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447.87 KB
- 文档页数:34
《农田水利学》习题集第六批一类课程建设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08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1.1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 (1)1.2土壤入渗水量的计算 (3)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4)2.1用“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4)2.2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棉花需水量 (5)2.3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6)第三章灌水方法 (9)3.1灌灌水技术要素计算 (9)3.2沟灌灌水技术要素计算 (9)3.3喷灌强度计算 (10)3.4喷灌均匀系数计算 (11)3.5喷灌灌溉制度计算 (13)3.6固定式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13)3.7滴灌设计 (14)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 (15)4.1灌区总体规划 (15)4.2渠道水利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的计算 (15)4.3灌溉渠道工作制度的拟定 (16)4.4灌溉渠道系统的流量推算 (17)4.5土质渠床渠道断面的水力计算 (21)第六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23)6.1灌溉取水枢纽型式与位置选择(解题示例) (23)6.2灌溉取水枢纽位置的选择 (27)6.3无坝取水渠首工程的水力计算 (28)第七章田间排水 (30)7.1大田蓄水能力计算 (30)7.2干旱地区防盐地下水排水沟深度与间距的确定 (31)第九章排水沟道系统 (32)9.1用最大排模经验公式计算排水河道的设计流量 (32)第一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1.1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基本资料某冲积平原上的农田,1m 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t/m³,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 m 。
要求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具体要求有:(1)分别用m³/亩,m³/ha 和mm 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根据所给资料,将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容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率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只用m³/亩表示计算结果) 解:土壤计划湿润层有效含水量上限θmax=30%,下限θmin=9.5% 当土壤含水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表示时:θHW=Ωmax max H W θΩ==667×0.8×30%=160m³/亩=2401m³/ha=240mmmin min H W θΩ==667×0.8×9.5%=50.7m³/亩=760m³/ha=76mm①当土壤含水率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比表示时:由/H θγγ水土1Ω=W 且θHW=Ω得土水γγθθ=/所以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比表示的土壤含水率为==土水γγθθmax/max 30%/1.4=21.4%==土水γγθθmin/min 9.5%/1.4=6.8%②当土壤含水率以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时:由//H θn W Ω=且θHW=Ω得nθθ=//所以以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的土壤含水率为==nmax//max θθ30%/47%=63.8%==nmin//min θθ9.5%/47%=20.2%提示:计算土壤含水量的的方法有:当土壤含水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表示时θ⋅⋅Ω=H W2) 当土壤含水率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比表示时θγγ'Ω=水土1H W当土壤含水率以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时θ''ΩHn W =上列各式中的符号意义如下:W -土壤含水量,以若干面积上的立方米计,当Ω取亩时,则W 之单位为m³/亩; 当Ω取公顷时,则W 之单位为m³/ hm²;Ω-计算面积,一般用亩(667 m²)或公顷(10000 m²),亦可取其他尺寸的面积;H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θ-按体积比计的土壤含水率,即土壤中的水分体积与整个土壤体积的比值;θ'-按重量比计的土壤含水率,即土壤中的水分重量与干土重量的比值; θ''-按空隙体积比计的土壤含水率,即土壤中的水分体积与空隙体积的比值;土γ-土壤容重(t/ m³);水γ-水的容重,在一般情况下,纯水的容重为1 t/ m³;N -土壤孔隙率,即土壤中空隙体积与整个土壤体积之比。
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一切农田水利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农田水分状况,以改善土壤中的气、热和养分状况,并给农田小气候以有利的影响,达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因此,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对于农田水利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农田水分状况一、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即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
(1)汽态水系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故对植物根系有利。
由于数量很少,在计算时常略而不计。
(2)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两种形式: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率。
(3)毛管水毛管水是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那部分水分,亦即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
分为上升毛管水及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系指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
悬着毛管水系指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分(来自降雨或灌水)。
(4)重力水土壤中超出毛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排出,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在这几种土壤水分形式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比重视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和温度等而异。
可以假想在地下水面以上有一个很高(无限长)的土柱,如果地下水位长期保持稳定,地表也不发生蒸发入渗,则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后,地下水面以上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土壤水分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反映了土壤负压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亦即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见图1-1),这一曲线可通过一定试验设备确定。
在土壤吸水和脱水过程中取得的水分特征曲线是不同的,这种现象常称为滞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