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典智慧24个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管理经典智慧24个案例连载(1)
佚名
【期刊名称】《聚氨酯》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追求现代不是从西方抱过来一堆新名词就了事,在我们祖先埋骨的地方,也有一些蒙尘的舍利子。
【总页数】3页(P76-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4.345
【相关文献】
1.管理经典智慧24个案例连载(2) [J],
2.管理经典智慧24个案例连载(3) [J],
3.迈出精准营销一小步,走向智慧营销时代的一大步——智慧商务专家观点与经典案例全解析 [J],
4.沙特延布,一个智慧城市的经典案例 [J], ;
5.解析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第一篇: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
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人。
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
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
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
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
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
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
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
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
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
管理决策案例案例一:蔬菜管理彼得·莫斯是一名生产和经营蔬菜的企业家。
他现在已有50000平方米的蔬菜温室大棚和一座毗邻的办公大楼,并且聘请了一批农业专家顾问。
莫斯经营蔬菜业务是从一个偶然事件开始的。
有一天,他在一家杂货店看到一种硬花球花椰菜与花椰菜的杂交品种,他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建立温室培育杂交蔬菜。
莫斯用从他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一部分钱,雇用了一班专门搞蔬菜杂交品种的农艺专家,这个专家小组负责开发类似于他在杂货店中看到的那些杂交品种蔬菜,并不断向莫斯提出新建议。
如建议他开发菠生菜(菠菜与生菜杂交品种),橡子萝卜瓜、橡子南瓜以及萝卜的杂交品种。
特别是一种拧橡辣椒,是一种略带甜味和拧橡味的辣椒,他们的开发很受顾客欢迎。
同时,莫斯也用水栽法生产传统的蔬菜,销路很好。
生意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致他前一个时期,很少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公司的长远规划与发展。
最近,他觉得需要对一些问题着手进行决策,包括职工的职责范围,生活质量,市场与定价策略,公司的形象等等。
莫斯热衷于使他的员工感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他希望通过让每个员工“参与管理”了解公司的现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他相信:这是维持员工兴趣和激励他们的最好办法。
他决定在本年度12月1号九时召开一次由每一个农艺学家参加的会议,其议程是:1.周末,我们需要有一个农艺师在蔬菜种植现场值班,能够随叫随到,并为他们配备一台步话机,目的是一旦蔬菜突然脱水或者枯萎。
可以找到这些专家处理紧急情况,要做的决策是:应该由谁来值班,他的责任是什么?2.我们公司的颜色是绿色的,要做的决策是新地毯、墙纸以及工作服等应该采取什么样绿色色调?3.公司有一些独特的产品,还没有竞争对手,而另外一些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
要做的决策是对不同的蔬菜产品应当如何定价,彼得·莫斯要求大家务必准时到会,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期望得到最有效的决策结果。
问题:1.一个决策的有效性应取决于A.决策的质量高低B.是否符合决策的程序C.决策的质量与参与决策的人数D.以上提法均不全面。
24个经典管理案例1. Louis Gerstner:转型英特尔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制造商英特尔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公司正在努力推出一款新产品,但市场反应平平。
这时,Louis Gerstner接手了英特尔的管理团队。
他迅速调整了组织架构,将决策权下放给更靠近现场的团队,并推出了一项激励计划。
最终,英特尔成功推出了一款创新产品,重塑了公司形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2.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的超级CEO韦尔奇是通用电气的传奇CEO,他通过精简组织、高效管理和对人才的重视,将一个传统的工业巨头打造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韦尔奇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战略眼光,他在任期内使通用电气的市值翻了几倍,是管理界的典范。
3. 丹尼斯·麦金塔:苹果的复兴之路在1997年,苹果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丹尼斯·麦金塔接任CEO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举措,包括关闭低效的工厂、削减产品线、推出新的创新产品等,成功地将苹果重新带回了成功的轨道,并使其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4. 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的商业帝国贝索斯是亚马逊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通过长远的眼光和不断的创新,将亚马逊从一家在线书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使亚马逊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导者。
5. 沃尔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沃尔玛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数据分析和供应链优化,实现了高效的库存管理、快速的补货和准确的需求预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和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6. 谷歌:创新的组织文化谷歌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谷歌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并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领导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浪潮。
