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ASL灌注成像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
灌注成像(3)ASL近年来磁共振每年一项新技术成熟地应用于临床,ASL就是其中之一,它无需使用钆对比剂,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得组织灌注的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星尘stari来源:1影1世界编审:薛伟ASL技术近年来磁共振每年一项新技术成熟地应用于临床,ASL就是其中之一,它无需使用钆对比剂,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得组织灌注的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1概念ASL(Arterial Spin Labeling),中文叫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
灌注,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
灌注成像是定量或半定量观察血管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的方法。
ASL也是一样。
只不过,ASL是一种不使用钆对比剂的方法,它是将动脉血中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新型灌注技术。
1原理从其名字就能够知道,ASL是利用人体动脉血中的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自身标记,来观察组织灌注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简单理解其过程是这样的:利用射频脉冲标记颈动脉血流,经过一段时间,等它流经大脑时采集图像,利用控制图像减去标记图像,就要以得到灌注图像ASL了,一般ASL只能得到CBF 一个参数的定量图。
话说起来简单,其实这中间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直接影响灌注的成功与否,影响图像质量。
下面展开介绍:1内源性标记方法目前,ASL较成熟的应用是大脑灌注,其它部位的ASL都还处于研究阶段。
在头部的应用,应该标记大脑的流入动脉,也就是在颈动脉放置射频脉冲带,来标记流入大脑的动脉血中的质子。
它在成像平面近端对动脉血中的水分子进行180度反转脉冲标记, 自旋弛豫状态改变后的水质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组织进行灌注, 并在成像层面与组织中没有标记过的水质子进行交换, 引起局部组织纵向弛豫时间T1 发生改变, 这时采集到的图像即为标记图像, 它的信号强度与成像区域的血流有关。
为了更好地控制各种干扰因素,需要对流入颈动脉的血流进行标准化的处理,也就是说给一个180度翻转脉冲,紧接着再给一个180度翻转脉冲,这样处理的结果就是流入颈动脉的血流,完全一致的相位。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MR成像(ASL-MRI)摘要: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可以用来评价组织的生理活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的灌注成像质量好、安全性高。
利用MR可以使用外源性示踪剂进行MR灌注成像,也可以应用内源性示踪剂进行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ASL技术进行灌注成像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最新前沿及应用(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新应用等)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背景灌注(Perfusion)是指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与组织进行氧、养分及代谢物交换,维持组织器官的活性和功能的过程。
灌注过程中,携带含氧血红蛋白的动脉血给细胞供氧并带走代谢产生的CO2,形成带有脱氧血红蛋白的静脉血。
灌注成像可以很好地评价组织生理活动。
在ASL成像中,灌注一般指的是血流量(Blood flow)。
血流的定量测量基于物质守恒的费克定律(Fick principle),通过测量组织中示踪剂的浓度,假设已知部分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λ 和动脉中示踪剂的浓度,可以计算得到血流量 f(mL/(100g组织·min))。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都可以定位放射性核素的发源地,从而对血流量进行测量。
其中,PET背景噪声较低,是目前最准确的灌注测量技术。
这两种技术采用连续注入半衰期较短示踪剂,示踪剂随血流在组织内分布和聚集,根据示踪剂局部积累和衰减情况及进行定量评价;而ASL MRI 则利用标记过的水作为示踪剂,通过标记水和组织进行交换来定量灌注,T1 弛豫提供一个可测量的衰减率。
ASL MRI 技术因其不需要外源性示踪剂,无辐射而在灌注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展历史1992年,Detre等人用连续的RF脉冲链来标记颈部动脉(CASL),成功地得到了大鼠脑部灌注图像。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ASL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脑组织的血流情况,为神经放射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血流与神经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
ASL 技术通过无需注射造影剂,利用水分子中带有自旋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非侵入性窥视,从而实现对脑血流情况的直接观察和定量测量。
相较于传统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或磁共振灌注成像(MRP)等技术,ASL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重复性和定量性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内容及结构;然后,在“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中详细介绍了ASL技术及其在神经放射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接下来,在“ASL在神经放射学中的临床应用”中探讨了ASL在脑血流测量、脑卒中诊断和认知障碍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然后,在“神经放射学家使用ASL技术的指南和步骤”中提供了关于数据采集准备工作、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的指南;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ASL技术在神经放射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神经放射学家提供一份关于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技术的指南,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该技术,并推动其在神经放射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通过对ASL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使用指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也可以向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传递有关这一新兴技术的知识,促进多领域间在ASL 技术研究和应用上的合作与交流。
