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1-运动的描述章节复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4
卢瑟福原子模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定参照物后,只看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四、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一、质点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具有被代替物体的全部质量.(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抽象.2.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者有影响但可以忽略不计,则可将物体看成质点.(2)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该物体的运动,一般可看成质点.(3)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①定义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即v =ΔxΔ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①定义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即v =s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②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4)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关系: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四、加速度 1.对加速度的理解(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2)a =ΔvΔt 只是加速度a 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a 与Δv 、Δt 无关,计算结果为Δt 内的平均加速度. (3)ΔvΔt叫作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小,速度的变化率越小.2.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
运动的描述章节复习【学习目标】掌握描述运动的最基本的物理量以及相关的定义概念;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复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图像的分析。
【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熟悉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懂得应用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A 级)1、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的掌握情况2、练习举例,让学生从实际中把握和理解基本概念。
(B 级)1、“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 …” 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 升起 ;奔驰 ; 静靠 ;后退 。
2、一个玩“蹦极”运动的人,这样描述他在悬崖上往下跳时的感觉,“这一瞬间,大地向我迎面扑来……”,这句话中,他选取的参考物是A 、地球B 、悬崖C 、地面D 、自己从到练习题可以总结: 3、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体积很小就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B.计算火车过桥所用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C.研究火车运行车轮转动情况时,火车可当成质点基本概念机械运动 :参考系:质点: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 。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 的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时间与时刻在坐标轴如何表示: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不能将乒乓球看成质点总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第二部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同样是复习提问,巩固熟悉易混淆的物理量和概念。
练习题目:(A 级)一、完成下列填空:1、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2、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
又叫做位置的 。
3、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4、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
又叫做速度的 。
二、选择题(B 级)1、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 50m 处的瞬时速度为 6m/s ,16s 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 ,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m/sB. 6.25m/sC. 6.75m/sD.7.0m/s 2、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总结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加速度的区别: 三、练习: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B 级)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 速度达到108km/h 。
高中物理知识点笔记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矢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重要推论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 / 2中间时刻速度公式:v(t/2) =(v₀+ v) / 2中间位置速度公式:v(x/2) =√(v₀²+ v²) / 23、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v = gt ,h = 1/2 gt²,v²= 2gh4、相互作用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摩擦力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 = 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绘基础知识点概括1.质点( A)( 1)没有形状、大小,而拥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质其实不存在。
(3)一个物体可否当作质点,其实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状况的差别能否为能够忽视的次要要素,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2.参照系( A)(1)物体相对于其余物体的地点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绘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设为不动的)此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系。
对参照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用不一样的物体作参照系时,对物体的察看结果常常不一样的。
②在研究实质问题时,选用参照系的基来源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状况的描绘获得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此后我们主要议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往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行程和位移( A)(1)位移是表示质点地点变化的物理量。
行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能够用以初地点指向末地点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所以,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地点到末地点的直线距离。
行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所以其大小与运动路径相关。
(3)一般状况下,运动物体的行程与位移大小是不一样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调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行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 1-1 中质点轨迹 ACB的长度是行程, AB 是位移 S。
A CBCBA 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绘地点变化的物理量。
行程不可以用来表达物体确实切地点。
比方说某人从 O点起走了 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地点在哪处。
4、速度、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 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米 / 秒。
( 2)均匀速度是描绘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要点归纳提升一、物理思想方法1、理想模型的思想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从实际问题可抽象出理想化模型,把实际复杂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等,以后还会学到更多。
2、极限思想由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及平均加速度到瞬时加速度到平均速度就是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当△t→0时,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就可认为是瞬时加速度。
3、数理结合的思想x—t图象和v—t图象直观地表示出位移随时间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典型的用数学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4、实际研究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用实验来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是物理学上常用的方法,如本章第四节就是用实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
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方法,本章知识点大多是以联系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实际联系,才能把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扎实,运用更灵活i,同时,我们学知识的目的也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时间与时刻时刻时间概念时间轴上的表示方法与位移、位置的对应关系时刻对应时间对应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为时间2、位移与路程位移路程概念大小从初到末的轨迹的标矢性联系从一点到另一点位移一定,但路程却有无数个例1、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4R,B、4R 向东,向东,C、向东,4RD、4R 向东,3、速度与速率物理意义分类决定因素方向联系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平均速度单位都是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瞬时速度在△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平均速率无方向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例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经过B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了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t (s)v (m/s) 0386 4 2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4、速度、加速度、速度的该变量 例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率的快慢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三、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由于图象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因而在解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运动的描述章节复习 课 型:复习课
编写人:殷启华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编制时间:2009-9-2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掌握描述运动的最基本的物理量以及相关的定义概念;
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复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图像的分析。
【教学难点】
让学生清楚熟悉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懂得应用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A 级)
1、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的掌握情况
2、练习举例,让学生从实际中把握和理解基本概念。
(B 级)
1、“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的向后退去… …” 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 升起 ;奔驰 ; 静靠 ;后退 。
2、一个玩“蹦极”运动的人,这样描述他在悬崖上往下跳时的感觉,“这一瞬间,大地向我迎面扑来……”,这句话中,他选取的参考物是
A 、地球
B 、悬崖
C 、地面
D 、自己
从到练习题可以总结:
基
本概念
机械运动 :
参考系:
质点: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 。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 的
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时间与时刻在坐标轴如何表示:
3、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体积很小就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
B.计算火车过桥所用时间,火车可当成质点
C.研究火车运行车轮转动情况时,火车可当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不能将乒乓球看成质点
总结: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第二部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同样是复习提问,巩固熟悉易混淆的物理量和概念。
练习题目:(A 级)
一、完成下列填空:
1、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2、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
又叫做位置的 。
3、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是 。
4、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 。
又叫做速度的 。
二、选择题(B 级)
1、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 50m 处的瞬时速度为 6m/s ,16s 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
度为7.5m/s ,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7.0m/s 2、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总结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加速度的区别: 三、练习: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B 级)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 速度达到108km/h 。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位移: 速度:
加
速度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 末位置的
表示 。
矢量
物理意义:
分类 : 表示物体运动的
单位m/s2,矢量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
速度的变化率)
单位m/s.矢量 矢量: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
的关系不确定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 3min 速度从54km/h 提高到144km/h 。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 运动的小球, 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
间为0.2s 。
第三部分: 简单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四、图像的复习
练习题目B 级:
1.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1)5s 末的瞬时速度。
(2)20s 内的平均速度 (3)第二个10S 内的平均速度。
(二)在右图所示的v-t 图象中,可揭示如下含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斜率表示 加速度a )
②
v
①
③
t ④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2)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④交点表示三个质点的共同速度
t 1
v 1
v 2 (一)在右图所示的s-t 图象中,可揭示如下含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 ②
s
①
③
t
④
②表示物体静止(在离原点s2处)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相遇时的位移
t 1
s 1
s 2
【达标检测】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个既无大小又无质量相当于数学上的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B级)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B级)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B级)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方向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C级)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C级)7.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C级) 8.物体做直线运动,(1)若在前1/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若在前1/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后2/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D级)9、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2—2—2甲图所示,则图中与之对应的v-t图是()
-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