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彩陶艺术
- 格式:pptx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1
原始人的创造--彩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原始美术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自我创作美术作品,让学生宣泄学习压力、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
参与感受原始美术作品当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初中学习过《纹饰设计》,本课引导学生。
[教学目标]图像识读素养:能够从形态等方面识别原始美术作品的类别;能够理解原始美术作品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能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分析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美术表现素养:能够参照教材提供的素材、课前收集的资料设计原始纹样。
审美判断素养:理解原始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形式美感,能够清晰的分析和表述。
创意实践素养:根据上面三种素养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所学能将原始纹样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文化理解素养:理解原始美术作品产生的原因和创作动机;理解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人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晰的分析和表述。
[教学重点]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
[教具准备]1、典型原始美术作品打制的石器、串珠、彩陶、乐器陶埙图片、云纹等图样的图片。
2、教师作品两幅,A4打印纸、蓝色马克笔。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这是什么乐器?原始人为什么要制造这些陶器?(1分钟)教师小结:埙源于6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陶哨,最初是原始人模仿鸟兽叫声制作,用于诱捕猎物,后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之彩陶。
展示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2分钟)1、中国原始典型美术作品: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学生阅读教材P31(1分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两名学生讲解代表作品及其文化特点。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内容提要:浅谈陶器的由来,仰韶彩陶的发现、造型、材质、纹饰和代表类型。
分析仰韶文化代表类型的作品。
关键词:陶器出现,仰韶文化,造型,材质,纹饰,主要类型,精神艺术品。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
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
人们尝试着用柳、等植物枝条编成筐篮,可是谷粒总会从空隙中漏掉。
于是,人们有尝试着用泥巴糊在筐篮上,总算是能够短暂地解决容器的泄露问题。
从目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活化石”——部落人生活、产情况来看,制陶是妇女们的专长。
女娲,或许就是人们对远古那些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妇女们集中概括出来的美好形象吧。
除了定居生活以外,发明用火,熟悉泥质等都为陶器的早期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人们推断,就在原始人开始用泥巴填充筐篮不久,有一次森林起火了,原始人纷纷逃离。
但等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又怀着眷恋的心情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这是他们发现,除石器之外,其他日用品几乎都烧焦了。
唯独那些泥条泥片,不但没有烧焦,反而比以前更加坚硬了。
于是,陶器产生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陶器的产生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
事实上制陶工艺的成功是原始人探索数万年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火种的保留和火的利用对早期工艺美术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一来,陶器的出现大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孕育了原始的陶文化。
提到原始的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1)距今约6000年,它是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陕西、河北、宁夏等地均有发现。
第一章〔1〕原始社会的彩陶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答: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
特点:半坡陶器早期是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装饰花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在半坡型彩陶的文饰中,人面形花纹很有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
庙底沟彩陶是以黑彩为主,少数兼用红色,还消灭了带白衣的彩陶,彩陶图案都画在陶器的外外表,以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构成繁复连续的带状花纹为主,也有带状方格纹、涡纹和圆点纹构成的成组图案。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局部地区,器形与文饰接近于庙底沟类型,器形以壶罐为主,也有盆钵碗和平底瓶等,盆钵碗中盛行内彩。
彩陶底色以橙黄为主,外表打磨的相当精细,常用黑颜色绘,一般多用线条的平行、弯曲、穿插、同心圆、涡形的花纹变化,构成规正雅致的图案,绚丽对称,美丽流畅。
田自秉先生总结出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半山型的彩陶文饰华美堂皇,荣耀夺目,常以黑红两色相间的线条带锯齿形的变化,勾画出葫芦网格纹、流水旋涡纹、水波浪、格花菱纹、起伏山川纹、圆圈网格纹、连弧纹等,多饰于高颈贯耳壶、大口圆腹瓮、小口鼓腹瓮和内彩的盆碗上,这种带有锯齿形图案的彩陶器,是半山类型的盛行风格。
这类彩陶图案以繁密为特色,丰富的图案与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使彩陶显得更加的绚丽华彩。
马厂型彩陶以黑红两色,也有用单黑色的,先涂红色或施红、白色陶衣的彩陶,是马厂型彩陶的彩绘方法,他主要是始终线构成的,因此具有刚健庄重的特点。
其次章:〔2〕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3〕商代的青铜器有六大类: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
