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谈高中政治中的马克思哲学内容摘要:马克思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祖”。
马克思原创性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可以被归结为这么两个哲学思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这两个基本哲学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在中国当代主流哲学中“珠联璧合”地占据着突出地位,并获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基本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用“马克思”这一专名命名,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所以具有当代性,在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富有原创性。
马克思作为“千年思想伟人”之首,虽然生前没有像他的思想前辈黑格尔那样自觉构建一套哲学学说体系或叙述体系,但他在有关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或民族学)、宗教学等具体科学和实际问题上的著述中蕴涵着或直接提出了渊博的、带原创性的哲学思想或者说哲学思想体系,尽管后来被“演绎”出一套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版本而在一定程度上湮没了其“光亮”或使之“平平淡淡”。
我认为,他的原创性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与人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社会历史领域,可以被归结为这么两个基本哲学思想:已往人们对马克思这一基本哲学思想曾经主要地或仅仅地从“认识论”标准方面去理解。
对马克思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从“价值论”方面与走出思维困境的路径视觉则注视得不够。
然而,正是这后两个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价值)系统由传统(主要自基督教以来)转向现代的新方向,体现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方面。
马克思这两个基本哲学思想作为他的整个学说中诸多革命性结论的“总逻辑”,首先受到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的高度重视。
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那篇集中揭明了马克思前一个基本哲学思想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了这样的估量:“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0.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本节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问题。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讲授两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我们通过这一部分主要就是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哪些特点。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在什么地方,显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断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历史环境,根据当时的具体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显然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有些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断就是科学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是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019年1月社科纵横Jan ,2019总第34卷第1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4NO.1【内容摘要】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在批判旧政治哲学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就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政治哲学的理论特质。
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历史主义为方法论,以超越应当的逻辑为立论之基,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
二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性,具有批判性和实践性。
三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以人类解放为最高价值诉求,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实现方式,具有人民性和革命性。
这三大理论特质是相互联系、内在会通的。
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特质的明析,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定位,对深入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特质历史主义实践思维人类解放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9)01-0066-05当前,学术界就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而要想厘清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边界,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特质的研究。
在我们看来,马克思政治哲学因其不同的方法论、实践旨趣和价值诉求实现方式而表现出与其他政治哲学不同的理论特质。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人类考察社会生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认知性的考察进路和规范性的考察进路。
认知性的考察进路主要是以科学认知为目的对社会生活进行描述性的实证分析和陈述,而规范性的考察进路则是以价值评价为目的对社会生活进行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前者以事实性问题为核心,后者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
当代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上,他们认为马克思将事实与规范问题对立起来,马克思哲学是建立在历史决定论基础上的,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根本就不存在作为规范维度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马克思主义哲学呀。
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可真是个厉害的家伙!就像咱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咱前行的路。
你看啊,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强调实践,这就好比咱每天都得吃饭睡觉一样实在。
实践出真知啊,光在那空想有啥用,得实实在在去做,才能知道事情到底咋回事。
这不就是告诉咱,别光说不练假把式嘛!它还讲辩证唯物主义呢,这可太有意思了。
就像咱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得正反都瞅瞅。
好的一面咱得珍惜,不好的一面咱也得想办法应对呀。
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也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得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这多有道理呀!再说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就好像咱的生活,今天和昨天可能就不一样。
那咱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呀,不能老守着过去的那一套。
它让我们明白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咱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出一份力。
还有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咱认识自己也很有帮助呢。
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又都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咱得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不能瞎折腾。
它就像一个知心朋友,时刻提醒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那可真是太大啦!它能让咱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在困惑的时候找到答案。
它让咱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这不就是咱一直在寻找的智慧宝库嘛!你想想,要是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咱得多走多少弯路呀!它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大门。
它让我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咱可不能小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呀,它可是咱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咱得好好学,好好用,让它为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
让我们一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吧!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则、法则和价值的学科,它探究人类政治行为的本质与目的,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政治哲学是必背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知识点。
一、政治哲学的概念与特点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是对政治实践的思辨和总结,是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抽象性:政治哲学关注政治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具有较高的抽象性;2. 思辨性:政治哲学通过思辨和逻辑推理,探究政治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3. 综合性:政治哲学融合了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观点和方法。
