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至爱亲情 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课堂写作》研讨课件_0
- 格式:ppt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10
《天才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张爱玲的散文了解张爱玲其人。
2、把握张爱玲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透过张爱玲的散文了解张爱玲其人。
教学难点:把握张爱玲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翻阅字典、词典,给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注音,给自己还不太理解的词语加注释。
2、通过查资料,尽可能了解张爱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投影1:徜徉于文字间,感受独具灵性的人生。
)一、导入。
师:犹记得初一语文第一课,赵丽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由此,一个由文字早就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
今天,我们何其有幸,一起走进张爱玲的《天才梦》,一起经由文字走近张爱玲独具灵性的人生。
(板书课题、作者)(投影2:课题及张爱玲图片)二、读懂文字中的张爱玲。
1、师导学:我们说,“言为心声”。
文字往往最真实地记录了人的心路历程。
徜徉与张爱玲的文字中,你是否读到了张爱玲的心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回答。
(投影3:你能从文中读到张爱玲的心声吗?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明确: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投影4)2、师追问: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她认识到生命的美丽,故而她把生命比作了华美的袍,但同时又由于她敏锐的感觉,使得她是一个孤独的人,不长于交际,也使她认识到了世界的丑恶和生活的艰辛,而这些却又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物。
从而把握本文的结构:前半部分极力书写对自己的“天才”的自信,而后半部分则痛陈现实生活带给自己的困扰。
课文内容及其自身创作上的成就都能很好印证。
(投影5、6)而这样的心声也能从张爱玲的别的话中得到印证。
(投影7:生是美好的,但是总有一些不如意伴随着你。
)三、读懂张爱玲的文字。
1、师导学:读懂了张爱玲,你是否读懂了专属于张爱玲的语言艺术呢?请举例说说。
(投影8)学生可畅所欲言,从修辞等角度来寻找均可。
八上语文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课件及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写作合理安排的结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准备有关资料并识记。
过程与方法1.安排好的层。
2.注意照应和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安排好的层次【教学法】自学•交流【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明确目标。
二、自学知识点透视叙事,记叙文的筋骨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叙事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打个比方说,如果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那么,叙事就是使其挺拔自然、动静有致的筋骨。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
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所谓“繁简”,指叙事过程中情节铺排和叙述的多少,笔墨运用的疏密;所谓“详略”,指如何使用和剪裁用来叙事的素材,如同上述的“繁简”,围绕中心,当繁则“繁”,当密则“密”,反之,则可大胆地“简”和“略”。
当然,叙事还有较高的要求,即叙事要讲究波澜,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
讲究章法,叙事这一的筋骨至关重要。
了解其特点和要求,并在写作中努力实践,就能恰当叙事,为表达中心服务,写好记叙文。
过渡,的桥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气势恢弘的诗句讴歌了“桥”的作用,使“天堑”变得畅通无阻。
亦如此,也需要架设“桥梁”,通过“桥梁”使内容衔接自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这个桥梁就是“过渡”。
过渡可以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它可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例如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前一段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风范,后一段自然过渡下文重点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内容。
写作技巧之结构设计教学目标:以课内文章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进而探索新的结构设计:美句导航、标题引领、妙语作结、定点铺排。
从而使学生在谋篇布局上上升一个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学习叙事类文章的结构设计。
二、了解什么是结构结构是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形式进行的总体设计,是作文构思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三、感受结构之美回忆下列所学课文,发现这些文章的结构之美(即这些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妙处?)文1:《枣核》(八上)文2:《父母的心》(八上)文3:《背影》(八上)文4:《白杨礼赞》(八下)四、探寻美的结构阅读下列习作的提纲,探寻以下几种创新佳作的布局之妙。
佳作一:睡梦里的钟声清晨,一阵闹钟声惊醒迷蒙的梦幻,我一骨碌坐起来。
揉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背起来······考试课上的鼾声数学考试课,同学们埋头做题。
突然,课堂上传来鼾声。
只见李平的头歪在数学卷,睡得又香又甜······晚自习中的掌声晚自习,语文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
”于是,掌声响起·····——《复习生活剪影》指导一:标题引领。
