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动火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33.82 KB
- 文档页数:2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为保障井下生产系统安全生产,防止电焊引发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要求,特制定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人员安排与职责1、指定好现场电焊作业负责人。
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结束时向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并做好记录。
作业过程中全程监督、检查、验收。
2、瓦检员,全程监测作业地点20米范围内气体浓度,瓦斯浓度超过0.5%时禁止电焊(气割)作业。
3、安全员,全程监督检查作业地点周围的安全状况及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4、施焊人员,在作业前检查确认作业点气体符合标准时方可开始作业,作业中将仪器放在合适的位置,随时测量。
按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电焊(气割)作业。
5、参与电焊作业的其他人员(名单见措施现场贯彻学习签字栏),配合电焊(气割)工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6、洒水人员(可由现场负责人兼),在电焊(气割)过程中及时向作业点周围洒水,防止火星扩散;电焊工作完成后,工作地点必须再次用水喷洒,确保无火星残留。
7、电焊(气割)后留守人员、安全员、瓦检员,在电焊(气割)作业结束后一小时内现场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一小时后, 作业地点无异常,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8、携带火源人员。
(必须是安全员)负责保管好火源,负责向井口检身人员汇报火种使用情况,并接受检查。
9、作业区跟班领导,在作业开始前必须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最终验收,确认安全后现场签字,方可开始作业。
二、电焊(气割)作业前:1、该安全技术措施只允许本次、本班电焊作业,严禁用于其它电焊作业,跨班作业,参加人员出现变更时,必须重新审批安全技术措施。
2、电焊(气割)作业前,措施编制人应组织有关人员贯彻学习已审批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
电焊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区跟班领导、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安全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作业时间、地点、工作内容要与安全技术措施一一对应。
3、氧气瓶和乙焕瓶要求分装分运,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品同车运送,装运过程必须轻装轻放、支垫平稳、绑扎牢靠,防止抛摔、滚动,气瓶上震胶圈必须齐全完好,搬运前安全帽必须拧紧。
矿场井下动火安全措施有哪些前言在矿山行业,井下的动火作业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由于矿井环境复杂,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就井下动火安全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矿场井下动火的危险性在矿场井下,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爆物质,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矿山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外,在井下煤矿的热环境下,煤的自燃性能也会增强,一旦发生煤自燃火灾,矿山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因此,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
矿场井下动火安全措施1.动火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排除所有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确保安全作业。
检查的范围包括作业区域的瓦斯浓度、煤尘浓度、温度等环境参数,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安全设施的完好性等。
2.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在井下动火作业中,必须按照制定好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对于不同的作业环节和不同的作业场所,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作业。
3.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动火技能井下动火作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作业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动火技能。
在作业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高度。
4.动火前进行瓦斯抽采在井下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瓦斯抽采,使瓦斯浓度达到安全范围内,以减小动火作业的风险。
瓦斯抽采要在作业前充分进行,抽采后的瓦斯要进行检测,确保瓦斯浓度已达到安全标准。
5.灭火设施应随时准备就绪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随时准备好灭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热毯、水源等,以防止突发火灾的发生。
同时,作业人员应熟悉使用各种灭火设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在井下动火作业中,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尘面具、防护服、防爆鞋等,以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井下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前言井下动火作业是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等井下采矿生产中常见的作业之一。
该作业中需要制造火焰或者高温环境,由于煤mine、金属非金属矿山都是封闭的空间,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加大了动火作业安全隐患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可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井下的工人的人身安全及生产安全。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井下动火作业的最佳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1. 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的前,首先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该检查要最大限度的检测所选择的动火设备的安全性,环境的适宜性以及所需动火区域是否满足要求。
