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 耿苏燕版 (第四版)习题解答 第3章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 E 。
共漏电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 A ),第二级应采用( 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 第一级应采用( B ),第二级应采用( 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oui iU A I =>,输出电阻R o <100 ,第一级应采用采用( C ),第二级应( 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C 、D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 .电源电压不稳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
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大倍数 (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C )。
A 。
差 B.和 C 。
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C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200,'200bb r =Ω,静态时0.7BEQ U V ≈。
第3章放大电路如图所示,电流电压均为正弦波,已知R S =600Ω,U S =30mV ,U i =20mV ,R L =1k Ω,U o =。
求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倍数及其分贝数和输入电阻R i ;当R L 开路时,测得U o =,求输出电阻R o 。
解:(1)求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为dBA dB A U U A u u i o u 6.3560lg 20lg 20)(6020102.13====⨯==电流放大倍数为dBA dB A mV k V R U U R U I I A i i S i S L o i o i 1.3772lg 20lg 20)(72600/)2030(1/2.1/)(/===-=Ω-Ω-=--==功率放大倍数为dBA dB A I U I U Pi P A p p i i OO O P 4.364320lg 10lg 10)(43207260====⨯===(2)求输入和输出电阻Ω=Ω⨯-=-=Ω=Ω-==k k R U U R mV mV I U R L o t o o i i i 5.01)12.18.1()1(1200600/)2030(203.2在图所示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β=80,r bb’=200Ω,U BEQ =,试:(1)求I CQ 、I BQ 、U CEQ ;(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A us ;(3)图若β=60时,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解:(1)求I CQ 、I BQ 、U CEQVV V R R I V U mAmAI I mA mA R U U I VVV R R R U E C CQ CCCEQ CQBQ E BEQBQ CQ CC B B B BQ 5.11)2.23.4(92.124)(024.08092.192.12.27.092.492.416622416212=+⨯-=+-=====-=-==+⨯=+=β(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u 、R i 、R o 、A us图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所示,由已求I CQ 可得Ω=Ω+Ω=β++=k ..I U )(r r EQ T 'bb be 3192126812001 故962.16.0)144(2.13.42.1)3.1//16//62(////1443.1)1.5//3.4(8021'-=+-⨯=+==Ω==Ω=Ω==-=⨯-=-==u i s i s o us C o be B B i be L i o u A R R R u u A k R R k k r R R R r R u u A β(3)当β=60,说明I CQ 、A u 、R i 、R o 的变化。
第3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3.1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3.1.1所示,晶体管的理想化转移特性如下图P3.1所示。
已知:BB 0.2V V =,i 1.1cos ()u t V ω=,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上,试在转移特性上画出输入电压和集电极电流波形,并求出电流导通角θ及c0I 、c1m I 、c2m I 的大小。
[解] 由BE BB 0.2 1.1cos ()0.2 1.1cos (),i u V u V t V V t ωω=+=+=+可作出它的波形如图P3.1(2)所示。
根据BE u 及转移特性,在图P3.1中可作出c i 的波形如(3)所示。
由于0t =时, BE BE max (0.2 1.1)=1.3,u u V V ==+则max 0.7C i A =。
因为()cos im BE on BB U U V θ=-,所以 BE(on)BBim0.60.2cos 0.364,1.1U V U θ--===则得 69θ=︒由于0(69)0.249α︒=,1(69)0.432α︒=,2(69)0.269α︒=,则00max 11max 22max (69)0.2490.70.174(69)0.4320.70.302(69)0.2690.70.188c C c m C c m C I i A I i A I i Aααα=︒=⨯==︒=⨯==︒=⨯= 3.2 已知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max 100mA C i =,试求通角120θ=︒,70θ=︒时集电极电流的直流分量0c I 和基波分量1c m I ;若CC 0.95cm U V =,求出两种情况下放大器的效率各为多少?6 [解] (1) 120θ=︒,0()0.406αθ=,1()0.536αθ= 01100.40610040.6mA,0.53610053.6mA()110.5360.9562.7%2()20.406c c m cm c CC I I U V αθηαθ=⨯==⨯===⨯⨯=(2) 70θ=︒,0()0.253αθ=,1()0.436αθ=010.25310025.3mA,0.43610043.6mA10.4360.9581.9%20.253c c m c I I η=⨯==⨯==⨯⨯= 3.3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CC 24V V =,C0250mA I =,5W o P =,cm CC 0.9U V =,试求该放大器的D P 、C P 、C η以及c1m I 、max C i 、θ。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一章简介1.什么是模拟电子技术?答: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和应用模拟电子电路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运算放大器、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等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2.为什么需要模拟电子技术?答:模拟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有什么区别?答: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能够取无限个可能的值,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只能取有限个可能的值。
