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指将进食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食物消化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作用,经历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道的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在消化道中经历的各个阶段及其相关酶的作用。
一、口腔阶段食物的消化过程始于口腔。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与唾液相结合,食物开始被分解和湿润。
唾液包含唾液淀粉酶,这种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多糖分子。
二、食道阶段通过吞咽,咀嚼后的食物会被推入食道。
食道主要起到将食物从口腔传送到胃的功能。
在这一阶段,没有食物消化酶的作用发生。
三、胃阶段食物由食道进入胃腔后,胃开始分泌胃酸和胃液。
胃酸帮助杀灭细菌,胃液则包含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在胃中,食物还受到胃的机械运动,如搅拌和推动。
四、小肠阶段胃中消化的部分食物进入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在此阶段,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包含多种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
这些酶在小肠内将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另外,小肠壁上还分泌肠液,其中包含肠腺蛋白酶、肠淀粉酶和肠脂肪酶等酶。
这些酶继续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和利用。
五、大肠阶段大肠是将小肠中未被吸收的食物残余物转变为粪便的地方。
在大肠中,水分被吸收,使得粪便变得固体。
同时,肠道内的益生菌还可以发酵食物残渣中的一些物质,并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
六、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协同作用。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胰液和肠液中的多种酶在小肠中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最终,通过吸收和利用这些分解产物,人体获得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消化过程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特定的消化问题或疾病,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治疗建议。
为了保持良好的消化,我们应该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和纤维丰富的食物,合理控制食物摄入量,并配合适量的运动。
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由消化逍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也叫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之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它们有导管与消化道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道。
另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各段的管壁)内的小消化腺,数目甚多, 如胃腺和肠腺等,其分泌液直接进入消化道的管腔中。
一、消化器官(-)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开端部分。
口腔里而有牙齿、舌及三对唾液腺的开口。
有咀嚼食物、初步消化食物、尝味、辅助发音等功能。
科普作家髙士其曾对口腔作了生动的比喻:“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 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
”1.牙齿:牙齿是全身最坚硬的器官。
长在上、下颌竹的牙槽里。
人一生有两套牙齿一一乳牙和恒牙。
从外形上看,每个牙齿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和牙根。
露出牙龈的部分是牙冠,嵌入牙槽的部分叫牙根,牙根与牙冠之间稍细的部分是牙颈,外包以牙龈。
从构造上看,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牙质。
在牙冠部分牙质的外层是牙釉质,呈乳白色,极坚硬,但损坏后不能再生。
在牙根部分,牙质的外而是牙許质(粘合质):牙齿中央的空腔为牙髓腔,腔内充满牙僦,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切牙牙冠扁平,呈凿形,主要用以咬切食物:尖牙牙冠呈椎形用以咬紧和撕扯食物:前磨牙牙冠近似方形,用以辅助磨牙磨碎食物:磨牙牙冠呈方形,用以磨碎食物。
牙齿把食物咬碎后,能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容易消化。
牙齿还有辅助发音的作用。
牙龈、牙周膜和牙槽件共同构成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立作用。
2.舌:舌位于口腔底,以“ V”形界沟分为舌前2/3的舌体和舌后1/3的舌根。
舌的构造主要包括舌粘膜和舌肌。
舌粘膜上而布满了味蕾,能辨别出食物的滋味。
舌还有搅拌食物、帮助吞咽及辅助发音的功能。
3.唾液腺:人有三对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英中腮腺最大。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指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分解和转化为有机物质,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食物开始被分解。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并将食物变为容易吞咽和消化的浆状物。
2.食管: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向下滑入胃。
在食管中,没有消化器官的特定消化发生。
3.胃消化:食物进入胃部,胃蠕动将其搅拌和混合。
胃壁分泌胃酸和酶,帮助分解蛋白质。
胃酸还有助于消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小肠消化: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胆囊释放胆汁,胰腺释放胰液来分解食物。
小肠壁分泌酶,包括葡萄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它们进一步分解食物,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
5.吸收: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它们增加了表面积,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然后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供能和维持生命。
6.大肠: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余物经过小肠后进入大肠。
在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将粪便变得浓缩。
7.排泄:粪便储存在结肠中,然后经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这就是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基本概述。
注意,这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并不包括所有细节和细微的变化。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相互作用。
消化的名词解释生理学消化是一个关于食物摄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它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生理学中的消化是指通过人体内的机制实现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消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摄取、消化和吸收。
摄取是指将食物从外部环境中搬运到人体内的过程,包括口腔、食道和胃的作用。
消化,又称为胃消化,是指将食物在胃内粉碎成小颗粒并有效混合的过程,这一步往往需要胃液、胆汁和胰汁的作用。
吸收,又称肠道吸收,是指小分子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的过程。
口腔是消化的第一步,摄取的食物在口腔内受到咀嚼、流入食道的作用,同时口腔腺体分泌的口腔液也会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咀嚼食物有助于减少食物颗粒的体积,使食物能够更容易流入食道;口腔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类食物分解成单糖,如果食物内含有蛋白质,口腔液中的蛋白酶也会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口腔液还含有胆碱酶,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食道的作用是将口腔内的食物送入胃,食道的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其中内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窦,可以将营养物质运送到血液中;中膜上有许多支原体,可以帮助食物运动;外膜含有神经和血管,可以调节食道的升降、收缩和展开等活动,从而实现食物的搬运。
胃是食物的消化的主要部位,它的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膜由粘膜、粘膜层和肌层组成,其中粘膜层的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胃酸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类食物分解成单糖,还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胆汁则可以调节胃液的pH 值,使胃液更加碱性,从而有助于消化。
