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高考(整理好)
- 格式:doc
- 大小:381.00 KB
- 文档页数:4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北京卷)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How is the woman going to the airport?A. By taxi.B. By train.C. By bus.2. What is the man’s favorite free-time activity?A. Watching TV.B. Reading a book.C. Listening to music.3.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A. Homework.B. Computer.C. Books.4. Where will the woman first go after work?A. The cinema.B. The market.C. The restaurant.5. What is the woman doing?A. Asking for help.B. Making an apology.C.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6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
听完后,每个小题将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How does the woman feel?A. Ill.B. Tired.C. Nervous.7.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At a hospital.B. At an airport.C. At a station.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A.19日19时B.20日5时.C.19日21时D.20日21时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白昼时间长B.自转速度慢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读图2和图3,图2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
回答5-7题。
图2 图35.大理石A.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B.按成因属于岩浆岩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形成于地壳硅镁层6.该建筑位于图3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7.图3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8.12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A.顺风顺水 B.逆风顺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逆水9.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A.京哈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青藏线读图4,回答10-11题。
10.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11.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A.山东一四川一西藏一江苏 B.河北-新疆-青海一广东C.浙江一辽宁一湖北一北京 D.安徽一重庆一湖南一河南第Ⅱ卷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26分)读图8,回答:(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
(3分)(2)PQ线的东南部属于(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 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P31 Cl 35.5 K39 Cu 64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女女患该病的概率为()A.0 B.1/4 C.1/2 D.14.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A.若a点在a,b点b2时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5.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说明:重新排版,减少页数,增加页码,方便打印。
2004 ~ 2012 九年高考英语北京卷供下载。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北京卷第一卷(共115分)一、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A. A newspaper.B. A magazine.C. A book.答案是A。
1. How is the woman going to the airport?A. By taxi.B. By train.C. By bus.2. What is the man’s favorite free-time activity?A. Watching TV.B. Reading a book.C. Listening to music.3.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A. Homework.B. Computer.C. Books.4. Where will the woman first go after work?A. The cinema.B. The market.C. The restaurant.5. What is the woman doing?A. Asking for help.B. Making an apology.C.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6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时间阅读每小题。
2004年北京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4题。
1.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A. 19日19时B. 20日5时C. 19日21时D. 20日21时2 .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 2070千米B. 2270千米C. 2570千米D. 2670千米3.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 白昼时间长B. 自转速度慢C. 自转周期长D. 正午太阳高度大4.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A. 湄公河B. 莱茵河C. 亚马孙河D. 赞比西河读图2和图3,图2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
回答5-7题。
5. 大理石()A. 由变质作用而形成B. 按成因属于岩浆岩C. 因外力作用而形成D. 形成于地壳硅镁层6. 该建筑位于图3中的()A. ①B.②C.③D.④7. 图3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D.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8. 12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A. 顺风顺水B. 逆风顺水C. 顺风逆水D. 逆风逆水9. 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A. 京哈线B. 焦柳线C. 浙赣线D. 青藏线读图4,回答10--11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8页。