第二章模拟信号与线性系统1.什么是线性系统?答:线性系统是指其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系统,即输出信号是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
2.什么是阻抗?答:阻抗是指电路对交流信号的阻碍程度,它是由电阻和电抗两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电路的功率?答:电路功率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第三章运算放大器1.什么是运算放大器?答:运算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和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器件,它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
2.运算放大器的特性有哪些?答:运算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高、增益稳定、频率响应平坦、输出阻抗低等特性。
3.运算放大器的反馈有哪些类型?答:运算放大器的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四章滤波器1.什么是滤波器?答:滤波器是用于滤除或衰减特定频率信号的电路,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类型。
2.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来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衰减或通过。
3.什么是通带和阻带?答:通带是指滤波器可以通过的频率范围,而阻带是指滤波器会衰减或阻止的频率范围。
第五章放大器1.什么是放大器?答:放大器是一种用于增加信号幅度的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度,以满足信号处理和传输的要求。
2.放大器的分类有哪些?答:放大器可以根据放大器所用的元件类型(如晶体管、真空管等)和工作方式(如A类放大器、B类放大器等)进行分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l)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 C 从l 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A ) 。
A.增大;B.不变;C.减小 电路如图 所示,已知10sin i u t ω=(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 解图解:i u 与o u 的波形如解图所示。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 解图电路如图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常温下mV U T 26≈,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i u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 2.6DD I V U R mA =-=其动态电阻:/10D T D r U I ≈=Ω 图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di D I U r mA =≈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8V ,正向导通电压为。
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解:(1)串联相接可得4种:;14V ;;。
(2)并联相接可得2种:;6V 。
已知图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6ZU V =,最小稳定电流min 5Z I mA =,最大稳定电流max 25Z I mA =。
(1)分别计算I U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O U 的值; (2)若35IU V=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解:(1)只有当加在稳压管两端的 电压大于其稳压值时,输出电压才为6V 。
1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电路分析`1.1 某二极管在室温(300K )下的反向饱和电流为0.1pA ,试分析二极管外加电压在0.5V~0.7V 之间变化时,二极管电流的变化范围。
解:由于 )1(−=TDU u S D eI i由题意知I S =0.1pA ,室温下U T ≈26mV ,故当U D =0.5V 时,得i D =0.1×10-12×(126500−e)A ≈22.5μA当U D =0.7V 时,得mA A ei D 3.49)1(101.02670012≈−××=−因此U D 在0.5~0.7V 之间变化时,i D 在22.5μA~49.3mA 之间变化。
1.2 二极管电路如图P1.2所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on) =0.7V ,试分别求出R 为1k Ω、4k Ω时,电路中电流I 1、I 2、I O 和输出电压U O 。
解:(1)R=1k Ω假设二极管断开,可求得输出电压V V U O 5.41119'−=+×−=可见,电路中二极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1.5V ,所以,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故mAmA I I I mAmA I mAmA R U I VV U O L O O O 6.1)3.57.3(3.51)9(7.37.3)1/7.3(/7.3)7.03(212=+−=+==−−−=−=−==−=−−= (2)R=4k Ω假设二极管断开,可求得输出电压V V U O8.11419'−=+×−= 可见,电路中二极管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电位,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所以2mAI I mA mA R U I VUU I o L O O OO 8.18.1)1/8.1(/8.102'1=−=−=−==−===1.3 图P1.3所示各电路中,设二极管具有理想特性,试判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 两端电压U AO 。