即一篇文章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用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统领。
本文三个标题串起复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内容丰富,板块精美。
佳作二——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幸福成长的摇篮。
小时候,我和爷爷还有伙伴们常在那儿玩耍,在那儿,我一天天长大·······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消除疲劳的驿站。
初二了,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踏进我的乐园,我又重新轻松上阵······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回避烦扰的港湾。
记叙文写作升格指导【作文指导背景】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为至爱亲情,其中《背影》和《我的母亲》为精读课文。
通过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习得了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学习《我的母亲》,学生还习得了“一人多事”类记叙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第三单元写作板块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
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刚好和单元主题不谋而合,于是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题目不限,尽量叙事完整,在行文中自然流露“我”的情感。
学生习作的优点是能够截取生活的细节或者细小的事情进行描写,叙事较为完整,不足表现为:1.文章的结构不合理,详略不当,读起来枯燥乏味,重点不突出;2.叙事较为简单不够细腻,使得“我”的感情的抒发失去了基础;3.细节描写不到位,使得人物不够立体,不够饱满。
与此同时,班级几个孩子写的《散步》,让我想到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莫怀戚的《散步》,并且给了我一定的启发,莫怀戚的《散步》不正是一篇指导学生习得结构的一篇范文吗?于是将八年级下册的文章提上来先上,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能够重新组织教材,达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教学目标】1.以《散步》为范文,学习记叙文的六笔结构,修改同伴作文的结构;2.以《散步》、《背影》、《窗前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为范文,学习景物描写、突出细节描写,修改同伴作文的细处,让作文有亮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六笔结构法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先学作业】1.阅读超本阅读材料上的《窗前的母亲》和《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并批注课文;2.阅读莫怀戚的《散步》,尝试以结构图的方式来展示对文章的理解。
3.阅读同伴作文,尝试写一写同伴作文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PPT展示:至爱亲情单元我们读的文章以及写作的要求。
师:上周布置大家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很多同学的选材都特别棒,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既有感情的抒发,也有理性的思考,例如:PPT展示:姜函宋——一家人集体劳动后自己思考:现代人劳动能力的退化张菁——苹果里饱含的曾祖母对自己的深情郝晋毅——散步中感受到的乡野的乐趣和父母辈童年的趣味李远卓——老态龙钟的奶奶执意为孙子下厨的满满爱意高天——母亲“怕”中对“我”深沉的爱意赵馨雨——父亲站在公交车上为坐着的“我”阻挡人群的背影单琳——奶奶不顾视力的衰退为“我”剥核桃背后饱含的爱李鹏远——母亲在我恶作剧后辛勤擦地使“我”心生愧怍李南稣——奶奶病危之际一家人吃小汤圆的温馨。
《<给父亲的信>写作点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书信格式。
2.培养想象能力。
3.提高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师生对作文的品评来提高品评文章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
2.以朱自清的口吻,给他的父亲写一封信,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在诸多的感情中是非常可贵的一种,它无时不在,可有时候它又是那么的普通,普通到让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非到某个特定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那么的可贵,相信大家在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尤其是让大家以朱自清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封信,那么体会就更深一层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评大家的作文,分享大家的感受。
二、出示并强调评价标准(1)立意深远,要能表达儿子对父亲的牵挂、惦念以及对自己从前不懂事的追悔之情。
(2)从课文内容出发,想象丰富、合理,语言表达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语言流畅,真情流露。
(4)错别字每个扣0.5分,最多扣5分。
(5)病句一处扣2分,最多扣10分。
(6)符合书信格式,每错一处扣5分。
(7)有创意处可酌情加分。
(8)不少于500字,每少50字扣10分。
三、组内评价交流1.文主读作文2.负责批改的同学读评语,另两位也改了此篇文章的进行补充。
3.其他同学评价4.文主谈感受组长组织交流,做好记录及发言准备。
教师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如学生评价时是否按要求来评。
四、小组长汇报各组情况教师相机点评,如是否按要求来评?评价过程有没有出现失误之处等。
五、优秀作文展示选取被推荐的作文2-3篇请学生读,先听取推荐理由,听完后请学生评析推荐理由是否成立。
六、小结科代表对本次的作文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小结,老师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补充。
附件一:作文评价工作纸(个人)附件二:作文评价工作纸(小组)作文评价工作纸(个人)作文评价工作纸(小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指导:第三单元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题解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
