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浅谈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摘要:企业一定时期的业绩不仅表现为财务和经济指标,还是企业整个规划管理过程的结果,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文章介绍了平衡记分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内容和特点,指出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模式的缺陷和平衡记分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业绩评价;平衡记分卡;非财务性绩效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一、平衡记分卡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1.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模式的缺陷

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只由纯粹的财务指标构成,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对有形资产的刻画淋漓尽致,但对无形资产和智利资产(如企业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和员工专业技能、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等)的确认、衡量却难以奏效;它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只注重于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而忽视了企业外在因素,如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等;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偏重于企业过去和现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进步,国内管理层对绩效评价的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注重财务目标完成转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人员等一系列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将公司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的管理体系,被企业决策者予以高度的关注。 一、绩效评价概述 要讨论绩效评价的方法,必须理解绩效评价的含义,它首先不应该被错误地认为是一年一次的形式化填表工作,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其次企业管理人员把绩效评价定义为一种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以此来揭示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及其未来工作的潜能,从而使员工本身、组织及至社会都受益。从这一角度而言,绩效评价是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把不可或缺的“双刃剑”。 二、绩效评价的内容 绩效评价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问题,绩效评价的内容也就是绩效的内容。绩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后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三个方面。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员工在一特定时间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工作效率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企业及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资源包括时间资源、物质资源、资金、设备、信息知识资源及人力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包括自身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等。工作效益是员工的工作给公司创造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包括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包括对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改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良性影响等。 通过对以上绩效评价内容的恰当评价,我们就可以得出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绩效考核结果,以达到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成就感的目的。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isal),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绩效评价、员工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 常用的绩效评估(绩效考核)方法,总体上把它们分为:结果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例如,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行为导向性的绩效评估方法,例如,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比较法、行为锚定评价法、360度绩效评估法等;特质性的绩效评估方法,例如,图解式评估量表等。 二、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 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等,此类方法所做出的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的绩效,即工作的结果,能否完成任务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评估的重点对象。 业绩评定表法,也可以称为评分表法,可以说是一种出现比较早及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所规定的绩效因素(例如,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等)对工作进行评估,把工作的业绩与规定表中的因素进行逐一对比打分,然后得出工作业绩的最终结果,它分为几个等级,例如优秀、良好、一般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作定量比较,评估标准比较明确,便于做出评价结果。它的缺点是标准的确定性问题,需要对工作必须相当了解的评定表制定者;评估者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如实评估。 目标管理法,是最典型的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法。40多年前,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思想,对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来,目标管理法被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它评估的对象是员工的工作业绩,即目标的完成情况而非行为,这样使员工能够向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目标的完成。由此可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目标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改进工作效率;有利于在不同情况下控制员工的方向;同时员工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计划和应用自己的工作方法。它的缺点是目标的设定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目标必须具有激发性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对员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定的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地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 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ased)。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它的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个人平衡记分卡(BSI),是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与波士顿的顾问大卫.诺顿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它包括财务纬度,顾客纬度,内部业务纬度及学习与成长纬度。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平衡记分卡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通过个人目标与企业愿景的平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而这一平衡正是实现员工的积极性、可持续的企业绩效的前提条件。 主管述职评价,述职评价是由岗位人员作述职报告,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等反映在报告内的一种考核方法。主要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考核。述职报告可以在总结本企业、本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但重点是报告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即该管理岗位在管理本企业、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个人行为,本岗位所发挥作用状况。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概要 主讲老师李燕翔 一、业绩评价的内涵 (一)什么是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各项业绩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2.业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业绩评价是企业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战略计划与控制决策需要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的信息,业绩评价与报酬必须能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才会更有效。 (二)业绩评价的作用 1.传递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员工明确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明白哪些工作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为投资者选择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提供重要依据,以统一的标准择优用人,另外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避免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和行为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 3.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4.监测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将组织战略转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通过定期的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保证组织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5.发现问题,寻找组织的绩效改进点,推动管理者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6.提升管理者(评估者)与员工(被评估者)的技能。 7.建立沟通与反馈的平台:上下级不是在绩效结果产生之后才进行评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沟通与反馈,从而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8.推进数据管理架构的建设:业绩评价系统需要许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可以加强组织内部的基础管理平台。 9.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三)业绩评价的层级与对象 进行业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因此在一个有多层级单元业务分工的组织内,业绩评价的层级有组织层面、单个部门层面、单个作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几种。 1.组织层面 评价反映全公司整体的业绩,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2.单个部门层面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竞争力的不断增大,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越来越能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入手,比较和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宏远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价方法;市场环境;发展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实施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多用于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运用运筹方法和数理统计,参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比较分析所作出的公正、客观、准确的评判。随着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大,优胜劣汰趋势的加强,逐渐展现着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种。其中财务指标指的是评价和总结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标准,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是相对于财务指标来说的,是刨除财务数据的计算的其他因素,像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公司潜在发展能力等。这两者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 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随着现代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企业生存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现代化模式产生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由此产生。一般分为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以下就根据这四种方式进行比较分 析。 1.平衡计分法(bsc)。bsc(balance score card,平衡计分法)于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发明,是一种用于评价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手段。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计量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战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将企业的战略落实到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目标上来。其中,平衡计分法由财务指标、顾客导向经营指标、企业内部业务指标以及学习创新和成长指标构成,反映了企业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并从宏观的角度上对公司未来战略进行了分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融合是平衡计分法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核心所在。其中以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占整个评价体系的三个层级。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弥补单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但是非财务指标也暴露着难以量化、因果关系难以 确定、有效性值得质疑的弊端。 2.经济增加值法(eva)。eva(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且由美国著名的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经济增加值发指的是以经济增加值的理念管理系统,并制定决策和报酬的一种新型的激励方法。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 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

