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990.00 KB
- 文档页数:16
九年级数学的必考题型与技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代数题:主要考察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分式方程等知识。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好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如合并同类项、消元法等。
2. 几何题:主要考察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几何定理和公式,如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并注意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3. 统计与概率题:主要考察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概率计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概率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方程与不等式题:主要考察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不等式的解法。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如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图像法等。
5. 函数题:主要考察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函数的性质与计算。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1. 理解题意: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明确解题思路。
2. 善于画图:对于几何题和函数题,画出图形有助于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3. 运用公式和定理: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能快速解题。
4.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题目,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不遗漏任何一种情况。
5. 整理与检查:解题过程中注意整理步骤,解完后进行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初三数学常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函数的开口向上,则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
A. x = 0B. x = 1C. x = 2D. x = -1答案:B解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其顶点的x坐标,由于函数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开口向上,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称轴是这两点x坐标的平均值,即x = (-1 + 3) / 2 = 1。
2.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2x - 3 > 0的解集?A. x > 3/2B. x < 3/2C. x > 3D. x < 3答案:A解析:将不等式2x - 3 > 0移项得到2x > 3,再除以2得到x > 3/2,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3. 计算绝对值:|-7| = _______。
答案:7解析:绝对值表示一个数距离0的距离,因此|-7|表示-7距离0的距离,即7。
4. 计算平方根:√9 = _______。
答案:±3解析: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数的那个数,9的平方根是3,因为3的平方是9。
同时,-3的平方也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三、解答题5.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5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于两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即斜边长度= √(3² + 4²) = √(9 + 16) = √25 = 5。
6. 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每件成本为10元,售价为15元,若该工厂希望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000元,问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件零件?答案:100件解析:设需要生产的零件数量为x件,则总利润为(15 - 10)x = 5x元。
根据题意,5x ≥ 1000,解得x ≥ 200。
因此,至少需要生产200件零件。
四、证明题7.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存在的。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专题10 一次函数-函数概念函数的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因为函数具有唯一性,函数表达形式;表格法、图象法、公式法(解析法),本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专题的题型:函数概念;函数的三种表达式;函数的值;函数的解析式;及其他典型函数概念题型。
题型一:函数的概念1.(2022·和平县和丰中学初一月考)水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2.(2022·四川锦江·初一期末)在圆的周长C=2πR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A.2是常量,C、π、R是变量B.2π是常量,C,R是变量C.C、2是常量,R是变量D.2是常量,C、R是变量3.(2022·广西平桂·期中)如图,下列各曲线中能够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4.(2022·山东邹平·初二期末)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5.(2022·辽宁西丰·初二期末)下列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为()A.B.C.D.6.(2022·广西田东·初二期末)下列各图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7.(2022·江西南昌二中初二期中)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A .B .C .D .题型二:函数的取值范围8.(2022·四川雁江·初三期末)若y x=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2≤且x 0≠ B .1x 2≠ C .1x 2≤D .x 0≠9.(2022·察哈尔右翼前旗第三中学初二期末)函数1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且1x ≠C .x <2且1x ≠D .1x ≠10.(2022·湖北荆州·初二月考)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1x <C .1x ≤D .1≥x11.(2022·南通市八一中学初二月考)已知函数y =1x -,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1B .x ≥﹣1且x ≠1C .x ≥﹣1D .x ≠112.(2022·山东曲阜·初二期中)式子2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 ≠2B .x >1且x ≠2C .x ≠2D .x >113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14.(2022·湖南渌口·初三期中)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15.(2022·平江县南江中学初三二模)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16.(2022·四川雁江·初三其他)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7.(2022·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中考模拟)函数12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8.(2022·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初二月考)13yx=-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题型三: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1)列表法19.(2022·全国初一课时练习)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x(千克)与售价y(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变量x与y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2)卖__________kg苹果,可得14.5元;若卖出苹果10kg,则应得__________元.20.(2022·渝中·重庆巴蜀中学初一期末)弹簧挂上重物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于所挂的重物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弹簧的弹性范围x≤10kg),当所挂的物体质量是8kg时,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___cm.21.(2022·山东宁阳·初一期中)下表记录了一次实验中的时间和温度的数据,写出T与t的关系式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22.(2017·江苏常熟·中考模拟)函数23.(2022·广东盐田·初一期中)某地的温度T(℃)与海拔高度h(km)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要算出海拔高度为6km时该地的温度,适宜用第________种形式。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综合压轴题专题练习1、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过点A作AE⊥CD,AE分别与CD、CB相交于点H、E,AH=2CH.(1)求sin B的值;(2)如果CD=5,求BE的值.2、如图,将一个钝角△ABC(其中∠ABC=120°)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A1BC1,使得C点落在AB的延长线上的点C1处,连接AA1.(1)写出旋转角的度数;(2)求证:∠A1AC=∠C1.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1)求证:BD CE∆(2)设BD与C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的中点.当ABC 的重心到顶点A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时,判断四边形DEMN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中,∠C=90°,P是BC边上不同于B、C的一动点,过P作PQ 4、在Rt ABC⊥AB,垂足为Q,连接AP.(1)试说明不论点P在BC边上何处时,都有△PBQ与△ABC相似;(2)若AC=3,BC=4,当BP为何值时,△AQP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中,两条直角边BC、AC满足关系式BC=λAC,是否存在(3)在Rt ABC一个λ的值,使Rt△AQP既与Rt△ACP全等,也与Rt△BQP全等.5、已知锐角△ABC中,边BC长为12,高AD长为8(1) 如图,矩形EFGH的边GH在BC边上,其余两个顶点E、F分别在AB、AC 边上,EF交AD于点KEF的值①求AK②设EH=x,矩形EFGH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2) 若AB=AC,正方形PQMN的两个顶点在△ABC一边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ABC的另两边上,直接写出正方形PQMN的边长6、【问题背景】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BE,点P为DC的中点.(1)【观察猜想】观察图1,猜想线段AP与BE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拓展探究】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否则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DE=4,BC=8,请直接写出线段AP长的取值范围.7、感知:如图1,AD平分∠BAC.∠B+∠C=180°,∠B=90°,易知:DB=DC.探究:如图2,AD平分∠BAC,∠ABD+∠ACD=180°,∠ABD<90°,求证:DB=DC.应用:如图3,四边形ABCD中,∠B=45°,∠C=135°,DB=DC=a,则AB﹣A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8、如图,△ABC中,点E、P在边AB上,且AE=BP,过点E、P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C于点F、Q.记△AEF的面积为S1,四边形EFQP的面积为S2,四边形PQCB的面积为S3(1) 求证:EF+PQ=BC(2) 若S1+S3=S2,求AEPE的值(3) 若S3-S1=S2,直接写出AEPE的值9、在△ABC中,∠A=90°,点D在线段BC上,∠EDB=12∠C,BE⊥DE,垂足为E,DE与AB相交于点F.⑴当AB=AC时,(如图1),①∠EBF=_______°;②探究线段BE与FD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⑵当AB=kAC时(如图2),求BEFD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10、提出问题⑴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M是B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接AM,以AM为边作等边△AMN,连接CN,求证:∠ABC=∠CAN;类比探究⑵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M是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其它条件不变,⑴中的结论∠ABC=∠CAN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拓展延伸⑶如图3,在等腰△ABC中,BA=BC,点M是B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接AM,以AM为边作等腰△AMN,使顶角∠AMN=∠ABC,连接CN,试探究∠ABC与∠CA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8cm,AD⊥BC于点D,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cm/s的速度运动到点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P作PQ∥AB交BC于点Q,以线段PQ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QM,且∠PQM=90°(点M,C位于PQ异侧).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QM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1)当点M落在AB上时,x=;(2)当点M落在AD上时,x=;(3)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2、已知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E(1) 如图1,若∠ABC=∠ADC=90°,求证:ED·EA=EC·EB3,CD=5,AB=12,△CDE的面积(2) 如图2,若∠ABC=120°,cos∠ADC=5为6,求四边形AB CD的面积(3) 如图3,另一组对边AB、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若cos∠ABC=cos∠ADC3,CD=5,CF=ED=n,直接写出AD的长(用含n的式子表示)=513、如图1,在Rt△ABC中,∠C=90°,AC=9cm,BC=12cm.在Rt△DEF中,∠DFE=90°,EF=6cm,DF=8cm.E,F两点在BC边上,DE,DF两边分别与AB边交于G,H两点.现固定△ABC不动,△DEF从点F与点B重合的位置出发,沿BC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P从点F出发,在折线FD—DE上以2cm/s 的速度向点E运动.