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至2kQ,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A), 第二级应采用(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Q,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D ),第二级应采用(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2”200皿,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第一级应采用(B ),第二级应采用(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OM0输出电阻小于1000 第一级应采用(D ),第二级应采用(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4.|= ¥ >1000,输出电阻X100 ,第一级应采用釆用(C ),第二级应(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C、D )。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C )。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A )。
A.克服温漂B.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大倍数(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C )。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B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C )。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B均为200,加=2000 ,静态时%①0.7V。
试求:(1)静态时4管和4管的发射极电流。
⑵若静态时u() > 0 ,则应如何调节屆的值才能使=0若静态=0 V t则屆==,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解:⑴盂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3 = (i/z -U BEQ3)/R E3= 0.3mA 静态时71管和乃管的发射极电流I El =/^=0.15mA⑵若静态时5 > 0 ,则应减小 屁当M, =0时u o = 0,力管的集电极电流I CQ4 = V EE /R C 4 = 0.6mA o加=久+(1 + 0)护"9也 仮4A_0{尺2〃[也+(1+")心]}zA,, ---------------------------------- 10.3屁的电流及其阻值分别为:2-0认2-譽0・⑷皿,p_ 人 4尺£4 + BEQ4f2=—兀—电压放大倍数求解过程如下:=6.8M八 26mV oc/.久2 f+(1 + 0)—P 35K1lEQ2 图 T3 • 3(-6V )/<2R10kQ-o ----习题判断图所示各两级放大电路中7;和誥管分别组成哪种基本接法的放大电路。
第3章3.1放大电路如图P3.1所示,电流电压均为正弦波,已知R S=600Ω,U S=30mV,U i=20mV,R L=1kΩ,U o=1.2V。
求该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倍数及其分贝数和输入电阻R i;当R L开路时,测得U o=1.8V,求输出电阻R o。
解:(1)求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为电流放大倍数为功率放大倍数为(2)求输入和输出电阻3.2在图P3.2所示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β=80,r bb’=200Ω,U BEQ=0.7V,试:(1)求I CQ、I BQ、U CEQ;(2)画出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R i、R o、A us;(3)若β=60时,说明I CQ、A u、R i、R o的变化。
解:(1)求I CQ、I BQ、U CEQ(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u、R i、R o、A us图P3.2的H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2所示,由已求I CQ可得故(3)当β=60,说明I CQ、A u、R i、R o的变化。
因β改变时对I CQ影响很小,可认为I CQ=1.92mA不变,这样故图P3.1图P3.2图解P3.23.3 放大电路如图P3.3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100,r bb’=200Ω,U BEQ =0.7V ,试:(1)求静态工作点I CQ 、I BQ 、U CEQ ;(2)画出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 ;(3)求源电压增益A us 。
解:(1)求静态工作点VV V R R R I V U mA mAI mA mA R R U U I VVV R R R U E E C CQ CC CEQBQ E E BEQBQ CQ CC B B B BQ 4.6)11.03(1.215)(021.01001.21.211.07.033104015102121212=++-=++-====+-=+-≈=+⨯=+=(2)画H 参数等效电路,求A u 、R i 、R o图P3.3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3所示,所以,由已求I CQ 可得Ω=Ω+Ω=k ..r be 4511226101200 故 161.010145.1)7.4//3(100)1()//(1-=⨯+-=++-=E be L C u R r R R A ββ(3)求源电压增益3.4放大电路如图P3.4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80,r bb’=200Ω,设各电容对交流的容抗近似为零。
试:(1)画出该电路的直流通路,求I BQ 、I CQ 、U CEQ ;(2)画出交流通路及H 参数图解P3.3图P3.4图P3.3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R i、R o。
解:(1)求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解P3.4(a)所示,由图可得故则(2)求主要性能指标作出图P3.4电路的交流通路和H参数等效电路如图解P3.4(b)、(c)所示。
图(c)中由图(c)可得3.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P3.5所示,已知β=100,r bb’=200Ω,U BEQ=0.7V。
试:(1)估算静态工作点I CQ、U CEQ;(2)求A u=u o/u i和输入电阻R i;(3)u s=2V,求输出电压u o和输出电阻R o。
解:(1)估算静态工作点由图可得(2)求A u、R i、Ro由已求I EQ可得故图P3.5图解P3.4(3)由于R i >>R s ,所以u i =u s ,故u o=A u u i =2V3.6 一信号源R s =10k Ω,U s =1V ,负载R L =1k Ω,当R L 与信号源直接相接,如图P3.6(a )所示,和经射极输出器与信号源相接,如图P3.6(b )所示,所获得输出电压的大小有无区别?分析计算结果。
说明射极输出器的作用。
解:由图P3.6(a )可得由图P3.6b )求得 所以求得 则得上述计算结果说明由于射极输出器的作用,图(b )输出电压远大于图(a )的。
由计算过程可以看出,1k Ω的负载电阻R L 经射极输出器后,接到信号源的等效电阻R i 显著提高,射极输出器起到了阻抗变换作用。
3.7 放大电路如图P3.7所示,已知β=70,r bb’=200Ω,I CQ =1mA ,试画出该电路的交流通路及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说明它是何种组态的放大电路,并求出A u 、R i 、R o 的大小。