为此,必须经过以下的检查:1.检查所选的设备是否符合热工学标准,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检查井下动火作业区域,确保安全条件符合要求,没有危险物质的存在3.确认有完整的通风系统,并且通风系统状态良好,确保通风系统没有污染物和空气中的微生物4.检查所需动火口的周围区域,必须清除在动火前难以燃烧的物质2. 动火器具的选择和使用1.防爆电器插头和插座应符合安全要求,要检查其绝缘性是否良好2.使用消防设备的安全性必须得到充分保障3.所使用的动火设备必须符合要求,应该是由保护器保护的设备3. 严格防火、防爆管理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的时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火、防爆管理,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性:1.井下可以使用瓶装氧气,但是必须按照规定存放;2.禁止使用易燃、易爆性材料;3.当动火作业进入关键环节时,需检查火源,保证动火的有效控制。
4. 安全操作策略1.动火前要有专人观察,确认动火时刻,记录当时的环境信息及操作人员等情况;2.超过三人以上同地方动火的需由相关人员安排;3.动火现场需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进入动火现场需佩戴防火服。
在动火的长期过程中更应保持注意力,避免手残,避免损坏安全。
结语井下动火作业是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等井下采矿生产中必要的作业,合理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可以大大地降低动火作业的风险,防止人身伤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一、确定动火作业的必要性动火作业是指对于需要使用明火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防火措施并获取操作审批的过程。
首先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应当进行评估和确定是否有替代方案可以不使用明火进行作业,以及明火作业是否会对矿井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矿井动火作业管理人员的职责1.建立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动火作业的程序和规范。
2.完成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火源选择、作业区域的安全检查和设备的准备。
3.组织动火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作业人员具备足够的作业知识和技能。
4.负责动火作业的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作业。
5.及时处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6.安排作业人员定期进行防火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三、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火源的选择和管理1.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内不得使用明火作为常规作业工具,应当使用充电电池或防爆电器作为照明的主要方式。
2.道路、巷道、出口等场所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确保通道流畅,可随时疏散。
3.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内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四、动火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和准备1.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动火区域是否存在明火以外的可燃物,必要时进行清理和喷洒阻燃剂。
2.确保动火区域的通风良好,防止积聚可燃气体。
3.动火作业前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灭火器具、泡沫灭火器和水源设备,并保持灭火器的完好有效。
五、动火作业时的防护措施1.必须确保动火现场周围没有易燃易爆物品。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和防火服,并配备矿用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3.严禁在作业区域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作为工具,使用防爆电工工具进行作业。
4.提供及时有效的通风设备和照明设施,防止积聚可燃气体。
六、动火作业后的清理和检查1.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现场清理,将作业区域内的杂物和残留物清除,防止引发二次火灾。
井下动火安全措施简介井下动火指的是在煤矿、隧道工程、地铁施工等井下环境中进行的火源操作。
由于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动火操作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动火安全措施,以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
井下动火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井下作业环境复杂,氧气含量低,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完善的井下动火安全措施对于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井下设备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井下动火安全措施1. 编制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之前,必须编制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动火点的选择、动火时间的确定、动火操作步骤以及灭火措施等内容。
方案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 动火作业现场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火源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质的存在。
其次,要对动火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最后,要对动火现场进行临时隔离,确保其他人员无法接近动火区域。
3. 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和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了井下环境的特殊性,能够有效防止火花产生和传播。
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可以极大地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4. 设立动火警戒区域在井下动火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立动火警戒区域,警戒区域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警戒区域内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只允许专职人员进行动火作业。
在警戒区域的出口处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用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动火作业的存在。