△DEF与点P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C时,△DEF和点P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是t(单位:s),t>0.(1)当t=2时,PH= cm,DG = cm;(2)t为多少秒时△PDE为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3)t为多少秒时点P与点G重合?写出计算过程;(4)求tan∠PBF的值(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14、在Rt△ABC中,∠A=90°,AC=AB=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等腰Rt△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AD1E1,设旋转角为α(0<α≤180°),记直线BD1与CE1的交点为P.(1)如图1,当α=90°时,线段BD1的长等于,线段CE1的长等于;(直接填写结果)(2)如图2,当α=135°时,求证:BD1= CE1,且BD1⊥CE1;(3)①设BC 的中点为M ,则线段PM 的长为 ;②点P 到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直接填写结果)15、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1)概念理解:如图1,在△ABC 中,AC=6,BC=3,∠ACB=30°,试判断△ABC 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问题探究:如图2,△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作△ABC 关于BC 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A'BC ,连结AA′交直线BC 于点D .若点B 是△AA′C 的重心,求的值.(3)应用拓展:如图3,已知l 1∥l 2,l 1与l 2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ABC 的“等底”BC 在直E 1B C E (D 1)A PE 1BCED D 1A线l1上,点A在直线l2上,有一边的长是BC的倍.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A′C所在直线交l2于点D.求CD的值.16、【操作发现】如图①,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B′,点C的对应点为C′,连接BB′;(2)在(1)所画图形中,∠AB′B=.【问题解决】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C=7,点P在△ABC内,且∠APC=90°,∠BPC=120°,求△APC的面积.小明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如下想法:想法一:将△AP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P′B,连接PP′,寻找PA,PB,P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想法二:将△AP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P′C′,连接PP′,寻找PA,PB,P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参考小明同学的想法,完成该问题的解答过程.(一种方法即可)【灵活运用】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E,∠BAE=∠ADC,BE=CE=2,CD=5,AD=kAB(k为常数),求BD的长(用含k的式子表示).17、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填空:当点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3,AB=1.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 , 0),点B的坐标为(5 , 0),点P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PM=PB,∠BPM=90°.请直接写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18、已知:如图1,图形①满足AD=AB,MD=MB,∠A=72°,∠M=14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九个专题)专题一: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方解法1)$x-6+\sqrt{3}=2\sqrt{2}$解:移项得$x=6-2\sqrt{2}-\sqrt{3}$2)$(x-3)^2=2$解:两边开方得$x-3=\pm\sqrt{2}$,即$x=3\pm\sqrt{2}$ 2、用配方法解方程1)$x+2x-1=0$解:合并同类项得$3x-1=0$,移项得$x=\frac{1}{3}$2)$x-4x+3=0$解:合并同类项得$-3x+3=0$,移项得$x=1$3、用公式法解方程1)$2x^2-7x+3=0$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frac{7\pm\sqrt{7^2-4\times2\times3}}{4}$,即$x=\frac{1}{2}$或$x=3$2)$x^2-x-1=0$解:同样根据求根公式,$x=\frac{1\pm\sqrt{5}}{2}$,即$x=\frac{1+\sqrt{5}}{2}$或$x=\frac{1-\sqrt{5}}{2}$4、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1)$3x(x-2)=2x-4$解:移项得$3x^2-6x-2x+4=0$,合并同类项得$3x^2-8x+4=0$,将其因式分解为$3(x-2)(x-\frac{2}{3})=0$,即$x=2$或$x=\frac{2}{3}$2)$2x-4=x+5$解:移项得$x=3$5、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1)$x^2-x-90=0$解:将其因式分解为$(x-10)(x+9)=0$,即$x=10$或$x=-9$ 2)$2x^2+x-10=0$解:将其因式分解为$(2x-5)(x+2)=0$,即$x=\frac{5}{2}$或$x=-2$专题二:化简求值1、$\frac{x^2+y^2-2xy}{x-y}$,其中$x=2+1$,$y=2-1$解:将$x$和$y$的值代入得$\frac{(2+1)^2+(2-1)^2-2(2+1)(2-1)}{2+1-(2-1)}=\frac{3}{2}$2、$\frac{4x-6}{x-1}\cdot\frac{x-2}{x-1}$,任选一个数$x$代入求值解:将$x$代入得$\frac{4x-6}{x-1}\cdot\frac{x-2}{x-1}=\frac{4x^2-14x+12}{(x-1)^2}$专题三:根与系数的关系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4x-2k+8=0$有两个实数根$x_1$,$x_2$。
初三数学上册重点题型一、引言初三数学上册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和题型,本文将列举初三数学上册的一些重点题型,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二、重点题型及解题方法1.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方程求解能力。
常见的代数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解题方法:(1) 观察方程形式,确定方程类型;(2) 对方程进行化简,消去未知数;(3) 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出未知数的值。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图形的性质。
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解题方法:(1) 观察图形特点,确定图形的类型;(2) 根据图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证明;(3) 结合题目要求,得出结论或答案。
3. 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认知和函数的性质。
常见的函数图像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解题方法:(1) 观察函数图像,确定函数的类型;(2) 根据函数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证明;(3) 结合题目要求,得出结论或答案。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应用题包括路程问题、时间问题、利润问题等。
解题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3) 根据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4) 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答案。
三、解题思路总结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3. 根据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4. 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答案。
图形的轴对称一、选择题1.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 D.2.下列说法: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其中正确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清华大学B. 北京大学C. 中国人民大学D. 浙江大学4.给出下列图形名称:(1)线段;(2)直角;(3)等腰三角形;(4)平行四边形;(5)长方形,在这五种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A.B.C.D. 7cm6.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一点(P不与AA′共线),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是等腰三角形B. MN垂直平分,C. △与△面积相等D. 直线AB、的交点不一定在MN上7.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8.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三次后沿虚线剪断①②两部分,则展开①后得到的是()A. B. C. D.9.如图,在小方格中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不与△ABC重合),这样的三角形能画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A. B. C. D.1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A.B.C.D.12.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AGE,延长AG交CD于点F,已知CF=2,FD=1,则BC的长是()A. 5cmB. 10cmC. 20cmD. 15cm二、填空题13.如图,在A 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1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处,D点落在D′处,ED′交BC于点G.已知∠EFG=50°,则∠BGD′的度数为______ .15.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4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黑色部分图形构成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________种选择.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CO、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E在边BC上,将该矩形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OC上的F处.若OA=8,CF=4,则点E的坐标是______.17.如图,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x轴上有一点C(-4,0),点P为直线一动点,当PC+PO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8.如图,在△ABC中,∠BAC=45°,AD⊥BC于点D,BD=6,DC=4,求AD的长.小明同学利用翻折,巧妙地解答了此题,按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以AB,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ABD和△ACD的对称图形,点D 的对称点分别为点E,F,延长EB和FC相交于点G,求证: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2)设AD=x,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AD的长.19.如图,它是一个8×10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画出△ABC关于直线OM对称的△AB1C1.1(2)画出△ABC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AB2C2.2(3)△AB1C1与△A2B2C2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1轴.△A1B1C1与△A2B2C2组成的图形______(填“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2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EF分别与AB、DC交于点E和点F.(1)证明:△ADF≌△AB′E;(2)若AD=12,DC=18,求△AEF的面积.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能找出一条对称轴,故A是轴对称图形;B、不能找出对称轴,故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能找出对称轴,故C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能找出对称轴,故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发现只有,A有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分别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通过寻找给定图象有无对称轴来确定该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关键.2.【答案】C【解析】解: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而非角平分线,故①错误;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故②正确;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完全重合,所以肯定全等,故③正确;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可能重合在直线上,故④错误;综上有②、③两个说法正确.故选C.要找出正确的说法,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以及对称轴的定义和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答案】B【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进行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4.【答案】D【解析】解:(1)线段;(2)直角;(3)等腰三角形;(5)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共4个,故选:D.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图形的对称轴.5.【答案】A【解析】解:∵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PM=MQ,PN=NR,∵PM=2.5cm,PN=3cm,MN=4cm,∴RN=3cm,MQ=2.5cm,即NQ=MN-MQ=4-2.5=1.5(cm),则线段QR的长为:RN+NQ=3+1.5=4.5(cm).故选:A.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M=MQ,PN=NR,进而利用MN=4cm,得出NQ 的长,即可得出QR的长.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M=MQ,PN=NR是解题关键.6.【答案】D【解析】解:∵△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意一点,∴△AA′P是等腰三角形,MN垂直平分AA′,CC′,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B、C选项正确;直线AB,A′B′关于直线MN对称,因此交点一定在MN上.D错误;故选:D.