜。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
17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宫廷党和乡村党,后演变为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
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步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
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利益和宗教立场日趋一致,前者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地主阶层的利益,后者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并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3、20世纪初至今为新的两党制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19世纪末,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
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
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反对党制度,依据宪法惯例,在下院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为政府首相并负责组织政府。
在下院席位次之者则为反对党。
内阁成员全部是同属于一个政党的议员,而内阁的更换必须通过下院大选进行,如果反对党获得多数席位,则由反对党重新组阁执政。
反对党在野时组织自己的影子内阁两党的选民基础传统上有差异,保守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是垄断财团、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农场主等中上等阶层。
工党则与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为工党提供绝大部分活动经费,并对工党领袖、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君主立宪政体以及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的影响,两党的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
(三)内阁与责任内阁制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由中世纪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11—17世纪)。
经历了御前会议—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内阁的发展过程,但长期为御用工具。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如下:1. 中世纪封建时期(11世纪- 15世纪):在这个时期,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但同时也面临着与贵族、教会等势力的权力斗争。
2. 议会的崛起(13世纪- 17世纪):在13世纪末,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
这个议会在14世纪逐渐发展为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
议会的崛起标志着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
3.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17世纪后半叶):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
4. 政党政治的兴起(18世纪):18世纪英国政治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兴起。
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相互竞争,政治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
5. 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建立(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包括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
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制度。
6. 立宪君主制的巩固(20世纪):20世纪英国政治的重要事件包括1911年《议会法案》,削减了上议院对立法的权力;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1997年实行伦敦自治。
这些事件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度。
总体而言,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封建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
议会的崛起、政党政治的兴起和民主选举的推行都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英国政治制度以立宪君主制为基础,具有民主选举、政党政治和权力分立等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500字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国家权力被贵族和教会掌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权力逐渐从贵族和教会转向了国王,英国也从封建制度逐渐走向君主专制制度。
在17世纪,英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光荣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国王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被封为新国王和王后。
这场革命开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时代。
从此以后,国王的权力被削弱,议会逐渐成为了英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18世纪中期,英国正式实行了现代政党制度。
两个主要政党分别是保守党和自由党。
这一时期,议会逐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家各项政策和法规也都必须由议会通过后才能得到实现。
20世纪初,英国政治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06年,自由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了胜利,成为英国的执政党。
此后,英国的社会改革开始加速推进,包括扩大选民权、建设公共福利系统、推进人权保护等。
在二战后,英国的政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1945年,工党在选举中获得胜利,成为英国执政党,并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再次获胜。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强了福利制度、国有化、计划经济等方面的政策。
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治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个决定对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60年代还发生了一些社会和文化变革,例如性解放、种族平等、同性恋解放等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制度是一直在不断演变和改进的。
从封建制度走向君主专制再到君主立宪制,再到现代政党制度,英国政治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制度,不论是君主、议会、行政机构或法院,都深植其根于悠久的历史,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
因此,很多方面都体现为传统与现代共存,导致政治主体比较多,各机构之间关系比较复杂,权力分配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在这里,我想从英国政治生活的主体入手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一个简要描述。
在我看来,英国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包括:君主、议会、内阁、政党。
一、英王与君主制英国王权制度由来已久,历史上国王的权力几经消长。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在形式上继续保留君主,专制君主制逐渐向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王权不断弱化,逐渐从“实位”向“虚位”发展,国王成为虚位元首。
当今的英国国王从法律上讲,还具有至尊的地位和权力,但在政治实践中,国王的权力要受到一系列宪法性习惯的限制,实权大多由内阁或议会控制,英王只是根据内阁和议会的意思,照章办事而已。