第三章〔4〕周代为什么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答:周代可以说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顶峰时期。
佩玉的风气大为盛行,一切服饰之物,也都有玉石所取代。
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之”所以君子常佩玉,除了服饰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朝聘所用的礼器和符节器的进展,符节器是传达王命的信号,无论用途和名称如何,其根本的形制都是玉刀和玉斧的化身。
1列出原始社会彩陶的各种类型,分别试述时代年限造型和装饰特色●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因1953年首先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
以卷唇盆和圆底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较单纯,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
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最为生动精彩。
它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几何纹。
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
③编织纹。
有线纹、篮纹、绳纹等。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还出现了瓮、罐等。
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形体多呈倒三角形,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定。
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年前后。
纹饰有:①植物纹。
以旋花纹、叶状纹居多。
②动物纹。
有蛙、鸟等,较少见。
③编织纹。
有线、篮、绳等纹饰。
④几何纹。
多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带状花纹。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1924年,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村而得名。
分布于青海、宁夏、四川等地。
器形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消失。
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
纹饰有:①人物纹。
如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人物彩陶盆花纹描绘5人一组携手起舞、腰带随之飘动。
②动物纹。
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纹饰有锯齿纹、网纹,以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
部分器物的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
为中国原始雕塑的重要作品。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
一原始社会陶器艺术发展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早期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分类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器陶造型:简单质朴半坡型纹饰:鱼鹿人面纹(直线斜弧三角折线)手法:分布在外观造型:外形优美陶庙底沟型纹饰:呈带状以带为美装饰面积增大手法:双关手法清晰地图底关系器造型:多样且大、饱满类马家窑纹饰:装饰带富有热情以水为主题型手法:有韵律感节奏感强、带强烈的视觉效果特造型:很有张力小而精致小口小底扩肩敛肩点半山型纹饰:很有张力手法:红黑相间造型:简单率意随行马厂型纹饰:圆点,菱形,网格组手法:有绘画效果典型纹样:1.几何图案。
2。
以水波为主,兼有圆点,菱形,网格组成典型造型:盘,碗,钵,盆,缸,瓮造料:挑黄土筛选陶造沉淀陶器制作造型:捏制里衬造型泥挑盘筑轮制阴干磨光与装饰烧制:堆烧窑烧马家窑文化(甘肃青海黄河上游)陶器文化仰韶文化(山西河南河北山西黄河中游)地域分布大汶口文化(鲁西南苏北一带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太湖平原杭州湾地区)1由不固定到固定; 2由不整齐到整齐3由不对称到对称造型4由在立体器表进行可触性的雕琢演变5在平面物体进行可饰性的绘画6由简单的样式到复杂发展条件:1基本条件: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稳定生活人们有闲暇时间去试验制陶器,而陶器又使生活更稳定舒适,这样陶器就产生了。
2客观条件:人们偶然编制物上涂了泥巴经过风干或烧纸变成陶器于是受到启发直接用黏土塑造成为容器在经过焙烧便成为陶器。
重要遗存作品:1、甘肃三坪村(马家窑类型的连环纹彩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缸(人面鹿纹盆、鱼蛙纹盆、双人抬物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美学风貌:生动活泼自由舒畅淳朴天真一排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造型:里衬造型法;泥条盘筑法(自由、省料,厚薄均匀)陶器的绘画题材有:人物鸟类动物各式图案美术史意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中国原始时期十六幅经典岩画陶绘作品赏析中国古代原始时期十六幅经典岩画陶绘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我们的文化魅力、传承我们的文化精华,在欣赏古典岩画彩绘的中华古老文化的瑰宝道路上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增强艺术情趣,快乐健康滴生活。
一、原始时期岩画最早的岩画则是雕刻于裸露的山崖石头表面,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初期,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萌芽时期。
现已发现著名的岩画点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福建华安县仙字潭摩崖石刻、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石刻画、台湾高雄县万山岩雕群、云南省沧源县石刻、广西宁明县明江石刻、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石刻等等。
云南省沧源石刻《人类生存活动场面岩画》赏析《人类生存活动场景岩画》云南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境内。
现已发现一千多个岩画图形,其中以人物图像为最多,还有动物、树木、太阳及一些原始表意符号等。
这幅图是一件较完整反映人类生存活动场面的岩画。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图的中心位置,一条粗的实线表示着村道,人畜在一圆形弧线界定的村寨中和平相处。
画面的上方则是一群大小不同的舞者,他们双臂曲举,两腿屈膝下蹲,似乎在应和着震撼山谷的号子声跺步起舞,边跳边晃动着手上的器具,似乎在助威、呐喊,又似乎是在祷告着胜利。
画面的下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杀场面:搭弓引箭者,挥舞枪棒者,拳脚相向者,还有横卧地面的尸首,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