据对称轴的定义,△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P为MN上任意一点,可以判断出图中各点或线段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运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7.【答案】C【解析】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既是中心对称图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8.【答案】C【解析】解:如图,展开后图形为正方形.故选:C.由图可知减掉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后为正方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画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根据对称轴的性质画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网格可知,画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共有3个符号题意得对称轴,所以可以画3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共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a,b,c,根据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可以画3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故选C.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连接B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H,得到B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FC=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连接BF,∵BC=6,点E为BC的中点,∴BE=3,又∵AB=4,∴AE==5,由折叠知,BF⊥AE(对应点的连线必垂直于对称轴)∴BH==,则BF=,∵FE=BE=EC,∴∠BFC=90°,∴CF==.故选D.11.【答案】C【解析】解:如图,连接OB,∵∠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BAO=∠BAC=×50°=25°.又∵AB=AC,∴∠ABC=∠ACB=65°.∵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ABO=∠BAO=25°,∴∠OBC=∠ABC-∠ABO=65°-25°=40°.∵AO为∠BAC的平分线,AB=AC,∴直线AO垂直平分BC,∴OB=OC,∴∠OCB=∠OBC=40°,∵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OE=CE.∴∠COE=∠OCB=40°;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CEF=∠CEO=50°.故选:C.连接OB,OC,先求出∠BAO=25°,进而求出∠OBC=40°,求出∠COE=∠OCB=40°,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翻折变换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找出图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判断.12.【答案】B【解析】解:连接EF,∵E是BC的中点,∴BE=EC,∵△ABE沿AE折叠后得到△AFE,∴BE=EG,∴EG=EC,∵在矩形ABCD中,∴∠C=90°,∴∠EGF=∠B=90°,∵在Rt△EFG和Rt△EFC中,,∴Rt△EFG≌Rt△EFC(HL),∴FG=CF=2,∵在矩形ABCD中,AB=CD=CF+DF=2+1=3,∴AG=AB=3,∴AF=AG+FG=3+2=5,∴BC=AD===2.故选B.首先连接EF,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EG,又由E是BC边的中点,可得EG=EC,然后证得Rt△EFG≌Rt△EFC(HL),继而求得线段A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证得FG=FC是关键.17.【答案】80°【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首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F=∠EFG=50°,然后由折叠性质得出∠DEG=100°,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BG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四边形ED′C′F由四边形EDCF折叠而成,∴∠DEG=2∠DEF=2∠D′EF.∵AD∥BC,∴∠DEF=∠EFG=50°,∠AEG=∠EGF,∴∠GEF=∠DEF=50°,∴∠DEG=∠GEF+∠DEF=100°.∴∠AEG=180°-∠DEG=80°∴∠EGF=80° ,∴∠BGD′=∠EGF=80°.故答案为80°.18.【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此题利用格点图,考查学生轴对称性的认识.此题关键是找对称轴,按对称轴的不同位置,可以有多种画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找出各个能成轴对称图形的小方格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有3个位置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3.19.【答案】(-10,3)【解析】解:设CE=a,则BE=8-a,由题意可得,EF=BE=8-a,∵∠ECF=90°,CF=4,∴a2+42=(8-a)2,解得,a=3,设OF=b,∵△ECF∽△FOA,∴,即,得b=6,即CO=CF+OF=10,∴点E的坐标为(-10,3),故答案为(-10,3).根据题意可以得到CE、OF的长度,根据点E在第二象限,从而可以得到点E 的坐标.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化、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和轴对称的性质,作点C关于直线y=x+6的对称点C′,连接AC′,OC′交直线y=x+6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求出AB两点的坐标,据此可得出∠BAO及∠ACC′的度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A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可得出C′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C′的坐标,进而可得出P点坐标.【解答】解:如图,作点C关于直线y=x+6的对称点C′,连接AC′,OC′交直线y=x+6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A(-6,0),B(0,6),∴∠BAO=45°.∵CC′⊥AB,∴∠ACC′=45°.∵点C,C′关于直线AB对称,∴AB是线段CC′的垂直平分线,∴△A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AC′=2,∴C′(-6,2).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k≠0),则2=-6k,解得k=-,∴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解得,∴P(-,).故答案为(-,).21.【答案】(1)证明:由题意可得:△ABD≌△ABE,△ACD≌△ACF.∴∠DAB=∠EAB,∠DAC=∠FAC,又∠BAC=45°,∴∠EAF=90°.又∵AD⊥BC∴∠E=∠ADB=90°,∠F=∠ADC=90°.∴四边形AEGF是矩形,又∵AE=AD,AF=AD∴AE=AF.∴矩形AEGF是正方形;(2)解:设AD=x,则AE=EG=GF=x.∵BD=6,DC=4,∴BE=6,CF=4,∴BG=x-6,CG=x-4,在Rt△BGC中,BG2+CG2=BC2,∴(x-6)2+(x-4)2=102.化简得,x2-10x-24=0解得x=12,x2=-2(舍去)1所以AD=x=12.【解析】(1)先根据△ABD≌△ABE,△ACD≌△ACF,得出∠EAF=90°;再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AE=AF,从而说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2)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x-6)2+(x-4)2=102,求出AD=x=12.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的解题思想.要能灵活运用.22.【答案】是【解析】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如图,△A1B1C1与△A2B2C2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l.(1)根据△ABC与△A1B1C1关于直线OM对称进行作图即可;(2)根据△ABC与△A2B2C2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进行作图即可;(3)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以及中心对称进行作图,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割成的两部分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互相重合.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23.【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D=∠C=∠B′=90°,AD=CB=AB′,∵∠DAF+∠EAF=90°,∠B′AE+∠EAF=90°,∴∠DAF=∠B′AE,在△ADF和△AB′E中,,∴△ADF≌△AB′E(ASA).(2)由折叠性质得FA=FC,设FA=FC=x,则DF=DC-FC=18-x,在Rt△ADF中,AD2+DF2=AF2,∴122+(18-x)2=x2.解得x=13.∵△ADF≌△AB′E(已证),∴AE=AF=13,∴S△AEF===78.【解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运用ASA即可判定△ADF≌△AB′E;(2)先设FA=FC=x,则DF=DC-FC=18-x,根据Rt△ADF中,AD2+DF2=AF2,即可得出方程122+(18-x)2=x2,解得x=13.再根据AE=AF=13,即可得出S△AEF==78.本题属于折叠问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作图例题及习题画角平分线利用直尺和圆规把一个角二等分. 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C ,使∠AOC =∠BOC跟踪练习1、如图,已知∠AOB 及M 、N 两点,求作:点P ,使点P 到∠AOB 的两边距离相等,且到M 、N 的两点也距离相等。
2、已知:锐角△ABC ,求作:点 P ,使PA =PB ,且点 P 到边 AB 的距离和到边 AC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有一块三角形材料(△ABC ),请你画出一个圆,使其与△ABC 的各边都相切.4.如图,有分别过A 、B 两个加油站的公路1l 、2l 相交于点O ,现准备在∠AOB 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 满足到A 、B 两个加油站的距离相等,而且P 到两条公路1l 、2l 的距离也相等。
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AB CoBA图3BOANM6.如图,在△ABC 中,AD⊥BC,垂足为D.(2)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作△ABC 的外接圆⊙O,作直径AE ,连接BE. (3)若AB=8,AC=6,AD=5,求直径AE 的长.(证明△ABE ∽△ADC.)7.山西民间建筑的门窗图案中,隐含着丰富的数学艺术之美,图1是其中一个代表,该窗格图案是以图2为基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图3是图2放大后的一部分,虚线给出了作图提示,请用圆规和直尺画图。
(1)根据图2将图3将补充完整;(2)在图4的正方形中,用圆弧和线段设计一个美观的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
8.如图,已知Rt △ABC 和Rt △EBC ,90B ∠=°。
以边AC 上的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O 与EC 相切,D 为切点,AD//BC 。
(1)用尺规确定并标出圆心O ;(不写做法和证明,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E A C B ∠=∠ (3)若AD=1,2tan 2D AC ∠=,求BC 的长。
E BCAD9、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线段AB 的两个端点都在格点上,直线MN 经过坐标原点,且点M 的坐标是(1,2)。
初三数学复习题及答案初三数学复习题及答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而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高中数学的基础,还是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复习数学知识,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数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整式的加减法题目:计算下列整式的和或差,并化简结果。
1. 3x + 4y - 2x + 5y2. 7a^2 - 3b^2 + 2a^2 + 4b^23. 5x^3 + 2x^2 - 3x^3 + 4x^2答案:1. 3x + 4y - 2x + 5y = x + 9y2. 7a^2 - 3b^2 + 2a^2 + 4b^2 = 9a^2 + b^23. 5x^3 + 2x^2 - 3x^3 + 4x^2 = 2x^3 + 6x^2二、方程与不等式题目:解下列方程或不等式。
1. 2x + 5 = 152. 3(x + 4) = 213. 2x - 3 < 7答案:1. 2x + 5 = 152x = 10x = 52. 3(x + 4) = 213x + 12 = 213x = 9x = 33. 2x - 3 < 72x < 10x < 5三、平面图形的性质题目: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给出理由。
1. 一个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最长的边。
答案:1. 正确。
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是由欧拉公式得出的。
2. 错误。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取决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
3. 正确。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最长的边,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四、函数与图像题目: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
1. f(x) = 2x + 32. g(x) = x^2 - 43. h(x) = √(x + 2)答案:1. 函数f(x)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也是所有实数。
中考数学压轴题辅导(十大类型)目录动点型问题............................................................................. (3)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 (6)相似与三角函数问题 9三角形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 (13)与四边形有关的二次函数问题 (16)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19)定值的问题 (22)存在性问题(如:平行、垂直,动点,面积等) (25)与圆有关的二次函数综合题 (29)其它(如新定义型题、面积问题等) (33)参考答案 (36)中考数学压轴题辅导(十大类型)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x的值等,或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
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
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
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
