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读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
《史记·货殖列传》讲记(⼀)(⼀)《史记》⼀百三⼗篇,分五个部分:⼗⼆本纪,三⼗世家,七⼗列传,⼗表,⼋书,总共⼀百三⼗篇。
本纪是皇帝级别的⼈,世家是诸侯级别的⼈,列传是⼤⾂级别的⼈或者其他有特⾊的⼈,表是世系,书是典章制度。
也可以把本纪、世家、列传(所谓帝王的家谱)看作⼈,表看作时,书看作空。
《史记》描述时、空和⼈的关系,是⼀部整体性的通史。
《史记》这本书,可以有三种读法。
⼀种是⽂学的读法,就是看看其中的⼈物故事,项⽻打过些什么仗,以及鸿门宴之类。
⽂学的读法主要读本纪、世家、列传(尤其是列传),注意的是⼈物形象的栩栩如⽣。
另外⼀种是史学的读法,这不单单要了解本纪、世家、列传,还需要了解⼗表和⼋书。
史学的读法在⼈物之外,还要注意⼈物的社会关系,以及典章制度等。
还有⼀种是哲学的读法。
⽂学的读法理解怎么说,史学的读法理解说什么,哲学的读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到底想说什么,这就牵涉《史记》本⾝的象数结构,需要理解⼗⼆本纪、三⼗世家、七⼗列传和⼗表⼋书之间的关系。
《史记》是⼀本有志之书,司马迁本来就是易学传⼈,他开创了纪传体来表述他的思想,以后的⼆⼗四史基本都是承袭的了。
现在⼀般⼈读史记》⽤的是⽂学的读法,也有⼀部分⼈⽤的是史学的读法,⽤哲学的读法的⼈很少。
《货殖列传》在全书中有⼀个特殊的位置,它在卷⼀百⼆⼗九,是倒数第⼆篇。
列传主要按照⼈物的年代来排列,同时也兼顾重要性。
从“伯夷叔齐列传”、“管晏列传”、“⽼⼦韩⾮列传”开始,⼀点点下来到韩信、张苍这些⼈,再后来是少数民族的匈奴列传”、“南越列传”,再后来是⼀些有特殊才能的⼈的合传,⽐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者列传”、“⻳策列传”。
最后最后,排进去个《货殖列传》,然后⽤⼀篇⼤⽂章作总结,就是“太史公⾃序”。
⼀般全书的序都在完成以后写的,古代的序也都是放在最后⾯,那么倒数第⼆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倒数第⼀。
《货殖列传》在全书就是倒数第⼆或者倒数第⼀的位置,好不容易才挤上了这部不朽名著的末班车。
《史记》讲解《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系统地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一篇《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了编写《史记》的目的和动机。
他希望通过这部历史著作,能够让后人了解历史的真相,引以为戒,敬畏历史。
这部作品中充满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警示。
《史记》的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本纪、世家、列传、志和表。
其中本纪是以皇帝为中心,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帝王的事迹,以及一些重大事件;世家则是记载各诸侯国的兴衰和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记载一些有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志是记载一些具体的事物和制度;表则是一些年表和官职列表。
《史记》不仅以历史事件为主线,更着重于对人物的评价和描写。
在书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他对道德品质和人性的思考。
他认为英雄应该有过人之处,追求大义和公正,同时也不回避对人物的批评和揭露。
《史记》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文学作品。
在撰写过程中,司马迁运用了许多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等,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同时,他采用史料考证和多方面的史料资料,力求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后来史书的范本,也对后世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卜子傲世家》、《项羽本纪》等篇章更是被后人广泛学习和研究。
对于史学发展的影响,不能忽视《史记》在后世历史文献和史家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史记》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教训。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性。
无论是对于学者、历史爱好者还是一般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通过研读《史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三十七)汉武帝36-绝笔之作[画外音]公无前99年,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个命运多并之年。
