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4.01 KB
- 文档页数:4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1、农药定义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肥料使用基本知识手册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any.2020YEAR第一部分肥料基本知识1、什么叫做肥料凡是施于土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叫肥料。
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
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2、肥料有哪些种类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23、什么是化学肥料从狭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肥料;从广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无机肥及缓效肥。
所以一些人只把氮肥叫做化肥是不全面的,化肥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总称。
4、什么叫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
5、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
(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3(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一、化肥使用技术。
(一)化肥的种类与特性。
1. 氮肥。
- 种类: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如氯化铵、硫酸铵)、硝态氮肥(如硝酸铵)和酰胺态氮肥(如尿素)。
- 特性。
- 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但在碱性环境中易挥发损失氨。
例如,氯化铵施用于碱性土壤时,其中的铵离子会与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逸出,降低肥效。
-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移动性大,肥效快,但在土壤中易随水流失,且在嫌气条件下易反硝化脱氮。
硝酸铵施用于水田,由于水田处于嫌气还原状态,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损失。
- 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含氮量高(46%),但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2. 磷肥。
- 种类:有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
- 特性。
- 过磷酸钙能溶于水,肥效快,但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
其主要成分磷酸一钙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从而降低磷的有效性。
- 钙镁磷肥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弱酸,在酸性土壤中肥效较好。
它除了能提供磷元素外,还能补充钙、镁等中量元素。
- 磷矿粉是难溶性磷肥,只适合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磷矿粉中的磷可以缓慢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
3. 钾肥。
- 种类: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 特性。
- 氯化钾价格相对较低,含钾量高(60%左右),但其中的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等)有不良影响。
在这些作物上施用会影响其品质,如降低烟草的燃烧性、使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等。
- 硫酸钾含钾量约为50%,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对氯敏感的作物。
它还能提供硫元素,对改善作物品质有一定作用。
(二)化肥的合理施用方法。
1. 基肥。
- 基肥是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其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供应。
- 一般来说,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如磷肥)适合作为基肥施用。
农药化肥知识点总结一、农药知识点总结1. 农药概述农药是指用来杀灭或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制剂。
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2. 农药分类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农药可以分为接触杀虫剂、胃毒杀虫剂、根茎杀虫剂、熏蒸杀虫剂等。
另外,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适用于不同的害虫和病害,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3. 农药的使用原则农药使用应遵循“三少”原则,即少用、少用、少用。
同时,还应遵守使用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农药造成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4. 农药残留农产品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上残留的残留量。
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可以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
此外,选择合格的农药产品,遵守使用说明,也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5. 农药环境和健康风险滥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受到污染,同时也会对人体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正确使用农药、合理施药、选择安全的农药产品对于减少环境和健康风险非常重要。
二、化肥知识点总结1. 化肥概述化肥是指供给作物养分的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
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但也存在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的风险。
2. 化肥分类化肥根据养分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根据肥效的速度和性质可以分为快效肥和慢效肥,根据物理形态可以分为颗粒肥、粉状肥、液体肥等。
不同类型的化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作物,合理选择和使用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3. 化肥使用原则化肥使用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即依据土壤肥力水平、种植作物品种和生长发育期,施用合理的化肥品种和施肥量。
关于农药的知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农药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药的基本知识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杂草等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使用方法,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的主要成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种。
