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横断调查调查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34
20 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为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有效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深入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相关要求,评估危险因素变化,控制相关感染,20 年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了本次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科室1.2 调查对象2月21日0:00 —24:00的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
1.3 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每病区配备1名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由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组成,按照院感科统一制定的调查计划,由专职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后,每2人一组,采取床旁逐人调查和翻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式,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
调查在当天完成。
1.4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所有在调查期间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2、调查结果2.1 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日住院患者703人,实查680人,实查率96.73%,发生医院感染7人,医院感染现患率1.03%,各科室医院感染存在差异。
2.1.1 医院感染现患率前六位科室(图1)2.1.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本次现患率调查共发现医院感染病例7人,医院感染发病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例,上呼吸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
(图2)2.2 社区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实查住院患者680人,社区感染137人,社区医院感染现患率20.15%,各科室社区感染存在差异,儿科病房、呼吸内科、心内一病房为前三位;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为主。
2.2.1 社区感染现患率前十位科室(图3)2.2.2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图4)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680例调查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人数267例,使用率为39.2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64例,使用率2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163例,使用率为59%;Ⅰ联抗菌药物使用169例,使用率61%;Ⅱ联抗菌药物使用105例,使用率38;Ⅲ联抗菌药物使用2例,使用率0.7%。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医院感染指的是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病人因治疗或接触医疗设备而感染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治疗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医院感染患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因素,需要进行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横断面调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群体的特征进行观测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对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医院感染的患者是研究对象。
调查需要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医院感染患者样本,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
二、研究内容1.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调查需要收集医院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等。
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
2.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研究调查需要记录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
比较不同部位和病原体之间的差异,对筛查和控制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3.药敏试验的研究药敏试验是指将感染病原体分离出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药敏试验可以了解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4.危险因素的研究调查需要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导管使用、手术操作、患者免疫状态等。
比较不同危险因素之间的对比,可以初步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对防控感染有实际帮助。
三、研究分析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揭示医院感染的相关特征和原因。
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常规的控制措施包括:1.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切实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隔离等方法,有效避免污染和抗生素的多余使用。
4.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重点监测和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疗。
四、调查展望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是掌握医院感染情况的重要方法,但也有局限性。
未来的调查应加强一下方面的研究:1.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分析不同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抗药性。
17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8·临床研究·医院感染是公认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它的发生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安全,因此,各医院应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是监测医院感染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1]。
为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近4年医院感染现状变化趋势,对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15~2018年某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由院感专职人员和临床感控小组成员组成调查组(每50张病床配备2名调查人员),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采用查阅病历、床旁调查和必要时询问管床医生三者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1.3 统计学方法调查表回收后进行审核纠错,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共调查住院患者8 991例,实查率99.67%;发生医院感染268例,平均现患率2.98%。
调查当日有患者存在多部位感染,感染例次率为3.23%。
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