这表现在:1、国王统而不治,临朝而不理政;2、国王不能介入政党政治,必须以“公正无私”为原则,保持中立;3、国王对内阁提出政策建议,并无约束力,而大臣对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则有义务听取,并据此行动;4、国王在议会或内阁的委托或建议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其它权力。
国王虽然没有实权,但绝不是全无作用,之所以英国至今还保留着国王,实行君主制,就是因为国王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包括:1、国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2、国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的保证;3、国王是协调党派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工具;4、国王担任向政府首相和大臣提供咨询、建议的“政治顾问”的角色。
所以,有西方学者把英国君主的这种作用称作是“无用的有用”。
议会和内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英王的名义下进行,可见它赋予了政府尊严和正统性,加强了政府活动的合法性。
国王在英国的是维系国民道德感情的重要象征,因此,君主制在英国能够长时间存在下来是有其内在根据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篇一:20xx上半年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被后人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狄德罗
b、
莱布尼兹
c、
牛顿
d、
康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2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爱人如己
b、
因信得福
c、
因信称义
d、
爱邻如己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
1.0分
窗体顶端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它产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
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c、
它的核心和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d、
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5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加尔文
b、
闵采尔
c、
亨利八世
d、
马丁·路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6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
1.0分窗体顶端
a、
胡塞尔
b、
黑格尔
c、
尼采
叔本华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7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1.0分
a、
孔德
b、
孔多赛
c、
达尔文
d、
培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出自()。
1.0分
窗体顶端
a、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9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自觉性
b、
统一性
c、
利他
d、
可普遍化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对户粟郁子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b、
是自愿为日本法西斯服务的c、
1946年被绞死
d、
是一位日裔美国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1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艾米莉·勃朗特
b、
夏洛蒂·勃朗特
c、
安妮·勃朗特
d、
以上都不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2
下面哪一项符合功利主义的基本前提?()1.0分
窗体顶端
a、
聪明人应该替愚蠢人做出决定
b、
父母比孩子更关心孩子本人的利益
c、
个人在原则上是他自身幸福的最好判断者
d、
为了保证个人的自由,个人必须脱离共同体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
13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端于()。
1.0分
窗体顶端
a、
法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荷兰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4
()提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0分窗体顶端
a、
笛卡尔
b、
帕斯卡尔
c、
歌德
d、
卢梭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15
《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是()。
1.0分窗体顶端
a、
奥古斯丁
b、
柏格森
c、
尼采
d、
海德格尔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是()。
0.0分窗体顶端
a、
1479年
b、
1497年
c、
篇二: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课后总结
+65
3
33
1.古代的文明病不像以前人们设想的那样相互隔绝、相互孤立,而是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哲学史上的第一个人物是谁?
a、
b、
c、毕达哥拉斯
d、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3
哪个文明一直绵延不断?
a、巴比伦文明
b、
c、
d、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4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a、
b、
c、
d、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5
中国文明是世界各大文明中从未中断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什么?
a、火
b、存在
c、原子
d、数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
南太平洋岛上的人有树这个抽象的概念。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点、线、面”属于可以看到的世界而不是可以知道的世界?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苏格拉底为自己做的辩护著作。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白马非马”的观点是由谁提出的?
a、杨朱
b、惠子
c、公孙龙
d、尹文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苏格拉底将自己讨论的方式称之为“助产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在古希腊,“智者”这个词是褒义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苏格拉底被人控告的罪名是败坏青年?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在雅典每一个成年公民都具有选举权。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是?
a、郡县
b、城邦
c、自治州
d、封国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1
古希腊“自然”(nature)的概念是与“习俗”(convention)这个概念相对立的?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苏格拉底被控告的理由是败坏青年。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理性国》的基本哲学立场是什么?
a、自然神论
b、理念论
c、摹仿说
d、再现说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4
下列关于智者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怀疑自然哲学。
b、它具有相对主义的特征。
c、它传授雄辩术。
d、它形成了共同的学说和统一流派。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5
“没有经过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是谁说的?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
柏拉图认为一个城邦或一个国家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
a、正义
b、平等
c、宽容
d、自由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