初三上册数学重点题型复习及答案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G,OG:OC=3:5,AB=8.(1)求⊙O的半径;(2)点E为圆上一点,∠ECD=15°,将沿弦CE翻折,交CD于点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为直径,弦BD=BA,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1=∠BAD;(2)求证:BE是⊙O的切线.3.如图,在△ABC中,∠C=90°,点O在AC上,以OA为半径的⊙O交AB于点D,BD 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DE.(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BC=8,OA=2,求线段DE的长.4.如图,已知⊙O的直径AB=10,弦AC=6,∠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求DE的长.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AB=12,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BC边交于点D,过点D作DF ⊥AC,垂足为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连接GD,(1)求证: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求FG的长.6.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经过圆心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点B.小圆的切线AC与大圆相交于点D,且CO平分∠ACB.(1)试判断BC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试判断线段AC、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8,BC=10,求大圆与小圆围成的圆环的面积.7.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BD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AE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DA平分∠BDE.(1)求证:AE⊥CD;(2)已知AE=4cm,CD=6cm,求⊙O的半径.8.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动点,点D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保持CD=OA.(Ⅰ)当直线CD与半圆O相切时(如图①),求∠ODC的度数;(Ⅱ)当直线CD与半圆O相交时(如图②),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若AE∥OC,求∠ODC的度数.9.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是⊙O外一点,△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为⊙O上一点,并且∠BMC=60°.(1)求证:AB是⊙O的切线;(2)若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0.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一点,CD与⊙O相切于点E,AD⊥CD于点D.(1)求证:AE平分∠DAC;(2)若AB=3,∠ABE=60°.①求AD的长;②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1.如图1,已知抛物线l1:y=﹣x2+x+3与y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l2:y=kx+b与抛物线l1交于另一点B,点A,B到直线x=2的距离相等.(1)求直线l2的表达式;(2)将直线l2向下平移个单位,平移后的直线l3与抛物线l1交于点C,D(如图2),判断直线x=2是否平分线段CD,并说明理由;(3)已知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和直线y=3x+m有两个交点M,N,对于任意满足条件的m,线段MN都能被直线x=h平分,请直接写出h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12.如图,点A(﹣2,0)、B(4,0)、C(3,3)在抛物线y=ax2+bx+c上,点D在y轴上,且DC⊥BC,∠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后两边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CF能否经过抛物线的顶点?若能,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3)若△FDC是等腰三角形,求点F的坐标.13.已知,一条抛物线的顶点为E(﹣1,4),且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C,点D 是这条抛物线上一点,它的横坐标为m,且﹣3<m<﹣1,过点D作DK⊥x轴,垂足为K,DK分别交线段AE、AC于点G、H.(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GH=HK;(3)当△CGH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1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C分别为坐标轴上的三个点,且OA=1,OB=3,OC=4,(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点A、B、C、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在(2)的条件下,请求出当|PM﹣AM|的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并直接写出|PM﹣AM|的最大值.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请直接写出点A,C,D的坐标;(2)如图(1),在x轴上找一点E,使得△CDE的周长最小,求点E的坐标;(3)如图(2),F为直线AC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且∠EAF=45°,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Q,连接EQ,求证:(1)EA是∠QED的平分线;(2)EF2=BE2+DF2.17.如图,抛物线y=﹣与x轴交于点A,点B,与y轴交于点C,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坐标为(m,0),过点P作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Q.(1)求点A、点B、点C的坐标;(2)求直线BD的解析式;(3)当点P在线段OB上运动时,直线l交BD于点M,试探究m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4)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Q,使△BDQ是以BD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ax﹣3a(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若以BD为直径的⊙M经过点C.(1)请直接写出C、D两点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使∠EDB=∠CBD?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如图,已知抛物线y=﹣(x2﹣7x+6)的顶点坐标为M,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C.(1)用配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顶点式:y=a(x﹣h)2+k(a≠0),并指出顶点M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点R,使得CR+AR的值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和点R的坐标;(3)以AB为直径作⊙N交抛物线于点P(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求证:直线MP是⊙N 的切线.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D点在y轴上,C点坐标为(2,0),BC=6,∠BCD=60°,点E是AB上一点,AE=3EB,⊙P 过D,O,C三点,抛物线y=ax2+bx+c过点D,B,C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ED是⊙P的切线;(3)若将△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E点的对应点E′会落在抛物线y=ax2+bx+c上吗?请说明理由;(4)若点M为此抛物线的顶点,平面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点B,D,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M(2,3)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交x轴于A,B两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点B作⊙M的切线,与直线MD交于N点.(1)求点B、点N的坐标以及直线BN的解析式;(2)求过A、N、B、三点(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2)中的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P,以点D,B,P三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请你求出第四个顶点Q的坐标,并判断Q是否在(2)中的抛物线上.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M经过原点O,且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6,0)、B(0,﹣8)两点.(1)求出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2)若有一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于y轴且经过点M,顶点C在⊙M上,开口向下,且经过点B,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3)设(2)中的抛物线交x轴于D、E两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S△PDE=S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C23.如图1,二次函数y=ax2﹣2ax﹣3a(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 的右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顶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若以AD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①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②如图2,点E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连接BE,将△OBE绕平面内某一点旋转180°,得到△PMN(点P、M、N分别和点O、B、E对应),并且点M、N都在抛物线上,作MF⊥x轴于点F,若线段MF:BF=1:2,求点M、N的坐标;③点Q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以Q为圆心的圆过A、B两点,并且和直线CD相切,如图3,求点Q的坐标.24.如图,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0,0)和(,)两点,点P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为圆心的⊙P总经过定点A(0,2).(1)求a,b,c的值;(2)求证: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P始终与x轴相交;(3)设⊙P与x轴相交于M(x1,0),N(x2,0)(x1<x2)两点,当△AM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的纵坐标.25.如图,直线与y轴交于A点,过点A的抛物线与直线交于另一点B,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点C(3,0).(1)求B点坐标以及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动点P在线段OC上,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C运动,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N.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线段MN的长与t的函数关系式,当t为何值时,MN的长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条件下(不考虑点P与点O、点C重合的情况),连接CM、BN,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CMN为平行四边形?问对于所求的t的值,平行四边形BCMN是否为菱形?说明理由.26.当﹣2≤x≤2时,求函数y=x2﹣2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7.某文具店购进一批纪念册,每本进价为20元,出于营销考虑,要求每本纪念册的售价不低于20元且不高于28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该纪念册每周的销售量y(本)与每本纪念册的售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销售单价为22元时,销售量为36本;当销售单价为24元时,销售量为32本.(1)请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获得150元的利润时,每本纪念册的销售单价是多少元?(3)设该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所获得的利润为w元,将该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文具店销售该纪念册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8.为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如图,已知排球场的长度OD为18米,位于球场中线处球网的高度AB为2.43米,一队员站在点O处发球,排球从点O的正上方1.8米的C点向正前方飞出,当排球运行至离点O的水平距离OE为7米时,到达最高点G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当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米时,求排球飞行的高度y(单位:米)与水平距离x(单位:米)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对方距球网0.5米的点F处有一队员,他起跳后的最大高度为3.1米,问这次她是否可以拦网成功?请通过计算说明.(3)若队员发球既要过球网,又不出边界,问排球飞行的最大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排球压线属于没出界)29.九年级(3)班数学兴趣小组经过市场调查整理出某种商品在第x天(1≤x≤90,且x 为整数)的售价与销售量的相关信息如下.已知商品的进价为30元/件,设该商品的售价为y(单位:元/件),每天的销售量为p(单位:件),每天的销售利润为w(单位:元).时间x(天) 1 30 60 90每天销售量p(件)198 140 80 20(1)求出w与x的函数关系式;(2)问销售该商品第几天时,当天的销售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3)该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共有多少天每天的销售利润不低于5600元?请直接写出结果.3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x2+4(m﹣1)x+m2=0(1)当m在什么范围取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设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x2,问m为何值时,x12+x22=17?(3)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x2,问x1和x2能否同号?若能同号,请求出相应m的取值范围;若不能同号,请说明理由.2016年11月26日1302729921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天门)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G,OG:OC=3:5,AB=8.