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19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保健食品是指提供营养物质补充或者特殊保健功效的食品。
由于保健食品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监管部门会定期进行现场检查。
下面是一份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一、检查前准备工作1.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生产设施、人员情况等。
2.检查前有效通知被检查企业相关人员,并确定检查时间。
3.检查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检查要点和方法。
二、现场检查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程序、检验记录和质量问题处理程序等。
2.生产设施和环境卫生3.原料管理4.产品存储和配送检查产品的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温湿度监测系统;检查配送车辆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有相应的冷链设施。
6.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产品生产记录、质量检验记录、销售记录等。
7.员工卫生培训检查企业是否进行员工卫生培训,是否建立了健康监测机制,并记录员工健康情况。
三、现场检查操作流程1.现场调查检查人员逐项查看企业的相关记录、证照文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2.现场勘查检查人员进入现场,对生产设施、原料、产品、包装等进行实地查看和检验。
3.访谈核实与企业负责人、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员工培训、产品标准要求等情况。
四、检查结果处理1.现场反馈在检查完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结果进行现场反馈,向企业负责人介绍检查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合规的地方。
2.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应要求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检查报告检查人员应将检查结果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上级机构,并将报告复印一份给被检查企业。
5.行政处罚对于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检查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以上是一份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通过规范的检查流程和操作,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使企业合规运营。
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重点项(*)34项,一般项55项,共89项。
检查项目序号检查内容评价备注
10.3 发生保健食品安全事故的,建立和保存事故处置记录。
□是□否
11.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11.1 定期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
□是□否*11.2 定期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
□是□否
其他需要记录的问题:
说明:1.上表中打*号的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2.每次检查重点项不应少于10项。
3.以抽查形式检查的项目等,在备注栏中要填写必要的检查记录信息,评价仅针对本次抽查内容。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一、生产环境1、厂区环境厂区周边无污染源,如垃圾场、化工厂等。
厂区内道路平整、干净,无积水和杂物。
排水系统畅通,无异味和污水外溢。
2、车间卫生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无灰尘、霉斑和蜘蛛网。
门窗完好,能有效防止蚊虫、飞鸟等进入。
生产设备和工具定期清洁、消毒,无污渍和残留物。
3、清洁消毒配备足够的清洁消毒设施和用品,如清洁剂、消毒剂等。
制定并执行清洁消毒计划,记录完整。
二、原材料采购与储存1、供应商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合法合规。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信誉。
2、采购验收采购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严格执行验收程序,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数量、包装等。
3、储存条件原材料分类存放,标识清晰,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仓库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有防潮、防虫、防鼠措施。
三、生产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按照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不得随意更改。
关键控制点设置合理,有相应的监控措施和记录。
2、人员操作生产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卫生要求,穿戴工作服、帽、手套等。
3、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做到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账记录。
严格按照配方和限量要求使用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四、产品检验1、检验设备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如天平、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
检验设备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性。
2、检验项目按照产品标准和相关规定,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3、检验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清晰,可追溯。
对不合格产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记录。
五、包装与标识1、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毒、无害、无污染。
包装材料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要求,防止破损和污染。
2、标签标识产品标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等信息,准确无误。
食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要点一、企业资质1.(1)许可证与营业执照中单位名称是否一致;(2)证件所写地址(生产场所)与实际地址是否一致;(3)证件有效期是否近期(提醒换证),过期(视为无证,提示重新申办);(4)证件许可范围与实际生产活动是否一致,有无超范围生产、增加场所和生产线的行为;2. 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工艺是否发生变化,如与原发证要求不一致,需重新审查。
二、库房管理及进货查验制度1. 库房设施及环境卫生(1)“三防”(防尘、防蝇、防鼠)设施是否齐全、完好:挡鼠板高度不得低于50cm;库房通风口需设纱窗,纱窗细密度需达到有效防尘防蝇要求;(2)库房地面、墙壁需保持干净干燥,检查是否有积水、潮湿或霉变情况。
(3)库房温湿度计是否完好,能达到有效监控库房温湿度要求。
(4)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不得存在任何污染源。
2. 原辅料存放(包括食品原辅料及包装材料)(1)所有原辅料需隔墙离地存放,隔离距离不得低于10CM。
(2)原辅料需按照各品种的规定储存条件及方式进行储存,涉及冷冻冷藏等特殊要求的,需严格区分并按要求存放。
(3)原辅料需分层列架摆放,预包装食品(原料)在使用完之前需保留原包装,散装食品(原料)需用食品盒存放并加盖,并明确标示品名、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关键信息。
(4)原辅料存放需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近效期原料需设置明显标识,以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5)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及使用需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
专柜需设锁具,领用需建册记录并标明用途用量,使用时需严格进行计量控制。
3.进货查验制度(1)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的资质是否齐全(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是否在有效期内。
(2)原辅料、包装材料是否具有合格证明,证明材料与批次是否一致。
