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中华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伟大的转折》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下图所示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7.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
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
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
这一举动(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二、非选择题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4.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
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A.中华民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B.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A.正确分析国内矛盾B.实行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推行以法治国6.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
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
题目中的“抓纲”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纲B.以阶级斗争为纲C.以文化建设为纲D.以思想建设为纲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从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验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的风雨征程。
党的数次重要会议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如图所示是党的几次会议的重要影响,对这几次会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①④②③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4.小红参加知识竞赛,下图是主持人的提示语,与提示语对应正确的答案是()A.新文化运动B.开展“文化大革命”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有人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里程碑式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它()A.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B.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平反了冤假错案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6.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有()①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③“文化大革命”结束④粉碎“四人帮”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7.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A.作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转折”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A .毛泽东、邓小平B .毛泽东、江泽民C .邓小平、江泽民D .毛泽东、周恩来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二大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 .中共十四大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4.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
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D .实行改革开放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实现路线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 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发表揭开了()A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B .改革开放的序幕C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序幕D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序幕8.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谁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A .彭德怀B .刘少奇C .贺龙D .老帅们9.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绝密★启用前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A.开国大典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3.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标语,根据所学A处的内容应该()A.走合作化道路B.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有学者指出:“没有它就没有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它”指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四五运动”的开展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6.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材料中的他是指()A.华国锋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7.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指导方针是()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小康社会8.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的提出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六中全会10.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
一、选择题1. 请你为下列年代尺选择一个准确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 1992午,大中型国有企业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加快步伐的因素是()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A.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产经营自主权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确定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 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A.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B.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5.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6.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
这充分说明了A.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B.我国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重中之重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主要指()A.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到建立市场经济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A.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程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9.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所说的思想解放是指()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主张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建立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倘若要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的邓小平拟定一份发言提纲,这份提纲的主题思想应是()A. 继续两个“凡是”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 拨乱反正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A.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D.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5.“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某次会议上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此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一大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是()A. 八大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三大7.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A. “一国两制”的构想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 设立经济特区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1 / 3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我们跨越时空,来到1977的中国,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A.纠正了对彭德怀、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错误结论B.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C.恢复邓小平的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2.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②四项基本原则内容的提出③中共十届三中全会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④③②①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3.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行改革开放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新”起点是()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结束了“左”倾错误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选项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C.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D.提出了“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7.我国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是下列选项中的哪次会议()A.中共八大B.中共九大C.中共十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8.我们之所以说“文革后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 )A.它系统地批判了“文革”以来的“左”的错误B.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它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它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能演练提升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 右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
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A.阶级斗争领域B.经济建设领域C.组织路线领域D.法制建设领域3.下图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主要共同点是()A.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C.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6.以下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B.1981年,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D.刘少奇的名誉得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7.辨析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理由:★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徘徊——乍暖还寒】材料一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这个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性质是什么。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2.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3.下列对我国第四部《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颁布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②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③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④表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政府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⑤反映出依法办事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1977~1978年,我国出现了“在前进中徘徊”的局面,你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党中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但是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
B.“四人帮”虽然被粉碎了,但是邓小平还没有重新出来主持工作
C.党中央纠正了“左”的错误,但是工作重点并没有转移
D.不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但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于
A.七届二中全会后
B.中共“八大”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十三大”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7.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讨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解放军报》
C.《光明日报》
D.《中国青年报》
9.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是在()
A.1976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77年
10.1978年在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论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论
二、材料说明题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把刘少奇同志定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1969年11月12日凌晨6时45分蒙冤致死,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然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难时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名誉。
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请问答
(1)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怎样的转移?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为了加强法制建设,颁布的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什么?
三、问答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重要决定: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体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