(1)求⊙O的半径;(2)点E为圆上一点,∠ECD=15°,将沿弦CE翻折,交CD于点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根据AB⊥CD,垂足为G,OG:OC=3:5,AB=8,可以求得⊙O的半径;(2)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做出合适的辅助线,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扇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1)连接AO,如右图1所示,∵CD为⊙O的直径,AB⊥CD,AB=8,∴AG==4,∵OG:OC=3:5,AB⊥CD,垂足为G,∴设⊙O的半径为5k,则OG=3k,∴(3k)2+42=(5k)2,解得,k=1或k=﹣1(舍去),∴5k=5,即⊙O的半径是5;(2)如图2所示,将阴影部分沿CE翻折,点F的对应点为M,∵∠ECD=15°,由对称性可知,∠DCM=30°,S阴影=S弓形CBM,连接OM,则∠MOD=60°,∴∠MOC=120°,过点M作MN⊥CD于点N,∴MN=MO•sin60°=5×,∴S阴影=S扇形OMC﹣S△OMC==,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点评】本题考查垂径定理、扇形的面积、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2016•自贡)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为直径,弦BD=BA,BE⊥DC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1=∠BAD;(2)求证:BE是⊙O的切线.【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2)连接BO,求出OB∥DE,推出EB⊥OB,根据切线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1)∵BD=BA,∴∠BDA=∠BAD,∵∠1=∠BDA,∴∠1=∠BAD;(2)连接BO,∵∠ABC=90°,又∵∠BAD+∠BCD=180°,∴∠BCO+∠BCD=180°,∵OB=OC,∴∠BCO=∠CBO,∴∠CBO+∠BCD=180°,∴OB∥DE,∵BE⊥DE,∴EB⊥OB,∵OB是⊙O的半径,∴BE是⊙O的切线.【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2016•三明)如图,在△ABC中,∠C=90°,点O在AC上,以OA为半径的⊙O交AB 于点D,B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DE.(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BC=8,OA=2,求线段DE的长.【分析】(1)直线DE与圆O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由OD=OA,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ODE为直角,即可得证;(2)连接OE,设DE=x,则EB=ED=x,CE=8﹣x,在直角三角形O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DE的长.【解答】解:(1)直线DE与⊙O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OD=OA,∴∠A=∠ODA,∵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EB=ED,∴∠B=∠EDB,∵∠C=90°,∴∠A+∠B=90°,∴∠ODA+∠EDB=90°,∴∠ODE=180°﹣90°=90°,∴直线DE与⊙O相切;(2)连接OE,设DE=x,则EB=ED=x,CE=8﹣x,∵∠C=∠ODE=90°,∴OC2+CE2=OE2=OD2+DE2,∴42+(8﹣x)2=22+x2,解得:x=4.75,则DE=4.75.【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熟练掌握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4.(2016•宁波)如图,已知⊙O的直径AB=10,弦AC=6,∠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求DE的长.【分析】(1)连接OD,欲证明DE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OD⊥DE即可.(2)过点O作OF⊥AC于点F,只要证明四边形OFED是矩形即可得到DE=OF,在RT△AO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即可.【解答】证明:(1)连接OD,∵AD平分∠BAC,∴∠DAE=∠DAB,∵OA=OD,∴∠ODA=∠DAO,∴∠ODA=∠DAE,∴OD∥AE,∵DE⊥AC,∴OD⊥DE,∴DE是⊙O切线.(2)过点O作OF⊥AC于点F,∴AF=CF=3,∴OF===4.∵∠OFE=∠DEF=∠ODE=90°,∴四边形OFED是矩形,∴DE=OF=4.【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切线的判定方法,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5.(2016•本溪二模)已知等边三角形ABC,AB=12,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BC边交于点D,过点D作DF⊥AC,垂足为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连接GD,(1)求证: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求FG的长.【分析】(1)连接OD,证∠ODF=90°即可.(2)利用△ADF是30°的直角三角形可求得AF长,同理可利用△FHC中的60°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得FG长.【解答】(1)证明:连接OD,∵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为直径的半圆与BC边交于点D,∴∠B=∠C=∠ODB=60°,∴OD∥AC,∵DF⊥AC,∴∠CFD=∠ODF=90°,即OD⊥DF,∵OD是以边AB为直径的半圆的半径,∴DF是圆O的切线;(2)∵OB=OD=AB=6,且∠B=60°,∴BD=OB=OD=6,∴CD=BC﹣BD=AB﹣BD=12﹣6=6,∵在Rt△CFD中,∠C=60°,∴∠CDF=30°,∴CF=CD=×6=3,∴AF=AC﹣CF=12﹣3=9,∵FG⊥AB,∴∠FGA=90°,∵∠FAG=60°,∴FG=AFsin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等知识,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要猜想是相切,那么证直线和半径的夹角为90°即可;注意利用特殊的三角形和三角函数来求得相应的线段长.6.(2016•深圳模拟)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经过圆心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点B.小圆的切线AC与大圆相交于点D,且CO平分∠ACB.(1)试判断BC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试判断线段AC、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8,BC=10,求大圆与小圆围成的圆环的面积.【分析】(1)只要证明OE垂直BC即可得出BC是小圆的切线,即与小圆的关系是相切.(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Rt△OAD≌Rt△OEB,从而得出EB=AD,从而得到三者的关系是前两者的和等于第三者.(3)根据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即可得到圆环的面积.【解答】解:(1)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理由如下:过圆心O作OE⊥BC,垂足为E;∵AC是小圆的切线,AB经过圆心O,∴OA⊥AC;又∵CO平分∠ACB,OE⊥BC,∴OE=OA,∴BC所在直线是小圆的切线.(2)AC+AD=BC.理由如下:连接OD.∵AC切小圆O于点A,BC切小圆O于点E,∴CE=CA;∵在Rt△OAD与Rt△OEB中,,∴Rt△OAD≌Rt△OEB(HL),∴EB=AD;∵BC=CE+EB,∴BC=AC+AD.(3)∵∠BAC=90°,AB=8cm,BC=10cm,∴AC=6cm;∵BC=AC+AD,∴AD=BC﹣AC=4cm,∵圆环的面积为:S=π(OD)2﹣π(OA)2=π(OD2﹣OA2),又∵OD2﹣OA2=AD2,∴S=42π=16π(cm2).【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①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②所证切线与圆的交点不明确,可以过圆心作该直线的垂线段,证明垂线段的长等于半径.7.(2016•滨湖区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BD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AE交CD的延长线于点E,DA平分∠BDE.(1)求证:AE⊥CD;(2)已知AE=4cm,CD=6cm,求⊙O的半径.【分析】(1)欲证明AE⊥CD,只要证明∠EAD+∠ADE=90°即可;(2)过点O作OF⊥CD,垂足为点F.从而证得四边形AOFE是矩形,得出OF=AE,根据垂径定理得出DF=CD,在Rt△ODF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的半径.【解答】(1)证明:连接OA.∵AE是⊙O切线,∴OA⊥AE,∴∠OAE=90°,∴∠EAD+∠OAD=90°,∵∠ADO=∠ADE,OA=OD,∴∠OAD=∠ODA=∠ADE,∴∠EAD+∠ADE=90°,∴∠AED=90°,∴AE⊥CD;(2)解:过点O作OF⊥CD,垂足为点F.∵∠OAE=∠AED=∠OFD=90°,∴四边形AOFE是矩形.∴OF=AE=4cm.又∵OF⊥CD,∴DF=CD=3cm.在Rt△ODF中,OD==5cm,即⊙O的半径为5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2016•河西区一模)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动点,点D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保持CD=OA.(Ⅰ)当直线CD与半圆O相切时(如图①),求∠ODC的度数;(Ⅱ)当直线CD与半圆O相交时(如图②),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若AE∥OC,求∠ODC的度数.【分析】(1)连接OC,因为CD是⊙O的切线,得出∠OCD=90°,由OC=CD,得出∠ODC=∠COD,即可求得.(2)连接OE,利用等腰三角形及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ODC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①,连接OC,∵OC=OA,CD=OA,∴OC=CD,∴∠ODC=∠COD,∵CD是⊙O的切线,∴∠OCD=90°,∴∠ODC=45°;(2)如图②,连接OE.∵CD=OA,∴CD=OC=OE=OA,∴∠1=∠2,∠3=∠4.∵AE∥OC,∴∠2=∠3.设∠ODC=∠1=x,则∠2=∠3=∠4=x.∴∠AOE=∠OCD=180°﹣2x.∵∠6=∠1+∠2=2x.∵OE=OC,∴∠5=∠6=2x.∵AE∥OC,∴∠4+∠5+∠6=180°,即:x+2x+2x=180°,∴x=36°.∴∠ODC=36°.【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等,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2015•德阳)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是⊙O外一点,△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为⊙O上一点,并且∠BMC=60°.(1)求证:AB是⊙O的切线;(2)若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结OB、OD、OC,如图1,由于D为BC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的推理得OD⊥BC,∠BOD=∠COD,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D=∠M=60°,则∠OBD=30°,所以∠ABO=90°,于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AB是⊙O的切线;(2)作DM⊥AB于M,DN⊥AC于N,连结AD,如图2,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得AD平分∠BAC,∠BAC=60°,则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M=DN,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MDN=120°,由于∠EDF=120°,所以∠MDE=∠NDF,接着证明△DME≌△DNF得到ME=NF,于是BE+CF=BM+CN,再计算出BM=BD,CN=OC,则BE+CF=BC,于是可判断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边长的一半,再计算BC的长即可.【解答】(1)证明:连结OB、OD、OC,如图1,∵D为BC的中点,∴OD⊥BC,∠BOD=∠COD,∴∠ODB=90°,∵∠BMC=∠BOC,∴∠BOD=∠M=60°,∴∠OBD=30°,∵△ABC为正三角形,∴∠ABC=60°∴∠ABO=60°+30°=90°,∴AB⊥OB,∴AB是⊙O的切线;(2)解:BE+CF的值是为定值.作DH⊥AB于H,DN⊥AC于N,连结AD,如图2,∵△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BAC=60°,∴DH=DN,∠HDN=120°,∵∠EDF=120°,∴∠HDE=∠NDF,在△DHE和△DNF中,,∴△DHE≌△DNF,∴HE=NF,∴BE+CF=BH﹣EH+CN+NF=BH+CN,在Rt△DHB中,∵∠DBH=60°,∴BH=BD,同理可得CN=OC,∴BE+CF=OB+OC=BC,∵BD=OB•cos30°=,∴BC=2,∴BE+CF的值是定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0.(2012•广元)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一点,CD与⊙O相切于点E,AD⊥CD于点D.(1)求证:AE平分∠DAC;(2)若AB=3,∠ABE=60°.①求AD的长;②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连接OE,由切线的性质可知,OE⊥CD,再根据AD⊥CD可知AD∥OE,故∠DAE=∠AEO,再由OA=OE可知∠EAO=∠AEO,故∠DAE=∠EAO,故可得出结论;(2)①先根据∠ABE=60°求出∠EAO的度数,进而得出∠DAE的度数,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E及BE的长,在Rt△AD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AD的长;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OE的度数,再根据OA=OB可知S△AOE=S△BOE=S△ABE求出△AOE的面积,由S阴影=S扇形AOE﹣S△AO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连接OE.∵CD是⊙O的切线,∴OE⊥CD,∵AD⊥CD,∴AD∥OE,∴∠DAE=∠AEO,∵OA=OE,∴∠EAO=∠AEO,∴∠DAE=∠EAO,∴AE平分∠DAC;(2)①∵AB是⊙O的直径,∴∠AEB=90°,∵∠ABE=60°,∴∠EAO=30°,∴∠DAE=∠EAO=30°,∵AB=3,∴AE=AB•cos30°=3×=,BE=AB=,在Rt△ADE中,∵∠DAE=30°,AE=,∴AD=AE•cos30°=×=;②∵∠EAO=∠AEO=30°,∴∠AOE=180°﹣∠EAO﹣∠AEO=180°﹣30°﹣30°=120°,∵OA=OB,∴S△AOE=S△BOE=S△ABE,∴S阴影=S扇形OAE﹣S△AOE=S扇形OAE﹣S△ABE═﹣×××=﹣=.【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及扇形面积的计算,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2016•宁德)如图1,已知抛物线l1:y=﹣x2+x+3与y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l2:y=kx+b与抛物线l1交于另一点B,点A,B到直线x=2的距离相等.(1)求直线l2的表达式;(2)将直线l2向下平移个单位,平移后的直线l3与抛物线l1交于点C,D(如图2),判断直线x=2是否平分线段CD,并说明理由;(3)已知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和直线y=3x+m有两个交点M,N,对于任意满足条件的m,线段MN都能被直线x=h平分,请直接写出h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1)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A的坐标,再根据点A,B到直线x=2的距离相等,求出点B的横坐标为4,因为B也在抛物线上,当x=4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y的值,即是点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l2的表达式;(2)根据平移规律写出直线l3表达式,计算出直线l3与直线x=2的交点坐标(2,﹣1.5),根据二次函数和直线l3的解析式列方程组求出C、D两点的坐标,由中点坐标公式计算CD 的中点坐标,恰好与直线l3与直线x=2的交点重合,所以直线x=2平分线段CD;(3)先设M(x1,y1),N(x2,y2),根据M、N是抛物线和直线y=3x+m的交点,列方程组得:x1+x2=﹣,由中点坐标公式列式可得结论.