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科普201610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青光眼周知识普及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发病率?本期世界青光眼周主题?定义: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相较于可以手术复明的第一位致盲眼病白内障而言,目前由于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
我国青光眼患者中,绝大多数不了解青光眼,甚至未曾听闻青光眼,因此对青光眼不够重视。
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年龄>40岁的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达1%-2%),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200万。
在每年3月的第2周,设立世界青光眼周,旨在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让公众多了解青光眼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认识,达到防治青光眼的目的。
2019年3月10日-16日是第12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题:“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
2、详细介绍目前青光眼的危害、发病机理、易患病人群及病程进展?由于高眼压压迫视神经,机械压迫及长期缺血,从而导致视功能的损伤,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
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青光眼无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药物或者手术控制眼压,从而维持或减缓视功能损害。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
不同种类青光眼,发病机理各不相同。
但眼压在青光眼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正常眼压,是根据眼压在人群中的正态分布制定的,属于统计学概念,并非指病理状况(正常值11-21mmHg)。
•先天性青光眼: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根据发病年龄、有无眼球扩张等表现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和青少年型青光眼•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是本病三大症状。
•角膜增大,横径超过12mm•因上皮水肿,角膜外观呈毛玻璃样混浊。
有时可见到后弹力层膜破裂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凹陷及眼轴长度增加,这些体征对确诊十分重要。
青光眼健康小科普一、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眼压超过了眼内的组织,尤其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程度,从而出现的一种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失的一种严重的眼病。
二、青光眼的危害有哪些由于青光眼的出现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失,再加上青光眼多为慢性青光眼,发病较为隐匿,不同意被察觉,而当患者出现视力异常的症状时,通常已经发展为青光眼晚期,视野严重受损。
三、青光眼易患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是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算是再健康的眼睛也会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眼球的房水排出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老化,所以大多数的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的时间通常是40-50岁之间,当然,也有部分患者会在更晚一点的时候才出现眼压的升高。
第二是家庭背景,通过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的子女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青光眼的子女都会患上这种病症,当前并没有研究能够直接证明青光眼和遗传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但是,当家庭中出现了一位青光眼患者之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应当定期的检查眼部,而倘若家庭中出现了多位青光眼患者,则家庭其他成员最好在20-30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眼部检查。
其次,种族也会影响青光眼的类型。
另外,近视和远视也会影响青光眼,远视的人更容易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而在眼压相同的条件下,近视眼的人更容易出现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除此之外,其他可能会引起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的因素分别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系统性低血压等引起的血管调节功能紊乱等。
四、青光眼的类型根据前房角的形态、病因机制、发病的年龄,将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三个类型。
原发性青光眼又被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而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前房角关闭而造成的眼压升高,发病的年龄通常是在40岁以上,多见于50-70岁,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为双眼发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倘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视力的永久性下降,但经过及时的救治多数患者都是可以恢复视力的。
青光眼科普小知识
青光眼是一种会使患者逐渐失明的眼部疾病。
据统计,全球有6000万人患有青光眼。
以下是一些青光眼科普小知识,帮助大家理解这种疾病:
1. 青光眼是由于眼睛内部液体流动不畅,导致眼内压力升高引起的。
这种压力会损伤视神经和视网膜,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2. 青光眼通常不会出现症状,因此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
如果出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眼前出现彩色圈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表明青光眼已经严重影响了视力。
3. 青光眼可以通过眼内压力监测、视野检查和视神经检测来诊断。
如果被诊断患有青光眼,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降低眼内压力,以减缓病情的进展。
4.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治疗青光眼的最佳选择。
手术可通过减少眼内液体的产生或增加其排出来降低眼内压力。
5.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视力和眼内压力,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 预防青光眼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适当锻炼、戒烟、保持健康的饮食和控制血压。
7. 正确使用眼药水也很重要。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滴眼药水,以确保药物能够在眼内达到最佳效果。
8. 青光眼可能会遗传,因此,如果家族中有患者,其他成员应该定期接受青光眼筛查,以早期发现该疾病。
