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TNM国际分期法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tnm的分级范围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是一种用于评估癌症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系统。
它基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TNM分期系统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我们来了解一下TNM的分级范围。
T代表肿瘤的原发部位和大小,分为T0-T4。
其中,T0表示没有检测到原发肿瘤,T1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表示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T3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表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
接下来是N代表淋巴结受累情况,也分为N0-N3。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到同侧淋巴结,N2表示转移到对侧淋巴结,N3表示转移到远离原发肿瘤的淋巴结。
最后是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和M1。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可以得出完整的TNM分期。
例如,对于乳腺癌,T1N0M0表示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T3N2M1表示原发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转移到对侧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TNM分期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能预测患者的预后。
一般来说,TNM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非常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TNM分期只是一种评估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疾病状况。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TNM分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肿瘤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系统。
它基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通过分级范围来描述癌症的严重程度。
这一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TNM分期只是一种评估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希望通过TNM分期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癌症,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DCIS):导管原位癌;Tis(LCIS):小叶原位癌;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T1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T1c:肿瘤最大直径>lcm,但≤2 cm。
T2: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T4a与T4b并存;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2)病理学分期(pN)a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T——原发肿瘤Tx 对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o 未发现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无肿块的乳头派杰病(注:派杰病有肿块者,则按肿块大小来分期)Tl 肿瘤的最大径≤2cmTla 肿瘤的最大径≤0.5cmT1b 肿瘤的最大径>0.5cm,<1.0cmTlc 肿瘤的最大径>1.0cm,<2.0cm(1.1~2.0cm)T2 肿瘤的最大径>2.Ocm,<5.Ocm(2.1-5cm)T3 肿瘤的最大径>5.0cm(5.1cm以上)T4 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4a 侵犯胸壁(注: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b 乳房皮肤水肿,溃疡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 上两者同时存在T4d 炎性乳腺癌N一区域淋巴结(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Nx 对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o 同侧腋下未扪到淋巴结N1 同侧腋下能扪到活动的转移淋巴结N2 同侧腋下转移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PN一术后区域淋巴结病理分期pNx 对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以前已切除或未送病理检查)p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同侧腋下有活动的转移淋巴结pNla 只有微小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craPNlb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cmPNlbi 有1—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 有4个以上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i 转移淋巴结侵犯包膜外,最大径不超过2.0cmPNlbiv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OcmpN2 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组织粘连p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M一远处转移Mx 对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分期0期TisNOMOI期T1NOMOⅡa期TON1MOT1N1MOT2NOMOⅡb期T2N1MOT3NOMOⅢa期TON2MOT1N2MOT2N2MOT3N1,2MOⅢb期T4任何NMO任何TN3MOⅣ期任何T任何NM1。
乳腺癌TNM分期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乳腺癌分期标准是2003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检查至少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房超声波检查、胸部X线检查,另外还应该参考乳腺MRI、全身同位素骨骼扫描、头颅CT和/或MRI、腹腔B超和/或等辅助检查的结果。
2003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乳腺癌的分期法: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管冲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无肿块的乳头Paget病)T1 原发病灶最大径≤2cmT1mic 微小侵润性癌(肿瘤超过基底膜),最大径≤0.1cmT1a 肿瘤最大径>0.1cm,但≤0.5cmT1b 肿瘤最大径>0.5cm,但≤1.0cmT1c 肿瘤最大径>1.0cm,但≤2.0cmT2 肿瘤最大径>2.0cm,但≤5.0cmT3 肿瘤最大径>5cmT4 肿瘤大小不论,但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4a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b 肿瘤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桔皮症),乳房皮肤溃疡或微型结节,限于同侧乳房T4c 包括T4a和T4bT4d 炎性乳腺癌(皮肤广泛侵润,表面红肿,但不一定触摸到其下的肿块)(注:除了T4b和T4c外,皮肤粘连、酒窝症、乳头回缩和其他皮肤改变可以出现在T1~3中,但不影响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Nx 淋巴结情况不确定(例如,已被手术切除)N0 无区域淋巴结肿大N1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转移,但能活动N2a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附近组织粘连N2b 肿瘤转移至同侧内乳淋巴结,但无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并伴有同侧腋淋巴结肿大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转移远处转移(M)分期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0期TisN0M0I期T1N0M0IIa期T0N1M0,T1N0M0,T2N0M0IIb期T2N1M0,T3N0M0IIIa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M0,T3N2M0IIIb期T4N0M0,T4N1M0,T4N2M0IIIc期任何TN3M0IV 期任何T任何NM1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因此由手术标本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为基础的病理分期在乳腺癌的分期中尤为重要。
乳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期判定标准及其治疗可能很多乳腺癌患者不知道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是以什么标准来判定的,怎么就可以判定为乳腺癌的早中晚期。
对此疑问,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就2011年NCCN指南上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判定标准做一介绍,以方便大家了解,指导乳腺癌的不同分期的治疗。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在新桥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对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判定标准是以国际上的TNM来进行分期的,且乳腺癌的不同分期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因人而异,因肿瘤而异。