5. 安全教育和培训除了上述的动火安全措施外,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使作业人员了解井下动火作业的风险,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结论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较高,但只要严格遵守动火安全措施,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概率。
井下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因矿副斜井铺设轨道,须进行井下电焊、气割动火作业,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施工,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负责人:白和平三、安全监督人:金恩廷四、施工单位:矿机电安装班五、施工时间:铺轨期间六、安全技术措施:1、动火作业用的气瓶专车下放入井,氧气瓶和乙炔瓶分车装运;气瓶在现场要放置稳当,在斜坡上时要用木楔垫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滚动。
2、动火工作由机电班专职电氧焊工操作执行。
必须按操作章程规范施行操作,严禁违规违章作业。
3、动火前由电氧焊工仔细检查设备工具,必须确保完好无损。
焊机所搭接电源电压与设备相应,焊机搭拆电工作由电工执行。
各气瓶、气带、仪表完好无漏气、指示正确,符合要求。
4、动火作业前清除动火地点10米内易燃易爆物品。
5、气割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火源距离不小于10米。
6、动火地点备置两只灭火器,一只水桶和足够灭火水源。
7、动火现场有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其浓度小于0.5%才能进行动火作业;现场有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执行。
8、动火时主抽风机正常运转,如意外停运,及时停止动火作业,处理动火作业遗留的残余灼热物,撤出所有的人员出井。
9、动火作业现场20米范围以内严禁有与工作动火作业无关的其它作业同时进行。
动火作业现场20米范围以内严禁有除动火作业工作以外的其它任何火源、热源存在。
10、动火作业造成的灼热物及时用水降温冷却。
残留焊头、材料统一存放,不得乱扔。
11、动火作业过程当中若发生意外着火险情时,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工作,采取措施,利用现场一切灭火设施设备进行灭火。
12、每次动火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
断开电源、关闭瓶阀,收回动火作业设备、工具,清除动火作业造成的杂物,留人观察1小时,确认无异常后,宣告动火作业工程结束。
13、其它严格按照煤矿井下施工有关安全管理要求执行。
编制人:唐家伦2022-05-27。
井下发生火灾后应急预案一、概述井下发生火灾是煤矿企业面临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其对矿工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井下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下面就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应急预案进行详细规定。
二、火灾发生后的立即措施1、立即启动火警信号,通知现场矿工和其他相关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场所。
2、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召集应急救援队伍到发生火灾的现场。
3、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火灾情况,请求支援并组织救援。
4、在火灾现场设立前哨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5、对易燃易爆、易氧化物品及设备进行清点,确保不再继续燃烧。
三、应急救援措施1、针对火灾点,迅速调派救援人员和物资到现场进行扑救工作,确保及时有效控制火势。
2、全力开展现场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联系专业救援队伍对特殊区域进行救援,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4、安排人员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可靠供氧。
5、在现场设立医疗点和物资储备点,做好现场伤员的救治和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后的恢复重建1、火灾得到控制后,立即开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排查,确保无余火隐患。
2、开始对受损设施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生产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组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4、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5、向上级主管部门适时进行事故报告,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以上所述应急预案为井下发生火灾后的常规处理程序。
针对具体情况,煤矿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预案制定和实施,以达到更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同时,也呼吁相关单位加强火灾防范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背景动火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煤矿生产中的行为,在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动火作业中,由于涉及火源,一旦安全措施不当,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井下,由于环境条件复杂,安全风险更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
安全措施全面了解动火作业规范和安全标准动火作业需要有标准的作业流程和安全标准。
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了解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比如,在井下动火作业时,需要明确封闭井下通风系统、封堵井下立管、油管等要求,并且应遵循防火阻烟标准,防止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
选择合适的动火设备和工具动火设备和工具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保证安全可靠。
我们需要选用防爆和防火的设备,比如特种电焊机、安全断电插头等,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不会出现火花或者爆炸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选择安全稳定的动火工具,比如充气动火器和液压动火器等,可以最小化安全风险。
安全隔离和防火保护动火区域必须经过合理的隔离和保护措施。
例如,需要在动火区域周围架设安全保护网,在深部井下动火时,需在动火区域附近设置石墙等物理隔离措施。
此外,需要设置防火帘,将动火区域与其他部门隔离开来,防止火灾扩散。
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安全要素在进行井下动火之前,我们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考虑。
