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管控须和内部控制有效融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体系及其融合的⽬标与⽅式相关的专题内容,敬请留意公众号更新!01什么是“内控”、“合规”及“全⾯风险”?1、内部控制: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的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合规:根据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的通知的规定,合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的经营管理⾏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3、全⾯风险:根据《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定义的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化,建⽴健全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法。
02内控、合规、全⾯风险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1、《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6⽉,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开展全⾯风险管理⼯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标的实现。
《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对风险的分类是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1)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实现战略发展⽬标和实施发展规划的影响。
为减少这些影响,企业要结合市场情况保持企业的核⼼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损失等⽅⾯的风险因素。
(2)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信⽤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的⾏为对企业财务⽬标的影响。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一体化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业界理论研究结果、国内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主要工作参照文件、两者演进趋势的分析,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一体化建设是可行的。
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管理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建设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健康发展越来越为政府和经营者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一些经营失败案例和问题,远的如安然、中航油、巴林银行事件,近的如雷曼兄弟、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陷入困境的无锡尚德等,其失败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出了问题。
为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2008年5月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为加快中央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5月,国资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系列指引、规范文件的下发,体现了国家对企业、尤其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和迫切要求。
自《指引》、《规范》颁布以来,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先后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重视并开展这项工作。
要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很重要。
一、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概念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整合对策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及整合对策,并指出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地整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遵守法律法规。
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战略,其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来降低、转移或接受这些风险。
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关系:内部控制是审计的基础,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内部控制程序来评价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风险管理则是为了确保企业的风险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决策关系:在企业决策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需要考虑。
内部控制需要保证企业的决策程序合理、透明、有效,而风险管理则需要在决策中考虑风险因素,避免企业因决策而受到无法承受的风险影响。
3. 控制关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其目的都是通过控制来保护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1. 建立监管委员会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
监管委员会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2.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感,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确立风险管理流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而风险管理则是帮助组织有效管理风险的关键工具。
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的整合对策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以及整合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遵守相关法规、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风险管理则是通过确定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的管理方法。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风险,通过规范和流程控制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规范的财务流程可以减少财务造假风险,而通过规范的生产流程可以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
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过程中包括了对风险的评估、监控和控制,这些都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组织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规定相应的流程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可以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有效实现,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实现目标的风险,使得组织更加稳健地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组织需要将两者进行整合,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建立风险意识。
组织需要让所有员工都形成对风险的敏感意识,了解风险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
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中。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反馈等环节,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顺利进行。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内控,风险与合规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协同研究摘要:所谓内控、风险与合规三位一体多指代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三大要素的有效整合,不仅仅是三位一体,它们也能与更多要素形成多位一体,促成综合性管控体系,这常常出现于我国中央企业中。
在中央企业中,管控主线始终为核心,而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实现相互协同,形成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大合规”机制。
所以本文中首先讨论了内控、风险与合规三位一体管控体系协同发展的必要价值,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管控体系协同发展的深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管控体系;协同发展;问题;探索在2019年,我国颁布了有关强化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相关实施建议,建议中就提出企业必须依法合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真正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管控目标。
在这其中,“合规”概念已经逐步深入我国乃至国际经济组织视野中,建立有效运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就成为关键,它对于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具有相当促进作用的。
一、内控,风险与合规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协同建设的必要价值在遵循合规义务的基础上,也要规避合规风险,这一风险的源头就是企业或相关组织,他们容易形成各种民事、刑事责任,导致监督处罚以及商誉受损。
实际上,风险的产生会有所积累,形成多种风险爆发点,例如商业伙伴合作风险、劳动用工风险、市场交易风险等等都是多有出现的。
一旦企业爆发这些风险点必然会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巨额罚款处理。
在国内,企事业单位高速发展并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但是在内控、风险与合规三位一体管控体系协同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国内企事业单位有必要对标国际先进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体系、建立合规管理文化。
如果从员工遵循角度来讲,执行合规管控的目的就在于制定各项制度,为员工在企事业单位中守规矩奠定良好基础,借此机会也能建立良好的合规管理文化。
就以中央企业为例,他们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建立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其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发展良好,且各级领导干部内控意识较强,对于风险防控而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的探讨作者:曹江涛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4期曹江涛(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陕西汉中 723102)摘要:在体制上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提出,并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管控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
但由于分别有同的国家部分主抓,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也会又不同的单位和人员来分别从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繁冗、业务交叉重复等现象。
因此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非常必要。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融合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79-02收稿日期:2015-03-20作者简介:曹江涛(1976-)男,汉,陕西咸阳人,大学,会计师,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并推行的。
全面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识别出企业所有的风险,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寻找出企业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再根据风险的属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予以防范风险。
其中绝大多数风险都是要依靠应对方案对风险进行控制,预防其发生或者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
内部控制是财政部提出并推行的。
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审理,找出缺陷然后改进缺陷,以防止风险的发生。
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管控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在管理推进过程中,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并在企业中并行开展。
这样的做法在初期对于推动该两项项管理活动有很大帮助,但是也造成了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繁冗、业务交叉重复、推诿扯皮、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研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具有很现实的价值。
一、组织体系的融合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组织体系设计上无论是层级还是职能都基本一致,所以便于融合。
ACCOUNTING LEARNING251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杨庭 江苏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扩大自身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一些企业为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积极的进行了内部控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我们需要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及整合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发生的生产经营风险。