业绩评价管理办法

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xx V1.0 业绩评价管理办法

xxxxxxxxx有限公司管理文件 业绩评价管理办法 xxxxxxxx-V1.0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2020-05-26发布 2020-05-26实施 xx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业绩评价管理办法 1.目的 为规范专业职员工业绩评价行为,体现业绩评价公平合理的原则,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专业职员工业绩评价工作。 3.管理职责 3.1人事组 3.1.1负责业绩评价制度的制订和完善,监督制度的执行。 3.1.2负责公司各部门的业绩评价。 3.1.3负责本部门内部员工的业绩评价。 3.1.4负责收集各部门员工业绩评价结果。 3.1.5负责汇总员工评价结果,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1.6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主管及内部员工的业绩面谈,收集业绩面谈资料,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1.7负责提供其它部门员工考评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3.2其它部门 3.2.1负责根据公司《业绩评价管理办法》制订本部门的业绩评价细则,并监督制订。 3.2.2负责本部门员工业绩评价及绩效面谈,并汇总,传递给人事。 3.2.3负责提供其它部门员工考评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管理内容 4.1积分制原则 业绩评价采用积分制原则,分为月度业绩评价积分、半年度服务积分、月度绩效积分、事件考评积分。 4.2年度业绩评价 4.2.1评价等级及应用:年度业绩评价等级分为S(卓越)、A(优秀)、B(良好)、C(待改进)、D(不 合格)五个档次,年度业绩评价是员工年终奖、调薪、升职的重要依据。 4.2.2评价方式 总体按照年度业绩排序原则,根据员工的年度业绩积分同等级业绩排序,等级可分为助理(绿带C)、主办(绿带B/A)、主管(蓝带)、副主任(红带)),按照公司总体业绩确定员工评价等级的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从绩效评价产生的原因出发,引出传统绩效评价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将现有使用比较广的两种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可以相对更准确考核经营者的绩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W ACC 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综合2011年第1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实际比率32.330.883.3312102.661.63相对比率4=3÷21.170.591.331.51.70.670.54表1沃尔评分法财务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合计 比重12525151010105100标准比率22.001.502.5086 4 3 评分5=1×429.2514.75 19.95 15.0017.006.702.70105.35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丹曾繁荣 绩效评价是监督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随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相对值指标评价法等,现代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绩效金字塔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对一些主要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 大·沃尔,其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分法的指标内容与计算可见表1。 沃尔评分法理论上的一个弱点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 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沃尔评分法技术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缺陷是由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DuPontSy-stem)由F·唐纳德桑·布朗首创,它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特点是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能够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揭示公司绩效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公司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决策者采取措施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指明了方向。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有:一方面指标较单一,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不能提供重要的现金流量而亟需补充和完善。 二、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经济增加值(EVA )评价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 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c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企业资本收益 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更具体地说,EVA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是零,说明企业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一概念的基础是利润,用于股本投资的钱实际上不是利润,在企业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以前,实际上是亏损经营,企业是否有净利润实际上不能成为判断企业盈利与否的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弥补了资本成本时,才可以说是盈利的。 基本EVA公式如下:EVA=NOPAT-IC[D D +E KD+E D +E RF]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成本,D是长期负 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EVA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未扣除股权资本成本的缺陷,并且 EVA指标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此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合理、准确。该方法一经提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于其自身的优点:首先EVA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EVA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绩效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其次,EVA指标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绩效评价的影响。EVA指标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再次,该方法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因此,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 策。第四, EVA方法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即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 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最后,EVA方法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二)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由哈佛商学院的会计教授RobertKaplan和战略复兴集团总裁DavidNorton开发出来的企业平衡计分卡,迅速吸引了企业和咨询界的注意,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现实正需要这样的一套评估体系,随着传统评估体系遇到巨大的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环境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机会呼唤这一方法的出现。其次这一方法通过《哈佛企业评论》一系列的文章和咨询顾问的宣传,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推广。最后,这一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深度,这一优点使第一次看到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读者很快就了解它,但是当其更细致地探求的时候,意识到其中所蕴涵的内容远比初次显现的要多。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比较简单, 49