共1 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C.樯桅毗连议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变换莫测脉络融会贯通B.竣工仗义直言姆指荒谬绝伦C.影牒旁征博引辞书沓无音讯D.禆益湮没无闻坐落矫揉造作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 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食品是交给奶奶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P31 Cl 35.5 K39 Cu 64 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 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女女患该病的概率为()A.0 B.1/4 C.1/2 D.14.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A.若a点在a,b点b2时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5.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 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P31 Cl 35.5 K39 Cu 64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女女患该病的概率为()A.0 B.1/4 C.1/2 D.14.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A.若a点在a,b点b2时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5.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15. (2004年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B.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 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 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答案】D【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ΔU=W+Q,若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同时,向外放热,即W>0的同时Q<0,则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选项A错误;同理选项B也错误;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故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选项C错误;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选项D正确.16. (2004年北京)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音不会发生干涉【答案】C【解析】由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故同一列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速是不相同的,而同一列波,说明它的频率相同,故根据v=λf可知,波长也是不相同的,选项A错误;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故它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并不越快,选项B错误;声波也是一种波,任何波都有衍射现象,故它也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选项C正确;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即音色不同,而不是证明声音不会发生干涉,声音是波,它也是可以发生干涉的,选项D错误.17. (2004年北京)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 -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B)A.40.8eVB.43.2eVC.51.0eVD.54.4eV【答案】B【解析】如果基态的氦离子跃迁到第一激发态,需要吸收-13.6eV-(-54.4eV)=40.8eV的能量,故选项A是可能的;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需要吸收-6.0eV-(-54.4eV)=48.4eV的能量,故选项B是不可能的;若跃迁到第三激发态,需要吸收-3.4eV-(-54.4eV)=51.0eV的能量,故选项C是可能的;若跃迁出去,需要吸收-0eV-(-54.4eV)=54.4eV的能量,故选项D也是可能的;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18. (2004年北京)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 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A)【答案】A【解析】三种色光中,频率越大的色光,其折射率也会越大,故它在三棱镜中会偏折得更厉害,因为m色光的频率最小,故它的折射率也最小,故选项B D错误;又因为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期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n光能量大于p光,故它的折射率也会较大,所以选项A正确,C错误.19. (2004年北京)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 c d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氢核从ad边的中点m沿着既垂直于ad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边中点n射出磁场.若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射出磁场的位置是(C)A.在b 、a 之间某点 B .在n 、a 之间某点C.a 点D.在a 、m 之间某点【答案】C【解析】粒子从m 点进入,从n 点射出,所以粒子的偏转半径为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根据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规律可知:Bqv =m 2v R ,得到偏转半径R =mv Bq ,所以当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其偏转半径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正方形边长的四分之一,所以粒子会从a 点射出磁场,选项C 正确.20. (2004年北京)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 .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R =6400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B )A.400g B .1400g C.20g D. 120g 【答案】B【解析】由于行星与地球相比较而言,其半径的关系知道,密度的关系也知道,故我们可以判断出其质量的关系,进而求出其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根据F 万=F 向可知,m g=2GMm R ,所以重力加速度g=2GM R ,又因为M =ρV=343ρπR ,故g=43ρπG R ; 故小行星的重力加速度为:g 行=43行ρπG R ,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43地ρπG R ,故166400行行地地==g R g R =1400,所以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400g,选项B 正确.21. (2004年北京)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右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 o y 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 x 轴、o y 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 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 点(其横坐标为-x 0)时,速度与o x 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 x 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 方向的分速度v y 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示意图是(D )【答案】D【解析】由于等势线的电势沿x 轴正向增加,而等势线与电场线是垂直的关系,故可做出经过P 点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反,故电子受到一个斜向右下方的电场力,故沿y 负方向加速运动;电子通过y 轴后受到的电场力斜向右上方,故沿y 轴负方向减速运动;又由于在x 轴方向始终加速,故在水平方向通过相同的位移时间变短,根据△v y =a y △t ,故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竖直向速度变化量减小.由于v y -x 的斜率代表竖直向速度v y 随x 轴变化的快慢,故D 正确.22. (2004年北京)(18分)为了测定电流表A 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A 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μA,内阻约为100Ω;A 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μA ;R 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 2是滑动变阻器;R 3是保护电阻;E 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S 1是单刀单掷开关,S 2是单刀双掷开关.(1)根据电路图1,请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接成实验电路(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读数是150μA;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A2的读数仍为150μA.