胰汁则是在胃液和胆汁的作用下,食物粉碎后最终形成的液体,胰汁中的胰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胰酶把淀粉分解成单糖;胰汁还含有胰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胰汁中的脂肪溶解酶可以将脂肪溶解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肠道的吸收是消化的最后一步,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穿过肠壁后进入血液,然后被送往全身各个部位使用。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人体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除废物。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对于保持健康和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一、口腔消化阶段人体消化过程的第一步是口腔中的机械和化学消化。
在机械消化阶段,牙齿咀嚼食物,将其切碎成小块,增加表面积以方便后续的消化过程。
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酶类如淀粉酶和溶菌酶等,这些酶开始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糖分子。
二、食道运输阶段一旦食物被咀嚼并混合到唾液中后,在吞咽时会经过食道进入胃部。
食道是一个通过肌肉收缩推动食物前进的管道。
这个过程被称为吞咽或构成性反应。
三、胃部消化阶段在胃部,食物与胃酸和胃液相混合。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用于分解蛋白质。
此外,胃液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杀灭一些细菌和病原体。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食物转化为称为嵌合食糜的半液体物质。
四、小肠消化吸收阶段当嵌合食糜通过幽门进入小肠时,消化过程进入了关键的阶段。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供身体使用。
小肠壁内布满了绒毛,并有数不清的微绒毛结构叫做绒毛上皮细胞。
这些结构增加了表面积,并提供了吸收营养物质所需的大量工作表面。
五、大肠水分回收阶段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这里真菌和益生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同时,大肠也起着重要的吸水功能,将水分从排泄物中回收。
排泄物变得更加浓缩,并形成固态粪便。
六、排泄阶段最后,固态粪便通过直肠存储,并通过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出体外。
这是消化过程的最后一步。
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调节良好的系统。
它需要多个器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精确调节才能顺利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消化失调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对于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只有理解食物如何在我们身体中被分解、吸收和利用,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饮食选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护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授课时间第10周教学时数 2
章节
名称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三节胃内消化
教
学
目的及要求1.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的运动形式。
2.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3.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激素
教学
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机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复习: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
三、胃肠激素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胃内消化
一、胃液
二、胃的运动
小结5分钟35分钟
5分钟40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批注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后的小分子物
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
吸收。
消化方式有两种: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2.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
二、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消化道运动,减少消化液分泌,使括约肌收
缩,对某些唾液腺(如颌下腺)有刺激分泌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消化道平滑肌和腺体。
副交感神经兴奋
时,消化道运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胆汁
排放。
(二)壁内神经丛
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三、胃肠激素
由胃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①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②调节其
他激素的释放;③营养作用,即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一)唾液的性质与成分
(二)唾液的作用
唾液的主要作用有:①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②清洁和保护口腔;
③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④排泄功能: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铅、汞等。
二、咀嚼和吞咽
口腔内的机械性消化是通过咀嚼和吞咽实现的。
第三节胃内消化
一、胃液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胃液是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为0.9~1.5,分泌量约为1.5~2.5L/d。
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等。
1.盐酸盐酸又称胃酸,由胃底腺壁细胞分泌。
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有: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分解;③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④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被盐酸或已活化的胃蛋白酶激活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月示、胨和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
3.粘液粘液由胃腺粘液细胞和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所分泌。
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
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又称胃粘液屏障。
4.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帮助维生素B12的吸收。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3.蠕动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在三种营养物质中,排空速度的快慢依次为糖类、蛋白质、脂肪。
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胃排空直接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排空原动力是胃的运动。
2.排空的控制
①胃内的食物促进胃排空
②十二指肠内食物抑制胃排空:食糜中的酸、脂肪及其渗透压和机械扩张等都可刺激十二指肠壁内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参考资料参考书:【1】姚泰生理学 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姚泰生理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冯志强生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杂志:生理通讯
网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网
思
考与练习1.简述胃、小肠的运动形式。
2.试述胃液、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3.归纳三大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过程。
课
后
记
注意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对比知识点,学生印象较为深刻,课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