包材品质等级是否达到食品级要求。
(3)是否建立进货查验记录,记录是否完整、属实,保存期限不得低于2年。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解析1、生产环境条件1。
1 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检查厂区、车间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1. 厂区内的道路一般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 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正常天气下不得有扬尘和积水等现象;2。
生产车间地面应当无积水、无蛛网积灰、无破损等;需要经常冲洗的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其最低处应设在排水沟或者地漏的位置;3. 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不得有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散落; 问题:1。
正常天气下厂区有扬尘和积水问题;2。
车间地面(或墙面有破损或有当场不能去除的污垢、霉变、积水等。
1.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检查厂区和车间附近是否有污染源1。
重点查看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查看附近是否有有毒有害污染源,或者污染源是否对生产有影响;查看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2。
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垃圾应定期清理, 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不得有苍蝇、老鼠等;垃圾一般应存放在垃圾房或者垃圾桶内,不得露天堆放;3。
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问题:厂区、车间内或附近有影响生产或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不能当场消除的。
1.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 应设置洗手设施, 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检查厂区卫生间设置和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问题:卫生间不清洁,可能对食品生产产生影响的。
1。
4 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检查企业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查看是否有洗手设施、干手、消毒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1. 有与生产量或工作人员数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工作服、帽等有有效消毒措施;2. 更衣室是否消毒,一般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灯, 检查是否及时更换,如果灯管发黑应当更换;紫外线灯能否打开正常使用3。
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本文将围绕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展开讨论,从监督检查的目的、手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
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检查工作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合法合规。
通过对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销售场所的检查,可以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食品的合法性和规范化。
其次,监督检查旨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通过对食品的抽检和检验,可以排除不合格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最后,监督检查还可以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全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手段主要包括抽样检测、现场检查和追溯调查等。
抽样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抽取食品样品进行检验,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或超标成分。
现场检查是另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对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销售场所的实地检查,可以查看其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环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追溯调查是一种追根溯源的手段,通过追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可以找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监督检查可以有效提升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监督检查,违法违规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惩罚,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促使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
其次,监督检查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通过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和现场检查,可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提高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信心和安全感。
最后,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减少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全面监督,可以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表1-1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食品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21项,一般项30项,共51项。
说明:1。
上表中打*号的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2.每次检查抽查重点项不少于10个,总检查项目不少于20个.
3.上表中除1。
7、3.4、3。
5、3。
6项以及2.1项中关于“食品相关产品”的检查部分,其他项目均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者。
4.对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每次检查,还需检查第9项,对食品生产者的检查不需检查第9项。
5.如果检查项目存在合理缺项,该项无需勾选“是或否”,并在备注中说明,不计入不符合项数。
表1-2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食品通用检查项目:重点项(*)12项,一般项22项,共34项。
说明:1.本要点表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通用检查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重点项目应逐项检查,一般项可视情况随机抽查;第二部分为特殊场所和特殊食品检查项目,不区分重点项和一般项,应逐项检查。
2.检查过程中,被检查的经营者不涉及的项目,可视为合理缺项并在“备注”栏标注为不适用。
表1-3 餐饮服务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
重点项(*) 7项,一般项23项,共30项
说明:1.表中*号项目为重点项,其他项目为一般项.每次检查的重点项应不少于3项,一般项应不少于7项。
2.检查结果判定方法:①符合:未发现检查的重点项和一般项存在问题;②基本符合:发现检查的重点项存在1项及以下不合格且70%≤一般项合格率100%;③不符合:发现检查的重点项存在2项及以上不合格,或一般项合格率70%。
3.当次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项目,应列入下次检查必查项目。
4.存在合理缺项时,一般项合格率的计算方法为:合格项目数/(检查的项目数—合理缺项的项目数)×100%.
表1—4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重点项(*)34项,一般项55项,共89项。
2.每次检查重点项不应少于10项。
3。
以抽查形式检查的项目等,在备注栏中要填写必要的检查记录信息,评价仅针对本次抽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