这一年因为李陵之祸,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打入大狱。
出狱以后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中书令。
中书令负责把大臣的奏章送给皇上。
把皇上圣旨和旨意传达给大臣。
就在司马迁担任中书令期间,司马迁的一位好朋友任安写信给他。
要他利用做中书令的机会,“推贤进士”。
那么任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信给司马迁?司马迁接到任安的信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绝笔之作》。
任安字少卿,原来是一个出身很低贱的人,任安的家境很艰难。
小得时候家境很穷,后来做过亭长,就像刘邦一样做过亭长。
由亭长后来又做到乡里的三老。
古代是十亭一乡,一个乡设一个三老,三老是管教化的官,任安也做过三老。
就是他做过亭长,也做过乡里头一个文教官员。
后来因为出惜就丢了官。
丢了官以后,任安就到卫青的家里面去了,任安是卫青家的门客。
古书叫“舍人”,就在卫青家里做了舍人,就是卫青家的门客。
在卫青家里面,任安由于家里边穷,没有钱去贿赂卫青家的管家,所以卫青家的管家就给任安一个差事,叫他养马,就成了牧马人。
在这个时候,任安就结识了他一个好朋友,叫田仁。
田仁这个人我们在讲《巫蛊之祸》的时候,曾经讲过这个人。
他就是放戾太子出城门的那个人。
任安跟田仁两个人相识都在卫青手下做门客。
但是卫青并不了解这两个人。
有一次,卫青带着任安、田仁去拜访他的老主人,平阳公主。
到了平阳公主家以后,就让任安跟田仁和平阳公主的骑奴在一块儿吃饭。
任安跟田仁心理非常不平衡,两个人做了一个惊人之举。
就是任安拔出来佩刀,把那个席子划断,这边坐的是任安跟田仁,那边坐的是骑奴。
用刀子把席割断,表明自己跟田仁和那些骑奴绝不是一类人。
这让平阳公主的管家都非常凉讶。
我们通过这件小事可看出来,任安是个很有个陛的人。
后来汉武帝派人到卫青家里边去选侍从,就是选郎官。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十六)汉武帝15画外音:在上一集王立群先生讲到,卫子夫的出现很得汉武帝的宠幸,不但如此,卫子夫还为汉朝引进了一个人才,那就是她的弟弟卫青。
卫青也是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卫青的表现使他成为西汉时期杰出的将领。
那么卫青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的呢?上一集我们讲到,卫子夫的入宫为汉朝引进了一个重要的人才,这个人才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卫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样得到汉武帝格外的赏识呢?这件事情要从汉朝后宫的一个私刑案说起,卫青入宫的时间历史没有记载,据估计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建元二年,当卫子夫被汉武帝从平阳公主家带到宫中的时候,卫青跟着也去了,这是一种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卫子夫先入宫,一年以后,我们上一集讲过,卫子夫并没有见到汉武帝,也没有得到汉武帝宠幸,在汉武帝清理后宫中间准备打发出去宫女的时候,卫子夫第二次见到汉武帝。
这个时候,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那么得到宠幸以后,她的弟弟卫青可能被调入宫中。
所以卫青的入宫有两种可能。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卫青入宫以后,就在建章宫,建章宫是汉]朝的一个宫殿,在建章宫做了一个普通的侍从。
但是,后来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就是卫青突然之间被逮捕了,而且把卫青关起来准备杀掉他,卫青只是建章宫一个普通的侍从,他会得罪谁呢?是谁抓住他而且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我们推想一下,如果说卫青被抓被杀,那么最痛苦的人应当是谁呢?是卫子夫。
那么谁最痛恨卫子夫呢?应当是陈皇后陈阿娇和她的母亲长公主刘嫖。
因此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她们母女两个人做的,而历史的记载是“大长公主闻子夫幸有孕,妒之,乃使人捕青。
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
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
”我们读《史记》可以看到这么一段记载,这段记载说得很清楚,是大长公主,就是陈皇后陈阿娇的母亲刘嫖派人把卫青抓起来了。
抓起来的理由两点:第一,卫子夫得幸。
第二,卫子夫怀孕。
这个怀孕对阿娇的威胁很大,因为当时没有B超不能检查出来她怀的是男孩跟女孩,但是卫子夫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对阿娇的刺激非常大,万一生的是个男孩呢,母以子贵啊,那可能威胁到陈阿娇的皇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