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和有机合成杀虫剂等。
无机化合物主要是金属元素化合物如铜、锌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的害虫、病菌和杂草具有不同的杀灭效果。
二、农药的使用方法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喷雾、浸种、追施和灌溉等。
其中,喷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喷雾时要注意药液的浓度和施用技巧,以确保农药能够均匀覆盖作物表面,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农药的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病虫害类型和发生程度来确定。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保护期,以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水体和空气方面。
首先,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农药会通过土壤中的渗漏进入地下水体,对水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农药在喷洒时可能会被风吹散,污染空气。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农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并注意选择有机农业和无农药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
四、农药对健康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产品上的残留物进入人体。
某些农药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或高剂量的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如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受损。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合格的农产品,根据农药使用的保护期合理安排食用。
此外,农药的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农民和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农资应用知识点总结一、农资的定义农资是指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设备及服务。
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水肥一体化设备、农业大棚、农业机械等,是保证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资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资的分类1. 化肥:根据化肥的功能和成分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其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2. 农药:农药是用来防治农田病虫害的物质,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3. 种子:包括水稻种子、小麦种子、玉米种子等各种植物种子。
4. 农业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生产机械设备。
5. 农业大棚:用于保护农作物,调节温度和湿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农资的应用知识1. 化肥的应用知识(1)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在施用化肥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以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种类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肥量。
(3)施肥的时间:施肥的时间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播种后、秋季收获前是施肥的最佳时间。
(4)施肥的方法:化肥可以通过根部追肥、叶面喷施等方式施用,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2. 农药的应用知识(1)了解病虫害情况:在施用农药之前,需要了解作物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施药剂量。
(2)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在购买农药时,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和合格标志的农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3)注意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施用农药的剂量和时间要按照标准使用,确保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4)做好农药残留检测:及时进行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种子的应用知识(1)选购优质种子:在选购种子时,要选择品种优良、质量好的种子,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储存种子:储存种子时要注意通风、防潮、防虫,确保种子的质量和萌发率。
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涵盖所有内容
一、农药安全使用
1、农药的正确使用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农药的正确使用是农业经营的基础。
农药
的正确使用不仅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农
药用量,减少经济损失,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环境,以及降低食品
安全风险。
(1)正确选用农药
农药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它的特性来选择,要根据农作物病害的种类来
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药,以便发挥其最大的农药效果。
保持安全的距离、正
确使用农药,及时补充农药并及时反馈,以减少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农药的贮存
农药的贮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农药的室内温度,避免阳光直射,
及时补充干燥剂,及时除尘,严防虫害和害虫潜入,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避免有害气体的污染,并保持场所清洁。
(3)使用农药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使用指南,正确选用,掌握正确的比例,保证最低有效剂量,要避免重复使用,减少农药的残留,防止农药流
失和污染环境。
同时,要正确配制农药,掌握农药的比例,让农药达到最
佳的防治效果。
(4)农药的安全运输。
农业综合知识四第一篇:农业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农业化肥指添加于土壤中,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物质。
随着农业发展,化肥种类也越来越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化肥及使用方法。
1.氮肥氮肥是促进作物生长的关键肥料,可以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提高氮素摄取,增加叶片数量,加速植物生长。
氮肥的种类有硝酸铵、尿素、硝酸钠等。
使用时应根据土壤中氮素含量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种类和用量。
2.磷肥磷肥是促进作物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改善地力,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主要的磷肥有磷酸二铵、超级磷酸钙、三钙磷等。