TNM中的T是指原发肿瘤大小,N是指淋巴结是否有转移,M是指是否有远处转移。
再接着细分的话可包括如下:T--原发癌肿分期T1:肿瘤最大直径<2cm;T2:肿瘤最大直径在2-5cm;T3:肿瘤最大直径超过5cm;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N--区域淋巴结分期N0:区域淋巴结未能扪及;N1: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N2: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近期将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归为N3;M:远处转移分期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临床上乳腺癌分期主要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俗称的乳腺癌早中晚期。
其中乳腺癌I期包括T1N0M0;乳腺癌II期包括T0N1M0、T1N1M0、T2N0M0、T3N0MO等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乳腺癌;乳腺癌III期包括T3N1M0、T3N2M0、T2N2MO 等;乳腺癌IV期包括AnyTNM1,患者可以对照这些分期来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乳腺癌不同分期的治疗临床而言,乳腺癌I期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原发部位,这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无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可不做放射治疗。
乳腺癌II期患者癌细胞已经有明显的局部浸润,并有少数区域淋巴结转移。
此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疗或联合癌症生物治疗,尽可能防止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加重病情。
解读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严选材料]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TNM分期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是国际上最新的乳腺癌分期标准,于2017年发布,相较于旧版分期系统,有着一些重要的改变。
本文旨在解读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分期系统。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的改变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相对于第七版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T分期的调整: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范围的不同,T分期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和细致。
2. N分期的变化:第八版将淋巴结转移分为三个亚型,即pN1、pN2和pN3,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风险。
3. M分期的修改:在第八版中,M分期将转移状态细分为两个亚型,即M1a和M1b,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的应用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治疗决策的制定:基于TNM分期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2. 预后评估的指导:TNM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医生和患者做出合适的随访和治疗调整决策。
3. 临床研究的参考:TNM分期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是乳腺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状态等指标的详细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测其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TNM分期不仅可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还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指标。
希望本文对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第八版乳腺癌TNM分期有所帮助。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T 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T0 原发肿瘤未查出Tis 原位癌Tis(DCIS) 导管原位癌Tis(LCIS) 小叶原位癌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T1 肿瘤最大直径≤2cm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T1a 最大直径>0.1cm,≤0.5cmT1b 最大直径>0.5cm,≤1.0cmT1c 最大直径>1.0cm,≤2.0cmT2 最大直径>2.0cm,≤5.0cmT3 最大直径>5.0cm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a 侵犯胸壁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T4c T4a和T4b并存T4d 炎性乳腺癌N 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 区域淋巴结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说明: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乳腺癌TNM分期最新版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TNM系统是评估乳腺癌分期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主要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状态(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最新版本,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分期方法。
I. T分期T分期是根据主要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最新的TNM分期系统,乳腺癌的T分期被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T1期:乳腺癌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皮肤或胸大肌。
2. T2期:乳腺癌直径介于2到5厘米之间,或者有局部皮肤溃疡或胸大肌受侵。
3. T3期:乳腺癌直径大于5厘米,且已经侵犯到胸壁或皮肤。
4. T4期:乳腺癌无论大小都已侵犯到邻近组织,如胸骨、肋骨或乳房皮肤。
II. N分期N分期是评估乳腺癌是否转移到淋巴结的重要指标。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乳腺癌的N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2.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3.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及邻近淋巴结,或转移至乳房下方淋巴结。
III. M分期M分期是根据乳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根据远处转移的情况,乳腺癌的M分期被细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2. M1期:存在远处转移,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IV. 综合分期乳腺癌的综合分期是根据T、N和M分期的结果来判断肿瘤的整体严重程度。
最新的乳腺癌综合分期系统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0期:非侵袭癌,没有发现实质肿瘤。
2. I期:T1、N0、M0,早期乳腺癌。
3. II期:T2或T3、N0或N1、M0,较大或转移较多的肿瘤。
4. III期:T3或T4、N1或N2、M0,局部晚期乳腺癌。
5. IV期:任何T、N、M1,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总结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评估乳腺癌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乳腺癌TNM分期正文: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⒉乳腺癌TNM分期⑴ T分期- T0:无原发病灶。
- Tis:原位癌。
- T1:原发肿瘤直径≤2cm,且无淋巴结转移。
- T2:原发肿瘤直径2-5cm,或累及胸肌深层,或有淋巴结转移。
- T3:原发肿瘤直径>5cm,或累及皮肤或胸壁,或有淋巴结转移。
- T4:原发肿瘤累及胸骨、锁骨、肋骨,或有皮肤溃疡或炎症,或有淋巴结转移。
⑵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但可活动。
- N2: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多个且不可活动,或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有腋窝与锁骨上淋巴结共同转移。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胸骨上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结转移。