二、古希腊政治哲学古希腊政治哲学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起源,其代表性思想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重要知识点包括:1. 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由哲人统治,实行哲人王制;2.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学的著作《政治学》,主张合理的政治制度是以德治国。
三、近代政治哲学近代政治哲学是政治哲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代表性思想家有洛克、卢梭、亨德尔等。
重要知识点包括:1.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合意,主张天赋人权和民主的政治制度;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主张人民应该共同制定法律,并有权废黜违反社会契约的政府;3. 亨德尔的权力三分说:亨德尔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的相互制衡。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当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重要知识点包括: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2. 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3. 列宁的帝国主义:列宁阐述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斗争的理论。
五、西方现代政治哲学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是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和重构,其代表性思想家有尼采、韦伯、福柯等。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和两个基本发展方向分析马克思哲学具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
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马克思哲学具有两种基本发展路向,即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以此来发展自身、丰富自身的倾向。
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两种基本发展路向也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但是,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至今并没有被给予合理而充分的领会和把握。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对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理解。
基于此,笔者拟对此予以简要探讨,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本身的言说方式和澄明形式,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趋向和目的指向,三者必然内在统一于马克思哲学中,因此,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哲学的基本命题就需要在上述三种维度中进行。
本体论是哲学关于人之存在根据的根本看法。
其对于哲学而言具有始源性意义和价值。
本体论所表达是源始的存在学概念,而这种概念是先于一切科学基本概念的定义。
因此,它必然表达了哲学是其所是的基本立场。
恩格斯指出,在哲学史上,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全部哲学必然都会在思维和存在二者之间何者具有先在性上做出选择并以此作为自身哲学的基本立场。
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便必然分野出不同的哲学阵营,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
马克思虽然选择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命题作为自身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但是并没有沿袭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而是对它们进行了扬弃或者根本改造。
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不仅同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有了根本区别,而且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有了根本不同。
因此,深刻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之真正内涵就成为理解马克思哲学之本体论的关键和根本枢机。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40 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19 世纪以来,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可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即找出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
同时,无产阶级也日益成熟。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一方面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经验,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探究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体系。
它主要包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研究,探讨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组织的原理以及政治变革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特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强调政治实践的改造性和革命性。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政治被视为阶级斗争的产物,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被认为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旨在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规律,指导人类社会走向解放和进步。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矛盾和建设美好社会的理论指导。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初步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探索阶段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当代发展阶段。
在早期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哲学观点,从而开启了新时代的政治思想。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探索。
在理论体系及实践探索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20世纪,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应用,特别是在俄国和中国等国家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探索。
在当代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继续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世界各种复杂局势和风险挑战。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只限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注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不足而形成的,因此在掌握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前,应先分析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必然会导致机械性的缺点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的理解以直观形式为主,而这样一来就使得事物的本质得不到体现,难以获取事物内部的能动性及事物能动性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只掌握了事物的外部现象。
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只能获悉直观感受下的机械运动情况,认为运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形成起来的,使得原本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变得机械化,而且围绕机械运动来揭露各种不同的现象。
尤其将人的所有生理现象纳入到机械运动范畴。
比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学者拉美特利将人的身体比作机器,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机械运动,且通过实例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性:当人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身体会机械性的往后退;寒冷的天气人的身体毛孔会机械性的闭起来,防止寒流涌入体内。
可见,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缺点并非偶然形成的,而是因其直观性缺点最终所致。
旧唯物主义未结合实践来直观世界,必将导致唯心史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存在的根本在于存在有生命的个人,个人自觉和动物分开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非凭自己思维而进行,而是个人清楚的知道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重要性。
个人最初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未来发展的引领,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各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这样一来,就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物质生产发展史间的一致性,人类口中津津乐道的世界历史体现的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由此可以证明,在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领域中,实践占据重要位置,若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考察历史,忽略历史发展中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忽略自然科学和工业,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与自然、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相脱离的以抽象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从哲学特质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合法性探究一、哲学自身内涵(一)历史上对哲学的各种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不是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造成了这样一个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