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过量使用会导致磷污染。
3.钾肥钾肥是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在维持植物正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钾硝等。
使用时应根据作物品种、生长阶段和土壤性质选用适当的品种和用量。
4.复合肥复合肥是由多种营养元素复配而成的混合肥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生长的多种需求。
优点包括肥效快,养分均衡,使用方便。
常用的复合肥有NPK复合肥、三元复混肥等。
使用时应注意掌握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
总之,在使用化肥时不仅要选用适量的种类和用量,还要注重正确的施肥技巧和时间,合理使用化肥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第二篇:植物防病方法植物遭遇病害,会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有效产量的重要措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植物防病方法。
1.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土壤生态和微生物群落发展,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减弱病原菌的侵袭能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率。
2.清除病菌源病原菌是引起病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传染性病害,及时清除病源,去除病残体和病虫堆肥等,有利于减少病害扩散的发生。
3.选择抗病品种育种抗病品种是预防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
抗病品种可根据病害的类型、发生条件、耐受性和适应性选育,并通过选择和育种跨种领域交叉,提高植物的病害抵御力。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化肥农药使用基础知识 (3)1.1 化肥的分类与特性 (3)1.1.1 氮肥 (4)1.1.2 磷肥 (4)1.1.3 钾肥 (4)1.1.4 复合肥 (4)1.1.5 微量元素肥料 (4)1.2 农药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4)1.2.1 杀虫剂 (4)1.2.2 杀菌剂 (4)1.2.3 除草剂 (5)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 (5)第2章化肥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5)2.1 选择化肥的原则 (5)2.1.1 根据作物需求选择 (5)2.1.2 优化施肥结构 (5)2.1.3 选用高品质化肥 (5)2.1.4 考虑土壤条件 (5)2.2 化肥的使用方法 (5)2.2.1 基肥施用 (5)2.2.2 追肥施用 (6)2.2.3 叶面施肥 (6)2.3 化肥施用注意事项 (6)2.3.1 施肥量控制 (6)2.3.2 施肥时期选择 (6)2.3.3 施肥方式 (6)2.3.4 避免与农药混用 (6)2.3.5 遵守安全规定 (6)第3章农药的选择与配制 (6)3.1 农药的选择原则 (6)3.1.1 针对性原则 (6)3.1.2 安全性原则 (7)3.1.3 合理性原则 (7)3.1.4 经济性原则 (7)3.2 农药的配制方法 (7)3.2.1 计算农药用量 (7)3.2.2 准备配制工具 (7)3.2.3 配制方法 (7)3.2.4 注意事项 (7)3.3 农药混用注意事项 (7)第4章主要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1 水稻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1.1 化肥使用技术 (8)4.1.2 农药使用技术 (8)4.2 小麦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2.1 化肥使用技术 (8)4.2.2 农药使用技术 (8)4.3 玉米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4.3.1 化肥使用技术 (9)4.3.2 农药使用技术 (9)第5章果树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1 苹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1.1 施肥技术 (9)5.1.2 农药使用技术 (9)5.2 桃树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2.1 施肥技术 (9)5.2.2 农药使用技术 (10)5.3 柑橘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5.3.1 施肥技术 (10)5.3.2 农药使用技术 (10)第6章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6.1 叶菜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6.1.1 化肥使用技术 (10)6.1.2 农药使用技术 (10)6.2 瓜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1)6.2.1 化肥使用技术 (11)6.2.2 农药使用技术 (11)6.3 根茎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1)6.3.1 化肥使用技术 (11)6.3.2 农药使用技术 (11)第7章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 (11)7.1 科学施肥技术 (11)7.1.1 了解作物需肥规律 (12)7.1.2 优化施肥结构 (12)7.1.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7.1.4 选用高效肥料 (12)7.1.5 合理调整施肥时期和方式 (12)7.2 精准施药技术 (12)7.2.1 病虫害监测技术 (12)7.2.2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 (12)7.2.3 优化施药方法 (12)7.2.4 转变防治观念 (12)7.3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12)7.3.1 生物农药的优势与应用 (12)7.3.2 生物肥料的优势与应用 (13)第8章农药安全使用与防护 (13)8.1 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 (13)8.1.1 选择合适的农药 (13)8.1.2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 (13)8.1.3 合理混用农药 (13)8.1.4 遵循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13)8.1.5 遵守安全间隔期 (13)8.2 农药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13)8.2.1 预防措施 (13)8.2.2 中毒处理 (14)8.3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 (14)第9章化肥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 (14)9.1 化肥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 (14)9.1.1 评估方法 (14)9.1.2 评估指标 (14)9.1.3 评估流程 (14)9.2 化肥农药的环境风险控制 (14)9.2.1 风险预防 (14)9.2.2 风险控制策略 (15)9.2.3 监测与监管 (15)9.3 农药抗性治理策略 (15)9.3.1 抗性监测 (15)9.3.2 抗性治理措施 (15)9.3.3 农药抗性风险评估 (15)第10章化肥农药使用政策法规与培训 (15)10.1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政策法规 (15)10.1.1 政策法规概述 (15)10.1.2 化肥农药使用管理原则 (15)10.1.3 化肥农药使用管理措施 (15)10.2 农业投入品监管与执法 (15)10.2.1 监管体系建设 (16)10.2.2 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 (16)10.2.3 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 (16)10.3 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培训与推广 (16)10.3.1 技术培训内容 (16)10.3.2 技术培训方式与途径 (16)10.3.3 技术推广与应用 (16)10.3.4 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发展趋势 (16)第1章化肥农药使用基础知识1.1 化肥的分类与特性1.1.1 氮肥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包括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
