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文档】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11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竞赛、重点班)一、单选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变化表明A. 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 二战后两极格局已最终形成C. 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2.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
这反映出A.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 美苏冷战的新形式C. 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D. 苏联科技上的优势3.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
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
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82年4月收回运河主权。
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得益于A. 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B. 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C.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D. 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4.下面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B. 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C.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5.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A. 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B.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 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D.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6.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精品文档 .2018-2019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部分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耿协平审题人:查家元本试题卷共 6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 .刀耕火种.曲柄锄耕 D .铁铧犁耕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 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 .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 .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3.张老师讲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时欲展示下列四幅图片,如按重大成就出现的时序先后展示,第三展示的图片应是()A. 曲辕犁B.水转风车.都江堰——鱼嘴 D.耧车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在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5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6.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 。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 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D. 地方有较大自治权3.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 D.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4.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
这表明A. 集权行政体制建立B.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 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促进了土地私有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6.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C.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7. 《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政治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1.吃油条喝豆浆或吃油条喝豆腐脑是许多人的早餐习惯。
假如大豆的价格涨幅巨大,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油条的价格变动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豆浆(或豆腐脑)和油条是互补商品,因此,假如大豆的价格涨幅巨大,豆浆(或豆腐脑)价格会提升,消费者对喝豆浆(或豆腐脑)的需求会减少,在油条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对油条的需求也会减少,导致油条价格下降。
图A表示的是供给不变,需求曲线向左平移,需求下降,均衡价格下降,与题干主旨一致,正确;图B表示的是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与题干主旨不一致,排除;图C表示的是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增加,需求曲线向左平移,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与题干主旨不一致,排除;图D表示的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平移,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涨,与题干主旨不一致,排除。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 B.NO C.NO2D.SO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氨常用于制冷剂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B.“84”C.Na2O2可用于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常温下,浓硫酸能与Fe剧烈反应放出SO23.下列物质见光会分解的是()A.H2SO4B.NaCl C.SO2D.HClO4.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5.下列有关硫酸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主要放出氢气C.可以用铁罐贮运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D.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A.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后加热B.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C.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D.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7.某原子的质量数为293,核电荷数为118,其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118 175 B.118 118C.193 118 D.175 118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e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七个主族和八个副族B.只有六个周期C.零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8纵列D.第Ⅲ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纵列10.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原子半径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 )A.HCl与NaOH B.H2S与MgSC.H2O和CO2D.H2SO4和NaNO3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不可能都由非金属元素组成D.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13.下列叙述能证明金属A的金属性比金属B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稀硫酸中置换的氢气比1molB置换的氢气多D.常温下,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14.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③④15.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A.HX B.H2XC.XH4D.XH316.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金属性:X>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C.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含离子键D.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17.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结构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减小③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Li、Na、K、Rb最外层电子都是1。
2019学年内蒙古咼一下期中考试U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选择题1.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B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C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D •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2. 观察下图,该图反映出明朝末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團刮*期江南能区的农甘家庭投竇皓构示'•禺A. 投资与市场联系 B •重视技术革新C •专业化程度较高D •注重精耕细作3.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
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
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__________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②④B.①② __________C.③④D. ①③4. 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下图)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o o OA •农业税相对较稳定B •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C •工商业占主导地位D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5. 有一碑文记载:“(清前)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6. 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 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由此可知,明代A •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B •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C •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D •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7.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
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地理一、单选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
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500万”的数值是( ) A. 人口合理容量 B. 最适宜人口数量C. 环境人口容量 D. 固定不变的2. 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A. 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 就业紧张C. 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D. 科技发展迟滞不前【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1500万”的数值是临界点,具有临界性,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C对。
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人口数量,广州人口已经超过合理容量,A、B错。
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变化的,D错。
【2题详解】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广州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较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科技发展迟滞不前,D不是。
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A是。
大量人口迁入,可能造成就业紧张,B是。
可能有生产活动中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C是。
清朝乾隆年间,约16.4万人迁移到新疆。
以民户(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为主,兼有商户、遣户(流放罪犯)、兵眷等,政府给予官方资(遣)送、租给农具、划拨土地、提供籽种、口粮等。
下图示意该人口迁移的主要路径。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乾隆年间,移民新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经济收入C. 文化交流D. 政府政策4.迁移到新疆的移民,其迁入地主要是A. 军事重镇或者战略据点内B. 河流两岸或者山前泉水溢出地带C. 地广人稀的盆地中央D. 从东向西地域上连接外延地带5. 大量移民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A. 产业结构调整B. 旅游业快速发展C. 生态环境改善D. 社会治安改善【答案】3. D 4. B 5.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 分。