要解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哲学合法性首先要弄清楚哲学这个问题。
对哲学有了清晰明确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去评价马克思的思想是否构成哲学。
哲学是什么?西方和国内有许多有不同的理解,正如美国杜兰所,哲学是什么对于很多人而言,也许永远是一笔糊涂账。
古代希腊人把哲学看成是追求智慧的过程,是一种关于智慧的学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西方把哲学与形而上学等同起来认为哲学是对世界的终结追问,是对世界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的追问,哲学是把握世界的一种的特殊的方式。
近代把哲学作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人生中事件有的可改变,有的不可改变。
哲学为那些不可改变的事件提供了一个视角,使人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
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
二者的区别在于慰藉重在调整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在理性与终极关怀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一方面使终极价值处在永远不确定和被追问的状态,防止信仰的盲目,另一方面使理性不自囿于经验的范围,力求越界去解决更高的任务而不能,防止理性的狭隘和自负。
(二)哲学特质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自成一个知识领域。
但哲学不止于此,哲学主要不是知识而是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独立思考。
在这两千多年里种种对哲学的理解中有的是从文字字面意义对其进行理解的,有的是从人的情感方面去理解,有的是从时代当中进行理解。
无论对于哲学的哪一种理解都忽视了哲学本质特性,对于哲学的理解应当从哲学的性质中去获得对于哲学的理解。
反思性和批判性是哲学的特质属性。
1.反思性。
反思就是把理论作为对象进行思考,追问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总是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所不满足,总要从世界中获取更多的东西。
为此人们要认识世界,知道世界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054在马克思政治哲学基础上建立和工程主义相关原则与信念马克思政治哲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然后去建立一个和共产主义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以及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制定的各种规范、价值理念以及由这些原则构建的基本结构。
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主要将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这和一般的政治哲学中将公民、社会、国家自由、财产保护、法权实现等作为最高的理想原则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马克思哲学中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建立一个相适应的价值追求。
在古希腊中具体构成要素就是城邦,而古希腊的政治理念就是城邦合作,而著名的古希腊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主要是由于法律强迫而导致的。
就算是一个正义的人,在做事时并不是都心甘情愿,也有的是由于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本事行恶。
因此在柏拉图的政治学研究中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契约关系去让城邦的合作更加稳定,让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做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雷江凤到与人为善。
而著名的学家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不论是从理智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出发,一切的奴役违反自然很容易解答。
世上有统治者有被统治者,这是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利益需要,有些人从诞生开始就已经注定是统治者,有些人则从诞生开始就注定是被统治者。
因此,在他的政治学研究中,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主奴的结合人类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利益。
亚当斯密主要专注于经济学,他被马克思称作是资本主义初期和封建社会残余进行斗争的历史学家,他和其追随者之所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充分的在利用资本主义基础上去发挥资本主义的价值与功能。
在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就有这么一说法,认为资本主义学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去如何获得财富。
在资本主义学者的严重认为贫困都只是一时的,不论是自然界还是在工业上都需要经历这种情况。
马克思还谈道,人道学派同情无产阶级的苦难,将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研究目标,他们的政治诉求就是规劝无产阶级者要安分守己,好好工作,而劝资产阶级者要节制生产扩张。
马克思哲学特质及在场方式[摘要]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质疑与批判为特性而区别于其他学科,它没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正是其“智慧”的典型特征。
马克思哲学自创立起也是以该特征出场和在场的,在此运思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超越了费尔巴哈,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奠定了他“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今天,面对种种错误思潮的“质疑”,我们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质疑与批判的哲学运思,才能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马克思开创的“革命与解放”的两大任务,继续走在人类解放和全面自由的探索之路上。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质疑;批判;在场马克思哲学自其创建之日起,就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质疑与批判是其整体运思过程,也是其精神特质。
这种精神特质成为马克思“改变世界”之实践活动的前奏,也是他整个实践活动的伴奏。
今天,当马克思已然不在场的情景下,我们只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斗争精神,并从中确立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真理性和革命性,才能为今天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寻求一种指导思想上的方法和出路。
一、哲学的特质哲学,一种被解释为“爱智慧”的思想活动,一开始就让人存在着这样一种疑虑:哲学是一种在“智慧”之外的“爱”智慧活动,还是一种在“智慧”之中的“智慧”活动?哲学意义上的“智慧”活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说明,哲学是在自身的不确定性中去探讨一个不确定的研究对象。
对此,黑格尔曾说过:“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
”a换言之,哲学的不确定性就在于:一方面,它的对象不是“表象所直接接受的”,即不是具体的对象;另一方面,它的方法也并非“现成的认识方法”,即一种能够以“公式”来呈现和学习的方法。
这种不确定性的确是哲学的弱势。
然而,哲学对其他学科或科学的作用,以及在人类思想史中的实际地位显然不是这样尴尬。
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质!朱瑛"朱晶#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摘要*品质顾名思义就是说事物或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从这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说到底就是区别于其它政治科学的最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为政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其独特的政治品质"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关键词*政治品质-时代要求-启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12$2&&3)&’1&&%31&%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价值内涵政治是一个复杂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以经济为基础"但由于它居于经济基础之上"因而又具有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作用"各个国家+阶级+集团和一切人们的最根本的经济利益"必然集中地表现为政治,按照这一观点"凡是涉及到整体利益关系到大局利益的事情"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军事的+科学的+文化的"就必然具有政治性,因此"政治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生动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因而也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科学视角,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现象的分析之所以比以往的学说更深刻+更彻底"就在于它注重经济分析,恩格斯就说过*4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现代阶级对立所由产生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历史的基础,55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因而应该从经济关系极其发展中来解释政治及历史67/8,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政治并不是一种僵死的教条或无谓的空谈"而是有着活生生的内容"它都是产生在经济基础上的"同时对经济基础既有反映的功能又有反作用的功能,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