化肥知识快速入门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化肥的基本概念、分类、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化肥知识。
一、化肥的基本概念化肥是指经过人工合成或加工处理后,含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等多种类型,其中氮肥、磷肥、钾肥被称为三大营养元素肥料。
二、化肥的分类1.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氮肥:氮肥是指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照氮肥的氮含量不同,可分为高氮肥、中氮肥和低氮肥。
(2)磷肥:磷肥是指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磷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照磷肥的磷含量不同,可分为高磷肥、中磷肥和低磷肥。
(3)钾肥:钾肥是指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钾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照钾肥的钾含量不同,可分为高钾肥、中钾肥和低钾肥。
(4)复合肥: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复合肥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氮磷复合肥、氮钾复合肥等。
2.按照作物需求分类(1)基肥:基肥是指在播种前或移栽后施用的化肥,主要作用是为作物提供长期的养分供应,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2)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化肥,主要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及时的养分补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3)叶面肥:叶面肥是指喷施于作物叶面的化肥,主要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三、化肥的使用方法1.施肥量化肥的施用量要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应该按照3:1:2的比例进行配合,具体的施用量可以参考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2.施肥时间化肥的施用时间也要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气候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基肥应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施用,追肥应在作物生长期间及时补充,叶面肥可按照需要适时喷施。
3.施肥方式化肥的施用方式有多种,如撒播、穴施、沟施、叶面喷施等。
农化知识点总结一、农用化学品的分类农用化学品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三类。
1、农药农药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据作用目标和用途不同,农药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各类害虫,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天然杀虫剂等;(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包括抗生素类、化学合成杀菌剂等;(3)除草剂:用于防治各类杂草,包括有机磷、吡唑酮、三嗪类等;(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化学品,包括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抑制剂。
2、化肥化肥是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而施用于土壤或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等。
根据化肥的来源和制造工艺不同,化肥可分为无机化肥、有机化肥和混合肥等。
3、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为了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而使用的化学品,主要包括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抑制剂。
生长促进剂可促进作物早熟、增产增收;生长抑制剂可抑制作物过度生长,提高品质。
二、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原则正确使用农用化学品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保障安全和环保:1、科学合理使用:根据农作物品种、生长期、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确保用量科学合理;2、安全使用:使用农药时应戴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农药溅入眼睛、皮肤和口腔,避免误食或误吸;3、定期更替:对于长期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应定期更替种类和品牌,避免作物对单一品种产生抗药性或抗性;4、环保使用:农用化学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防护服、器具和残余药液,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5、安全储存:农用化学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三、农用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农用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指在使用和存储农用化学品时,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安全使用、储存和废弃处理等。
以下是几点农用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建议:1、安全使用(1)正确喷洒:使用农药时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和天气条件,保持适当的喷洒高度和喷雾量,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2)避免接触:在使用农药时应戴好防护面具、手套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3)定期体检:长期从事与农用化学品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4)培训教育:对于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其对农用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化肥使用指南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合理使用化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本文旨在为各行业人士提供一份简明易懂的化肥使用指南,帮助大家正确选择和使用化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化肥的基本分类化肥按照主要元素的含量可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大类。
