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战略类型
- 格式:xlsx
- 大小:11.02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三章 战略选择知识点: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详细描述:类 型解 释主要特征国际战略● 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
●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母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适应性较差 经营成本高多国本土化战略● 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的产品和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在重要的国家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满足各地个性化需求,适应性强; ● 成本结构较高,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
适应性较好 经营成本高 高度分权例题:1.甲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生产和销售同一类型和质量的产品,其将产品研发部门设在美国,生产制造部门设在中国,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这种国际化经营行为属于()。
A.多国化战略B.全球化战略C.跨国化战略D.本土化战略正确答案:B解析:全球化战略,是指在全世界范围生产和销售同一类型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根据最大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目标来规划其全部的经营活动,它们将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分散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来完成,但产品和其他功能则采取标准化和统一化以节约成本。
全球化战略● 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
● 企业采用该战略的目的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提供标准化产品来促使不同国家的习俗和偏好趋同适应性较差 经营成本低 高度集权跨国战略● 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
● 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双向的。
● 运用经验曲线的效应,形成区位效益,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达到全球学习的效果适应性较好 经营成本低2.甲公司是牛肉生产、加工及零售企业。
国际化经营战略主要内容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一个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重要战略。
它涉及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进入方式、市场定位、合作伙伴选择、国际分工、产品适应性以及跨国管理等方面。
首先,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企业需要制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
这可以包括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合资企业、收购当地企业或与当地代理商合作等多种形式。
选择进入方式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政策、法律和竞争环境。
其次,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成功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关键。
企业需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以及市场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和战略定位,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差异化战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合作伙伴选择也是国际化经营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或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以分摊风险、资源共享,并获得当地市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合作伙伴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声誉、资源实力、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合作模式的适应性。
国际分工也是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在海外市场可以采用本地化生产或全球供应链模式,使得产品在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能够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同时,通过海外生产或采购,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最后,跨国管理是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建立跨国组织架构、招聘和培训国际化人才,以便有效地管理全球业务和跨文化团队。
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以遵守当地法规并应对政策的变化。
综上所述,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方式选择、市场定位,合作伙伴选择,国际分工以及跨国管理。
这些内容的合理规划和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公司总体战略类型与竞争战略制定及国际化经营战略1.稳固型战略:坚持现有产销规模和市场地位战略。
其特点是:连续提供相同产品给原有顾客;保持现有规模或略有增长;连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进展。
适用条件: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稳固;企业决策层不期望承担改变战略所带来的风险;战略改变需要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所花代价较大,比如大企业;进展太快可能导致资源和能力无法跟上,从而使企业陷入逆境。
优点:平稳进展,风险较小,专门关于成熟期和稳固环境中的企业较适合。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最适宜和最合逻辑的战略选择。
缺点:可能失去一些市场机会,可能助长企业因循守旧的经营思想,不利于长远进展。
2.进展型战略:通过新建、并购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扩大产销规模,提高市场地位的战略。
其特点是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销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通过创新引导消费,制造需求。
具体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集中型进展战略:集中资源提高一种产品的市场地位优点:治理简单、充分利用资源与能力、猎取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缺点:环境适应力差,风险较大。
(2)一体化进展战略,包括前向一体化,比如生产企业自己做销售;后向一体化,比如生产企业自己生产原材料。
(后)原材料生产销售(前)例:某石油公司对自己开采的原油进行炼化,生产各种石化产品,并自行组织这些产品的销售。
该公司实施的是()A.集中化战略B.前向一体化战略C.调整性战略D.后向一体化战略优点:减少原材料供应风险,便于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带来更多利润缺点:治理费用增加,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所需投入较大,面临风险较大。
理论依据是:交易费用理论。
(3)多元化进展战略:包括两种形式:关联(同心)多元化:进入与现有产品相关(技术或市场)的经营领域,如由冰箱进入空调业;优点:风险较小,猎取生产、技术、销售方面的协同效应缺点:企业规模必定扩大,增加治理费用。
无关联(复合)多元化:进入与现有产品在技术或市场方面没有任何联系的新行业领域,如家电企业进入生物制药行业;优点:分散风险,抓住机会,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缺点:增加治理费用,分散企业资源,新行业领域带来更大风险。
世界越变越小,市场越来越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中国复关之后,面对新的竞争条件,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定位,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结合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更具潜力的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跨国经营都有哪些成功的模式呢?事实上,多年来众多的,不同行业和特点的世界性跨国公司积累了大量在国际化经营策略方面的实践经验,基本可以归结为四大主要国际化经营策略或模式。
这些策略较少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企业很可能会同时采用一种以上的策略,每种策略均具有其不同的“内部成功要求” (Internal Success Requirements, ISR),因此,不同策略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经营的行业重点所影响。
国际著名跨国经营策略专家Fayerweather和Kapoor经过长年对众多跨国公司的跟踪研究发现,大多数跨国经营的公司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因素和企业自身资源的情况下,都较重点地采用以下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国际经营策略。
一、高新技术导向策略(Dynamic High-Technology Strategy)。
在某些行业,企业能够通过技术的创新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市场领导者。
由于对国际高新技术的引进需要,大多数国家的**非常欢迎和支持这类企业在当地投资,甚至不惜提供诸多优惠待遇。
微软、IBM、西门子等就是全球化高科技企业的典型例子。
二、低端或稳定的技术策略(Low or Stable Technology Strategy)。
这类策略模式以松下、伊莱克斯、Caterpillar等众多全球化经营,以耐用品为主的企业居多。
采用这类策略的企业必须具备这些优势,如企业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品牌、专有生产技术、较大的经营规模、以及全球化生产的能力等等。
由于行业不同,进入的障碍大小各异,所以在全球范围松下和三菱空调是竞争对手,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性市场都有不同的竞争品牌,如中国的海尔、科龙等。
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
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优于出口。
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
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因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1)劳动成本。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实际工资成本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技术已经标准化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投入的来源地。
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小。
(2)市场购销因素。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特征,会对直接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东道国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规模等因素明显与利用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