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18824657.html, 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 作者:纳鹏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因此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业绩评价的新思想。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由注重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业绩评价 EVA BSC 业绩评价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指挥棒和监督器,业绩评价指标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战略计划,而且作为评价组织目标的实现情况、经理人员的业绩考评及薪酬的重要依据(王斌,2008)。 一、西方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业绩评价大体上经历了成本模式、财务模式、平衡模式等三种模式(温素彬,2006)以及六个阶段,详见表1。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在产生时间上虽然有先有后,却是交叉并存,互相影响,在继承中演进,不同发展阶段的年代划分也并非径渭分明、非此即彼的。 1、成本控制业绩评价阶段 19世纪初出现的成本评价体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思想,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就是成本控制,标志是哈瑞(Harrel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企业 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2、财务会计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ole,1928)首次提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奠定了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基础。此外,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1960)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建立了以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使财务业绩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以每股收益(EPS)及每股收益增加值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如表1) 3、经济价值基础业绩评价阶段

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是什么

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是什么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是组织战略的直接体 现,是员工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培训的直接依据。 这是爱汇网整理的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是什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绩效考评方法的 种类是什么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包括:主观考评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排列法、 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 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 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 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和评价中心 法。 绩效考评的基本原理 1、结构——功能原理结构和功能原理表明:客观事物都有自身的结 构,任何结构都由一定的要素构成。 任何一个要素的功能都由它的结构所决定,并对结构具有反作用。 因此,依据结构——功能原理,就应该科学设计员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功能结构是一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德、“能、“勤、“绩、 “关键事件五大子系统,是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业绩结构等子系统的有机结合。 这些子系统中体现功能的各个评价要素指标,又反映了不同员工绩效的不同功能。 如素质结构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反映了员工的思想品质功能, 能力结构反映了员工的实际能 力或特殊能力的功能,业绩结构则反映了实际工作效果的功能等。 2、测量——评定原理员工绩效考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测量是它的基础,评定是它的关 键环节。 为了使测量更加公正客观,建立全公司的《员工职能基准说明书》和《员工职务基准说明 书》两份规范化文件,同时对“德和“勤评价子系统的各项指标也给予了较准确的界定。 以保证员工绩效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员工绩效评价的实施,也可以为进一步补充和调整上述规范化文件,提供有价值的 参考依据。 测量和评定都是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定性——定量原理员工绩效考评方法,是一种兼有测量之长和评定之优,对所有员工 的素质(德)、能力(能)、态度(勤)、业绩(绩)进行计量、鉴别的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运用定性——定量原理,我们将人事管理的丰富经验与先进的考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 而实现了测评标准和计量方法的有机统一。 4、静态——动态原理静态评价是指一定阶段内员工绩效评价诸要素的相对稳定状态。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 ——兼论中国企业建立业绩评价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王化成刘俊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北京 100872) 【摘要】基于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先后产生了三种业绩评价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中国企业在建立各自的业绩评价系统时,要考虑的因素有: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业绩评价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平衡模式 引言 企业管理的发展史是社会环境变迁的产物与社会发展的见证。尽管企业管理的实践日新月异,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那么,在走向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如何梳理和继承百年来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如何构建中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这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在19世纪的一百年里,美国纺织业、铁路业、钢铁业和商业的管理者根据各自行业的经营特点先后建立了相应的业绩评价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由于产品和业务较为单一,这些企业使用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出指标,如每码成本、每吨公里成本、每吨铁轨所耗焦炭成本、销售毛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企业产品品种及其耗用资源种类的增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通过工作效率研究为每一产品建立了原材料、人工消耗的数量标准。此后,工程师与会计师一道又将数量标准扩展成为每小时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等价格标准,进而建立了产品的标准成本。随着成本会计、差异分析、激励制度的运用,成本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19世纪中叶,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部融资数额日益扩大,企业信用评价也随之产生。 20世纪初,多元化经营和分权化管理为业绩评价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机会。早在1903年,杜邦火药公司就开始执行“投资报酬率”法来评价公司业绩,“显 ?本文是王化成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70072035)。本文的研究也得到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项目的的资助 ?作者简介:王化成(1963—),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俊勇(1970—),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是组织战略的直接体现,是员工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培训的直接依据。 这是爱汇网整理的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等级评估法等级评估法是绩效考评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评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 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评人根据被考评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评成绩。 目标考评法目标考评法是根据被考评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评方式。 在开始工作之前,考评人和被考评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评的标准达成一致。 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评人根据被考评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评标准来进行考评。 目标考评法适合于企业中试行目标管理的项目。 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是对相同职务员工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在考评之前,首先要确定考评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

标准。 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评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 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评结果。 总数越小,绩效考评成绩越好。 相对比较法与序列比较法相仿,它也是对相同职务员工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所不同的是,它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 两名员工比较之后,工作较好的员工记“1,工作较差的员工记“0。 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成绩进行相加,总数越大,绩效考评的成绩越好。 与序列比较法相比,相对比较法每次比较的员工不宜过多,范围在五至十名即可。 小组评价法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以上熟悉该员工工作的经理,组成评价小组进行绩效考评的方法。 小组评价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缺点是容易使评价标准模糊,主观性强。 为了提高小组评价的可靠性,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应该向员工公布考评的内容、依据和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