⑶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⒊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⑶皮肤溃疡皮肤溃疡是指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⒋结尾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乳腺癌TNM分期图表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原位癌: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 皮肤溃疡: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 远处转移: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03乳腺癌AJCCTNM分期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准确评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学界引入了AJCCTNM分期系统。
本文将对乳腺癌AJCCTNM分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AJCCTNM分期简介AJCCTNM分期系统是指美国癌症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的最新版本。
它通过结合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对乳腺癌进行分期,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内容乳腺癌AJCC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1. 肿瘤大小(T)肿瘤大小(T)是评估肿瘤在乳腺组织中的扩散程度的指标。
根据肿瘤大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T0期:没有发现原发肿瘤。
- Tis期:原位癌,即癌细胞位于乳腺导管或乳腺小叶内,没有侵犯周围组织。
- T1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T2期: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
- T3期: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浸润到胸壁或皮肤。
- T4期: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包括炎症性乳腺癌。
2. 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转移(N)是指乳腺癌细胞是否已经转移到腋窝淋巴结或其他局部淋巴结的情况。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但淋巴结团小于2厘米。
- N2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团大于2厘米,或转移至乳房下纵隔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或腋动脉淋巴结。
3. 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M)是指乳腺癌是否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如骨骼、肺部、肝脏等。
根据转移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三、乳腺癌AJCCTNM分期的意义乳腺癌AJCCTNM分期对于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目前常用的临床分期是按1959年国际抗癌联盟建议,并于1978年经修改的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是对乳腺癌患者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出的判定,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它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
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
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
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
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
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
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
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T1a 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T1c 肿瘤最大径1~2cm.T2 肿瘤最大径2~5crn.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乳腺癌TNM分期标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TNM 分期是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TNM分期标准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的受累情况(N)、远处转移的情况(M)对乳腺癌进行分期的一种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乳腺癌TNM分期标准。
T分期是指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分期分为T1、T2、T3、T4四个阶段。
T1期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期表示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T3期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期表示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N分期是指淋巴结的受累情况。
N分期分为N0、N1、N2、N3四个阶段。
N0期表示淋巴结无转移,N1期表示转移至腋下淋巴结,N2期表示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N3期表示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
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的情况。
M分期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M0期表示无远处转移,M1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三个分期,可以将乳腺癌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
0期表示原发肿瘤非侵袭性,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I期表示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或者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有微小的淋巴结转移。
II期表示原发肿瘤在2-5厘米之间,或者有侵犯胸壁或皮肤的情况,或者有中等大小的淋巴结转移。
III期表示原发肿瘤大于5厘米,或者有大量的淋巴结转移,或者侵犯胸壁或皮肤。
IV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TNM分期不仅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因此,及早发现乳腺癌、及早进行TNM分期十分重要。
希望广大女性朋友能够重视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及时发现病变,早日康复健康。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
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
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
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
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
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 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
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
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
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
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1a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
T1c肿瘤最大径1~2cm.
T2肿瘤最大径2~5crn.
T3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b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
T4c包括T4a及T4b.
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分期:
N0区域淋巴结未扪及。
Nx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
Mx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根据以上不同的TNM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Ⅱa期T0N1M0;T1 N1*M0(*N1的预后同N0);T2N0M0
Ⅱb期T2N1M0;T3N0M0
Ⅲa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2M0
Ⅲb期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在此分期中,Tis在临床上只能有paget病限于乳头者,其他原位癌均不能作临床诊断,而N3(内乳淋巴结的转移)在临床亦是不能触及的。
总的说来,癌肿不大(小于5厘米),腋淋巴结亦不能触及者为Ⅰ期;癌肿虽不大,但腋淋巴结已肿大者为Ⅱ期;凡已有远处转移者,则不论癌肿的局部生长情况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一律列为Ⅳ期。
Ⅲ期最为复杂,T1N2与T4N3就代表两种极端情况。
一般说,凡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属于N3范围或局部肿块生长情况属于T4范围者,预后都较差,可以考虑手术前应用放疗或化疗,以求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