发人深省的20个管理小故事--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管理最高境界不是管理而是被领导。
管理是集中人的脑力和体力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仅表现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上,也决定如何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上,比如早晨起来锻炼身体,然后去上班,还比如工作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采取何种手段。
无论干什么,都需要集中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否则就无法完成目的。
关于管理,以下20个小故事可以让人深刻反省:1、曲突徒薪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2、救人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
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
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
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
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
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3、出门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管理小故事20个管理小故事(一):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十分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
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
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
之后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坚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
其实用人亦然。
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所以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
当员工们看见自我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明白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Kill掉。
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
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管理小故事(二):高瞻远瞩识,指认识。
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
以往有两个企业都想在某郊区投资地产,并各派了专人前去调查那里的情景。
结果A企业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那里人口稀少,房产业发展机会渺茫,房子修好了也没有人来住。
”而B企业的人则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该地虽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环境优雅,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定会喜欢在那里安置生活。
”果然不出B企业的所料,随着城市包围农村,城里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尤其是一些农家乐,办得更是如火如荼。
所以B企业的投资是明智的。
A企业的人员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事物的表象,而B企业的人却高瞻远瞩,从表象里预见到未来。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人。
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
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
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
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
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
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
100个经典管理案例1. 南方航空公司:要实现快速发展,南方航空公司采用了一种聚焦市场需求的管理策略,迅速开发有利可图的航线,提升品牌知名度,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对市场洞察力极具敏锐性,不断推出新型电子产品,通过强大的品牌宣传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3. 戴尔公司:戴尔公司专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研发、测试、制造和维修到客户技术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满足需求。
4. 阿尔卡特公司:阿尔卡特公司采取了全面的总体管理模式,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把“客户满意”作为管理指标,包括实施多级流程控制,开发客户服务平台,实施精益制造,及时收集反馈数据。
5. 日立公司:日立公司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能够顺利扩大规模。
6.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为宗旨,立足本土市场,同时开拓全球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不断壮大集团规模。
7. 百事公司:百事公司采取经典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采用明智的投资策略,快速扩张影响力,大幅度扩大销售额。