比如,通风系统、电力系统、供水系统等,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此外,还要对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检查,以便判断动火区域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动火人员培训和安全检查为确保动火安全,还需要对动火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检查。
这些培训和检查应该定期进行,以提高人员对安全的认识和掌握正确的动火技能。
此外,还要对动火区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实施。
结论在井下动火作业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为确保动火安全,需要对动火作业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的隔离和防火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以及对动火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检查。
贵州***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大方县普底乡***煤矿井下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
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由矿长批准。
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明火作业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长批准,且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鉴于老系统井底车场(全风压通风进风巷)焊接道岔需要进行动火作业,为确保安全,特制订以下安全措施:一、动火地点:老系统井底车场全风压通风进风巷二、动火时间:三、施工人员。
施工负责人:操作人员:现场监督负责人:四、具体安全措施:(一)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由安全部门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包括监测通风瓦斯情况。
(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当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焊接前应当清理或者隔离焊碴飞溅区域内的可燃物。
上述工作地点应当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三)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四)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甲烷浓度不得超过%,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五)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完毕后,作业地点应当再次用水喷洒,并有专人在作业地点检查1h,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六)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七)施工人员佩戴使用合格有效的便携式甲烷报警仪。
(八)遇矿井主扇突然停风或其它异常情况,按照要求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关闭相关设备设施,妥善放置,并按照上述第5点要求进行处理,同时撤出有关人员。
(九)停止涉及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井下动火是指在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领域中必要的焊接、切割、热风干燥和熔化等作业活动。
但是,由于井下生产环境的复杂性,井下动火不仅存在着极高的风险,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受到人员、设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井下动火的安全技术措施显得尤为的重要。
一、井下动火实施前的安全检查在进行井下动火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检查井下动火是否已经得到了许可,并确定工作许可证已经签发。
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还要确定工作场所是否有足够的氧气和氧气是否干净,由于石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尤其要注意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含量,若超过了标准,很可能导致爆炸,严重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还要检查是否装备了必要的化学品,如消防器材和呼吸器等。
同时,还要检查切割和焊接器材的状态,保证所有的器材都能够正常工作。
最后,还要检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确认是否已经得到必要的培训和授权。
二、井下动火现场的安全措施在井下动火开始之前,必须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安全准备和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无损。
首先,要确保井下的地面已经得到了必要的清理和处理,防止引起火灾事故。
其次,要采取必要的封闭措施,如对周围的管道和容器进行封堵,并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和酸度测试,保证现场的空气质量处于安全范围。
在井下动火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和穿戴头盔以及呼吸器。
如果是焊接作业,应该采取夹紧、隔离或盖住可燃材料的方法,以防止火花或飞溅的金属颗粒引起火灾或爆炸。
在进行切割作业时,应该注意避免打断电缆线路和管线,以防止发生机械意外事故。
三、井下动火后的安全处理在井下动火结束后,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理,以确保井下的设备和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首先,要彻底清理现场,防止残留的可燃材料引起火灾。
其次,要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检查,及时修理和更换有问题的部件,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最后,要对井下的空气和水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危险物质的污染,保证环境不会对工人和设备造成潜在的危害。
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井下动火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等采矿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其作用是为钻探、修建井筒、打井、开采矿物、热加工等提供热源,同时也是进行配合作业的重要手段。
然而,井下动火涉及煤气、油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的隐患,因此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动火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井下特殊环境。