本文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几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对策,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内部控制来强化风险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关系整合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同之处(1)两者都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每一个员工的观念中渗透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措施,调动起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成果与自身的联系,形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2)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将企业这个蛋糕做大和做好,管理好在做蛋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难题,例如配比原材料比例不当、器具的临时损坏等问题。
(3)两者的实施过程都需要技术手段在进行内部空和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例如经济学、审计学、抽样、管理学、综合评价方法、流程图等方法,来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不同之处(1)对待风险的内涵是有区别的“风险”在内部控制中是比较纯粹的,只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来防范一切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然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是一种辩证的思想,既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的机遇会促进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济、有效和效率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而风险管理则是指在企业运营中,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监控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达到最小化损失的目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辅助、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对策也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
内部控制是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保护企业的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它侧重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保障和控制。
而风险管理则关注于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对各种实际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监控和应对,以达到企业稳健经营的目的。
内部控制通过设立各种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而风险管理则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发生时,通过对风险的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和损失。
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辅相成地构成了企业对各种风险的全面管理体系。
企业可以设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机制,由专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确保二者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同作用。
通过整合机制,能够更好地统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资源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效果,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企业可以制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体化的政策和流程,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统一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并将其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中。
通过一体化的政策和流程,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同作用,使得企业对各类风险的管理更加系统和完善。
3.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信息共享与沟通企业可以强化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估,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审阅和评估。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流程和行为方式,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同时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而风险管理则是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企业经济目标达成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方式处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以便能够识别和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
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厘清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明确决策标准和流程,形成管理规范和制度,确保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系统地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和风险溢出等工作,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减少或最小化各种风险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整合方面,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风险的监控措施、流程和标准,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是明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职责和任务。
企业要划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对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和控制。
三是加强内部运营的监管和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内部运营和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能。
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取得有效的整合,以最大化减少各类风险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影响。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体系整合的观察与建议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体系整合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下是我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体系整合的观察和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在风险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多样,使得风险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和投入。
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
其次,国有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风险管理的策划、实施和监督。
其次,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机构复杂,使得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变得较为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
最后,国有企业在合规体系整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合规要求比较复杂,使得合规体系的整合变得较为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国有企业要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制定合规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合规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加强合规监督和评估。
总之,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体系整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国有企业应加大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体系整合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并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重大风险管控须和内部控制有效融合
作者:王晶晶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4期
重大风险管控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是对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风险事项进行信息搜集、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理和监督改进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它对企业的生死存亡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汽集团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建立重大风险管控体系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政府已越来越重视风险管控,将风险管控提高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2006年6月。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一汽集团从2008年开始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一汽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尤其在重大风险管控方面全员参与、系统规划、制度保障、积极预警,充分体现了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第一,全员参与:一汽集团不仅反复通过党政联席会、党委扩大会议、高级经理和管理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的风险管理培训班、集团各种宣传媒体,自上而下传播“风险无处不在”的意识和理念,而且还通过制度建设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使重大风险在员工意识和行为上得到了有机结合。
这种“意识一行为”双渗透的风险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员工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风险控制的责任感,可以有效避免单纯制度规定引起的员工不配合现象和抵触情绪,为重大风险管控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系统规划:一汽集团通过建设风险管理文化、调整组织结构、健全管理标准、完善流程绩效指标体系、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大风险管控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构建了重大风险管控体系,做到了系统规划,全局展开,有序推进。
重大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一汽集团这种系统规划的风险管控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各方面的重大风险,并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措施,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点状式管理,提高了风险管控的效率。
第三,制度保障:一汽集团为了规范员工重大风险管控行为,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制定和实施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活动方案的风险管理流程》等一系列重要管理标准,并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要素要求对管理标准进行了修订。
这一系列文件的有效实施为重大风险管控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增强了可操作性。
第四,积极预警:一切风险管控的目的是风险预警,重大风险管控也不例外。
一汽集团通过建立和完善流程绩效指标体系,解决了重大风险预警问题,并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工作计划”系统和“驾驶舱”系统联网运行,无缝对接,实现了重大风险预警的可操作化和实践性。
一汽集团全员参与、系统规划、制度保障、积极预警的重大风险管控体系为集团构建了重大风险防护网,也为企业整体管控能力提升提供了动力和新的路径,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但随着重大风险管控深度的提升和管控宽度的延伸,一汽集团现有的风险管控体系还必须做以下两方面的完善:
第一,加强重大风险管控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融合。
重大风险管控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
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
重大风险管控是内部控制的自然延伸,内涵更宽,所以在工作中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重大风险管控应在更高层面上起导向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具体的操作手段,结合流程梳理、关键活动控制、重大风险报告、预警与应急机制,建立科学全面的重大风险管控体系。
第二,加强重大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
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前沿领域,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较高。
我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从业能力上还不能满足高水平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重大风险管控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一汽集团在重大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风险管控人才的培养,注重风险管控人才梯队建设。
为此,一汽集团要建立重大风险管控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习班、研讨班、专业培训班以及案例交流等形式,建立一支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真正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尤其在重大风险业务领域要重点培育,以支撑集团重大风险管控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