【解答】解:(1)当x=0时,y=3,∴A(0,3),∴A到直线x=2的距离为2,∵点A,B到直线x=2的距离相等,∴B到直线x=2的距离为2,∴B的横坐标为4,当x=4时,y=﹣×42+4+3=﹣1,∴B(4,﹣1),把A(0,3)和B(4,﹣1)代入y=kx+b中得:,解得:,∴直线l2的表达式为:y=﹣x+3;(2)直线x=2平分线段CD,理由是:直线l3表达式为:y=﹣x+3﹣=﹣x+0.5,当x=2时,y=﹣2+0.5=﹣1.5,,解得:或,∴C(﹣1,1.5)、D(5,﹣4.5),∴线段CD的中点坐标为:x==2,y==﹣1.5,则直线x=2平分线段CD;(3),ax2+(b﹣3)x+c﹣m=0,则x1、x2是此方程的两个根,x1+x2=﹣,∵线段MN都能被直线x=h平分,设线段MN的中点为P,则P的横坐标为h,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h==﹣.【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与方程组相结合,理解上有难度;要熟知中点坐标公式:若A(a,b),B(m,n),则AB的中点坐标x=,y=;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就是两函数解析式所列方程组的解.12.(2016•东丽区二模)如图,点A(﹣2,0)、B(4,0)、C(3,3)在抛物线y=ax2+bx+c 上,点D在y轴上,且DC⊥BC,∠BCD绕点C顺时针旋转后两边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E、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CF能否经过抛物线的顶点?若能,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3)若△FDC是等腰三角形,求点F的坐标.【分析】(1)由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可以由两根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x﹣4),求出a的值即可;(2)由C、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得CB直线方程为:y=﹣3x+12,设CD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x+m,求出m的值,进而求出D点的值,由抛物线解析式可以顶点公式或对称轴x=1解得顶点M坐标,由C、M两点坐标可以求得CM即CF直线方程,CE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x+n,求出n的值,进而求出E点的坐标;(3)由C、D两点坐标可以求得CD=,△FDC是等腰△可以有三种情形:①当FD=CD;②FC=CD;③FD=FC,分别求出F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由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可以由两根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x﹣4),然后将C点坐标代入得:a(3+2)(3﹣4)=3,解得:a=﹣,故抛物线解析式是:y=﹣(x+2)(x﹣4);(2)由C、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得CB直线方程为:y=﹣3x+12,∵CD⊥CB,∴CD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x+m,将C点坐标代入得:m=2,∴CD直线方程为:y=x+2,∴D点坐标为:D(0,2),由抛物线解析式可以顶点公式或对称轴x=1解得顶点M坐标为M(1,),∴由C、M两点坐标可以求得CM即CF直线方程为:y=﹣x+,∴F点坐标为:F(0,),∴CE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x+n,将C点坐标代入得:n=,∴CE直线方程为:y=x+,令y=0,解得:x=﹣,∴E点坐标为E(﹣,0),∴能;(3)由C、D两点坐标可以求得CD=,则△FDC是等腰△可以有三种情形:①FD=CD=,则F点坐标为F(0,2+),②FC=CD=,过C点作y轴垂线,垂足为H点,则DH=1,则FH=1,则F点坐标为F(0,4),③FD=FC,作DC的中垂线FG,交y轴于F点,交DC于G点,由中点公式得G点坐标为G(,),由DC两点可以求得DC直线方程为:y=x+2,则FG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3x+p,将G点坐标代入解得:p=7,故F点坐标为(0,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解析式的求法,特别是(3)问需要分类讨论,此题难度较大,希望同学们仔细作答.13.(2016•崇明县二模)已知,一条抛物线的顶点为E(﹣1,4),且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这条抛物线上一点,它的横坐标为m,且﹣3<m<﹣1,过点D作DK⊥x轴,垂足为K,DK分别交线段AE、AC于点G、H.(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GH=HK;(3)当△CGH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分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 (a≠0),将点A的坐标代入求得a的值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求得直线AE、AC的解析式,由点D的横坐标为m,可求得KG、KH的长(用含m的式子),从而可证明GH=HK;(3)可分为CG=CH,GH=GC,HG=HC三种情况,接下来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1)解:∵抛物线的顶点为E(﹣1,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 (a≠0).又∵抛物线过点A(﹣3,0),∴4a+4=0,解得:a=﹣1.∴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2)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将A(﹣3,0),E(﹣1,4),代入得:,解得:k=2,b=6,∴直线AE的解析式为y=2x+6.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1x+b1.∵将A(﹣3,0),C(0,3)代入得:,解得:k=1,b=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D的横坐标为m,DK⊥x轴∴G(m,2m+6),H(m,m+3).∵K(m,0)∴GH=m+3,HK=m+3.∴GH=HK.(3)由(2)可知:C(0,3),G(m,2m+6),H(m,m+3)。
专题05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要点】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有序数对概念: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b)。
【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两轴的定义: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通常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两坐标轴交点为其原点。
坐标平面: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叫坐标平面。
象限的概念:x轴和y轴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
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点的坐标:对于坐标轴内任意一点A,过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A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a,b)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a,b)。
知识点二点的坐标的有关性质(考点)性质一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象限横坐标x纵坐标y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性质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x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2.y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3.原点位置的点,横、纵坐标都为0. 性质三 象限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1.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2.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性质四 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1.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2.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P ),(b a ,则 1.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3.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2b a +XXX性质六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平移变化性质七 对称点的坐标1.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小结:坐标轴上 点P (x ,y ) 连线平行于 坐标轴的点 点P (x ,y )在各象限 的坐标特点 象限角平分线上 的点 X 轴Y 轴原平行X 轴平行Y 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一、第二、XyP2P mm -nOXy P3Pnm -nOn -XyP1Pnn -mO【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一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解题思路】要确定位置坐标,需根据题目信息、明确行和列的实际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典例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小李、小王、小张、小谢原有位置如图(横为排、竖为列),小李在第2排第4列,小王在第3排第3列,小张在第4排第2列,小谢在第5排第4列.撤走第一排,仍按照原有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李现在位置为第1排第2列B .小张现在位置为第3排第2列C .小王现在位置为第2排第2列D .小谢现在位置为第4排第2列【答案】B【分析】由于撤走一排,则四人所在的列数不变、排数减一,据此逐项排除即可. 【详解】解:A. 小李现在位置为第1排第4列,故A 选项错误; B. 小张现在位置为第3排第2列,故B 选项正确; C. 小王现在位置为第2排第3列,故C 选项错误; D. 小谢现在位置为第4排第4列,故D 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1-1.(2018·广西柳州市中考模拟)初三(1)班的座位表如图所示,如果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过道也占一个位置”,例如小王所对应的坐标为(3,2),小芳的为(5,1),小明的为(10,2),那么小李所对应的坐标是( )点象限 象限 象限 象限 三象限 四象限 (x,0)(0,y)(0,0)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x >0 y >0 x <0 y >0 x <0 y <0 x >0 y <0(m,m) (m,-m)A .(6,3)B .(6,4)C .(7,4)D .(8,4)【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知小李所对应的坐标是(7,4).故选C.变式1-2.(2017·北京门头沟区一模)小军邀请小亮去他家做客,以下是他俩的对话: 小军:“你在公交总站下车后,往正前方直走400米,然后右转直走300米就到我家了” 小亮:“我是按照你说的走的,可是走到了邮局,不是你家…”小军:“你走到邮局,是因为你下公交车后朝向东方走的,应该朝向北方走才能到我家…” 根据两人的对话记录,从邮局出发走到小军家应( ) A .先向北直走700米,再向西走100米 B .先向北直走100米,再向西走700米 C .先向北直走300米,再向西走400米 D .先向北直走400米,再向西走300米 【答案】A【分析】根据对话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从邮局出发走到小军家应:向北直走700米,再向西直走100米.故选:A .考查题型二 求点的坐标典例2.(2021·天津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OBCD 是正方形,O ,D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0,()0,6,点C 在第一象限,则点C 的坐标是( )A .()6,3B .()3,6C .()0,6D .()6,6【答案】D【分析】利用O ,D 两点的坐标,求出OD 的长度,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B ,BC 的长度,进而得出C 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O ,D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0,()0,6,∴OD =6,∵四边形OBCD 是正方形,∴OB ⊥BC ,OB =BC =6 ∴C 点的坐标为:()6,6, 故选:D .变式2-1.(2021·山东滨州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4,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M 的坐标为( ) A .()4,5- B .(5,4)-C .(4,5)-D .(5,4)-【答案】D【分析】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及点所在的象限解答即可. 【详解】设点M 的坐标为(x ,y ), ∵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4, ∴4y =, ∴4y =±,∵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5, ∴5x =, ∴5x =±,∵点M 在第四象限内, ∴x=5,y=-4,即点M 的坐标为(5,-4) 故选:D.变式2-2.(2021·湖北襄阳市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点A 的坐标为()4,0,点C 的坐标为()4,4,点D 在y 轴上,则点B 的坐标为( )A .(4,2)B .(2,8)C .(8,4)D .(8,2)【答案】D【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 的坐标(0,2),进而得出点B 的坐标即可. 【详解】连接AC ,BD ,AC 、BD 交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A =4,AC =4, ∴ED =OA =EB =4,AC =2EA =4, ∴BD =8,OD =EA =2 ∴点B 坐标为(8,2), 故选:D .变式2-3.(2021·广东二模)已知点2,24()P m m +-在x 轴上,则点Р的坐标是( ) A .()4,0 B .()0,8C .()4,0-D .()0,8-【答案】A【分析】根据点P 在x 轴上,即y=0,可得出m 的值,从而得出点P 的坐标. 【详解】解:∵点2,24()P m m +-在x 轴上, ∴240m -=,∴2m=;∴2224m+=+=,∴点P为:(4,0);故选:A.变式2-4.(2021·广西一模)点M(3,1)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3,1)B.(3,﹣1)C.(﹣3.﹣1)D.(1,3)【答案】A【分析】根据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点M(3,1)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1),故选:A.考查题型三点的坐标的规律探索【解题思路】考查坐标的规律探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坐标的变化规律.典例3.(2021·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21的坐标为()A.(﹣1008,0)B.(﹣1006,0)C.(2,﹣504)D.(1,505)【答案】A【分析】观察图形可以看出A1﹣﹣A4;A5﹣﹣﹣A8;…每4个为一组,由于2021÷4=504…3,A2021在x 轴负半轴上,纵坐标为0,再根据横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观察图形可以看出A1﹣﹣A4;A5﹣﹣﹣A8;…每4个为一组,∵2021÷4=504 (3)∴A2021在x轴负半轴上,纵坐标为0,∵A3、A7、A11的横坐标分别为0,﹣2,﹣4,∴A2021的横坐标为﹣(2021﹣3)×12=﹣1008.∴A 2021的坐标为(﹣1008,0). 故选A .变式3-1.(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的指令是: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其移动路线如图所示,第一次移动到点1A ,第二次移动到点2A ……第n 次移动到点n A ,则点2019A 的坐标是( )A .()1010,0B .()1010,1C .()1009,0D .()1009,1【答案】C【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2019A 的坐标. 