在井下动火操作之前,必须了解井下的特殊环境以及安全风险,比如要了解井下地质结构、瓦斯分布、煤尘浓度等信息,以便在操作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策。
2.评估安全风险。
开展井下动火的评估安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严格遵守,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保养备用设备。
在动火之前,必须对使用的设备进行调试和保养,并准备充足的备用设备,以便在发生故障时及时更换。
二、动火操作细节1.执行动火前必须通风净化空气,促进空气循环。
在操作过程中要对井下各个角落进行检查,发现煤气泄漏、油渍可以用通风设备清除。
2.保证动火的可靠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要在正式动火前用可靠的检测设备,检测井下的瓦斯含量,确保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并在正式动火前用干净、没有油污的温度计检测火种的温度,确保火源可以点燃。
3.保持现场干燥,防止静电火花发生。
在动火期间,要保证操作环境干燥,并在操作人员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和鞋,等防静电器材以防止静电火花导致火灾。
4.操作时细心、耐心、专注,确保万无一失。
在进行动火操作时,必须保持细心、耐心和专注,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
三、事故应急处理井下动火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必须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应急处理措施包括:1.立即报警。
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要马上报警,并请求专业消防和救援人员提供专业支持。
2.及时疏散人员。
在火势扩大的时候,必须立即疏散井下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3.机器停机。
在发生事故的时候,马上停止机器运转,防止火势扩大和影响后续的工作。
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动火是指在煤矿井下进行焊接、切割、烘烤、熔接等作业时所进行的火源作业,由于井下岩壁氧气含量低于标准大气浓度或有易燃性气体(如瓦斯)存在,因此井下动火是一项高危作业。
为保障煤矿井下动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煤炭生产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首先,必须掌握动火作业区域内瓦斯、灰尘及氧气等浓度的监测方法及标准,一旦发现瓦斯浓度达到安全限制值,则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并通知井下指挥中心处理。
同时,对于作业区域内的积瓦斯及参量瓦斯应及时排放。
其次,为了保障井下动火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应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配备手提式灭火器材,以应对井下火灾的发生。
另外,为了降低井下动火的隐患,可以采用替代作业,如利用钳工夹子夹紧、螺丝紧固等方式代替焊接等火源作业。
此外,为防止火源蔓延,应对动火作业区域及周边进行灭火、降温等处理。
最后,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应实施动火作业安全制度,分配专人负责动火作业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对动火作业现场应进行巡查,加强对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针对井下动火作业的高危性质,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措施,确保煤炭生产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1。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前言煤矿井下动火作业是指通过明火放热引燃可燃物质的一种施工作业。
在煤矿井下进行动火作业,存在极大的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帮助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此项作业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此项作业的平稳进行。
安全技术措施1.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作业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制定作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认井下动火设备的完好性及检查记录。
•制定动火地点和动火时间,尽量减少动火次数和地点的数量。
•做好统一协调工作,达成作业安排的一致性。
•完成作业计划后,进行认真评估和审核,不得擅自更改。
2.进行围挡防护作业现场应根据井下矿区特点,使用合适的围挡、吸烟滚筒和空气净化装置等防护设备来保护作业人员和设备。
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区域制定不同措施,确保工作区域排风系统良好,达到防爆目的。
3.选择合适的设备作业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有专业的安全性能鉴定。
同时,应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杜绝因设备操作问题导致的意外发生。
4.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在作业现场周围或附近,易燃易爆物质应加以妥善处理,用以防止可能引起的火灾、爆炸。
5.实施严格的监测和检测在开展动火作业前,应先对工作所在区域进行严格的空气检测,确保瓦斯、有毒气体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业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安全。
6.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作业培训中,应着重强调井下动火作业的危害和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值班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作业的全流程安全管理。
结论煤矿井下动火作业是一项危险且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本文着重从作业计划、围挡防护、设备、易燃易爆物质处理、监测和检测、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安全实践中,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煤矿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煤矿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由于其操作环境特殊以及火灾风险较大,给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动火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动火操作中的安全措施以及动火后的安全措施三个方面介绍煤矿井下动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动火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完善的动火计划:在井下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应制定详细的动火计划,包括动火的时间、地点、范围以及所需的人员和物资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煤矿井下的通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以及灭火设备等各项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在动火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安全隐患。