其中,氮肥是促进作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磷肥对促进植物的萌芽生长和根系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钾肥则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我们需要合理选择化肥的类型和比例,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化肥施用的原则1. 确定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以及种植时期来决定。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应当适量增加,以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求;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磷含量适度增减;钾肥的施用量在土壤供应区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施肥的时机:不同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在不同的生育期要注意调整肥料的施用时间,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3. 施肥的方式: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施用是在作物播种前或移栽时将肥料施入土壤中,为作物提供养分;追肥施用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适量的肥料;叶面喷施是利用作物的叶片进行肥料的吸收和利用。
三、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1. 合理施肥:化肥的施用量要适度,不可过量施肥。
过量的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2. 配方化肥与复合肥的选择:配方化肥和复合肥是一种将多种主要元素混合在一起的化肥,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在选择配方化肥和复合肥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肥料。
3. 配合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是一种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的肥料。
在化肥施用的过程中,适量添加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促进作物生长。
农产品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培训内容农产品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培训内容一、培训目标:1.了解化肥和农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认识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3.掌握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法和技巧;4.了解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性和优势;5.培养使用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意识和习惯。
二、培训内容:1.化肥和农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化肥的定义:化肥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提取自然物质制成的、供作植物养分来源或改变土壤性质的物质。
- 化肥的分类:按养分元素含量分类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按使用方式分类可分为基肥和追肥。
- 农药的定义:农药是指在农林、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领域用以防治或控制害虫、病害、杂草以及异常生长的除草剂等。
2.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化肥对环境的危害: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农药会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 化肥和农药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高浓度化肥和农药的人易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3.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法和技巧- 化肥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合理施肥、错峰施肥、精细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等。
- 农药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剂量进行喷洒,注意剂型选择和使用前提前测土。
4.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性和优势- 化肥减量使用的重要性和优势:可以减少土壤养分极度失衡,避免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退化的风险,保持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性和优势:可以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5.使用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意识和习惯- 有机肥料的意识和习惯:了解有机肥料的优势和市场供应情况,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推广农业有机化生产方式。
- 无公害农药的意识和习惯:了解无公害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引导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农药化肥使用标准
一、农药施用标准
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农药,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合理施用农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农药施用标准的具体解析。
1.施用剂量
施用剂量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和程度、气象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设置。
一般来说,剂量过低会导致病虫害无法有效控制,剂量过高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2.施用时间
施用时间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来决定,最好在病虫害孳生期前施用,以避免因施用时间不当导致病虫害无法有效控制。
3.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包括喷洒、喷雾、涂抹等。
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专业人士指导的方法进行,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对自身造成伤害。
二、化肥施用标准
化肥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地贫瘠、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不良影响。
以下是化肥施用标准的解析。
1.施用量
施用量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土壤类型和养分需求等进行科学确定,过多或过少的施用都会对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2.施用时间
施用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特别是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的特点,进行科学确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化肥,施用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应根据品牌说明书来进行操作。
