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气候专题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40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海域陆地,气候与天气资料归纳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海域陆地,气候与天气资料归纳随着中考临近,考生在地理学科信息量缺失,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更加凸显。
每次模考都不尽人意,这是考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小编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归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2、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知识点讲解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02X年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今天你又学习了多少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中考地理知识点中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势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散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各温度带的积温顺作物熟制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作物寒温带<16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土豆等中温带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亚热带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等热带>8000℃一年三熟水稻、热带作物等⑷、降水:①、年降水量地区散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从时间分配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洪涝地区、洪涝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限:秦岭——淮河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干湿地区散布地区天然植被湿润地区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森林、草原半洪涝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草原洪涝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荒漠草原、荒漠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半球有大范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初中地理气候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气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地球表面大气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和阐明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气候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初中地理气候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气候的概念和要素1.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地球一些地区长期(至少30年)的大气变化状况的集合。
2.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速等是构成气候的主要要素。
其中,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核心要素。
二、气候分类1.气候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不同,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三个气候区。
2.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特点和表现形态,将气候分类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寒带冰雪气候等多种类型。
三、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包括地球自身因素、人类活动和太阳辐射等因素。
2.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
四、气候与自然环境1.气候与植被:气候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也不同。
2.气候与土壤:气候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气候条件对土壤的类型和质地具有决定性作用。
五、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作物的生长。
2.气候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水资源的蓄水和分布有重要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考虑气候条件。
3.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气候条件会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比如解决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防汛防灾等问题。
总的来说,气候地理是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了解气候的概念、要素、分类和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时,气候地理知识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等要素。
2. 气候带的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个气候带。
3. 热带气候的特点: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在20°C以上,全年降雨量大。
4. 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充沛。
5. 温带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6. 寒带气候的特点:气温极低,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凉爽,降水少。
7.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火山爆发、大气污染等。
8.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如干旱、洪水、台风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地理中考气候总结知识点第一,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 气候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其中,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是重要的因素。
2.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
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候越炎热,越靠近极地的地方气候越寒冷。
3. 海陆分布也对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海洋对气温起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而陆地上的气候则较为干燥。
4. 地形同样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地会造成雨影效应,使得山地的一侧较为湿润,而另一侧则较为干燥。
第二,气候类型和特征1. 根据温度和降水量的不同,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其中,热带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带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寒带气候特征是气温极低,降水少。
2. 除了这些常见的气候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这些气候类型在特定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
第三,气候变化和影响1. 气候变化是地球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我国受季风、暖温带和寒温带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自然灾害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第四,气候在不同地区的应用1. 了解气候对于不同地区的农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方面,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可以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在旅游方面,了解气候可以安排合适的旅游活动;在城市规划方面,了解气候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资源分配。
2. 由于气候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生搬硬套。
在总结了以上的知识点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候对于地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地理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深入了解气候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地理】中考地理考前复习辅导:热带气候类型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
高中入学考试
地理考前复习辅导。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一年四季炎热多雨,每个月天气都很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在印度半岛和亚洲半岛南部和东南部的印度支那半岛最为突出。
这种气候一年四季都很热。
一年也可以分为旱季和雨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在旱季,风从陆地吹向大海,干燥多雨;雨季,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结论:季节分布均匀,无干旱期。
它主要出现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海岸、亚洲的大多数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
这篇中考地理考前复习辅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地理:气候分类
初中生地理11种气候知识点包括: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雨林气候的南
北两侧。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
和南部。
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
近大陆的西岸和内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
6.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
陆的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亚洲东部。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分布在温带内陆地区。
10.寒带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分布在极圈以内。
11.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具体特征因海拔和地理位置而异。
以上是初中生地理11种气候知识点的内容。
了解各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对于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非常有帮助。
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各地的气候变化和影响。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总结
一、热带气候
热带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两种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
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地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气温较高;热带雨林气候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雨量充沛。
二、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分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的地区,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
三、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气温极低,全年严寒,降水少。
四、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五、高山气候
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气压减小,降水量增加。
六、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特点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气候类型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地貌等。
了解各种气候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气候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
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点归纳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
(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解决这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B、草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C、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4、有色金属: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锑矿,衡阳常宁水口山-----铅锌矿。
世界的气候初中知识点总结一、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力等多个要素。
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均状态,它是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要素的平均规律。
二、气候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气候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大,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赤道附近气温高,极地附近气温低。
2. 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海洋调节气温,使得沿海地区气温适中,而内陆地区气温波动大。
3. 地形: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条件对降水量、风向等气候要素有重要影响。
4. 近大洋和近温暖洋流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远离大洋和温暖洋流的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5. 火山爆发、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三、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气候形成的各种基本要素,常常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风力等。
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1. 气温: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
气温高和气温低的区域分布不均匀,通常表现为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异。
2. 降水:降水量的多少和年际变化是判断气候的一项重要指标。
气候干燥的地区降水量少,而气候湿润的地区降水量多。
3. 湿度:指大气中水分的含量。
湿度高的地区通常降水量多。
4. 风向和风力:风向和风力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它们通过对大气的输送和运动,影响着地区的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
四、气候的分类世界上的气候类型繁多,通常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照气温分布,气候可以大致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大类型。
其中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高纬度寒带气候、中纬度温带气候和低纬度热带气候。
2. 按照降水分布,气候可以分为干旱气候和湿润气候两大类型。
根据降水分布的不同,湿润气候可以细分为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
3. 按照季节特点,气候可以分为季节性气候和常年性气候两大类型。
初中地理气候特点总结
以下是 6 条关于初中地理气候特点总结的内容:
1. 嘿,你知道热带气候有多疯狂吗?就像那热情似火的巴西狂欢节!热带雨林气候,那可是终年高温多雨啊,就好比天公每天都在泼水玩儿!在那里,植物疯狂生长,动物们也欢得很!你说神奇不神奇?
2. 温带气候可是很有意思的哟!温带季风气候,夏天热得人直冒汗,冬天又能冻得人打哆嗦,这变脸速度就像小孩子的情绪一样,说变就变!记得有次冬天去北方,那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哎呀呀,真够劲!
3. 哇塞,亚热带气候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呢!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跟蒸桑拿似的,冬季温和少雨,还比较舒服。
就像江南水乡,有时闷热潮湿,有时又温柔宜人,多有趣呀!你难道不想去感受感受?
4. 那极地气候,简直就是寒冷的代名词!简直就像是被丢进了巨大的冰箱里!北极和南极,终年严寒,冰天雪地的,想想都让人打哆嗦!可那些极地动物们却能在那里顽强生存,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5. 热带沙漠气候,那可真是干燥得厉害啊!就如同行走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中,一滴水都找不到的感觉,太难受啦!但是那些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却能在那里扎根,这多了不起呀!
6. 地中海气候也是很特别的呢!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就好像季节在玩跷跷板一样!记得有一次去地中海地区旅游,夏天那太阳简直要把人烤焦,到了冬天又能享受那淅淅沥沥的小雨,真是变化多端又让人着迷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初中地理的气候特点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和奇妙,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