2. 完善的人员培训:煤矿井下动火作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凭借相关资格证书才能从事。
所有参与井下动火作业的人员应熟悉动火操作的规程和流程,了解火灾风险及矿井内火灾扩散的特点,并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在进行动火操作前,应对使用的安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例如,对应急照明设备、呼吸器、消防器材等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和修理不合格的设备,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局部火源或逃离现场。
二、动火操作中的安全措施1. 严格的领导指挥:动火作业应由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指挥和监督,确保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领导人员应随时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并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2. 合理的防火隔离措施:在动火现场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火源蔓延。
同时,动火现场应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因为火星等导致火灾扩大。
对于有可能引起火灾的设备或物品,应及时进行封堵、隔离或清理,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安全用火操作:在动火过程中,应严禁使用明火作业,而应采用安全用火方式,如使用电热棒等代替明火。
动火操作人员应保持清醒和专心,严禁擅自改变操作程序或违反操作规程。
矿场井下动火安全措施有哪些在矿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作。
但是,在矿井的特殊环境下进行动火作业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矿场井下动火安全,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1. 进行动火前必须通过安全考核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确保动火人员已经受过专业培训并且通过了安全考核。
在考核中,动火人员需掌握动火作业流程及应急预案,并了解矿场井下的安全操作规程。
这样能够保证动火作业人员知道如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细节。
2. 制定详细的动火方案在进行矿场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方案。
动火方案应包括动火时使用的设备和消防器具的名称、型号和数量,动火位置和时间,动火步骤和注意事项。
动火方案必须在动火前经过安全管理人员审查批准,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3. 确定动火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氧气含量进行矿井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测量动火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氧气含量。
测量时应使用专业设备,并根据测量结果要求动火人员进行相应操作。
若温度过高或是氧气含量不足,则应等待环境条件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动火作业。
4. 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警戒在矿场井下动火时,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警戒。
该人员需掌握事故应急处理的各项措施,并在动火现场周围设置标志牌或障碍物,进行现场疏散指引,以确保人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撤离。
5. 使用合适的动火设备以及消防器材在进行矿场井下动火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动火设备以及消防器材。
动火设备应该经过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审核,并经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同时,动火现场还应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以防止发生突发火灾事故,确保动火人员在危急情况下及时获救。
以上就是矿场井下动火安全措施的一些具体内容。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有效避免对人员和环境的损害。
井下动火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必须在主斜井从事气焊动火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对于井下从事动火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现场的实
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1、如须在井下进行动火工作,只能在进风中的硐室、主要进风巷、井口房进行,严禁在回风巷中从事动火工作。
2、一旦井下需要从事动火工作,由动火单位提出申请,报安全部
门和相关颔导审批。
3、安监科接到动火申请后,应制定动火审批通知单。
审批通知单
应明确申请动火单位及事由、动火时间、动火地点、动火人姓名、通
风科意见、安监科意见、矿长意见、总工程师意见。
4、通风科接到动火申请后,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项规定制定
安全措施,发放完好正常的数字式瓦斯自动报警仪或派瓦检员跟班,
按照相关规定调节好报警值,以便作业人员随时随地检查作业地点附
近瓦斯是否超限,有无瓦斯积存。
5、机电队安排每次动火时,必须指定专人在现场负责检查和督促
措施执行。
6、动火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10m的井巷范围以内,应是不燃性材
料支护,并有供水管路(或水源),有专人负责洒水。
各类气瓶要距
明火10以上,氧气瓶距液化气瓶(乙炔瓶)5米以上。
各气瓶连接、
管接头、减压器等,严禁沾染油脂。
电焊设备及工具的绝缘和焊机外壳接地良好,严禁用轨道和管道作搭铁。
7、凡动火作业面及附近至少备有两个灭火器。
8、在倾斜巷道内进行动火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下方用不燃材料设施接受火星,以防火星往下乱窜。
9、在动火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以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10、动火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用水进行喷洒灭火,并对可燃残留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