考试用时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 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历史学家黄仁宇以为,“古代中国在每一个王朝创办之初,政府都会繁忙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A.均匀分派土地 B.加强重农抑商政策C. 成立赋税征收制度D.重修小农经济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朝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绘的是 ( )3.《管子·乘马》记录,春秋期间“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累”。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由是()A.生产力提升,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完全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C.赋税制度重要改革,土地私有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据有者称为“豪强”或“吞并之徒”,而入宋此后,则“公开号为田主矣”。
这表示()A. 小农经济遭受危机B.土地吞并获得认同C.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农民生活困难困苦5.唐宋期间,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停扩大,面食种类不停增添,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出平常百姓家,进而出现“饮食杂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应了()A.南北经济交往亲密B.经济南移趋向显然C.饮食文化日趋丰富D.耕种技术不停提升6.《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医生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资料说明西周期间()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整履行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7.“如虎添翼”、“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美。
以下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汉代素纱单衣反应了当时高明的丝织技术水平B.宋朝出现缂丝技艺C.元朝黄道婆改良丝织技术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旧据有主导地位8. 我国古代经济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内蒙古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高三上·重庆期末) 北宋开封市民出行“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可以享受到乘马等高品质服务。
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A . 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B . 民众追求奢侈享受C .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 . 城市消费门槛下移2. (2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和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
保守派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 . 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 . 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C .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 . 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3. (2分)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影响中不包括()A . 西、葡两国实现了资本的积累B . 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 . 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4. (2分) (2018高一下·泰州期中)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新航路的开辟B . 工业革命的开展C . 垄断组织的出现D . 世界市场的形成5. (2分) (2017高一下·安阳期中)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A . 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 . 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C . 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抬D . 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6. (2分)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历史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
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2.“在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这两个联盟是()A.国际联盟、联合国 B.北约、华约 C.欧共体、北约 D.联合国、WTO3.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
”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A.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B.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C.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D.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4.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
观察下列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5.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6.建国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7.“G8已成为历史,G20还有待完善,而至于G2(中美共治)和G3(中美和欧洲共治)只是一种设想。
目前世界实际上是处于G0状态。
”材料表明()A.西方大国普遍走向衰落 B.一体化是世界的政治走向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8.有学者指出,从美国的视野看,当今世界上对重大的战略军事的关切突出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持续的、急剧的和加速的军力建设,特别是海空战略性投射能力建设。
这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以霸权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 B.中美两极格局的形成C.军事实力是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D.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9.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统计出商品有300多种,归纳为24个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如牲畜类、陶器类、药物类、调料类等等。
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发展()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庄园经济的出现C.导致铁制农具的使用 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10.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秋七月,初税田”C.“除井田,民得卖买” D.“昼出耘田夜绩麻”11.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
这一转变()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12.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
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
这表明()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13.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逐渐增加 D.提升了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14.一个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个遗址里不可能出现的物件是()A.残留的绢片 B.陶碗 C.小件铜器 D.棉布15.下列对封建王朝实行“工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②生产技术水平低③生产规模大④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的需要⑤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16.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
”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城市功能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治安的改善17.《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18.1488年版吴江县县志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在家从事耕作,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义的人。
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
这一变化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社会价值观念 B.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型C.商人的经商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D.长途贩运贸易渐趋得到官府保护1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20.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上述材料反映了雍正年间()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自然经济受到冲击C.中外商贸往来频繁 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2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22.“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是几乎同时出现的: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这表明()A.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B.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2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
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
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
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24.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
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而财富却流入法国。
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
反映出()A.西方殖民过程中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B.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C.三角贸易造成非洲和拉美地区长期贫困与落后D.亚非拉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25.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
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①工厂②马车③火车④汽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6.下列几幅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图片,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27.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是历史的进步。
这一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A.资本积累的多少 B.自由劳动力的丰富与否C.生产方式的变化 D.殖民扩张范围的大小28.《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
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
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
材料表明()A.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B.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C.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D.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29.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
”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
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记者的报道夸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B.西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C.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D.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30.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商标的颜色与其生产的“玫瑰”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
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