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8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条文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概念与构成要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或采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并规定了两个罪名,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再次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原来的两个罪名,确定了本罪名。
(一)主体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单位均可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
所谓个人信息权,是指公民个人对其个人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以及由此带来的财产权利、限制他人非法收集、转让和出售的权利。
(四)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二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三是采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信息。
所谓公民个人信息,是指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职业、职务、学历、民族情况、婚姻状况、专业资格及特长、工作经历、家庭背景及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教育、医疗、经济活动等的记录,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所谓窃取,就是指偷取或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公民个人信息;所谓其他方法,就是指通过采取类似于偷窃等秘密的不正当的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例一、案例主题与背景当曲初屮思想品德教学在M试教育观念和氛则的影响下,存在着课堂设置单一、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学模式与手段相对落后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堂失去了兴趣,许多学生不爱上思品课。
而初屮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日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牛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初屮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兴趣和情感的激发是支撑学习的主要动力。
因此,丿应当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和政治法律知识的特点,创设最佳思品课堂教学情景,令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Z下,初小思想品徳这一-学科应史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教学情景创设将更注重在思政教学屮的运用,在新改过程小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屮,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右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牛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木次案例研究,旨在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表现方式,并能从屮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思品教学更加有效、生动。
在案例研究过程屮,以多位教师集体备课和听课的硏究方式,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品教学小的作用和情景创设法的肓效表现形式,力求在今后教学过程川将情景创设法应用到平时教学当中去,提高思品教学的高效,展现灵动的课堂效果。
二、案例描述经过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与隐私权》课堂实录如下:课前小游戏:真心话人冒险(师生之间相互问任何问题,必须如实冋答,拒绝冋答要接受惩罚)教师先让学生主动举手向老师提问,学生受约束不敢提问,教师请一位学生冋答。
浅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者:杨原青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在网络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信息的个人保护不仅仅体现在民法等领域,并且也体现在刑法的一些保护措施上。
在2017年3月20日会议讨论决定,从5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在刑法领域,对于公民个人的信息保护已经进行了较大修改和完善。
但是,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司法解释情节严重量刑标准本文从个人角度罗列出部分目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出现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个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今后立法、司法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一)概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应该从重处罚。
(二)立法沿革。
2009年2月28日公布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一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立法,弥补了立法的空白;《刑法修正案九》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由特殊主体改为一般主体;2017年两高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对“情节严重”等作出了界定。
(三)“解释”出台背景—“山东徐玉玉案”。
2017 年 8 月 24 日,与“徐玉玉案”关联的“杜天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杜天禹被指控罪名成立,获刑6年,并处罚金6万元。
在该案中,杜天禹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等方式,侵入山东省2016年高考信息平台网站,非法窃取高考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并且将其中10万余条出售给陈文辉,获利 14100 余元。
二、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目前发展不足的思考(一)“情节特别严重”缺乏法定标准。
道德与法治教案:网络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一、网络信息安全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止网络威胁和攻击对个人及组织的不良影响,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个人隐私是指个人关于自己或家庭成员身份、财产、活动等各种情况的无法被他人获知的权利。
1.1 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是每个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保护个人隐私有助于维护人们的尊严和自由,并阻止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偷窥或其他非法活动。
此外,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防止信息泄露导致的社会矛盾和不公。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黑客、病毒等网络威胁的风险。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导致诈骗、恶意利用等问题,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其二,维护国家安全。
网络攻击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形式,保护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就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其三,促进经济发展。
在网络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其四,维护社会秩序。
网络信息安全的不稳定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因此保持网络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二、网络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为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措施:2.1 强密码的使用使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措施之一。
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长度应不少于八位,并且避免使用常见的短语或个人信息作为密码。
另外,为了提高密码的安全性,还应定期更换密码,并避免在多个网站或应用上使用相同的密码。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集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集备教案_2021年3月12日学科政治年级八年级课题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史怀记辅备教师课型新授课第12课时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主备教师王富柏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给与保护,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明白侵害者应承担的责任: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以案学法的形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体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尊重和保护隐私,憎恶侵犯公民隐私是行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准备了解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议课修改1/3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自学,我们晓得了每个人都存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也可以用身存有隐私权,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那么,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边的事例去导入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去自学本课的自学。
第二侧边认同和保护隐私权。
第二侧边认同和保护隐私权(板书)一、认同隐私就是道德的盼望(板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父母擅自翻看子女日记和精于学生分小组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我们想一想:(1)父母的作法恰当吗?为什么?展开探讨。
通过(2)如何防止这类事件的出现?探讨,从而辨认出(3)为你必须如何认同别人的隐私?学生对这个问题学生探讨后讲话,教师小结:通过上一节课的自学,我们晓得的重新认识程度,入了法律维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民主自由,也包含我们未成年而,化解适当的人。
父母Ecstacy的我们同意,擅自翻看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问题。
信件,就是不对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实行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交流,不要激化矛盾,问题一定会化解。
陈某甲、于某、陈某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文章属性•【案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审理法院】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一审•【裁判时间】2021.12.25裁判规则行为人通过采用手机定位、查看快递信息、蹲点守候等手段非法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被他人用于犯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
正文陈某甲、于某、陈某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踪轨迹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基本案情】被告人陈某甲,无业。
被告人于某,无业。
被告人陈某乙,无业。
2018年,陈某甲了解到“私家侦探”获利高。
2020年,陈某甲决定从事“私家侦探”活动,后在网上发布信息,称可找人、查人,并注册了昵称为“专业商务调查”的微信号承揽业务。
2020年12月,闵某(另案处理)通过网络搜索,联系到陈某甲,要求陈某甲寻找其离家出走的妻子郭某,并将郭某的姓名、照片、手机号码等提供给陈某甲。
陈某甲于2021年1月、3月将郭某的手机号码交给他人(网络用名,正在进一步侦查确认),由该人获得郭某的手机定位后反馈给陈某甲。
陈某甲则伙同于某等人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采取蹲点守候的方式,确认了郭某的具体位置,并向闵某提供。
2021年6月,闵某再次联系陈某甲要求帮助寻找其妻子。
6月17日,陈某甲又采取上述方法获得了郭某的手机定位信息、快递地址信息。
6月18日,陈某甲与于某、陈某乙三人驾车到达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与闵某一起蹲点守候到6月23日。
后被害人郭某出现后,陈某甲等三人驾车离开。
当日13时左右,闵某将郭某杀害。
经查,闵某先后支付陈某甲39500元。
陈某甲分给于某9000元、分给陈某乙6000元。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一)审查逮捕山西省柳林县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闵某涉嫌故意杀人案时,发现陈某甲、于某、陈某乙虽然不能认定为闵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遂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