【详解】()10,1A ,()21,1A ,()31,0A ,()42,0A ,()52,1A ,()63,1A ,…,201945043÷=⋅⋅⋅,所以2019A 的坐标为()50421,0⨯+, 则2019A 的坐标是()1009,0, 故选C .变式3-2.(2021·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 沿x 轴向右滚动到△AB 1C 1的位置,再到△A 1B 1C 2的位置……依次进行下去,若已知点A(4,0),B(0,3),则点C 100的坐标为( )A .121200,5⎛⎫ ⎪⎝⎭B .()600,0C .12600,5⎛⎫ ⎪⎝⎭D .()1200,0【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滚动,可得出:每滚动3次为一个周期,点C 1,C 3,C 5,…在第一象限,点C 2,C 4,C 6,…在x 轴上,由点A ,B 的坐标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进而可得出点C 2的横坐标,同理可得出点C 4,C 6的横坐标,根据点的横坐标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点C 2n 的横坐标为2n×6(n 为正整数)”,再代入2n=100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每滚动3次为一个周期,点C 1,C 3,C 5,…在第一象限,点C 2,C 4,C 6,…在x 轴上.∵A(4,0),B(0,3), ∴OA=4,OB=3,∴,∴点C 2的横坐标为4+5+3=12=2×6, 同理,可得出:点C 4的横坐标为4×6,点C 6的横坐标为6×6,…, ∴点C 2n 的横坐标为2n×6(n 为正整数), ∴点C 100的横坐标为100×6=600, ∴点C 100的坐标为(600,0). 故选:B .考查题型四 判断点的象限【解题思路】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需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典例4.(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A a 在第二象限内,则a 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32-C .43D .4或-4【答案】B【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即可判断. 【详解】解:∵点(,2)A a 是第二象限内的点, ∴0a <,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数是32-, 故选:B变式4-1.(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2,3P x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分析得出答案.【详解】∵x 2+2>0,∴点P (x 2+2,−3)所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故选:D .变式4-2.(2021·湖北黄冈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 a b -在第三象限,则点(,)B ab b -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A【分析】根据点(,)A a b -在第三象限,可得0a <,0b -<,进而判定出点B 横纵坐标的正负,即可解决.【详解】解:∵点(,)A a b -在第三象限,∴0a <,0b -<,∴0b >,∴0ab ->,∴点B 在第一象限,故选:A .变式4-4.(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已知0,0a b ab +>>,则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是( )A .(),a bB .(),a b -C .(),a b --D .(),a b -【答案】B 【分析】根据0,0a b ab +>>,得出0,0a b >>,判断选项中的点所在的象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0,0a b ab +>>∴0,0a b >>选项A:(),a b 在第一象限选项B:(),a b -在第二象限选项C:(),a b --在第三象限选项D:(),a b -在第四象限小手盖住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考查题型五 点坐标的有关性质1.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2017·四川中考模拟)如果点P(a -4,a)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A .(4,0)B .(0,4)C .(-4,0)D .(0,-4)【答案】B【解析】由点P(a−4,a)在y 轴上,得a−4=0,解得a=4,P 的坐标为(0,4),故选B.2.(2018·广西柳州十二中中考模拟)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点P 坐标为()A .(0,﹣4)B .(4,0)C .(0,﹣2)D .(2,0)【答案】D【详解】解:∵点P (m+3,m+1)在x 轴上,∴y =0,∴m+1=0,解得:m =﹣1,∴m+3=﹣1+3=2,∴点P 的坐标为(2,0).故选:D .3.(2021·甘肃中考真题)已知点(224)P m m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A .(40),B .(04),C .40)(-,D .(0,4)-【答案】A【详解】 解:点224P m m +(,﹣)在x 轴上,240m ∴﹣=,解得:2m =,24m ∴+=,则点P 的坐标是:()4,0.故选:A .4.(2021·甘肃中考模拟)已知点P (m+2,2m ﹣4)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A .(4,0)B .(0,4)C .(﹣4,0)D .(0,﹣4)【答案】A【详解】解:∵点P (m+2,2m ﹣4)在x 轴上,∴2m ﹣4=0,解得:m =2,∴m+2=4,则点P 的坐标是:(4,0).故选:A .5.(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中考模拟)如果点P (m +3,m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则m =() A .﹣1 B .﹣3 C .﹣2 D .0【答案】A【详解】由P (m +3,m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得m +1=0.解得:m =﹣1,故选:A .2.象限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1.已知点A(-3+a,2a+9)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_________【答案】-2【详解】∵点A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3+a+2a+9=0解得a=-22.(2018·广西中考模拟)若点N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点N到y轴的距离为2,则点N的坐标是( )A.(2,2) B.(-2,-2) C.(2,2)或(-2,-2) D.(-2,2)或(2,-2)【答案】C【解析】已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M到x轴的距离为2,所以点M到y轴的距离也为2.当点M 在第一象限时,点M的坐标为(2,2);点M在第三象限时,点M的坐标为(-2,-2).所以,点M的坐标为(2,2)或(-2,-2).故选C.3.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2021·广西中考模拟)已知点A(a﹣2,2a+7),点B的坐标为(1,5),直线AB∥y轴,则a的值是()A.1 B.3 C.﹣1 D.5【答案】B【详解】解:∵AB∥y轴,∴点A横坐标与点A横坐标相同,为1,可得:a -2=1,a=3故选:B.2.(2018·天津中考模拟)如果直线AB平行于y轴,则点A,B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A.横坐标相等B.纵坐标相等C.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D.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直线AB平行于y轴,∴点A,B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相等.故选A.3.(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中考模拟)已知点A(5,﹣2)与点B(x,y)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且B到y轴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B是坐标是()A.(4,﹣2)或(﹣4,﹣2)B.(4,2)或(﹣4,2)C.(4,﹣2)或(﹣5,﹣2)D.(4,﹣2)或(﹣1,﹣2)【答案】A【详解】∵A(5,﹣2)与点B(x,y)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B的纵坐标y=﹣2,∵“B到y轴的距离等于4”,∴B的横坐标为4或﹣4.所以点B的坐标为(4,﹣2)或(﹣4,﹣2),故选A.4.(2021·江苏中考模拟)若线段AB∥x轴且AB=3,点A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坐标为()A.(5,1)B.(﹣1,1)C.(5,1)或(﹣1,1)D.(2,4)或(2,﹣2)【答案】C【详解】∵AB∥x轴且AB=3,点A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5,1)或(﹣1,1)5.(2018·江苏中考模拟)已知点M(﹣1,3),N(﹣3,3),则直线MN与x轴、y轴的位置关系分别为()A.相交,相交B.平行,平行C.垂直,平行D.平行,垂直【答案】D【详解】由题可知,M、N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所以直线MN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相交.故选:D.4.点到坐标轴距离1.(2018·天津中考模拟)已知平面内不同的两点A (a +2,4)和B (3,2a +2)到x 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A .﹣3B .﹣5C .1或﹣3D .1或﹣5【答案】A【解析】∵点A (a +2,4)和B (3,2a +2)到x 轴的距离相等,∴4=|2a +2|,a +2≠3,解得:a =−3,故选A .2.(2018·江苏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 ,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则点M 的坐标是( )A .(3,4)-B .(4,3)-C .(4,3)-D .()3,4- 【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x=-4,y=3,即M 点的坐标是(-4,3),故选C .3.(2017·北京中考模拟)点P 是第二象限的点且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则点P 的坐标是( ) A .(﹣3,4)B .( 3,﹣4)C .(﹣4,3)D .( 4,﹣3) 【答案】C【详解】由点且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得|y|=3,|x|=4.由P 是第二象限的点,得x=-4,y=3.即点P 的坐标是(-4,3),故选C .4.(2012·江苏中考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到x 轴的距离为( )A.3 B.-3 C.4 D.-4【答案】C【详解】∵|4|=4,∴点P(-3,4)到x轴距离为4.故选C.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平移变化1.(2021·山东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1)B.(﹣1,﹣2)C.(﹣1,2)D.(1,2)【答案】A【解析】已知将点A(1,﹣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可得点A′的横坐标为1﹣2=﹣1,纵坐标为﹣2+3=1,即A′的坐标为(﹣1,1).故选A.2.(2021·北京中考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4,-1),B(1,1)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B′,若点A′的坐标为(-2,2),则点B′的坐标为()A.(-5,4) B.(4,3) C.(-1,-2) D.(-2,-1)【答案】A【详解】∵点A(4,﹣1)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A′(﹣2,2),∴点B(1,1)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5,4).故选A.3.(2015·广西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 B.(-8,5) C.(-8,-1) D.(2,-1)【答案】D【解析】解:在坐标系中,点(﹣3,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2,2),再把(2,2)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的坐标为(2,﹣1),则A点的坐标为(2,﹣1).故选:D.4.(2016·四川中考真题)已知△ABC顶点坐标分别是A(0,6),B(﹣3,﹣3),C(1,0),将△ABC平移后顶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4,10),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A.(7,1)B.B(1,7)C.(1,1)D.(2,1)【答案】C【解析】因为4-0=4,10-6=4,所以由点A到点A1的平移是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则点B的对应点1B的坐标为(1,1)故选C.5.(2018·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中考模拟)在坐标系中,将点P( -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A.(2,4)B.(1,5) C.(1,-3) D.(-5,5)【答案】B【详解】将点P( -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1,5).故选B.6.对称点的坐标1.(2021·广东中考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1,2)B.(﹣1,﹣2)C.(﹣1,2)D.(﹣2,1)【答案】A【解析】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2),故选A.2.(2021·山东中考模拟)已知点P(a+1,2a﹣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A.﹣1<a<B.﹣<a<1 C.a<﹣1 D.a>【答案】C【详解】依题意得P点在第三象限,∴,解得:a <﹣1.故选C .3.(2014·广西中考真题)已知点A (a ,2013)与点B (2014,b )关于x 轴对称,则a+b 的值为( ) A .﹣1B .1C .2D .3 【答案】B【解析】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的特点是,x 相同即横坐标,y 相反即纵坐标相反,故a=2014,b=-2013,故a+b=1 4.(2018·广西中考模拟)已知点P(a +l ,2a -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B .31a 2-<<C .3a 12-<<D .3a 2> 【答案】B【解析】∵点P (a +1,2a -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点P 在第四象限。
初三数学26题复习题一、选择题1. 若二次方程 \( ax^2 + bx + c = 0 \) 的判别式 \( \Delta =b^2 - 4ac \) 等于0,那么该方程:A. 无实数解B. 有两个实数解C. 有一个实数解D. 无法确定2. 函数 \( y = 2x + 3 \) 与 \( y = -x + 5 \) 的交点坐标是:A. (-1, 2)B. (2, 7)C. (4, 11)D. (1, 5)二、填空题1. 已知点A(-3, 4)和点B(1, -2),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________。
2. 一个圆的半径为5,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那么这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解方程组:\[\begin{cases}x + y = 5 \\2x - y = 1\end{cases}\]2.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且满足 \( a^2 + b^2 = c^2 \),求证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3. 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成本函数为 \( C(x) = 100 + 20x \),收入函数为 \( R(x) = 60x - x^2 \)。
求该工厂生产多少件产品时,利润最大。
四、应用题1.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30名男生和10名女生。
