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许骏主编第四版 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47
第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 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 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一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高带宽和高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 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音流量,想要让网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可靠的工作环境。
下面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解析。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等。
处理机管理负责合理分配和调度 CPU 资源,提高 CPU 利用率;存储器管理负责管理内存空间的分配、回收和保护;设备管理负责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文件管理负责对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用户接口管理则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界面。
2、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操作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用户数量,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照任务数,可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按照系统功能,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什么是进程?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在于:程序是静态的指令集合,而进程是动态的执行过程;程序可以长期保存,进程具有生命周期;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当进程已获得除CPU 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只要再获得CPU 便可立即执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进程正在 CPU 上运行时,处于执行状态;当进程因等待某一事件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处于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到执行状态是通过进程调度实现的;执行状态到就绪状态是时间片用完或出现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执行状态到阻塞状态是进程因等待某事件而主动放弃 CPU;阻塞状态到就绪状态是等待的事件发生。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课后习题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信息与信息技术1)从通常意义上说,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包含那些行为和活动答:从客观的立场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认识主体立场来看,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施用。
2)什么是信息技术他包括哪些方面你所学的专业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答:信息技术指是的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基术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网络功能的通信与存储技术;扩展思维器官功能的计算(处理)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略。
3)列举一至两种常用(见)的信息处理系统,花出它们的系统组成图。
答:火车、飞机售票系统。
图略。
1.2微电子技术1)什么是集成电路什么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你能列举出常用电子设备中的一些集成电路吗答:集成电路是一半导体单晶体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过10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
如:电脑中的主板、显示卡、CPU等。
2)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如何微电子技术会达到极限吗答:集成电路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不会达到极限,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ordon E·Moore 1965年在《电子学》杂志上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这就是有名的Moore定律。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1.1 信息与信息化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物质、能源、信息2.视频3.采集、存储、加工、生产、传播4.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信息侵略5.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二、单项选择题1.DCCCCB三、问答题1.简述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P12.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不同之处?P33.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P3-51.2 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bit(位)2.字节3.bps_4.370Q5.11011.010016.7进制7.0-158.-8-79.1011001110.FFFDH11.0110011112.ASCII12813.4314.GB2312-80 ,3755拼音3008偏旁部首15._汉字输入、汉字存储、汉字处理、汉字输出二、单项选择题BAAD三、问答题1.补码表示法有什么优点?P13-141.5微型计算机系统1.5.1主机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芯片组2.DRAM3.ROM4.Ctrl、Alt5.2片芯片6.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7.主板8.BIOS9.在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10.I/O接口总线二、单项选择题BBCAABBDBA三、问答题1.主板上有哪些部件,叙述一下芯片组的功能。
P32-332.主存储器(内存)与辅助存储器(外存)的区别是什么?微机上常用的辅助存储器有哪几种?P34-36 P41-443.计算机中的总线(BUS)是什么意思?P374.叙述微机的存储器系统,并回答为什么计算机的存储系统采用塔状层次结构。
P34-351.5.2外围设备一、填空题1.扇区2.123.300KB/S4.铝合金(或玻璃)主轴电机二、单项选择题BBABDDCDBC三、问答题1.简述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P41-452.什么是硬盘的柱面,一个5盘双面900个柱面每个磁道1000个扇区的硬盘容量是多少?P41-451.5.3输入设备一、填空题1.键盘、鼠标和扫描仪2.键盘鼠标3.输入、输出4.图像二、单项选择题1. A2. B三、问答题1.简述输入设备功能,你能说出微机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哪些?P45-461.5.4 输出设备一、填空题1.刷新频率2.内存显示存储器AGP3.串行并行二、单项选择题A.CBADCDC三、问答题1.简述输出设备功能,你能说出微机中常用的输出设备有哪几种?P46-481.5.6微机常用软件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D4.CD5. D第二章计算机的使用2.1一.填空题1.硬件,软件2. 程序3. 系统,应用4.操作系统5. 操作系统二选择题1.B2. A3. D4. A5. A6. A 7 BE 8 CD 9 D 10 D2.2一填空1. 文件系统2. 二进制3. 文件名4. 主文件名,扩展名5. 2556. 文件7. 桌面8. 路径9. 绝对路径,相对路径10. 扩展名二选择题1. A2. C3. A4. C5. C6.C 7 B 8 C9 A2.3一填空1. 程序式,交互式2. 外壳3. 命令方式和菜单方式二选择1. C2.4一填空1. 批处理,实时,分时2.管理计算机,使用计算机3 处理器,主存储器,外部设备和信息资源4. 作业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二选择1 D 2. B 3. B 4.A 5. B 6. A 7 D2.5手工方式,快捷方式,关联方式,自助方式第四章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4.1 一、填空题:1.程序2.