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与项目预算管理05课件讲义-PPT精品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2年度会计继续教育课程讲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础知识(中华会计网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础知识简介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一)概念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主体: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而不仅仅是财政部门。
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与财政部门的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有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主体,因而也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2.客体:是各项财政资金,即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外及其他资金。
(二)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一是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二是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三是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四是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五是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三)绩效的内涵经济性: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某一公共服务(产品),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投入产出关系,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计划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或效果的程度,即是否达到目标。
由三者的关系可见,运用绩效概念衡量财政支出行为,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成本、支出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前景等内涵。
(四)财政支出绩效的实质就是政府资金投入与支出效果的比较,它包括以下要素:该不该办这事?(目标)花多少钱办?(预算)是否值得?(评价)(五)绩效评价必要性及作用1.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财政框架: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
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设的要求,财政改革由以收入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支出管理为重点。
第一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一章绩效评价的时代背景第二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性构建第三章绩效评价的现实设计与实施第四章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第五章绩效评价的推进第二篇项目预算管理第一章项目预算管理的一般要求第二章项目库的运行第三章中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第四章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第一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一章绩效评价的时代背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广泛开始了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即政府转变过去单纯追求行政效率和管理秩序的观念,转而追求政府活动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和效率——绩效管理。
我国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过程中,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应该势在必行了。
也就是说,政府在利用公共资源提供服务时,必须考虑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用,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公共管理的目标,且又谋求公众效益的最大化。
通俗地说,绩效评价就是关注“钱出去了”有没有“响声”,绝对不能有“不差钱”的想法。
因为,制度经济学专家曾经说过:当今社会,花自己的钱“一元一元地算”,花企业的钱则“一万一万地花”,各种不讲实效、不计绩效的支出层出不穷。
这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安排,一个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人;而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人或者起码不能作恶。
因此,实施结果导向的管理机制,是可能促使财政预算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的。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使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的实质,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不仅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与监督,其根本意义更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结果及其有效性情况,是体现公共财政面向结果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支出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预算编制和预算分析的重要依据,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