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电磁感应12.5磁场的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
- 格式:ppt
- 大小:360.00 KB
- 文档页数:10
《普通物理》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归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学时数:64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2. 课程性质与地位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课程的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力学.第1章质点运动学1.1质点运动的描述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1.3圆周运动1.4相对运动基本要求: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动力学基本定律2.1牛顿定律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2.3几种常见的力2.4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2.5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2.6动量守恒定律2.7动能定理2.8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2.9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2.10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2.11能量守恒定律基本要求: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3.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4.理解惯性参考系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能列举出牛顿定律应用的例子。
5.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6.熟练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7.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8.清晰分辩出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重点与难点: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参考系的选择。
磁能密度公式
磁能密度公式是用于计算磁场能量密度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给定的磁场中每个单位体积包含多少磁能量。
磁能密度公式可以表示为:B²/2μ,其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μ表示磁导率。
如果我们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那么就可以使用上述磁能密度公式来计算磁场的能量密度。
这个公式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比如在磁学实验中、电动机设计中以及其他各种应用中。
需要注意的是,磁能密度公式只适用于恒定磁场,对于变化的磁场,需要使用其他的公式来计算磁场的能量密度。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磁场的形状、温度等等。
总之,磁能密度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磁场的能量密度,并在各种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中的磁场与电磁感应实验磁场与电磁感应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电磁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大学物理实验,包括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装置。
实验一:磁场的测量磁场是指周围空间中存在的磁力作用力线。
学生可以通过磁感应线测量仪,如霍尔效应磁力计,来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原理:通过霍尔效应磁力计可以测量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当磁感应线垂直于霍尔效应磁力计的导线时,将在导线两侧产生电势差。
通过测量这个电势差,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
实验步骤:1. 将霍尔效应磁力计用夹子固定在桌面上,确保它的导线与桌面平行。
2. 将指南针放在磁感应线测量仪的导线附近,使指南针指向仪器的导线。
3. 通过改变带电的领导者的位置和方向,记录下每个位置的电势差。
4. 根据电势差的变化,计算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装置:- 霍尔效应磁力计- 指南针- 带电的领导者实验二:电磁感应的现象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感应出电流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磁场中的磁通量来观察电流的产生和变化。
实验原理:当导体穿过磁场时,磁通量发生变化,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率与感应电势的大小成正比。
实验步骤:1. 将一根通电的导线穿过一个磁铁,形成一个线圈。
2. 使用一个示波器来测量感应电势随时间的变化。
3. 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并记录下感应电势的变化。
4.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磁场对感应电势的影响。
实验装置:- 磁铁- 通电的导线- 示波器实验三:电磁铁的制作与应用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一种可以产生强大磁场的装置。
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电磁铁,并利用它展示电磁感应的应用。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如果将导线绕成线圈,那么就可以增强磁场的强度。
这就是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 使用绝缘铜线将铁芯绕成线圈。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 大学物理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144授课学时:108实践学时:36学分: 8适用对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
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第一部分力学.第1章运动学1.1 质点运动的描述1.2 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1.3 圆周运动1.4 相对运动基本要求: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牛顿定律2.1 牛顿定律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2.3 几种常见的力2.4 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基本要求: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3.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