编程(或程序设计)3.程序4.数据结构5.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6.实型,或双精度7.算法二、单选题1.C 2.B 3.B 4.A 5.D三、问答:1.指令的有序集合2. 教科书P108-P109 3. 教科书P109-P1104.2 一、填空题1.数据组织和数据处理2. 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3. 集合、线性、树和图(网)状结构4.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5. 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6、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有输入和输出7.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8.机器语言二、单选题1.A 2.A 3.A 4.B三、省略4.3一、填空题1.机器语言,汇编和高级语言2.二进制机器语言3.符号4.顺序、分支和循环结构5.重复结构二、单选题1.B 2.A 3. D 4. B 5. C 6 B 7 D 8 B 9 A10 A 11 D三、省略以下章节去掉第五章多媒体技术基础5.1 多媒体技术概述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感觉媒体表示媒体存储媒体表现媒体传输媒体2.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二、单项选择题1. B2. C3. D4. A.三、问答题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研究主要有哪些关键技术?2.举例简述什么是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思考题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其主要特征如下:电子管阶段硬件特征:采用电子管为基本逻辑元件。
软件特征:数据表示主要为定点数;计算机语言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应用方向:主要为科学计算。
代表机型:IBM 650(小型);IBM 709(大型)。
晶体管阶段硬件特征:采用晶体管为基本逻辑元件;内存采用了磁芯存储器;外存有了磁盘、磁带等。
软件特征:出现了高级语言。
应用方向:主要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代表机型:IBM7090、CDC7600.集成电路阶段硬件特征:出现了可将成千上百个电子元件集成到一个单晶硅片上的集成电路。
软件特征:出现了操作系统及会话式计算机语言。
应用方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代表机型:IBM 360。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硬件特征:出现了集成化程度很高的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了新型的半导体存储器。
软件特征:出现了数据库、网络等。
应用方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2. 按综合性能分类,常见的计算机有哪几类?请列出各类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答:按综合性能分类可将计算机分为高性能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等。
其各类的代表机型如下:高性能计算机:日本NEC的地球模拟器,实测速度为35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为40万次浮点运算。
中国联想的深腾6800,实测速度为4.183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为5.324万次浮点运算。
中国曙光4000A,峰值速度为8万次浮点运算。
微型计算机:各类台式机、笔记本和掌上电脑。
工作站:各类高档微机。
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等。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信息:即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数据:描述信息的种类符号民。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4. 什么是信息技术?即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的相关技术。
第一章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B)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曾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D)。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3. 193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D)。
(A)ENIAC (B)Z3 (C)IBM PC (D)ABC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C)。
(A)Apple II (B)IBM PC (C)牛郎星(D)织女星5.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8 (B)16 (C)32 (D)646.我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C)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6 (B)12 (C)18 (D)24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B)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A)CPU (B)DRAM (C)CD-ROM (D)CRT11.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A)、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D)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CPU (B)DRAM (C)PC (D)计算机13.(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B)五大组成部分。
(A)处理器(B)运算器(C)显示器(D)模拟器15.在冯•诺伊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A)单元。
第7章多媒体技术 2013年9月1日第 1 页共1页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第4版)》第7章习题答案1. 国际电信联盟将媒体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B)媒体。
A:通信B:传输C:网络D:信息2. 人类利用视觉、听觉、触觉一起得到的信息,达到了人类感受到信息的(D)%。
A:60 B:70 C:80 D:953.(A)指用户可以与计算机进行对话,从而为用户提供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方式。
A交互性B:多媒体C:可控性D:通信协议4. 将信息表示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的过程称为(D)。
A:采样B:多媒体化C:信道编码D:信源编码5.(B)视频在播放时只需要将部分内容下载到本机,就可以实现播放。
A:多媒体B:流媒体C:超媒体D:网络6. 采样过程是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对模拟信号截取一个(A)值。
A:振幅B:频率C:相位D:电信号7. 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达到信号最高频率的(A)倍,就能精确描述采样信号。
A:2 B:4 C:8 D:108. 将离散的数字量转换成为连续的模拟量信号的过程称为(C)转换。
A:信号B:编码C:模数D:数模9.(A)是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A:MIDI B:MP3 C:W A V D:五线谱10. JPEG标准可将图像文件的大小压缩到源图的(D)。
A:1%~10% B:20%~40% C:40%~80% D: 2%~50%11. GIF使用8位调色板,在一幅图像中只能使用(A)种颜色。
A:256 B:1024 C:65535 D:无限12.(B)是使用计算机软件创建物体的三维形体框架。
A:动画B:建模C:渲染D:游戏13. NTSC电视制式每秒显示30帧画面,每帧画面水平扫描线为(C)条。
A:252 B:350 C:525 D:64014. MPEG-2标准对视频的压缩比最大可达到(D)倍。
A:10 B:20 C:50 D:10015. MPEG-1视频的画面分辨率为(B)像素。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Introduction: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是一本权威指南,提供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和答案,帮助读者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和答案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在第一章中,课后练习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网络通信的了解,例如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OSI模型的七层结构以及解释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