整幅画面用赤铁矿粉以手指、羽毛绘制而成,画面虽呈现出原始人类对绘画形体表现得简略与稚拙,但通过对画面人物动态和场景的安排,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南方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使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回荡在山谷的呼喊声和震耳而又有节奏的祭祀歌舞声。
一原始社会陶器艺术发展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早期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分类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器陶造型:简单质朴半坡型纹饰:鱼鹿人面纹(直线斜弧三角折线)手法:分布在外观造型:外形优美陶庙底沟型纹饰:呈带状以带为美装饰面积增大手法:双关手法清晰地图底关系器造型:多样且大、饱满类马家窑纹饰:装饰带富有热情以水为主题型手法:有韵律感节奏感强、带强烈的视觉效果特造型:很有张力小而精致小口小底扩肩敛肩点半山型纹饰:很有张力手法:红黑相间造型:简单率意随行马厂型纹饰:圆点,菱形,网格组手法:有绘画效果典型纹样:1.几何图案。
2。
以水波为主,兼有圆点,菱形,网格组成典型造型:盘,碗,钵,盆,缸,瓮造料:挑黄土筛选陶造沉淀陶器制作造型:捏制里衬造型泥挑盘筑轮制阴干磨光与装饰烧制:堆烧窑烧马家窑文化(甘肃青海黄河上游)陶器文化仰韶文化(山西河南河北山西黄河中游)地域分布大汶口文化(鲁西南苏北一带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太湖平原杭州湾地区)1由不固定到固定; 2由不整齐到整齐3由不对称到对称造型4由在立体器表进行可触性的雕琢演变5在平面物体进行可饰性的绘画6由简单的样式到复杂发展条件:1基本条件: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稳定生活人们有闲暇时间去试验制陶器,而陶器又使生活更稳定舒适,这样陶器就产生了。
2客观条件:人们偶然编制物上涂了泥巴经过风干或烧纸变成陶器于是受到启发直接用黏土塑造成为容器在经过焙烧便成为陶器。
重要遗存作品:1、甘肃三坪村(马家窑类型的连环纹彩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缸(人面鹿纹盆、鱼蛙纹盆、双人抬物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美学风貌:生动活泼自由舒畅淳朴天真一排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造型:里衬造型法;泥条盘筑法(自由、省料,厚薄均匀)陶器的绘画题材有:人物鸟类动物各式图案美术史意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浅析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摘要:陶器以黏土作坯,经800~1°C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它是人类最早改变物质形态的一种创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磨制石器一并构成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工艺美术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除了大量的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素陶外,还出现了彩陶和印纹陶。
考古学家发现的彩陶虽历经千年而不变色,这成为研究原始时代美术特色的重要实物例证。
本文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为例,准确区分原始社会彩陶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各个类型。
关键词:彩陶;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一、彩陶出现的时间及分类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就是彩陶艺术。
彩陶艺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新时期时代的艺术,彩陶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人们善于将想要表达的思想绘制于陶器之上,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或内心祈求。
而中国的彩陶艺术就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1)仰韶文化的彩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因最早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成就最高,精品最多,作品多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黄河中游),前段以半坡类型为代表,后段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1、半坡型彩陶半坡型彩陶作品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出土最为丰富,造型主要是圆底盆、平底盆,图案主要以黑彩为主,偶见红彩,纹样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鹿纹、鱼纹;第二类是人面鱼纹,最具特色的纹饰是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第三类则是以器具上的一点为中心,具有“一点之美”的美学色彩。
半坡型的彩陶以器形质朴明快为特点。
这个时期代表作品主要是人面鱼纹盆。
人面鱼纹盆所绘图像非常奇妙诡秘。
整个盆周都用红色装饰,远古时期,人们最先认识的颜色就是红色,在远古时代人们心中,红色象征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将这种色彩绘于器具上,表达对原始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崇拜。
盆内壁绘有两个人鱼符号纹样,人面圆形,头戴尖冠,耳朵的位置绘有两尾鱼,嘴里衔着两尾鱼,人面装饰性极强,其含义难以明辨,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说、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见解。
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1 发展概述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其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向人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可分为单色装饰和彩绘装饰。
彩绘装饰也以其艺术性强和表现内容丰富而引起众多学者和收藏者的关注。
作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装饰手法,彩绘装饰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
彩陶发现的地点:河南安阳后冈等地,豫西(渑池县仰韶村、广武县秦王寨),淮河上游,晋南(夏县西阴村、万全县荆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陕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辽甯、内蒙古长城地带及新疆。