见表1。
表1:2015~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医院感染部位分布[n(%)]监测年月2015.102016.092017.122018.09合计调查例数 2 069 2 280 2 381 2 2618 991感染例数63(3.04)58(2.54)69(2.90)78(3.45)268(2.98)感染例次67(3.24)65(2.85)73(3.07)85(3.76)290(3.23)感染部位下呼吸道31(46.26)32(49.23)54(73.97)47(55.29)164(56.55)泌尿道12(17.91)7(10.77)5(6.85)15(17.65)39(13.45)手术切口10(14.92)7(10.77)8(10.96)15(17.65)40(13.79)血液4(5.97)2(3.08)2(2.74)2(2.35)10(3.45)腹腔内组织0(0.00)7(10.77)2(2.74)1(1.18)10(3.45)皮肤软组织2(2.98)1(1.54)0(0.00)0(0.00)3(1.03)器官腔隙4(5.97)5(7.69)0(0.00)0(0.00)9(3.10)胃肠道1(1.49)0(0.00)1(1.37)0(0.00)2(0.69)上呼吸道2(2.98)0(0.00)0(0.00)4(4.71)6(2.07)烧伤感染0(0.00)0(0.00)0(0.00)1(1.18)1(0.35)其他1(1.49)4(6.15)1(1.37)0(0.00)6(2.07)2.2 2015~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横断面日使用率为43.69%,其中治疗性用药占75.48%,预防性用药占18.92%,治疗+预防性用药占5.6%;单一、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分别占93.00%、6.75%、0.2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67.46%。
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全国范围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分布等信息,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本报告首先对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基本情况。
接着,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的总体发病率、不同医院类型间的感染差异、感染病原体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等。
报告还深入探讨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方法本次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按照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大的调查区域。
然后,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随机选择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职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感染管理组织架构、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等。
同时,对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现场观察、病历查阅、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体分布、感染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的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调查结果本次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共涉及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家医疗机构,包括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
- 397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为制定进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
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612例,发生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1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6.1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8.46%,泌尿道及其他感染各占7.69%;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22.6%;抗生素使用率为 29.4%。
结论 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率较理想 ,心内科、ICU、脑外科、神经内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应继续加强对临床医生抗生素应用教育 ,严格掌握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临床医护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给予高危人群保护性隔离。
【关键词】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抗生素 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景彩萍 刘迎春 郭敏 鲍爱梅 武海霞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397-02应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种规格的保鲜袋,取一橡皮筋根据需要在橡皮筋上打结,调节大小,以不影响阴茎的血液循环为标准,套于保鲜袋袋口,将袋口套于患者的阴茎上,根据患者的尿量及时更换保鲜袋[1]。
2 结果保鲜袋接尿的临床应用是引进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建设宁的技术,它登载在2003年9月第19卷9期的实用护理杂志上,通过临床验证,已取得临床实效。
2003年10月笔者看到这篇文章后,觉得经济、实用、方便,立即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并采用一次性手套用于患儿接尿做尿常规。
但因为保鲜袋透气性不佳,极少数患儿出现了局部皮肤湿疹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接尿方法。
经过实践,笔者在距尿道口1c m以上的保鲜袋用一次性5号头皮针盲扎细孔,增加透气性,结果无一例出现局部皮肤湿疹。
2005年笔者调到消化内科当护士长,继续使用保鲜袋为男性患者接尿,效果良好。
202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根据要求我院于2022年9月2日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一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一、调查方法详见调查计划书与调查方案。
调查对象为本院所有住院患者,调查内容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耐药情况。
调查时间为2022年9月2日。
调查结束后进行数据汇总,并进行网络直报。
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日应查人数为186人,实际调查住院患者人数为186人,实查率为100%。
1.医院感染患病率本次调查住院患者186人,医院感染人数为2人,医院感染患病率为1.08%,感染例次数为2例,医院感染患病例次率为1.08%。
2.社区感染患病率本次调查发现社区感染患者64例,社区感染患病率为34.4%,社区感染患病例次数为64例,社区感染患病例次率为34.4%。
3.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表1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构成比较上呼下呼泌尿胃肠胆管表切深切皮软血流腹腔内组织器官腔隙其他合计医院感染0 1 1 0 0 0 0 0 0 0 0 2 社区感染 2 35 11 8 1 0 0 1 0 2 0 4 644.医院感染病原菌2例医院感染病例中,送检标本2例,医院感染标本的送检率为100%,检出病原体1例,为大肠埃希菌1株、另一例未检出菌株,医院感染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50%。
5.社区感染病原菌在社区感染病例中报告病原体10株,其他链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链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肠杆菌属1、其他革兰阴性菌1株。