Chapter 2: Network Models第二章课后练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模型,包括OSI模型和TCP/IP模型。
练习题目涵盖了每个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求学习者能够比较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异同点。
Chapter 3: Physical Layer and Media物理层和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第三章课后练习起到了巩固和扩展这些概念的作用。
学习者将通过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情况的案例,深入理解诸如数据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传输介质的特性以及常见的物理层设备等内容。
Chapter 4: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构建在物理层之上,并处理节点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章的课后练习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以及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Chapter 5: 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在第五章的练习题中,学习者需要回答关于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表的设计的问题,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特性。
还会涉及到IP协议的各种细节,例如子网划分、地址转换和网络控制协议等。
Chapter 6: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通过设计案例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TCP和UDP协议的细节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由于题目要求按照题目的格式进行回复,因此将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的格式进行回复。
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之一。
它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解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了解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对于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它们的功能。
这些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
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2.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它分为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光盘等)。
主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正在执行的指令和数据,而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2.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它们使我们能够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通过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
第三章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第三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
指令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操作单位,它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指令系统定义了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的集合和它们的格式。
3.1 指令和指令格式指令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操作单位,它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指令格式定义了指令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常见的指令格式有累加器型、立即寻址型、间接寻址型等。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第四版)课后习题和答案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第四版)习题和答案第⼆章1、8088与8086的区别[解答] ①外部数据总线位数不同。
8086外部数据总线16位,在⼀个总线周期内可以输⼊/输出⼀个字(16位数据),⽽8088外部数据总线8位,在⼀个总线周期内只能输⼊/输出⼀个字节(8位数据)。
②指令队列缓冲器⼤⼩不同。
8086指令队列可容纳6个字节,且在每⼀个总线周期中从存储器取出2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填⼊指令队列;⽽8088指令队列只能容纳4个字节,在⼀个机器周期中取出⼀个字节的指令代码送指令队列。
③部分引脚的功能定义有所区别。
(1) AD15-AD0的定义不同。
在8086中都定义为地址/数据分时复⽤引脚;⽽在8088中,由于只需要8条数据线,因此,对应于8086的AD15-AD8这8根引脚在8088中定义为A15-A8,它们在8088中只做地址线⽤。
(2) 引脚28和34的定义不同。
在最⼤⽅式下,8088的第34引脚保持⾼电平,在最⼩模式时,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控制信号相反,⽽8086的第34引脚为BHE/S7,BHE⽤来区分是传送字节、还是字,8088的第34引脚为SS0,⽤来指出状态信息,不能复⽤。
(3) 引脚28的有效电平⾼低定义不同。
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功能是相同的,但有效电平的⾼低定义不同。
8088的第28引脚为IO/M,当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明8088正在进⾏存储器操作;当该引脚为⾼电平时,表明8088正在进⾏I/O操作。
8086的第28引脚为M/IO,电平与8088正好相反。
2、根据8086CPU的存储器读写时序图,请说明:(1)地址信号应在哪些时间内有效?(2)读、写动作发⽣在什么时间内?(3)为什么读与写数据的有效时间长短不⼀样?(4)T1状态下数据/地址线上是什么信息?数据信息是什么时候给出?[解答] 地址信号只在T1状态时有效,并被锁存起来。
大学计算机基础(蒋加伏第4版)课本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P46-47页)
1-5 B 机电D分析机 D ABC C 牛郎星B16
6-10 C 长城 C 18 B 集成电路 C 微机 A CPU
11-15 A 微机 D 计算机 C 嵌入式 B 运算器 A 内存
16-20 D程序 A CPU B 操作码 A 组成 D 性能
21-25 B 兼容 C 北桥 B 南桥 A BIOS B内存
26-30 D 总线 B 模拟 A 数字 B 可靠性 B B
31-35 D H A 1001.01 D 13.5D A 11001 C 7
36-39 B 6763 D ASCII A Byte B 2
第二章(P46-47页)
1-5 B 标题栏 A 将弹....... B 按Ctrl+V D 实现...切换 D 在右....子文件夹6-10 C 子文件夹..... C 计算机 C Ctrl A 已删除A在.....复选框11-15 C Shift+Space C 查看 C Windows B 系统..... D定期...任务
16-20 C 可以.... B查看和... D 使用...文件A Ctrl+Space B 移动
第六章
1-5 D TCP/IP B 38% B 信道 D 4 A 字符
6-10 D 数据帧 A ASCII A 振幅 A 准确性 C 可靠性
11-15 C 出错重传 D 奇偶 C 32 C HTML D HTTP
填空
16 协议17 串行通信18 时间基准19 信源20 网络体系结构
21 客户端,服务器22 IP地址23 域名解析24 主动攻击25 密钥。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篇计算机与网络基础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2.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容,这些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
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2)计算机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4.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
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2)存储器:包括存和外存。
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