以上是青光眼科普小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于青光眼,你需要知道的科普!在如今的社会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身体健康,了解各类的疾病知识。
而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关注眼科疾病,了解用眼健康。
在这个用眼率上升的时代,对于眼睛的保护深受人们的关注。
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所了解关注的都是“白内障”这个眼睛疾病,而对于“青光眼”却并不了解。
实际上,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并且它不像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它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
正因它的危险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眼科疾病。
什么是青光眼?其实,青光眼并不是指眼睛发出青光的病症,而是一种眼部疾病,它通常由眼内液体排出不畅引起的眼压升高而导致。
该疾病的名称与眼球变得发蓝或发青无关。
青光眼的名称来源于以前人们认为患有这种疾病的眼睛前房内含有一种特殊的液体,使眼睛呈现出青灰色的外观。
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这是一种误解,青光眼并不会导致眼睛的颜色变化。
青光眼的主要特征是眼内液体排出不畅,导致眼内压力升高,损害视神经和视力。
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并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青光眼的症状:青光眼的典型表现包括:1.青光眼可能是无症状的,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常常被称为“沉默的盲人”。
2.渐进性视力模糊:患者可能会发现视力逐渐变差,尤其是在侧视或暗处时。
3.眼疼和眼压感: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疼痛、眼部酸痛或眼球胀痛感,同时可能伴有眼压升高的感觉。
4.视野丧失:青光眼会导致渐进性的视野缺损,最初可能只影响外周视野。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中心视野丧失。
5.视觉异常:一些患者可能注意到视物时出现彩虹圈、光环或灯晕等视觉异常。
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通常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方法:诊断方法:1.眼压测量:眼压测量是检查青光眼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专用的仪器(例如非接触式测压计)来测量患者的眼压。
名词解释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叫做充血性青光眼,是由眼内压力增高引起的眼科疾病。
它是由眼球内的晶体液体流失,组织营养不良,晶状体损伤,眼底血管及脉络膜窦变得堵塞,从而导致了视乳头前截水槽系统及脉络膜状况的恶化,最终使眼内的压力升高,导致晶状体及视网膜的损伤。
青光眼的症状有疲劳眼、头痛、眼痛、视力减退及浮点等,可能出现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视网膜前截留水及眼底水肿等症状。
其最常采取的诊断手段有眼压测量、眼底镜检查、超声眼底图象检查等,治疗上以眼压调节、晶体营养物质替代、抗炎治疗等措施,而外界提供的护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 1 -。
青光眼科普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青光眼这个事儿。
你说这眼睛啊,那可是咱心灵的窗户,要是这窗户出了问题,那可麻烦啦!青光眼,听起来好像挺陌生,其实离咱可不远呢!它就像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蹦出来捣乱。
你想想看,眼睛里的压力不正常了,就好像给眼睛这个精密的小机器加了太多的负担,那它能正常工作吗?肯定不行呀!咱平时可得多留意自己的眼睛。
比如说,你有没有突然觉得眼睛发胀啊?看东西会不会有时候模模糊糊的呀?可别不当回事儿,这说不定就是青光眼在给你发信号呢!要是你一直不理它,它可能就越发嚣张啦。
我有个朋友的爷爷,就是一开始没在意眼睛的一些小变化,等发现问题严重了才去看医生,结果就有点晚啦。
你说可惜不可惜?所以呀,咱可不能学他,得对自己的眼睛负责。
青光眼这东西,还特别狡猾。
它有时候悄悄地就来了,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造成了一些损害。
这就好像家里有个小漏洞,你不及时发现和修补,等水都渗出来一大片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那怎么预防青光眼呢?首先呢,咱得保持好的生活习惯。
别老是熬夜,让眼睛也能好好休息休息。
平时看东西也别太累着眼睛了,看一会儿就看看远处,放松放松。
还有啊,别老是情绪大起大落的,这对眼睛也不好呢!你说咱平时都知道要保养身体,怎么能忘了保养眼睛呢?要是真怀疑自己有青光眼的迹象,那可别犹豫,赶紧去看医生呀!医生就像眼睛的保护神,他们能帮咱诊断清楚,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可别自己在那瞎琢磨,或者听信一些不靠谱的偏方。
这眼睛多重要呀,可不能随便乱来。
咱可得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别让青光眼这个小怪兽得逞。
想想看,如果眼睛看不清了,那得多不方便呀,好多美好的东西都看不到了。
所以呀,从现在开始,多关心关心自己的眼睛吧!让它们一直明亮有神,为我们看清这个精彩的世界!你们说是不是呀?。
青光眼百科名片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
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概述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
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内压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
早期轻微的视野缺损众通常难以发现,如视神经严重受损,可导致失明。
尽早地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
青光眼的病因――前房是位于角膜之后、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后房则在虹膜、瞳孔之后,晶状体之前。
前、后房内充满了透明的液体,我们称之为房水,房水在前、后房内不断地循环流动,并且不断地生成、排出,使眼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提醒您注意的是,房水并不是我们泪水的一部分)。
眼球内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如果房水排出通道一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升高,引起眼球壁压力太大,则导致视神经损害。
一、症状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因此它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1.急性闭角型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
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2.亚急性闭角型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
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3.慢性闭角型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
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
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
青光眼科普小知识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以下是一些关于青光眼的小知识:
1.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是眼内压力过高所引起的疾病,会损害视神经,从而导致视力受损。
青光眼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或其他明显症状,所以常常被称为“沉默的盲人制造者”。
2. 青光眼有哪些类型?