解:画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解P3.7(a)所示,可见图P3.7为共基极放大电路,根据图(a )可作出它的H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图中故图P3.6Ω=Ω⨯+Ω=k r be 05.2126712003.8 共源放大电路如图P3.8所示,已知场效应管g m =1.2ms ,画出该电路交流通路和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求A u 、R 1、R o 。
解:图P3.8电路的交流通路及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P3.8(a )、(b )所示,由图(b )可得R i =R G3+R G1//R G2=2M Ω+300k Ω//100k Ω≈2M Ω R O =R D =10k Ω3.9 电路如图P3.9所示,已知V 1、V 2的β=80,U BEQ =0.7V ,r bb’=200Ω,试求:(1)V 1、V 2的静态工作点I CQ 及U CEQ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u o /u i ;(3)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输出电阻R o 。
解:(1)求静态工作点(2)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故(3)求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 id =2r be =2×2.7k Ω=5.4k Ω R O =2R C =20k Ω3.10 电路如图P3.10所示,已知三极管β=100,r bb’=200Ω,U BEQ =0.7V ,试求:(1)V 1、V 2的静态工作点I CQ 及U CEQ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图P3.7 图解 P3.7(a) (b)图P3.81k图P3.9A ud =u o /u i ;(3)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输出电阻R o 。
解:(1)求静态工作点 (2)求A ud 故(3)求R id 、R oR id =2r be =2×5.85=11.7k Ω R o =2R c =24k Ω3.11具有电流源的差分电路如图P3.11所示,已知U BEQ =0.7V ,β=100,r bb’=200Ω,试求:(1)V 1、V 2静态工作点I CQ 、U CQ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3)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输出电阻R o 。
解:(1)求静态工作点由于 mA .mA .I I CQ CQ 70115701234=+-==故 V..U U mA.I I I CQ CQ C CQ CQ 8712350123502121421=⨯-===== (2)求A ud由于 Ω=Ω+Ω=k ..r be 7735026101200 图P3.11图P3.10故 1567712100-=⨯-=β-=.r R A be C ud (3)求R id 、R oR id =2r be =2×7.7k Ω=15.4k Ω R o =2R c =24k Ω3.12 差分放大电路如图P3.12所示,(1)求静态U CQ2;(2)当差模输入u id=u 1i-ui2=0.02V 时,测得输出端电压u C2=4.5V ,当共模输入电压u i1=u i2=u ic=1V 时,测得输出端电压u C2=3.6V ,求该电路的差模、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及共模抑制比。
图P3.12解:(1)求U CQ2由图P3.12可得 I CQ2=I o /2=0.5mA故 V.k mA .V R I V U 'LCQ 'CC CQ 53550622=Ω⨯-=-=(2)求A ud , A uc , K CMR3.13 电路如图P3.13所示,V CC =V EE =20V ,R L =10Ω,晶体管的饱和压降U CES =0V ,输入电压u i 为正弦信号。
试:(1)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电源供给功率、管耗及效率:(2)当输入电压振幅U im =10V 时,求输出功率、电源供给功率、功率及管耗;(3)求该电路的最大管耗及此时输入电压的振幅。
解:(1)求P om 、P D 、η、P C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功放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振幅为U omm =V CC -U CES =20-0=20V功放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图P3.13电源供给功率为因此功放的效率和管耗分别为(2)求U im=10V时的P o、P D、η和P C由于互补电路由射极输出器构成,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近似相等,所以U om=U im,因此(3)求电路的最大管耗及此时输入电压的振幅3.14 电路如图P3.14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图P3.14(1)u i=0时,流过R L的电流有多大?(2)Rp和V6起什么作用?V1、V3和V2、V4工作在什么状态?(3)晶体管饱和压降近似为2V,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有多大?解:(1)因电路对称,V1、V3与V2、V4的静态电流相等,所以静态(u i=0)时,流过R L的电流等于零。
(2)Rp与V6构成功率管V1、V3与V2、V4的正向偏压电路,可使V1、V3、V2、V4管有小的正向偏置电压而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从而可消除交越失真。
Rp用来调节偏压,可使交越失真最小。
V1V3和V2V4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3)为保证输出波形不产生饱和失真,则输出电压振幅为U om=V CC-U CES=20-2=18V3.15 图P3.15所示复合管,试判断哪些连接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如正确的,指出它们各自等效什么类型的三极管(NPN 或PNP 型)。
解:图P3.15中(a )、(c )、(d )、(e )、(f )连接均不正确,(b )连接正确,为NPN 型。
3.16 电路如图P3.16所示,为使电路正常工作,试回答下列问题:(1)静态时电容C 上的电压是多大?如果偏离此值,应首先调节R P1还是R P2? (2)调节静态工作电流,主要调节R P1还是R P2? (3)设管子饱和压降可以略去,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电源供给功率、管耗和效率。
解:(1)静态时电容C 两端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压的1/2,即U C =6V 。
如果偏离此值,应调节R P1。
(2)欲调节V 1、V 2管静态工作点电流,则主要应调节R P2。
因改变R P2的大小,将改变加在V 1、V 2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正向偏压的大小,从而可调节两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
(3)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直流电源供给功率、管耗及效率 因为 V V U CC omm 621=≈ 故图P3.15图P3.33图P3.163.17 电路如图P3.17所示,设V 1、V 2的饱和压降为0.3V ,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管耗及电源供给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