如果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求这名学生是男生的概率。
2.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8cm和6c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结束语通过这些复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初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提高解题技巧和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三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经典例题)目录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2)(一)、知识框架 (2)(二)知识详解 (2)(三)典型例题 (5)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7)(一)知识点复习 (7)(二)经典例题 (8)第三章、二次根式 (9)(一)、知识框架 (10)(二)、典型例题 (10)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11)(一)知识框架 (11)(二)、知识详解 (12)(三)、典型例题 (13)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圆的有关知识) (14)(一)、知识框架 (14)(二)知识点详解 (15)(三)、典型例题 (20)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5.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注意: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其高为: ,面积为: 。
1.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4个判定定理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2个判定定理注注意:(1)中点四边形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②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③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新四边形是 。
(2)菱形的面积公式:ab S 21=(b a ,是两条对角线的长) 注意:(1)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割和拼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解决。
即需要掌握常作的辅助线。
(2)梯形的面积公式:()lh h b a S =+=21(l -中位线长)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一)、知识框架(二)知识详解2.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2.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九年级数学复习题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学习资料,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知识点分类复习题【实弹射击】1、(08广东省)将两块大小一样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斜边AB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与BD相交于点E,连结CD.(1)填空:如图a,AC= ,BD= ;四边形ABCD是梯形.(2)请写出图a中所有的类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图10(3)如图b,若以AB所在直线为轴,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ΔABD不动,将ΔABC向轴的正方向平移到ΔFGH的位置,FH与BD相交于点P,设AF=t,ΔFBP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值范畴.图a2、(09广东省) 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 ∽Rt△MCN;(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并求出面积;(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 ∽Rt△AMN,求此时x的值.3、(10广东省)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
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动身,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 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连接FM、FN,当F、N、M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
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x秒。
试解答下列问题:(1)说明△FMN∽△QWP;(2)设0≤x≤4(即M从D到A运动的时间段)。
初三数学总复习----重点题型训练(3分)(2012•铁岭)如图,点A在双曲线y=上,点B在双曲线y=(k≠0)上,AB∥x轴,分别过点A、B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C,若矩形ABCD的面积是8,则k的值为()A.12 B.10 C.8D.6(2012•朝阳)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若点A 的坐标为(﹣2,﹣3),则k的值为()A .1 B.﹣5 C.4D.1或﹣5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158x-x2=+的两个解恰好分别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的周长为()A 、13B 、11或13C 、11D 、126、有三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 2-,3, 4的不透明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 从中任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余的卡片中任取一张, 则两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正偶数的概率是( )A 、94B 、121 C 、31 D 、617、如图 在直角△ABC 中,∠BAC=90°边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边BC 于点E ,连接AE ,则△ACEA 、16B 、15C 、14D 、13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x 5.2815x 8=+ B 、155.28x 8+=xC 、x 5.2841x 8=+D 、415.28x 8+=x 9、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5,AC=6,过点D作AC 的平行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A、22B、24C、48D、4410、如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x4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上,AB∥x 轴,分别过点A、B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D,若OC=31OD,则k的值为()A、10B、12C、14D、16(3分)(2012•营口)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30°.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的路线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y (B、P两点重合时,△ABP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运动的路程为x,则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 .B.C.D.(3分)(2012•铁岭)如图,点E、F、G、H分别为菱形A1B1C1D1各边的中点,连接A1F、B1G、C1H、D1E得四边形A2B2C2D2,以此类推得四边形A3B3C3D3…,若菱形A1B1C1D1的面积为S,则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为_________.(3分)(2012•营口)如图,直线y=﹣x+b 与双曲线(x >0)交于A 、B 两点,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E 、F 两点,连接OA 、OB ,若S △AOB =S △OBF +S △OAE ,则b= _________ .1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6中放入5个白球(袋中所有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摇匀后摸出一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恰好为52,那么此袋中原有绿球__________个。
16、如图,在□ABCD 中,∠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边于点E ,交对角线AC 于点F ,若53BC AB =,则=AC AF _______。
17、如图,矩形ABCD 中,点P 、Q 分别是边AD 和BC 的中点,沿过C 点的直线折叠矩形ABCD 使点B 落在线段PQ 上的点 F 处,折痕交AB 边于点E ,交线段PQ 于点G ,若BC 长为3, 则线段FG 的长为__________。
18、如图,下图是一组由菱形和矩形组成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中菱形的面积为S(S为常数),第2个图中阴影部分是由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矩形和再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菱形产生的,依此类推……,则第n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
(n≥2,且n是正整数)22.小刚和小明两位同学玩一种游戏.游戏规则为:两人各执“象、虎、鼠”三张牌,同时各出一张牌定胜负,其中象胜虎、虎胜鼠、鼠胜象,若两人所出牌相同,则为平局.例如,小刚出象牌,小明出虎牌,则小刚胜;又如,两人同时出象牌,则两人平局.(1)一次出牌小刚出“象”牌的概率是多少?(2)如果用A B C,,分别表示小刚的象、虎、鼠三张牌,用1A,1B,1C 分别表示小明的象、虎、鼠三张牌,那么一次出牌小刚胜小明的概率小刚小明是多少?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树形图)法加以说明.A B CA1 B1 C1第22题图24.一辆经营长途运输的货车在高速公路的A处加满油后,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前往与A处相距636千米的B地,下表记录的是货车一次加满油后油箱内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1)请你认真分析上表中所给的数据,用你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中的一种来表示y与x之间的变化规律,说明选择这种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按照(1)中的变化规律,货车从A处出发行驶4.2小时到达C处,求此时油箱内余油多少升?(3)在(2)的前提下,C处前方18千米的D处有一加油站,根据实际经验此货车在行驶中油箱内至少保证有10升油,如果货车的速度和每小时的耗油量不变,那么在D处至少加多少升油,才能使货车到达B 地.(货车在D处加油过程中的时间和路程忽略不计)25.(14分)(2012•营口)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M是AD 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EM并延长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F.(1)如图1,求证:AE=DF;(2)如图2,若AB=2,过点M作MG⊥EF交线段BC于点G,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过点M作MG⊥EF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G.①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②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1)求证:①BE CD =;②AMN △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o ,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 交线段BC 于点P .求证:PBD AMN △∽△.CEN DA BM图①C AE M BDN图② 第25题图23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90º,∠A=∠D=30º,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º<α<60º,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º<β<180º,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EF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ACB图①图②22、某商店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滑板车,共花费13000元,所购进甲型车的数量不少于乙型车数量的二倍,但不超过乙型车数量的三倍。
现已知甲型车每辆进价200元,乙型车每辆进价400元,设商店购进乙型车x辆。
(1)商店有哪几种购车方案?(2)若商店将购进的甲、乙两种型号的滑板车全部售出,并且销售甲型车每辆获得利润70元,销售乙型车每辆获得利润50元,写出此商店销售这两种滑板车所获得的总利润y(元)与购进乙型车的辆数x(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商店购进乙型车多少辆时所获得的利润最大?25、已知,在△ABC中,AB=AC。
过A点的直线a从与边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 ,直线a交BC边于点P(点P不与点B、点C重合),△BMN的边MN始终在直线a上(点M在点N 的上方),且BM=BN,连接CN。
(1)当∠BAC=∠MBN=90°时,①如图a,当θ=45°时,∠ANC的度数为_______;②如图b,当θ≠45°时,①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2)如图c,当∠BAC=∠MBN≠90°时,请直接写出∠ANC与∠BA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25.(12分)(2012•朝阳)某商家经销一种绿茶,用于装修门面已投资3000元,已知绿茶每千克成本50元,在第一个月的试销时间内发现,销量w(kg)随销售单价x(元/kg)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70 75 80 85 90 …销售单价x(元/kg)…100 90 80 70 60 …销售量w(kg)设该绿茶的月销售利润为y(元)(销售利润=单价×销售量﹣成本﹣投资).(1)请根据上表,写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3)若在第一个月里,按使y获得最大值的销售单价进行销售后,在第二个月里受物价部门干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90元,要想在全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使第二个月的利润达到1700元,那么第二个月里应该确定销售单价为多少元?25.(12分)(2012•铁岭)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θ(0°<θ<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①如图a,当θ=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_________(填“是”或“否”),∠BOE=_________度;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2)如图c,在AB和AC上分别截取点B′和C′,使AB=AB′,AC=AC′,连接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θ<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请利用图c探索∠BOE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