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Ω,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 g=Ω.(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A.200kΩB.20kΩC.15kΩD.20Ω(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既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是最佳选择.A.1kΩB.5kΩC.10kΩD.25kΩ【答案】(1)电路连线如图所示:(2)86.3;86.3;(3)B;(4)C.【解析】(1)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沿电流的方向进行,从正极出发,最后再回到负极;(2)电阻箱R1的阻值可以通过图3读出,得出86.3Ω,读数时注意的是最左下角的旋扭是×100的,而习惯上是左上角的是倍率较大的,这个容易出错,希望审题时加以注意;该实验是用替代的方法测电阻电流表A1电阻大小的,电流表与电阻R1在电路中所起的效果都是相同的,故电流表的内阻的大小也是86.3Ω;(3)保护电阻就是当变阻器的阻值为0时也不能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范围值而对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因为电源的电动势为4V,电流表A2的量程小于电流表A1的量程,故要保证两电表的安全,只需要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200μA即可,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4200μVA=20kΩ,故选项B正确;(4)该实验使用的是限流电路,即变阻器与被测电路串联,所以要使变阻器调节方便,应选用电阻值比较接近被测电阻的变阻器,由于测量时电路中的电流大约是150μA,故此时电路中的电阻为R′=4 150μVA=26.7kΩ,故变阻器的电阻大约为26.7kΩ-20kΩ=6.7kΩ,所以选项C是最佳的.23. (2004年北京)(18分)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2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 杆的速度大小为v 时,求此时ab 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3)求在下滑过程中,ab 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答案】(1)示意图如图所示;(2)=BLv I R ;22sin θ=-B L v a g mR;(3)22sin m mgR v B L θ=.【解析】(1)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杆受重力m g,竖直向下、支撑力N ,垂直斜面向上和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2)当ab 杆速度为v 时,感应电动势E =BLv ,此时电路中电流E BLv I R R== ab 杆受到安培力 22B L v F BIL R==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22sin sin θθ=-=-B L v ma mg F mg R, 解之得22sin θ=-B L v a g mR. (3)当加速度a =0时,即22sin B L v mg Rθ= 时,ab 杆达到最大速度v m , 故22sin m mgR v B L θ=.24. (2004年北京)(20分)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 、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 时,存在大小恒为F 的斥力;设A 物体质量m 1=1.0k 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m 2=3.0k g,以速度v 0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 运动,如图所示,若d =0.10m ,F =0.60N ,v 0=0.20m /s,求:(1)相互作用过程中A 、B 加速度的大小;(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 、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3)A 、B 间的最小距离.【答案】(1)210.60/=a m s 220.20/=a m s ;(2)||0.015∆=k E J ;(3)min 0.075s m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110.60/==F a m s m 2220.20/==F a m s m (2)两者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近,由动量守恒:2012()=+m v m m v 解得20120.15/()==+m v v m s m m 故系统动能的减少量为22201211||()0.01522∆=-+=k E m v m m v J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11=v a t ;202=-v v a t当12v v =时,A 向右运动的位移21112=s a t ,B 向右运动的位移220212=-s v t a t 故最小距离12∆=+-s s d s解得A 、B 两者距离最近时所用时间t =0.25s将t =0.25s 代入,解得A 、B 间的最小距离min 0.075s m ∆=.25.(2004年北京)(22分)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 、b 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 种颗粒带上正电,b 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a 、b 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 、B 上.已知两板间距d =0.1m , 板的长度l =0.5m ,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1×10-5C/k g.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中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不计.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域时,不接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重力加速度g 取10m /s 2.(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2)若两带电平行板的下端距传送带A 、B 的高度H =0.3m ,颗粒落至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3)设颗粒每次与传送带碰撞反弹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的一半.写出颗粒第n 次碰撞反弹高度的表达式.并求出经过多少次碰撞,颗粒反弹的高度小于0.01m .【答案】(1)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4110=⨯U V ;(2)4/=v m s ;(3)n =4.【解析】(1)通过颗粒a 落在左侧,且它带正电可知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 依题意,颗粒在平行板的竖直方向上满足212l gt =① 在水平方向上满足2122d qU s t md== ② ①②两式联立得241102mgd U V ql==⨯ (2)根据动能定理,颗粒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满足211()22++=qU mg l H mv即4/=≈v m s ; (3)在竖直方向颗粒作自由落体运动,它第一次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沿竖直方向有4/y v m s == 反弹高度221(0.5)1()()242y y v v h g g== 根据题设条件,颗粒第n 次反弹后上升的高度211()()()0.8424y n n n v h m g ==⨯ 当n =4时,h n <0.01m。