2.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2.1 什么是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成像技术,用于测量和衡量脑组织中的局部血流情况。
磁共振asl序列磁共振(MRI)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无创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
磁共振成像的核心是asl序列(arterial spin labeling sequence),这是一种用于测量脑血流的技术。
asl序列通过非常细微的磁场变化,来评估脑部的血液供应情况。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asl序列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asl序列的原理基于血液的磁化特性。
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磁共振仪通过强大的磁场使大量的水分子在磁场中以同样的方向进行磁化。
然后,随着磁场的切换,这种磁化程度会发生变化。
asl序列则是通过改变血液磁化的方式来间接测定脑血流。
在asl序列中,通过标记动脉中的自旋(spin)来评估血液流速。
使用反转脉冲来标记动脉血液中的水分子,然后通过mri信号测定标记血流和非标记血流分别在脑组织中的传递速度,从而得到动脉血流的信息。
asl序列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如脑梗死、脑卒中、脑肿瘤等。
asl序列通过测量血液在脑部的流动速度和分布,可以提供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脑血管疾病的程度和位置。
此外,asl序列还可以用于评估脑代谢和功能活动,如脑缺血、脑退化性疾病等。
通过asl序列,医生能够观察脑部的血液供应情况,提供更全面的脑功能评估。
asl序列的优势在于无需使用对比剂。
传统的mri成像通常需要使用对比剂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但这些对比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肾脏损伤等副作用。
相比之下,asl序列通过测量血液流速和分布来提供图像,无需使用对比剂,从而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和不适。
此外,asl序列还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提供动态脑血流变化的信息。
尽管asl序列在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asl序列对扫描时间和信噪比要求较高。
由于血液流速和信号强度较低,asl序列的扫描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呼吸运动等运动伪影的干扰。
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 诊断急性脑卒中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3D-ASL(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70例患者经DWI检查提示高信号表现位于DWI梗死区域,低信号改变位于ADC图像上。
58例患者的3D-ASL的CBF图像梗死区低灌注,6例患者梗死区域无灌注异常表现,6例患者梗死区域表现为高灌注。
58例低灌注表现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低灌注区域超过DWI高信号范围,低灌注区域和DWI高信号范围相同。
梗死区域和对侧区域的ADC值、rCBF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全面观察梗死附近的高灌注情况和侧支循环情况,可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为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急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急症,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需要在明确病情后立即予以针对性治疗,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发病后的6h是黄金抢救时间,而越早确诊、越早治疗,抢救效果和预后越好。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卒中多是定性诊断,确诊时患者的卒中症状已经发生较长时间,无法明确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情况以及再出血的发生风险等[1-3]。
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DWI技术目前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逐渐得到了应用,将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估患者情况。
现共选取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旨在进一步探究和评价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的临床价值,汇总如下。
3D-ASL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1. 引言3D-ASL(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评估脑血流情况。
本文将介绍3D-ASL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3D-ASL技术的原理3D-ASL技术通过利用自旋标记方法,在血流供应区域的动脉中标记自旋,然后通过成像观察标记漂移进入脑组织的血流情况。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自旋标记:在动脉中注入自旋标记物,如血液中的水分子,通过磁场的作用导致水分子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
•标记延迟时间:等待一定的延迟时间,以使标记物输送到感兴趣区域。
•图像采集:进行磁共振成像,观察标记物漂移进入脑组织的血流情况。
•重建和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建和定量分析,获得脑血流相关的参数。
3. 3D-ASL技术的临床应用3.1 脑血液灌注的评估3D-ASL技术可以准确测量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脑血液供应不足、脑缺血等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量,可以提供脑区功能活动的定量化指标,并帮助医生判断脑血流灌注是否正常。
3.2 疾病的诊断和监测3D-ASL技术在各种脑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观察梗死灶周围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变化,评估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3D-ASL技术可以帮助发现脑血流异常,并追踪其进展过程。
3.3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3D-ASL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流灌注的比较,可以非常敏感地检测到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这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适时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