青光眼通常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
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会逐渐引起视力丧失;闭角型青光眼则较为罕见,但可能出现急性发作,导致眼压极度增高,需要紧急治疗。
3. 谁更容易患上青光眼?
青光眼可能影响任何人,但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
- 年龄超过60岁的人
- 有家族史的人
-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人
- 患有近视的人
4. 如何预防青光眼?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青光眼,但以下几点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 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电视等屏幕
- 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倒立等动作
5.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以上小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青光眼,及时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青光眼健康教育小知识:引起青光眼的危险因素青光眼家族史,眼压高,眼内液体(房水)引流通道受阻,短时间内饮用大量水(约1000毫升)后眼压升高者,高度近视眼,远视眼,小眼球,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低血压等),偏头疼及血液微循环功能不良(如手指,足趾常觉寒冷不暖)等。
天气变化,过度劳累,长时间阅读,看电影,电视,或情绪变化,失眠等均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青光眼临床表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早期感到轻微的头疼,鼻根眉弓发胀,恶心,视物模糊不清,虹膜(看灯光视,周围有一条缤纷的虹圈),这些症状可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一般经休息或睡眠后会自行消失。
如未及时的诊治,则会出现剧烈头疼,眼睛胀疼,视力严重下降,伴恶心呕吐等急发性发作症状;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没有咽部不适和症状,临床表现不明显。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激光或手术三种手段降眼压降低,使其达到每位患者视神经能耐受得眼压范围,从而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损害停止发展。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持之以恒,三种治疗方法。
在眼压较好控制后,均需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眼压,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视野进一步缺损,以保存现有的视功能。
青光眼的预防青光眼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能治愈,必须终身随诊。
因此,早期发展,早期治疗,定期复诊,患者可终身保持有用视力。
在患病早期,如果及时到医院就医,青光眼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治。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表现的症状往往会误以为患了脑血栓或急性胃肠炎。
上述情况极易导致误诊,应引起我们注意。
我们建议35-40岁间的人群,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
健康小贴士眼压是观察青光眼的重要指标(眼压是眼球的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正常值10-21mmH g)。
青光眼科普知识青光眼是一组以病理性眼压导致的视野缺损和眼底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的一类疾病。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给个人、家庭、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和严重的负担。
那么什么是青光眼呢?危害有什么呢?如何预防呢?一、什么是青光眼呢?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的视神经疾病,多数患者的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持续的高眼压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因而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通俗来说,就是眼球内有一个叫前房的房间,这个房间有一个进水口也有一个排水口,进水量和排水量大致相等,因此房水水量不变,形成了动态平衡,但是有一天,房水分泌变多,进水变多了排水却不变;或者排水口被堵,进水不变排水变少。
它们造成的结果一样,房间里的水变多了,水压(眼压)增大,于是开始挤压隔壁的邻居——视神经,视神经不堪重负,于是罢工,视功能开始严重受损。
二、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眼压急性升高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眼痛、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下降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眼压慢性升高者,大多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往往到了视野显著缩窄或视力下降的晚期阶段才发现患病。
三、青光眼的危害有哪些?隐匿性:青光眼通常被称作“光明偷盗者”。
这是因为发病具有隐匿性,除了少数病人在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外,绝大部分早期青光眼病人都没有任何突出的症状。
发病率高:青光眼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在老年人更常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青光眼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0.68%,但65岁以后发病率可达4%至7%。
致盲率高: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最终将导致失明。
青光眼的预防很重要。
一旦发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就医,避免视力的进一步损害。
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青光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①趴着睡觉:有些职场一族中午休息时,会趴在桌子上睡觉,这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视力模糊,严重时会诱发青光眼;②抽烟喝酒:经常抽烟喝酒,烟雾、酒精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血管硬化,也可能会诱发青光眼;③用眼过度: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看电脑等,让强光反复刺激眼睛,不注意休息,就可能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眼压可能会升高,时间长了就会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基本知识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眼压升高的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发展有关。