最近在湖北京山、天门也有发现。
其中最早发现,而又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仰韶村。
仰韶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称爲“仰韶文化”。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但也出现在其他文化遗址上。
近年来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全部村落遗址,其遗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都是空前的,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时代人民生活的完整的图景。
仰韶文化年代约爲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
根据这些遗址上的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过著长期定居的生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産。
手工业除了陶器外,纺织与缝纫已很普遍。
武器中发展了弓箭,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交换。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在中原地区陕、晋、豫等地发现的大致类似,然而也可以分爲早晚不同的数期,器形完整的彩陶发现不多。
器形完整而数量丰富的发现,主要是在甘肃、青海一带。
甘肃的仰韶文化可以分爲三种类型:“马家窑型”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爲代表,“半山类型”以甘肃广通半山遗址爲代表,“马厂型”以青海乐都县马厂沿遗址爲代表。
继承了仰韶文化,甘肃的辛店文化遗物中也有彩陶,但已比较退化。
彩陶的原料即普通的黄土(不含钙质和钾质),加细沙及含镁的石粉末,但制作技术很精。
36中国艺术设计史简答题1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2比较唐宋器物造型;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3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1 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的陶瓷..可大致分为:半坡型、马家窑型、庙地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大汉口型、龙山文化等..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喝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次;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2 比较唐宋器物造型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饮食器中;模拟瓜果花卉形状的器型品类大为增加;如瓜棱壶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高足杯、兽面杯等造型体现异域风格的器物..常见的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盘口多曲的典型特征..碗的造型和盘近似;多棱、多曲碗是唐代碗的代表..壶的造型出现了执壶;短颈;腹部硕圆丰满..罐类器具器体饱满;气势雄强;生动体现盛唐气象..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响;造型洗练;比例高度和谐;花口盘、花口碗与唐代相反..梅瓶、玉壶春瓶、斗笠碗是宋代器物的代表;以玉壶春瓶为例..造型:口稍侈;细颈;腹部微呈椭圆形;造型秀丽;富有曲线美;体现了宋代器物造型简约;比例和谐完美的特点..3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他各种形式高坐具..唐代家具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度阶段;唐后期出现桌椅..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明清家具达到高峰..4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雅是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5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包装艺术设计的特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包装目的的认识材料的选取、造型形态与成型工艺的改进、装饰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包装作用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内容;形成了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即我国古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一.我国传统包装从选材的扩大;到工艺的改进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 我国古代包装无论在包装的目的、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确立;还是在结构的处理上;均以保护商品、便于流通为目的和宗旨;因而讲求简易、经济、实用..三. 传统包装虽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打上吉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6 简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发展演变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刘超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而古代的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形;有的和生产和编织物有关;有的则是动物纹之抽象化;原始种族部落的标志和标号..商周至汉魏六朝是以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阶段;人们对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有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放吗;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北魏最具有特色的纹样设计是:莲花纹、忍冬纹..汉代的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极为流行..汉代染织工艺中云气纹、乘云纹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宋代纹样设计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二方连续式纹样;团花式;几何纹;折枝花式;穿枝花式..7 简述汉代灯具设计秦汉时期的灯具以铜质、陶质为主;也有玉质;灯具的设计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造型的多样化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着特点..二.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三.