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作品欣赏(新编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39.50 KB
- 文档页数:34
雕塑作品赏析(⼀)雕塑作品赏析(⼀)欣赏雕塑艺术应从三个⽅⾯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的感受⾸先来⾃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形象的动势、情绪与⽣命⼒。
远看雕塑⾸先触⽬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各种雕塑通过⾃⾝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多是为某⼀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优秀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能作⽤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出新的景观。
譬如说城市雕塑,就是指长期置放在城市⼴场、园林、街头或建筑群前、桥头堡处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对于城市⾯貌相关的雕塑的总称。
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城市⽂化的标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作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
中国雕塑多⽤装饰性较强的⼈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现代许多抽象雕塑,以其形体的简明和空间意向强⽽具有很强的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夺⽬性,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条、块⾯、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们的想象,启迪⼈们的思维。
说到底,欣赏雕塑艺术作品可以从认识作品外部的形态特征开始,分清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与环境是否协调;进⽽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内蕴和创意。
如果⼀件雕塑作品能使⼈们在感官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满⾜,那么这件作品就成功了。
雕塑按所⽤的材料可分为⽯雕、⽊雕、根雕、泥塑、陶塑、⾦属雕塑、⽯膏像等;按空间形态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按功⽤和置放地点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等。
(⼀)肖⼩裘的雕塑作品。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选修)》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雕塑作为美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雕塑的基本知识,了解雕塑的创作过程和欣赏方法,提高对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风格的特点。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观察雕塑的造型、材质、光影等要素,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雕塑作品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分析一件雕塑作品的造型、材质、光影等要素,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一幅雕塑作品欣赏报告,包括作品信息、个人分析和感悟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件经典雕塑作品,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
同时,简述雕塑在美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重点讲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 作品欣赏:选取几件代表性雕塑作品进行详细欣赏,指导学生观察作品的造型、材质、光影等要素,并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观点和感受。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雕塑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雕塑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雕塑作品,完成一幅欣赏报告,包括作品信息、个人分析和感悟等。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2. 学生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对雕塑作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欣赏和分析作品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对今后的学习有何建议和期待?通过以上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总结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的雕塑欣赏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雕塑欣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才能,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才能和安康的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进步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p 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老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老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老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老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2、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1、涵义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选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欣赏雕塑作品”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不同风格和流派等基础知识。
2. 作品选择:学生需从课本或教师提供的雕塑作品中挑选出至少三件,并对其背景、作者、创作风格等进行初步了解。
3. 欣赏分析:学生需对所选雕塑作品进行深入欣赏,从造型、材质、空间感、光影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创作笔记:学生需将欣赏分析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记录在美术笔记本上,包括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时间、个人感受等。
5. 作品分享:学生需在课堂或小组内,将个人分析笔记和心得体会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描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2. 作品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艺术特点。
3. 欣赏分析要求学生对所选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创作笔记要求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能够准确记录学生的欣赏过程和心得体会。
5. 作品分享要求学生在分享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能够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2. 作品选择的代表性和分析的深度;3. 欣赏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 创作笔记的字迹工整程度和内容详实程度;5. 作品分享的清晰度和互动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水平。
第十四课如何欣赏雕塑作品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升对雕塑艺术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2、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三、教学类型方法:多媒体课件、相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四、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
如《思想者》、《菊花仙子》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
如室内的屏风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三)、雕塑艺术的特点: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
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但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A、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
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
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一、授课时间(一课时)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并认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