8. 麦肯锡公司:麦肯锡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循环回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9. 康明斯公司:康明斯公司把智能化管理策略作为核心,建立了全面的内部管理体系,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10. 联想集团:联想集团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提供客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体验,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11. 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公司主要以科学化管理为核心,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流程,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以期达到客户满意。
12. 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把创新管理作为核心,把客户需求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管理类实用案例分享案例一: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在某公司的项目部门,经理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协作,导致项目进度拖延。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经理采取了以下措施:1.设立每日沟通会议:每天固定时间举行会议,每位成员分享当天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2.制定明确的任务分工:根据成员的专长和能力,明确分配任务,避免重复劳动和任务交叉。
3.利用项目管理工具:使用专门的项目管理工具,如Trello或Jira,统一管理项目进度、任务分配和沟通记录。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团队协作得到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项目进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二:情绪管理带来团队凝聚力一位领导在团队中发现存在情绪失控、争吵不断的问题,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领导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情绪管理:1.倾听和理解:领导将团队成员的情绪引导到正轨,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尝试理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2.定期沟通: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提倡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增进团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3.激励与表扬:领导及时发现团队成员的优点和优秀表现,提供激励和表扬,增强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通过情绪管理的方式,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也增加,团队整体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三:有效的绩效考核促进员工潜力发挥某公司HR部门发现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已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于是他们尝试引入以下新的绩效考核方法:1.目标设定:与员工一起制定明确可衡量的工作目标,帮助员工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2.持续反馈:定期进行绩效评估,给予员工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优缺点,做出改进。
3.激励机制:设计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提升绩效表现,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些改进,公司HR部门发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绩效和效益也相应提高,员工的个人发展也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结语以上几个管理类实用案例展示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调整管理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团队效率、凝聚力和员工绩效。
管理经典智慧24个案例
追求现代不是从西方抱过来一堆新名词就了事,在我们祖先埋骨的地方,也有一些蒙尘的舍利子。
麦肯锡兵败实达告诉我们,纵使是世界顶级的管理智慧,也未必能解决本土企业管理问题。
当国外的管理智慧失灵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数千年历史沉淀的本土智慧,仍然在尘封的角落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汲取本土管理精华后,诞生了一批以柳传志为代表的本土管理大师。
在许多海龟派看来,柳无疑是个纯粹中国血统的企业管理者,有人因此在他布道时嗤之以鼻,但是,柳的理论虽然土,相对于翻译过来的欧式语言,这点土劲更容易被有志于学习者融入肠胃和血液。
指导柳传志最得力的管理思想显然不是来自外国,纵观联想的20年发展之路,中庸思想是柳传志最主要的管理利器。
也许有一百个理由反感柳传志的人,同时可能会有一百零一个理由佩服他的人情练达,他是当仁不让的No1。
相关阅读:你不可不看的经典管理故事现代经商赚钱必备36计
而这种喝中国米汤为主、兼服洋参含片的中国企业界人士还有很多。
他们也许终其一生弄不清米汤里是否含有维X维Y,但是无碍喝着米汤,他的企业茁壮成长,也不因此迷糊自己别处探寻的目光,这种人物和案例自然值得我们尊敬。
笔者总结市面上人所共知的24个企业故事,并形之以与传统接轨的管理术语,与业界同人共享。
分槽喂马
●典出:据战国野史记载:蒙古马能负重,大宛马善奔跑。
某家恰养有大宛、蒙古二马,喂则同槽,卧则同厩。
但是,相互踢咬,两败俱伤,主人不胜其恼。
求之伯乐,伯乐瞥之,建议分槽喂养。
主人从此轻松驾驭二马,家业遂兴。
●案例
1、正选案例:联想分拆,二少帅分掌事业空间
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
最后阶段,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
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在联想老帅柳传志的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过。
2、备选案例:李嘉诚敲定家业接班人。
性格沉稳、作风踏实的长子李泽矩被立为长江实业集团新掌门人,崇尚自由创新、同时喜欢作秀的次子李泽楷另创事业。
●未来启示:
柳传志分槽喂马对其他企业的意义在于:
①人才最好从系统内培养;②培养一批而不是单个接班人,让他们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跑出高下;③如果有幸得到难分轩轾的赛马结果,千万珍惜这种幸福,不要轻易把宝马送人,尤其是送给敌人;④把跑道划开,一定要清晰、明白、严谨地划开;假如一方受扼,另一方可以立即出手相助。
金蝉脱壳