巧为装饰是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除了灯体以各种仿生形态出现外;还在灯体上鎏金或施以错金银等装饰;使灯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陈设品..8 举例说明中国明清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明代是中国平面设计趋向完善和定型化的时期..一方面;平面设计集以往历代之优长;在图形、文字、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明代各个阶段的平面设计也存在不同特点;明前期继承与创新并存;明后期更多地是在承传的基础上局部加以变化;出现了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明代图形设计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均最大限度的继承传统;并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因素;使明代图形设计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从题材的选择上看;运用象征及寓意手法表现吉祥美满主题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图形设计的突出特点..明代的书籍设计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征..根据用途和使用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装帧样式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重要特征之一;明代亦然..明代书籍的版式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书铺为了促销;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改进版面设计;竹节、花草、博古等花栏盛行;起到一定的美化版面作用..版式设计追求星期的风气还体现在大开本、大字号的运用上..清代图形设计采纳了远及商周近至明代的不同题材、样式;同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形态..在图形的表现上;以往各门类设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清代图形中均可以看到;应有尽有、不拘一格..清代图形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常运用各种图形组合方式进行装饰;往往满布所饰物品;不留余白;甚至给人以密不通风的堆砌之感..清代字体设计与图形设计的情况相放佛;更多地是沿袭明代的做法..清代书籍装帧样式以线装为主;卷轴、经折、梵夹、蝴蝶、包背各种形式也同时并存;但所占分量相对较少..清代书籍版式较之明代样式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多中文字并用;为版式设计带来新的变化;这些使中国古代的版式形式大为丰富..9 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唐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气象恢弘壮阔;形态饱满;结构新颖;色彩绚丽;大到建筑小到实用器具;均在设计上体现出唐朝特有的气势;强调整体感的表达;大而得当;小中见大..以饮食器为例;造型饱满圆浑;丰硕雄浑..如唐代的凤首壶;彩绘云纹双系罐;还有具有外来民族文化的金银带把杯和兽首杯..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也充分体现盛唐风格..图案设计中;在形式上图形组织和构成方向多样化..例如联珠纹、宝相花等图形..一. 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二. 经济军事的强盛;使其在财富积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三. 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对内实行开明的统治;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 对外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10 分析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夏和商周早期青铜器制品大多器体相对轻薄;造型明显带有陶器的特征;加工简陋;很少装饰;单纯朴素是早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自商代中期起;青铜器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印迹;工艺由粗到精;造型装饰由简谱向繁荣发展..商晚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种类弃权;器型硕大;器体厚重;结构复杂;造型附件增多;装饰慢密;多以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由高浮雕和圆雕作装饰..11 简述唐宋时期器具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变化唐: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以及文字等..动物形象多为各类祥禽瑞兽、龙、虎、鹿、羊等;种类异常丰富;是中国古代动物形象图形设计的集大成时期..盛唐植物图形与动物图形并行不悖;此后植物图形取代了动物图形的地位;植物图形中最为普遍的是牡丹、莲花、宝相花..宝相花花型优美;丰硕饱满;是大唐风尚的一种象征..人物图形主要以狩猎、打马球、仕女游春、飞天、历史人物等为主;万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几何图形及文字常常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图形设计之中;与动物、植物构成难分难解的有机整体..就形态布局及组织形式课分为单独图形;组合图形及绘画式图形三大类..组合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在唐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唐草纹如“陵阳公样”..唐草纹是循环原形的代表..绘画图形在唐代图形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宋:图形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动物题材中走兽减少;禽鸟、游鱼相对增多..植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图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牡丹、莲花、菊花;花卉图形广泛应用..几何图形在这一时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有曲水、龟背、回纹等..人物题材如游园、婴戏等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图形组织而言;较之唐;这一时期的单独图形少见;组合图像慈宁宫最为普遍绘画式图形大幅度增加..宋代除缠枝花为代表的循环式图形外;几何图形也采取循环式..各种题材的绘画式图形广为运用;与两宋绘画艺术的繁荣紧密相关;婴戏是宋代绘画中常表现的对象..1 以某一工艺品种为例说明“因器知政”..青铜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晚期齐家文化;考古发掘出土的金属盘状物品;类似后世的铜镜;青铜器材质;造型与功能的改善;应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器具;尽管均以青铜和陶器为主;但造型装饰面貌上存在显着的区别..