出发研究政治+考察社会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视角,第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根本标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交换条件的不平等"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平等"道德+宗教+意识形态的不平等"使社会裂变为两个或多个阶级,于是"在经济上占优势的阶级"就成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劣势的阶级"就成为被统治阶级,一方面"统治阶级千方百计想让自己手中的资源优势最大化"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又不情愿任人宰割"于是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9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4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728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虽然阶级斗争不再是惟一的手段"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区别与一切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政治观的根本标志,第三"国家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阶段体现,4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生产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67%8/=3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把国家看作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同时2&&3年(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A B"2&&3第%’卷第’期?C@D E F A C G H I E J I F E KL E I M N D O I P B#Q R I A C O C S R BT C U I F A T U I N E U N)V C A W%’"X C W’又立足于经济基础!从阶级冲突出发!并致力于解决这一冲突的产物的观点"与以往政治学家试图抹煞国家的历史性#阶级性不同!它突出强调了国家的历史性#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国家机器!夺取国家政权提供了一种认识方法"第四!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关注对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这也是其它政治形态所不具备的"以往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党!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认为$权力意志%决定一切!而人民群众不过是$供实验的材料!一大堆多余的废品!一片瓦砾场%"这种狭隘的#虚伪的政治观点!注定它无法理解人民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更没有能力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也必定摆脱不了被历史和人民淘汰的命运"而马克思主义者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相信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推翻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为全体人民服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一个根本标志"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历史要求和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丰富的内涵!一方面为我们全面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它来分析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改进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要求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分析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要求人们分析#解决问题时不能就生产力谈生产力!也不能就生产关系谈生产关系!而是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实现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就告诉我们既要指出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强调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社会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是社会诸因素长期演化的结果!要求之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因而是先进的阶级!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表现"在夺取政权前!无产阶级政治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无产阶级政治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全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些艰巨任务不仅仅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完成的!这必须要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同时!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转变%"但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痛苦磨炼逐渐形成的"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就必须牢固树立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要求之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政党虽然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远远晚于政治形态!但政党一经出现就与政治密不可分!二者结合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形态--政党政治"故而所谓政治的政党性就集中体现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离开政治的政党!也没有任何离开政党的政治"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从.,世纪/,年代的世界社会主义高潮到今天社会主义处于低谷!充分说明!要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探索和巨大的牺牲"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的忠实代表!就要不断创新政治理论和努力践行政治实践!高举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旗帜!带领本阶级的人民群众去为之战斗"要求之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要求为人民谋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政治不应该是少数个人的行为!而应该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的事情"一个国家#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如果不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最终将失去它存在的合法性"从这点出发!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要始终高举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旗帜!不断弘扬和完善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和机制"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观出发!揭示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无+(第0期朱瑛!朱晶&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质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对中国的启示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对最基本的范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会就生产力谈生产力"或者就生产关系谈生产关系"而是将它们放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被分析"而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地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中被考察#就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确立以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的运动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体现的政治品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如何正确地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正是如此"才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历史重心和时代高度#其次"政党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各自政党的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知识水平!执政水平!党员的执政意识!政治素质都关系到我们党能否治理好国家"治理好执政党"并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加强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一百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上确定的高扬共产主义旗帜!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为推进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做不懈的努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应解决处于何种地位!持何种态度!