3.4 研究领域应用除了临床应用外,3D-ASL技术还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该技术探索脑功能与血流之间的关系,解析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连接。
17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月 第5卷第6期急性脑卒中(acute stroke)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征。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提供快速的诊断,分析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分析脑血流量灌注情况,对于及时为患者提供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1]。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1abeling, 3D-ASL)属于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的一种,可以增强对比,并且具有无创性,在检测中可以减少伪影,获取较为清晰的影像资料。
弥散加权成像(d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金标准,具有高敏性的特点[2]。
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 W I在急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评估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中使用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的效果,此次研究选择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名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8月—2020年10月,纳入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我院同时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为两组提供磁共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测。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健康体检者各为45名和35名;年龄范围在41~77岁,平均年龄是(61.23±5.63)岁。
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各为42例和38例;年龄范围在40~75岁,平均年龄是(61.33±5.24)岁。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资料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观察组均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存在头痛、失语、偏瘫等活动受限;患者的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患者为单侧单发病灶;(2)两组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磁共振检查存在禁忌证者;(2)重度高热者;(3)人工金属植入者或佩戴心脏起搏器者;(4)精神类疾病者;(5)复发性脑梗死者;(6)图像存在伪影。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
结论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随着日新月异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疾病中广泛应用,尤以功能磁共振新技术为著: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均已经大力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尤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中PWI的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临床常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进行磁共振的PWI检查,因为PWI检查必须要注射磁共振血管对比剂钆贝葡胺等,而这些血管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
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检查方法来代替PWI呢?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一种不需要注射磁共振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它所用的内在示踪剂为血液中自由弥散的水,利用一个反转脉冲标记待检查区上游动脉内的血液,经过血液自标记区流入待检查区的一段时间后,前面已经被标记的动脉血中的自由水与待检查区毛细管区内组织中的水进行自旋交换,相应的被检查区的磁共振信号也产生了变化,然后与该区域被标记前获得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比较,即将所得到的图像与没有标记过的对照组图像相减就剩下了输送过来的磁化,从而产生了局部血流灌注(rBF)的灌注加权图像,rBF的定量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式来实现,而这种方法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
ASL(arterial spin labeling)是MR灌注成像技术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利用内源性示踪剂的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即采用反转脉冲标记动脉血中的质子,将标记前后采集的图像进行减影,从而获得组织灌注参数图。
根据标记方法不同分为2D采集、EPI采集;根据脉冲采集类型分为:连续式ASL(CASL),脉冲式ASL(PASL);脉冲式标记对动脉通过时间更敏感,信噪比较低;连续式标记能降低动脉通过时间的影响,信噪比高,对设备要求高,射频能量高,不能应用于临床。
ASL完全无创性检查,可重复性强,简单易行。
主要参数CBF。
ASL在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发展,已应用于临床,潜在的取代了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功能MRI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ASL技术已应用于脑、心脏、肺、肾、骨骼肌的灌注研究中,尤其是对脑组织的研究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于对脑缺血、脑肿瘤、Alzheimer病、癫痫以及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研究。
传统ASL与3DASL的对比:
传统ASL:采用EPI采集,对礠敏感伪影明显,2D采集,成像范围有限,对运动伪影敏感;
3DASL:采用FSE采集,有效克服礠敏感伪影,3D采集,成像范围大,Spiral采集高效快速,有效克服运动伪影。
抑郁障碍:ASL测量脑灌注改变目的:用ASL方法评估RDD、NDD闹灌注的改变,并与HC做对照。
方法:RDD24例,NDD37例,HC42例。
所有被试均用3.0T磁共振扫描ASL和EPI 图像,并且得到平均灌注权重图像。
使用VBA的方法。
选取双侧海马旁回、丘脑和豆状核为ROIs。
结果:NDD左侧前额叶较对照组灌注下降,边缘-纹状体区域灌注增加(p<0.05)。
RDD表现为双侧额叶和双侧丘脑灌注下降(p<0.05)。
与RDD相比NDD边缘-纹状体区灌注较高(p<0.05)。
ROIs分析发现,NDD左侧海马(p=0.045)、右侧海马(p=0.001)、右侧豆状核(p=0.049)血流灌注增加。
结论:本研究发现RDD的脑区灌注和NDD存在差异。