∞E 0 4E -3.4eV3E -6.0eV2E -13.6eV1E-54.4eV 2004年北京高考物理15.(2004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B .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 . 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 . 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16.(2004北京) 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B . 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C . 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D . 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生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17.(2004北京)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VE 4.541-=,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太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 . 40.8eV B . 43.2eVC . 51.0eVD . 54.4eV18.(2004北京) 已知一束可见光a 是由m 、n 、p 三种单色光组成的.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 、p 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 色光;n 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 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束a 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19.(2004北京) 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cd 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氢核从ad 边的中点m 沿着既垂直于ad 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 边中点n 射出磁场.沿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 . 在b 、n 之间某点 B . 在n 、a 之间某点 C . a 点D . 在a 、m 之间某点20.(2004北京) 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 .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 . 400g B .g 4001 C . 20g D . g 201 21. 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 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 轴、oy 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 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 点(其横坐标为-x 0)时,速度与ox 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 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 方向的分速度v y 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示意图是22. 为了测定电流表A 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A 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A μ300,内阻约为Ω100; A 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A μ200;R 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Ω9.999~0; R 2是滑动变阻器; R 3是保护电阻;E 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 ,内阻不计;S 1是单刀单掷开关,S 2是单刀双掷开关.(1)根据电路图1,请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 2扳到接点a 处,接通开关S 1,调整滑动变阻器R 2使电流表A 2的读数是150A μ;然后将开关S 2扳到接点b 处,保持R 2不变,调节电阻箱R 1,使A 2的读数仍为150A μ.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电阻箱R 1的阻值是_________Ω,则待测电流表A 1的内阻=g R __________Ω.图3(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A.200kΩB.20kΩC.15kΩD.20Ω(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既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是最佳选择.A.1kΩB.5kΩC.10kΩD.25kΩ23.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2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2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设A物体质量kgm0.11=,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kgm0.32=,以速度v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若md10.0=,NF60.0=,smv/20.0=,求:(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3)A、B间的最小距离.25.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已知两板间距md1.0=,板的长度ml5.0=,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kgC/1015-⨯.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中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域时,不接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重力加速度g取2/10sm.(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2)若两带电平行板的下端距传送带A、B的高度mH3.0=,颗粒落至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3)设颗粒每次与传送带碰撞反弹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的一半.写出颗粒第n次碰撞反弹高度的表达式.并求出经过多少次碰撞,颗粒反弹的高度小于0.01m.【参考答案】I卷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1.D 2.B 3.C 4.D 5.B 6.B7.B 8.A9.D 10.A 11.C 12.C 13.D 14.C15.D 16.C17.B 18.A 19.C 20.B 21.DII卷包括10小题,共174分.22.(18分)(1)如下图(2)86.3 86.3 (3)B (4)C23. (18分) (1)重力mg ,竖直向下支撑力N ,垂直斜面向上 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2)当ab 杆速度为v 时,感应电动势Blv E =,此时电路中电流 RB l v R E I ==ab 杆受到安培力RvL B BIL F 2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mRvL B g a RvL B mg F mg ma 2222sin sin sin -=-=-=θθθ (3)当θsin 22mg RvL B =时,ab 杆达到最大速度m v 22s i n L B m g R v m θ=24. (20分) (1)211/60.0s m m Fa ==222/20.0s m m Fa ==v 0m 2 m 1dO(2)两者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近,由动量守恒Jv m m v m E sm m m v m v vm m v m k 015.0)(2121/15.0)()(22120221022102=+-=∆=+=+=(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ta v v t a v 20211-==当21v v =时解得A 、B 两者距离最近时所用时间s t 25.0=2122022112121s d s s t a t v s t a s -+=∆-==将s t 25.0=代入,解得A 、B 间的最小距离 m s 075.0min =∆25. (22分)(1)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依题意,颗粒在平行板间的竖直方向上满足 221gt l =<1> 在水平方向上满足 2212t dmUq d s ==<2> <1><2>两式联立得V lqgmd U 421012⨯==(2)根据动能定理,颗粒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满足sm H l g mUq v mv H l mg Uq /4)(221)(212≈++==++(3)在竖直方向颗粒作自由落体运动,它第一次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沿竖直方向的速度s m H l g v y /4)(2=+=.反弹高度m gv h n y 8.0)41(2)5.0(21⨯==根据题设条件,颗粒第n 次反弹后上升的高度)2)(41()2()41(22gv g v h yy n n ==当4=n 时,m h n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