3.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包括撒播、深施和浅施等。
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功能来确定使用方法。
在施肥前一定要做好土壤养分测试,以保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避免造成浪费和污染。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以及环境卫生的病、虫、草、鼠等灾害的化学药剂的总称。
农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就会造成药害、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下面对农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农药作一些介绍。
一、农药分类农药种类很多,为便于识别和使用,常根据原料来源、用途、作用方式等进行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
防治害虫的药剂,如乐果、敌敌畏、万灵。
这类药剂只能用来杀虫,不能用来防病。
2、杀螨剂。
用来防治螨类的药剂,如克螨特、双甲脒等。
3、杀菌剂。
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瑞毒霉、百菌清、代森锌、粉锈宁等。
4、杀线虫剂。
用来防治线虫的药剂,如铁灭克、克线磷等。
5、杀鼠剂。
用来防治鼠害的药剂。
6、除草剂。
用来除草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虫剂(杀螨剂)分为下列几类:1、胃毒剂。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杀鼠剂等。
2、触杀剂。
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除虫菊等。
3、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
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害虫在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等。
5、特异性杀虫剂。
对害虫有特殊的作用,但无毒,如拒食剂、不育剂、驱避剂等。
同样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菌剂分为下列几类:1、保护剂。
在植物感病前,喷布覆盖于植物表面,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药剂。
如波尔多液等。
这类药剂应在发病前施用,发病后病源物已侵入植物组织内部,再施药就无效。
2、治疗剂。
在植物感病后,施用药剂能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消除病症的药剂。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之基础知识篇1.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
2015年12月31日起:氯磺隆、胺苯磺隆单剂、甲磺隆单剂、福美胂、福美甲胂。
2017年7月1日起:胺苯磺隆复配制剂、甲磺隆复配制剂。
2.国家明令限制使用的农药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禁止氧乐果在甘蓝、柑橘树上使用。
禁止水胺硫磷在柑橘上使用。
禁止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
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
禁止灭多威在柑橘树、苹果树、茶树、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
禁止硫丹在苹果树、茶树上使用。
禁止溴甲烷在草莓、黄瓜上使用。
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禁止氟虫腈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
3. 什么是安全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用农产品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来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因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
目前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分为兽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动物疾病、环境因素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人为的掺杂使假问题。
4. 如何安全消费食用农产品?(1)购买: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只有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品方能上市出售。
农药肥料业务培训基础知识讲解农药肥料业务培训基础知识第⼀篇农药基本常识⼀、农药定义:农药[Pesticide(s) ;Agricultural chemical;Farm chemical]农药⼴义的定义是指⽤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草和其他有害⽣物以及有⽬的地调节植物、昆⾍⽣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是指在农业⽣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的杀⾍、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类药物统称。
特指在农业上⽤于防治病⾍以及调节植物⽣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物农药。
此外,还有昆⾍激素。
根据加⼯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和微粒剂等。
⼤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体。
⼆、农药的分类:1、病害: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病毒抗病毒剂(病毒钝化剂)线⾍杀线剂2、⾍害:昆⾍杀⾍剂螨类杀螨剂3、草害:杂草除草剂4、植物⽣长调节剂:激素类、促进类、抑制类5、⿏害:⿏类杀⿏剂1、杀菌剂按作⽤原理分类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速可杀治疗(内吸)性杀菌剂如:菌⽴灭、⼄磷铝、井冈霉素免疫性杀菌剂如:普⼒克(霜霉威)按使⽤⽅法分类叶⾯处理性杀菌剂如:最常见的杀菌剂种⼦处理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福美双⼟壤处理性杀菌剂如:拌种双2、杀⾍剂按作⽤⽅式分类胃毒剂如杀⾍双、灭多威、⼆嗪农触杀剂如:杀⾍双、⼆嗪农熏蒸剂如:⼆嗪农内吸剂如:杀⾍双、灭多威特异性杀⾍剂(不育、驱避、拒⾷、引诱、⽣长调节剂):敌死⾍按成分分类⽣物杀⾍剂微⽣物源杀⾍剂如:宁南霉素(菌克毒克)、中⽣菌素(克菌康)、多杀菌素(催杀)BtA、Bt(⽬前多为⽣物杀⾍剂和化学杀⾍剂复配,但在概念上还是⽤⽣物农药)植物源杀⾍剂如:烟碱、楝素、苦⽪藤素、雷公藤素、藜芦碱等动物源杀⾍剂:沙蚕毒素、斑蝥素矿物源杀⾍剂:⽯硫合剂、机油乳剂有机杀⾍剂:P.N.CI 如:敌百⾍、⼆嗪农⽆机杀⾍剂拟除⾍菊酯类如⾼效氯氰菊酯、杀灭菊酯3、除草剂按作⽤性质分类灭⽣性除草剂如:草⽢膦、百草枯选择性除草剂如:丁草胺、拉索、都尔按作⽤⽅式分类触杀型除草剂如:除草醚(已在农⽥上禁⽤)输导型除草剂如:草⽢膦、精稳杀得按使⽤⽅法分类⼟壤处理性除草剂如:拉索、都尔茎叶处理性除草剂如:草⽢膦等4、杀螨剂有些为专⽤如:哒螨灵、三磷锡有些为兼⽤如:天王星(联苯菊酯)、灭扫利(甲氰菊酯)、齐螨素(阿维菌素)5、杀线⾍剂有些为熏蒸如:棉隆(必速灭)有些为⾮熏蒸如:呋喃丹6、杀⿏剂有机杀⿏剂⽆机杀⿏剂7、植物⽣长调节剂抑制⽣长剂如:⽐久促进⽣长发育剂如:细胞分裂素8、抗病毒剂起增抗作⽤如:NS、83增抗剂、病毒必(毙)克注:(避免使⽤杀病毒的说法)按毒性分级:剧毒、⾼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按残留分级:⾼残、中残、低残三、农药常⽤的剂型1、乳油(英⽂emulsifiable concentrate缩写EC):⽤⽔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均⼀液体制剂。