器物种类;加工工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青铜器逐步发展成熟;出现了由实用器物向礼器发展演变的趋势..目前所见的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对大部分是出土于帝王及显贵的墓葬中作为殉葬用的礼器..尽管这类青铜器主要是为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殷商贵族阶层为了显示自身地位的高贵与权利的显赫..开始专门制作大量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主的物品..两周时期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祭祀、军事、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所遵循追慕的“周礼”..以“周礼”为代表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带有鲜明的礼仪色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周礼有“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的记载..2 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如何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元代疆域辽阔;陆路与海路皆畅通..元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尤为重视..开发了众多港口;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绸是元代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经由陆路和海路销往亚、非、欧各地..仅据汪大渊所撰的岛夷志略记载;不难想见对外输出的丝绸数量之巨;品类之多..统治亚欧各国的蒙古贵族穿着中国丝绸;也导致中国丝绸在各国上层社会更为流行;丝绸所承载的中国装饰艺术也流传于各国..可以说蒙古族的远征及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元代陶瓷对外输出的范围、数量较之宋代有增无减..元代瓷器的大量输出;对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民族将中国瓷器视若珍宝;不仅作为实用器物;而且大量用于收藏陈设;作为财富的象征..中国瓷器还被运用到各种宗教民俗活动中..元代瓷器在外的畅销;也引起了各国对中国陶瓷的仿制热潮;以满足当地对中国陶瓷日益增长的普遍需求;也势必对这些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此外;元代对外输出的艺术设计作品还包括漆器等..中国物品受到各国的推崇;这些物质产品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也随着对外输出而被各国所熟知;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媒介..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对世界各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元代丝绸、陶瓷等物品对外输出的同时;外来文明也经由使臣往来及贸易等渠道传入中国;对元朝丝绸、陶瓷、金银器等产品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蒙古人的西征;使伊斯兰文化传入内地;并影响到元代艺术设计..主要对平面设计的丝织品及金银、陶瓷器的装饰产生影响..同时;元代器物装饰也常常体现出伊斯兰因素..外来文化对元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在器物尺度、形态上也有所体现..外销伊斯兰世界的青花瓷器型相对硕大;是为了适应穆斯林“肉饭”的饮食习惯..元代德化窑白痴是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净瓶其前身是印度佛教徒用以净手或饮水的铜制器物..销往东南亚的净瓶上还长书写阿拉伯文;与装饰图形结合;独具特色..元代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也使它所承载的印度、尼泊尔艺术因素传入内地;并对元代的艺术设计产生显着的影响..元代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相联的艺术设计直接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交流的基本状况..3 分析宋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宋代的书籍装帧和版式都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书籍装帧及版式趋向精致化、多样化、艺术化..书籍装帧除了继承前代的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外;还出现了蝴蝶装与包背装这两种新的装帧形式..这两种装帧形式都以一个印版为单独的一页;装订后多为竖长方形;开本较现代书籍略狭长..二者区别在于:蝴蝶桩将每页版心相对折叠;然后按顺序在折叠处粘连;打开后版心在页面中心;四周为空白;状如蝴蝶展翅;“装用倒折;四周外向”的形式免遭虫鼠噬啃和磨损;也利于保护版心和板框内文字..包背装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对折;版心向外;书页板框外左右两边的余幅向着书脊;然后将叠好的书页戳齐;在右边余幅的适当位置打眼;用纸捻装订;裁齐;再将一张厚纸对折用浆糊粘于书脊;以之包裹书脊;包背装的装订形式;使书打开后就能看见正面文字;避免了蝴蝶装每翻一页;先映入眼帘的是空白而不是文字;为明清时期线装的盛行打下了基础..此外;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较少采用的书籍装订形式——线装;在北宋初年也有存留..宋代版式设计形式多样;风格隽秀典雅;体现了较高的设计水平..采用蝴蝶装及包背装的宋版书多将版心安排在书页中间稍下的位置;形成天头宽;地脚窄的格局..宋版书边框严整;界行清晰;还常在板框外左上角紧贴边栏处;设计一纵向长方形框围;也称耳子或书耳;内镌印缩写的该卷该页内容..宋代刊印书籍多采用楷体字;通常篇名顶格;正文部分顶格满排..宋代书籍的尺度、版心行数与字数并无定制;产生了不同的版面视觉效果..宋代的书籍插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打破了唐五代卷首扉画的单一模式;出现了在经卷及其他书籍中间插图或连接插图的形式..书籍插图以具体的形象来诠释文字内容;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总体来看;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形态丰富、手法多样;在装帧形式、版式布局、字体及插图设计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呈现出隽秀、工整、精致、细腻的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确立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基本样式..4.举例说明中国清代艺术设计的得与失中国清代陶瓷设计的得与失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器..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左图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新创作..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