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梳理八上第4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2课时合理发展交通运输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件商务星球版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25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基础知识:1、人们把交通运输业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在我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此类产业开发试验区。
2、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是(运送货物的性质)、(运送的目的地)、(运费)、(货物的数量)、(运输时间)。
一般情况运费最低的是(水运)方式 ,运速最快的是(空运)方式,运量最大的是(铁路)方式,最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4、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5、主要铁路干线: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西部新干线:青藏线、南昆线6、枢纽及经过的主要铁路线:北京: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京哈线;郑州:京广线、陇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兰州:陇海-兰新线、包兰线;株洲:京广线、浙赣-湘黔线;成都:宝成-成昆线、成渝线7、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8、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农业布局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9、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辽阔的疆域】在图中指出领国与省份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二、疆域: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拓展:面积居世界前五位分别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1)中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3)岛屿: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是海南岛。
四、领土四至(1)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2)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3)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五、邻国(1)陆上邻国共有14个①面积最大:俄罗斯①人口最多:印度①你还要记住:蒙古、朝鲜、越南和巴基斯坦④其余了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
(2)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①越南和朝鲜既隔海又邻陆(相同海岸线)②你还要记住: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
六、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七、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2)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①4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上海市沪hù上海重庆市渝yú重庆;这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的是:重庆市。
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②5个自治区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西藏自治区藏拉萨③23个省中其中有两个简称的有5个:四川省川或蜀成都甘肃省甘或陇lǒnɡ兰州贵州省贵或黔qián贵阳;陕西省陕或秦西安云南省云或滇diān昆明④其它要记住的: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广东省粤yuè广州台湾省台台北福建省闽mǐn福州;八、我国省区之最(1)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是指把或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等。
3.主要的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和。
4.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网中,南北走向的五条纵线是京哈一京广线、、宝成一成昆线、、。
东西走向的三条横线是京包一、陇海一、沪杭一一一贵昆线。
5.我国的高速公路具有起步,发展的特点。
6.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_(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京沪线和陇海线交会处)、(京广线和浙赣一湘黔线交会处)、(陇海线、包兰线和兰新线交会处)。
7.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的高低、的快慢、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8.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的是运输,最机动灵活的是运输,运输量最大、价格最低的是运输,运费最高的是运输。
9.从“门口到门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运输;大量运输液体或气体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运输。
10.贵重或急需而数量又不多的货物多由运输;短途、鲜活的或者容易变质的货物多由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运输。
11.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A.工业B.旅游业C.交通运输D.农业12.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长沙或沙市、芜湖、九江和无锡)形成的原因之一是()A.铁路纵横B.河运便利C.公路众多D.海运便利13.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14.下列关于我国交通运输网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分布比较均衡B.南方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大于北方地区C.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稀疏,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集D.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交通网密度较小15.下列城市中,属于河运一铁路综合枢纽的是()A.徐州B.青岛C.包头D.武汉16.能够实现江海联运的交通枢纽是()A.南京B.上海C.北京D.武汉17.交会于株洲的铁路线有()A.京广线、陇海线B.京广线、浙赣线C.京九线、京沪线D.京九线、浙赣线知识要点二:农业18.我国把利用、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基础知识:1、人们把交通运输业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在我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此类产业开发试验区。
2、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是(运送货物的性质)、(运送的目的地)、(运费)、(货物的数量)、(运输时间)。
一般情况运费最低的是(水运)方式 ,运速最快的是(空运)方式,运量最大的是(铁路)方式,最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4、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5、主要铁路干线: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西部新干线:青藏线、南昆线6、枢纽及经过的主要铁路线:北京: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京哈线;郑州:京广线、陇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兰州:陇海-兰新线、包兰线;株洲:京广线、浙赣-湘黔线;成都:宝成-成昆线、成渝线7、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8、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农业布局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9、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最新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 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1、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的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是指、、、。
3、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4、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陇海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湘黔浙赣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京沪线和陇海线相交的是,兰新线和京包包兰线相交的枢纽是。
5、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
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业,农业分为业、业、业以及业.。
7、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部和部、方与方的差异。
东西部以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以东主要是、、分布区,以西分布的主要是,有我国的四大牧场、、、。
南北差异明显表现在:以为界限,以北多为,种植和,以南多为,种植,形成了。
8、发展农业要把农业生产的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这叫。
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发展林业,叫。
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利于发展耕作,这叫。
在牧草生长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
在河湖较多的地方适宜发展渔业,这叫。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工业基地:11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答案: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汽车火车船舶飞机3、铁路4、郑州株洲徐州兰州5人工培育农业6基础种植林畜牧业渔7东西南北400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秦岭淮河旱地小麦玉米水田水稻南稻北麦8、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扩展阅读: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导学案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并通过课本插图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哪些。
教育教学PPT讲课人:优质课堂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势(第2课时)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景导入新闻报道鲁南高铁位于山东省南部,东起日照,向西经临沂、曲阜、济宁、菏泽,与河南省郑徐客专兰考南站接轨,线路分为日照至临沂段、临沂至曲阜段、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4段,是山东省"三横五纵"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
2016年12月17日,鲁南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开工。
2017年5月31日,鲁南高铁临沂至日照段开工。
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全长479公里,总投资700亿。
其中临沂至曲阜段正线全长139.16公里,临沂境内为94.359公里。
为什么我们会投入巨资修建高铁呢?我国都有哪些铁路呢?学习目标1、读图了解我国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试着分析原因。
2、熟练掌握我国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东西铁路干线以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1、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史•(1)新中国成立前:铁路里程短,分布零散。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完善铁路运输网。
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建设标准逐步提高,高速铁路网正在形成。
小石头骄傲自大,最终被种子消灭了。
没了黄狗,以后肉骨头都归我一个人吃了。
老鹰却一脸不屑地说:“这么小的一个湖啊?选哪里比得上我家旁边的大海?选”“是啊?选是啊?选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
情趣用品https://终于有一只小老鼠想出一个好主意: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
有一次,樵夫不知不觉地到了离熊窝很近的地方,就去看望熊。
,狐狸想:“我饿的时候,鸭子可以作为我的食物;我饱的时候,鸭子是我的朋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小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小结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包括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的空间分布及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1、工业与我们概念: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分类:重工业是指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如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轻工业是指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如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及特点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概念: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包括农业的概念及分类、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的政策及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