典出:《周易·蛊第十八》: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馔而止蛊。
意思是保持原有阵形,造成固守气势,使友军不疑,敌军不察,此时果断转移主力,跳出包围圈。
●案例
3、正选案例:希望集团卖鹌鹑而做饲料,再做金融投资。
刘氏兄弟的发展轨迹,就是脱壳、再脱壳的过程。
相关阅读:你不可不看的经典管理故事现代经商赚钱必备36计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氏兄弟以1000元人民币起家,回村孵鸡、孵鹌鹑。
随后数年,刘氏兄弟成为全国的鹌鹑大王,但刘氏兄弟在鹌鹑养殖事业顶峰时,看到危机。
于是,把鹌鹑宰杀或送人。
成功地开发出希望牌高档猪饲料,并很
快占领成都市场。
1998年,刘氏兄弟在饲料行业达到顶峰,随后进行资产重组,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
东方希望移居上海后,刘永行开始频频出手参股金融机构,目前,东方希望在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民生保险、深圳海达保险经纪人公司和上海光明乳业等项目上都持有一定股份,总投资超过2亿。
4、备选案例:德力西西进新疆淘金。
做低压电器、以力超德国西门子取名的温州民企德力西,现在越来越热衷于浩浩荡荡地搞资本投资。
在新疆,投资近3.8亿的德汇国际广场,两年不到,便升值5亿元。
其老板胡成中认为,通过赚快钱,德力西将成为一个实业与资本相融的新型企业。
●未来启示:
壳,常常代表温暖、安逸、固守。
人们习惯于在自己做大、做熟的土地上耕耘,所谓不熟不做,并且一直把金娃娃抱死,这在产业界已经屡见不鲜。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希望集团的脱壳更具教案意义:它有时是完全的脱壳,新生的躯体完全告别旧壳;有时只是把一部分躯干伸出壳外,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这种启示如下:
①任何熟都是由不熟开始,别低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创新能力,如果不做,便永远不熟;②如果你的企业没
有取得垄断统治地位,你必须准备侧翼的资源骚扰统治者,使统治企业不致于当胸一拳打趴你;如果你的企业已建立统治地位,那你更应该早日图谋脱壳,因为你无可逃避要成为众多对手同仇敌忾的对象。
③走一条从做实业到做虚拟企业的路。
这同样有两个好处:一、投入不必多。
因为虚拟企业的固定设备投入这一块就可以不考虑;二、赚快钱。
刘永好曾说:产业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钱,金融投资是一块一块地赚钱。
欲取先与
●典出:《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案例
5、正选案例:蒙牛号召向伊利学习。
1998年底,原伊利副总牛根生出走伊利,创办蒙牛。
对中国乳业来说,伊利就是一所黄埔军校。
伊利把牛根生从一个刷奶瓶的小工培养成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伊利依托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被蒙牛当仁不让地拿来,并且做得更到位、更彻底。
牛根生还别出心裁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乖巧地写着做内蒙古第二品牌。
相关阅读:你不可不看的经典管理故事现代经商赚钱必备36计
但正因为这种学习中竞争的模式,伊利和蒙牛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
尤其是蒙牛,创造了中国企业史无前例的1947.31%的成长速度,由名不见经传飙升到现在的前五之列,而牛根生充满玄机的伊利和蒙牛迟早要走在一起的言语,给伊利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6、备选案例:江苏远东投华能。
当年为了在电力市场生存下去,远东把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出让给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换取了华能等四大国企的支持。
2002年,远东回购了国企部分股份,成为独立民企,董事长蒋锡培以民营企业家出席十六大,一时风光无二。
7、备选案例:万科卖身华润
2000年,由于原大股东深特发遭遇资金障碍,及在发展战略上深感受制,万科创始人、董事长、精神领袖王石力主把万科卖给华润,同时拥有华远、万科的华润置地立即变成中国第一房地产巨头。
王石的董事长自然做不成了,包括华润人都不理解王石的这种舍己度企的举动,但是,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石的远见:万科的发展显然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未来启示:
蒙牛的做法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营销学上的比附效应;远东的做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世俗诠释;万科的做法则是规避风险的武功新解。
随着国进民退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经理人会成为创业者,另辟一方事业空间。
事实上,对于小狗企业来说,要生存无非两条路,一是造势,一是借势。
窃符救赵
典出:《史记》记载,信陵君欲率兵救赵,但魏王受秦威胁,只作壁上观,万般无奈之下,信陵君买通魏王最宠爱的如姬,窃得兵符,以精锐之师大败秦军,赵围遂解。
●案例
8、正选案例:华立并购菲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业务
2001年9月,华立(美国)公司正式收购飞利浦集团所属的在美国SanJose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获得了飞利浦在CDMA无线通信方面的全部知识产权(IP)、研发成果、研发设备和一大批有经验的研发人员。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组建了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
后来,华立(美国)通过浙江华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直接面向中国市场,为中国的手机制造厂家提供核心芯片及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成为中国首家完整掌握IT产业中核心技术的企业,华立集团也大步迈向了国际先进技术行列。
9、备选案例:TCL借奔4处理器电脑扬名立万
2000年11月21日,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发布受到了中国电脑厂家的一致热捧。
第二天,TCL即在北京向第一位TCL钛金988H奔腾4的认购者赠予了认购证书。
2001年2月,TCL又率先批量推出万元以下奔腾4电脑,迅速降低了奔4电脑的价格门槛。
正是奔4电脑的发布机会,使TCL电脑和其少帅杨伟强成为最大受益者。
●未来启示: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过程的浓缩各有利弊。
但是中国企业缺乏对核心竞争资源的掌控优势,只能做人家的制造车间,这种角色的前景不免让人担忧。
所谓倚天将出,谁与争锋,没有倚天难道束手就擒?好在全球化环境使企业技术成为商
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过跨国购并使核心技术为我所用并非不可设想。
商业嗅觉敏锐、而又厌倦筚路蓝缕的赚钱之道者,不妨看准了,就迅速筹资出手。
独占成果,奠定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