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或者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审题时必须注意,题目明确表明是“三人世界”,中心要突出“快乐”。
选材应选取生活中最鲜明的、快乐的、积极向上的片段来写。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层次清晰,段落过渡自然。
X文快乐的三人世界孟娟娟“快快,就摆这边,堵住这个空眼!”一听就知道这是妈妈的大嗓门。
“就放这儿,一会儿来四格竖条了,一消就是1500分。
”不用猜,理所当然这是爸爸的声音。
瞧,周末放假回家,还未走进家门,就听见了爸爸妈妈打游戏机的声音,看样子还打得满投入的。
提起这台游戏机,还真亏了我和爸爸当初结成的统一战线。
去年腊月,爸爸说准备用他做泥瓦匠挣的钱买套家庭影院,但妈妈不同意,理由是不要才离开了穷日子就想着奢侈腐化。
我呢,当然是一百个支持爸爸,还提出要买就买电脑VCD,像那什么神舟全功能的电脑,这样就游戏机、电脑、影碟机都解决了,岂不是一举多得。
爸爸没有想到他女儿比他的胃口还大,哪会不同意。
妈妈人单力薄,没办法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
不过,VCD机一买回来,她的游戏机瘾比谁都大……我一步跨进屋里,将书包往床上一扔,爸爸妈妈这才发现我回来了。
我大声说:“妈,我肚子饿了,饭呢?”妈妈“哟”了一声,站起来就往厨房跑,嘴里还没有闲着:“你看你爸,不听我的硬要等那竖条,哪有这么好的事!”我一看电脑屏幕,俄罗斯方块已经给爸爸砌成了一座空中楼阁,这样打不死机才怪呢!果然,爸爸叹了口气停下手来:“就是你妈,好不容易打了一万分就在一旁唠唠叨叨,活都给烦死了……”我哭笑不得,眼睛一瞪说:“都别吵了,今天放假,该轮到我了……”不由分说把爸爸推到一边。
我也打游戏吗?不对,我可是认认真真学电脑,练习五笔字型呢!因为我知道,在今日社会,不懂电脑的人,便是新型的文盲,而且,美国的那个电脑天才比尔·盖茨,还是我心中的偶像呢!快乐的三人世界蔡金秋“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作文指导课: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学习目标:1.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关键。
2.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3.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结构方式,为写作编写提纲。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训练点评。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学生观察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
说一说景物美在哪里?2.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学生齐读)三、自主学习,解读短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知识短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哪些内容?2.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先自学,然后同桌两人交流答案。
)(指名同学展示,评价。
)四、结合文本,探究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或学过的文章)分小组合作探究。
1.开头与结尾的设计的妙处。
2.层次与段落的安排。
3.过渡与照应的运用.4.文章详略的调配.(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概括。
)五、共赏佳作当堂训练要求:认真阅读文章《难忘那掌声》,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文章在结构上的妙处。
六、拓展延伸,实践演练以“—领我走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注意:1、“领”字。
要写出()对我的帮助,给我的教益。
2、“新”字。
要体现这种帮助,教益是前所未有过的。
七、总结提高,教师寄语1.指名学生谈收获感悟。
2.教师寄语。
同学们,严谨的结构,就像一座坚固又漂亮的房子,如果你在作文时多留意文章的结构,老师相信你也会佳作连连,努力吧,衷心祝福你们多出精彩篇章!。
情到深处泪自涌——以“眼泪”为话题的作文指导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并掌握写情感类作文的方法。
(重点)2、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浸润,丰富内在的情感。
(难点)一、观看视频,引出眼泪观看《朗读者》第六期斯琴高娃朗诵的贾平凹写的《写给母亲》。
二、找准泪点,解读内涵泪点内涵斯琴高娃《写给母亲》怀念●《背影》父亲爬月台的艰难的动作感动●《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思乡●《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爱国爱国●《渔家傲》浊酒一杯羌管悠悠思家、英雄泪●支援者汶川地震的废墟悲悯女排领奖台上相拥而泣喜极而泣小结:●泪点:●一篇文章、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某一事物、自然界的花鸟鱼虫、一草一木……●内涵:个人委屈——家国情怀三、剖析泪点,寻找方法●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感动的眼泪内因:自省觉悟。
外因:周围人的影响和环境的渲染。
方法:1、心理描写(作者的心理变化)2、细节刻画(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的动作)3、环境的渲染作用。
四、抒写泪点,分享情感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个戳中我们泪点、触动我们心灵,引发我们泪奔的片断,请写在草稿本上。
先小组分享,再推荐代表班上展示。
五、总结:●由以上的探究,你发现写以“眼泪”为话题的作文要关注什么?●1、关注一件有泪点的事。
●2、关注心理变化和细节的刻画。
●3、关注环境渲染的作用。
六、结束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恋人的眼泪;●“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是慈母的眼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爱国者的眼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奉献者的眼泪;●“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是相思者的眼泪;●“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