6.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三、分析与建议本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医院感染患病率为1.08%,感染例次率为 1.08%,与去年相比(2020年患病率为0.91%,患病例次率为0.91%,)略上升;与去年全省的二甲医院相比(2020年福建省二甲医院感染患病率为1.91%)有明显下降。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患病率调查两种方法。
两种调查在资料来源、收集方法等方面是一致的。
一、医院感染病例调查方式1.前瞻性调查。
是一种主动的监测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持续地对正在住院的患者或手术后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与反馈。
此调查方法能早期地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并能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加以控制。
2.回顾性调查。
是一种被动的调查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查阅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一种方法。
此调查方法能修正和补充感染诊断,提高感染病例和感染部位的诊断率和准确率,减少漏报或错报;也能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但缺乏时效性,也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控制,可为今后的感染控制提供方向。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关键是发现感染病例,然后再围绕感染病例有关因素进行调查。
发现感染病例的最佳方法是感染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持续有效的合作,资料最主要来源是查房、查阅记录和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1.资料来源(1)查房:通过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新病例。
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最好每天)到病房巡视,向医生和护士了解是否有新病例发生。
尤其应密切注意那些住院时间长、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接受介入性操作、体温高和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如发现可疑病例应进行直接检查。
有时医生和护士提供新病例的线索或确定为新病例,感染控制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核实。
(2)查阅病历:查阅各种医疗、护理记录时,注意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白细胞增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等。
特别注意易感染人群如恶性肿瘤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3)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微生物学检查能及时检出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提供该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资料,对已发生感染及可疑感染患者都应做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怎样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患率调查)怎样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患率调查)?(1)调查人员的配备与分工:
由医院指定部门或医院感染管理科(部)负责调查实施工作。
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各病区高年资组成,或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从其他医院抽调,也可以邀请其他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协助。
根据调查患者数确定调查人员的数量,一般至少安每 50 张床位配备 1 名调查人员,需提前确定调查专家组成员和组长人选。
调查前 1~2 日对参与调查人员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调查表填写要求,诊断标准等。
(2)调查人员分组:每组 3 人或 4 人,采用调查人员随机分配调查科室、相互穿插调查或调查所在科室的方式。
(3)调查对象:为调查日 0~24 时所有的住院患者,包括调查日出院患者。
调查日新入院患者不列为调查对象。
(4)调查步骤:
①由 1 名内科医生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逐一对患者进子床旁询问和体格检查,每名患者至少 3 分钟,将医院感染者的诊断登记在床查表上; ②其他调查人员根据调查表上的逐一翻阅病历,具体查阅方跟发病率调查相同; ③填写患者的医院感染横断面(现患率)个案调查表,项内容须填全不遗漏; ④当对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的医院感染患者的诊断有分歧时,由组长组织调查小组成员根据诊断标准讨论或请示专家组成员确定。
所有调查工作尽量在调查日完成,对有疑问或需要追踪的病例可于次日完成。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核查调查表工程是否填写完整,并将资料按要求汇总上报。
实际调查患者人数应到达应调查人数的 96%或以上。
医院感染的病例调查与分析方法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手术或康复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它是医院内最常见且具有一定风险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病例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一、病例调查的方法病例调查是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以便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病例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性调查:通过查阅病例资料、院感报告系统和医务人员的记录,对已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
此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历史病例,帮助发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2.前瞻性调查:通过长期监测、检测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主动发现感染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
此方法用于日常监测和预防医院感染事件。
3.横断面调查: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医院中的患者进行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此方法用于了解特定时间段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风险因素。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病例分析是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揭示感染原因、分析传播途径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病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率计算:通过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分析感染发生的趋势和规律。
可以计算不同科室、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病率,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或血液等标本的采集和检测,分离出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并进行鉴定。
病原菌的鉴定可以帮助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如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情况、暴露史等,帮助找出可能的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
4.数据分析与统计:通过统计感染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
比如比较不同科室感染率的差异、不同病原菌的感染率、不同感染阶段的发生率等,寻找异常和规律。
5.感染链追踪:通过对感染源进行追踪和溯源,确定感染链,了解感染传播的路径和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