总结化肥小知识点一、化肥的种类1.无机肥: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
包括尿素、硝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2.有机肥:主要有腐熟有机肥、生物有机肥。
包括畜禽粪便、腐熟稻草、生物腐殖质等。
二、化肥对作物的影响1.提供营养元素:化肥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改善土壤肥力: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增加产量和品质:化肥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
三、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
2.合理施肥时间: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肥,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3.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化肥种类进行施肥。
4.注意施肥方法:施肥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可以选择冲施、条施、沟施等方法,提高施肥效果。
5.注意施肥技术:注意施肥的技术细节,如施肥均匀性、施肥时的天气条件等,可以影响施肥效果。
6.注意环保:化肥的使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要注意环保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有机肥等替代品。
四、化肥的环境影响1.化肥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而动物和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有害物质。
2.化肥的过量使用还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化肥的过量使用也可能产生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五、化肥的合理利用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施肥效果。
2.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化肥种类进行施肥,减少施肥量。
3.选择有机肥: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选择有机肥等替代品。
总之,化肥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适合的化肥种类,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第一讲: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常识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的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
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
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显著差异。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
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的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
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
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
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
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
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
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
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
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
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
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但混配农药应注意:、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
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
、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
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
、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
、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种为限。
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
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
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根据植保工作方
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
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
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
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
、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第二讲,化肥选购基础知识
一、外包装识别法
主要看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
二、简易目测法
专用复合肥都经过一套复杂程序挤压造粒或圆盘造粒,颜色表现为灰白色或淡灰色,很少有杂色,且造粒均匀,或圆形或圆柱形。
而假劣专用复合肥多半未经深加工,为粗制滥造或一般混合而成,颜色不纯,且造粒不均匀,有的甚至未造粒,成面粉状。
三手捏感觉法
真正的复合肥一般都经高温溶融冷却造粒、再经烘干而成,稳固性较好,硬度大,且硬度表现一致,手捏不容易碎,也不软。
而假劣复合肥硬度差,硬度不一致,手捏易成块,或软如泥状。
四嗅味法
捏一小撮复合肥嗅一嗅,如发现有氨味,则为低含量复合肥,或者里面混有碳铵。
若发现有其他异味,则可能是假劣专用复合肥。
而真正的专用复合肥总养分含量在25%以上,一般具有成分稳定、不会分解或不会熔化等优点,因而一般不会出现异味,也不会出现氨味。
五目前市场上复合肥较混乱,不法厂家一般采取以下手法:
①、降低养分或浓度。
降低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百分点,成本降低了而价格居高不下,即可赚钱。
②、胡乱标识。
国家明确规定,生产厂家必须标明各单质元素含量及总分含量。
可是一些厂家为了坑农民,只标明总养分含量,而不标明单质元素含量。
有的甚至连总养分含量也不标。
③、复混充复合。
有些厂家钻农民对复合肥了解很少的空子,将复混肥等同复合肥,并以低于复合肥的价格推向市场,实际上,复混肥一般只是将几种肥料用物理方式简单混配,设备要求简单,比较容易造假。
高浓度复合肥一般用混合造粒、烘干、喷浆工艺生产,技术先进,养分均衡,施用方便,效果显著。
④、假合资。
打着合资企业的旗号,本来生产原料、设备都是国产的,却标明是进口的,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以上只是从感官上简易鉴别优劣复合肥。
要想买到放心肥建议广大农民在购买复合肥时一定要到信誉好的经销店去买,买那些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明显、信誉好的大的生产厂家的产品。
千万不要购买那些走街串巷无固定居所的小贩的复合肥,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