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科疾病之一,有一定遗传趋向。
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
2.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从临床角度,正常眼压的定义应该是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水平。
但由于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正常眼压不能以某一准确数值来定义。
正常人眼压平均值为16mmHg(1mmHg=0.133kPa),标准差3mmHg。
从统计学概念出发,通常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范围。
实际上,正常人眼压并非呈正态分布,而是略偏右侧。
因此,不能机械地把眼压>21mmHg认为是病理值。
临床上,一些人的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这说明高眼压并非都是青光眼,而正常眼压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在眼压得到控制后,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仍然进行性发展,这提示除眼压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青光眼的发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视眼也是青光眼常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分布有一定的重叠。
眼压升高不是青光眼发病的惟一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眼压测量不重要。
实验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都证实,眼压升高是引起视神经、视野损害的重要因素。
眼压越高,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因此,认识正常眼压及病理性眼压,对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意义。
3.青光眼是如何分类的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性、先天性,原发性又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
闭角型有急性和慢性以及恶性青光眼之分。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一位致盲眼病,因此受到眼科医生和眼病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青光眼是指一类具有病理性高眼压,并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眼病。
为什么青光眼患者要检查眼压?
临床医生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升高。
但是眼压与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又有点复杂。
统计学上,正常的眼压范围为10—21mmHg。
但是在临床上,凡能够造成组织(主要是视神经)损害的眼压,即使未超过21mmHg,也是有害的,如“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相反,高于此范围的眼压,如果没有引起眼部的任何损害,则不能诊断为青光眼,如“高眼压症”。
因此,青光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眼部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青光眼的确诊应是多项指标:如眼底检查、OCT、视野及眼压等的综合诊断,而非单一眼压的“正常”与否。
什么是24h眼压?
由于眼压像血压一样,每时每刻是波动的,因此一次眼压的正常并不能说明问题,研究者发现有半数的青光眼患者高眼压出现在半夜1点到早上7点之间,所以进行24h眼压的测量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很有意义。
根据眼压的最高值和波动值,医生可以决定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并选择最佳时机。
如何明确诊断?
在我国,有500万青光眼患者,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多见。
如果患者的眼压高于30mmHg,诊断是简单明了的,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的眼压介于21-30之间,究竟是不是青光眼,就需要临床详细的检查和较久的临床观察和随访了。
首先是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但是视野的异常通常出现较晚,据报道,40-50%的视神经细胞死亡后,局部的视野才表现为缺损,因此我们常借助OCT的动态随访观察来早期发现问题。
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可以客观地检查出杯盘比是否扩大,以及视网膜神经层厚度是否受到损害。
杯盘比的概念是这样的:眼内的神经视盘汇聚后,传向大脑。
视盘就像眼球壁上的一个洞,里面视神经,通常视盘并没有被填满,期间剩余了一个空间叫视杯,这就是杯盘比。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视神经死亡了,视杯就变大了,杯盘比就增大了。
杯盘比的正常值是<=0.3,如果大于0.6我们通常认为患者的视神经发生了死亡,因此要查找原因了。
视网膜的厚度,这个医学名词很容易理解,如果视神经死亡了,视网膜就会变薄。
当我们检查到患者的视网膜变薄或者杯盘比变大,我们会把这些患者列入随访观察队伍。
我们通常会要求患者保留今年的OCT结果,等到一年后再次检测,对比2次的结果,判断患者的视神经是否继续变薄,用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青光眼。
随访观察时间较
长是由于青光眼是个慢性病,1-2月内是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的,因此必须长久的等待,然后对比观察。
但是患者不用担心,1年时间病情不会急剧恶化,出现失明等问题。
青光眼的治疗
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集中在降低眼压和视神经保护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和药物。
眼压较高,例如高于30mmHg,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低于30 mmHg的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当然这也和患者的病情相关,病情重的,我们要求达到的目标眼压就比较低,需要手术或者2种药物的联合。
具体的请咨询专家。
注意事项:
闭角性青光眼患者
1: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学习、生活。
2:避免低头过久,例如看书,打麻将,十字绣等。
3:避免大量饮水(大量是指超过500ml)可以小量多次的饮水。
同时所有的青光眼患者都要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避免情绪剧烈变化;嘱咐直属亲属定期检查;坚持定期与医生联系,随访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