支持RDD双侧前额叶激活降低的说法;而NDD左侧额叶灌注激活减低的同时显示出是双侧边缘系统激活的增加。
前言:尽管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很好,但仍有将近30%的患者对抗抑郁治疗反应较差,可分为难治性抑郁障碍(RDD)和非难治性抑郁障碍(NDD)。
PET和SPECT 研究发现患者有脑区灌注异常,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些矛盾显示了抑郁障碍神经病理的复杂性,而这又可能与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相关。
因此本研究以研究RDD和NDD的闹灌注表现,或许这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识别患者的疾病类型提供影像学方法。
我们用ASL来测量脑区灌注,与PET和SPECT相比,ASL的优点是不需要放射源,同时也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用ASL比较RDD、NDD以及HC的脑区灌注差异。
被试:知情同意,汉族,右利手,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16-60岁;排除:双向障碍,重大躯体疾病,精神科治疗史,心血管疾病,服用心血管药物,酒精或药物滥用。
最终入组61例患者,入组前都没有抗抑郁治疗史,用HRSD-17和GIS 评估严重程度。
磁共振当天HRSD≧18,GIS≧4。
MRI扫描后给予患者抗抑郁治疗(三环类、SNRIS、SSRIs)。
ASL脑部灌注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引言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种用于非侵入性测量脑部灌注的成像技术。
本文将介绍ASL脑部灌注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2. 原理ASL利用自身血流作为内部对照,通过对血流的标记来测量脑部灌注量。
其主要原理如下:•步骤1:用标记脉冲标记入颅内流动的磁化血水,此过程通常使用短暂的RF激脉。
•步骤2:标记脉冲后,磁化血水将继续流动并提供灌注给脑组织。
•步骤3:一段延迟时间后,将进行成像以测量在标记后之灌注和以标记前脑血流强度的差异。
3. 优势和局限性ASL脑部灌注成像技术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局限性:3.1 优势•无需使用外部对比剂:ASL使用自身血流作为对照,无需注射对比剂,避免了对比剂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肾脏负担。
•非侵入性:ASL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技术,无需穿刺或侵入性操作。
•可重复性:由于不涉及使用对比剂,ASL能够进行多次重复扫描来观察脑部血氧水平的动态变化。
3.2 局限性•低信噪比:由于ASL是一种低信噪比的技术,其成像结果受到噪声的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分析结果。
•灌注灵敏度限制: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ASL受限于其对脑部灌注灵敏度的限制,对于某些特定的病理情况可能无法准确评估。
•空间覆盖范围小:由于脑部血管结构的限制,ASL的成像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全面评估整个脑部灌注情况。
4. 临床应用ASL脑部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临床应用:4.1 早期脑缺血检测ASL脑部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测量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来评估脑缺血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帮助早期诊断脑缺血。
4.2 脑血流动力学评估ASL脑部灌注成像可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脑灌注量、脑灌注压和脑血流自主调节等,为对脑血流情况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4.3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ASL脑部灌注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如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等,帮助医生了解脑部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临床应用】从技术角度看3DASL临床优势——3DpCASLvsDSC-PWI在颅内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灌注成像和常规增强扫描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
一个在增强上明显强化的病变未必是血供丰富或者说高灌注的病变;而一个在增强上没有强化的病变也未必是一个灌注不丰富的病变。
这种增强和灌注上的不一致在肿瘤病变时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尽管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根据增强上有无强化来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如增强上强化明显的病变被认为是分化差WHO分级高而增强上没有强化的病变则被认为是分化好WHO 级别低,但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这种认识是存在严重误区的。
诚然,一个明显强化的颅内肿瘤病变意味着血脑屏障破坏明显,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意味着肿瘤的分化差,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病人尽管强化明显但肿瘤病变本身却是低灌注的;反之,有些强化不明显的病例在灌注成像上却是明显的高灌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献都在强调肿瘤病变的新生血管形成程度是决定肿瘤良恶性最重要的指标,而灌注成像是反映肿瘤血管形成程度的量化评价手段。
事实上对于胶质瘤术后并结合放射治疗的病例而言在鉴别是放疗反应还是肿瘤复发或残存上灌注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临床意义,无论病变区域是否强化或强化程度如何,最终决定是否复发或残存的还是取决于灌注表现。
对于脑梗塞的灌注应用近来也有了新的认识。
事实上灌注成像不仅可以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期的低灌注区并依此评价缺血半暗带,而在脑梗塞治疗过程中灌注成像还有助于评价梗塞后再灌注的出现,这些再灌注的出现意味着进一步的溶栓治疗需要停止,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出血。
谈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灌注成像,大家熟知且经常采用的成像方案是注射对比剂的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该成像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血脑屏障模型。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这种灌注成像方案面临很多挑战,稍后我们将予以讨论。
另一个中枢神经系统灌注成像解决方案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y Spin Labeling,ASL),这种方案采用动脉血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不依赖于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