维护谁的利益的问题#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牢牢地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基于这一政治立场"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党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具体说来"就是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划清界限#比如"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学习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的界限"等等#只有划清这些基本是非界限"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也才能加强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最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的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现代化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这样一个重要特征"紧扣了精神文化生产的水平越来越主宰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命题#文化或者说精神文明建设已愈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成为当今政治的核心问题#如在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很多社会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备加关注思想道德如何发挥社会功能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分配不公!恐怖主义盛行!暴力冲突不断!道德沦丧!腐败蔓延!爱滋病流行!毒品泛滥等等强烈地警醒着人们思考思想道德对社会的指向#人们渴望现代化带来丰硕的物质成果"但又不得不以极大的精力去抵御和遏止思想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希望能用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矫正扭曲的社会发展#)*世纪的思想家尼采曾声震寰宇地宣布$上帝死了+%竭力地高扬意志的至高无上和万能的创造力#到了,-世纪"哲人们却惊呼$人死了+%这恰恰折射出他们对思想道德颓唐的痛心疾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反思和文化批判一直是,-世纪人类思考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这些时代的政治大命题"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参考文献./)0马克思"恩格斯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201北京.人民出版社")*34.4*,1/,0马克思"恩格斯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201北京.人民出版社")**4.,5,1/60马克思"恩格斯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7卷/201北京.人民出版社")**41/责任编辑.佐红琴089:;<=>?@:@A B ?C D B ?@:E >F GB H I @J KL M N O P Q R "L M N S P Q RT U V W W X Y X V Z[V W \]\^_‘a b[c d W \^e‘a ‘Y X f X a ]"g \a h \‘a Yi a \j X k _\]l "i k c f m \"g \a h \‘a Y"n 6--73o p q J :H B A :.r s t u P v w "t x v y zQ t {zx s R R z x v x "P Q |P }t v z x v y zz x x z Q }z~!v y zP |z t x t Q |"z u P z !x #z !u z }v z |"wv y zv y P Q R x t Q |y s {t Q x1$y s x "!#~{P v x |z !P Q P v P ~Q "v y z %~u P v P }t u &s t u P v w ~!2t #’P x {P x "P QP v x ~(Qx z Q x z "v y z s Q |z #u w P Q R !z t v s #z v y t v |P x v P Q R s P x y z x P v x z u !!#~{~v y z #%~u P v P }t u x }P z Q }z x 1$y z "P #v y~!2t #’P x {"t x t {P u z x v ~Q z P Qv y z |z )z u ~%{z Q v y P x v ~#w~!%~u P v P }t u x }P z Q }z x "x z #)z x t xn 6新疆大学学报T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o ,--3年。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
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为研究对象、“实现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转向”为研究范式和“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为实现方式等所构成。
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不仅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的厘清和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阐发在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
标签:马克思;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边界,尤其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边界,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热点。
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即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的区分,会为今后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对话平台,会推动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入。
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的研究,需要从理论目标、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实现方式等多维空间上通过立体形态来把握。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目标是建立与共产主义实践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马克思政治哲学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以及这些原则所导出的规范、价值观念和由这些原则构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基本结构。
马克思政治哲学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理想,这与其他政治哲学把公民社会、自由的国家、私有财产保护、法权的实现等作为最高理想原则不同。
同时,马克思政治哲学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了相应的政治价值追求。
古希腊以城邦的共同体的合作关系为理想的政治形态,但柏拉图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之下,才走到尊重平等这条路上来的。
”①即从事正义的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没有本事作恶。
因此,柏拉图政治哲學的研究目的就是:如何通过契约实现城邦的稳定和人之善。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切奴役都违反自然?这个问题,无论依照理智或根据事实都不难予以解答。
世上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这不仅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益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是统治者。
”②因此,其研究政治哲学的目的则在于“探究主奴的结合对人类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的利益”③。
专于经济学的亚当·斯密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初期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的历史学家,他及其追随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基础和发挥资本主义功能。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他们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
”④即在他们看来,贫困只不过是每一次分娩时的阵痛,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工业都要经历这种情况。
马克思还谈道,人道学派同情无产阶级的苦难,把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巨大差距作为他们的研究目的,他们的政治诉求是劝无产者安分守己、好好工作、少生孩子,劝资产者节制生产扩张。
而博爱学派的研究目的和政治理想被马克思称为是把一切人都变成资产者,否认对抗的必然性。
在马克思看来,像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的学术代表一样,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空想主义者的探索目的和价值理想,他们为了满足被压迫阶级的需要,建构出各种各样的新的试图称为科学的体系。
之所以这些体系最终未能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马克思认为,那是因为尚未形成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的必备的物质条件。
作为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言人,马克思指出:“凡是工人做的对自身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对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对工人不利的事,他对自身却不做。
”⑤马克思对于工人与非工人即资产者的根本对立的深刻批判,明确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目的和政治理想,即如何消灭资产者存在的基础——私有制。
因此,马克思彻底否定了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以及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上的政治国家和政治解放。
因为政治解放的人还是私人,利己的人。
“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
”⑥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概念和“公民”身份的反公民本质的深刻揭示。
至此,马克思通过批判柏拉图“人自私是必然的”和鲍威尔“在抨击这些世俗对立在宗教上的表现的时候,竟听任这些世俗对立持续存在”⑦,阐明了自己的政治哲学的研究目的,即揭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对立的历史性。
同时马克思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
”⑧即只有消灭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抽象的公民才能复归于自身,人才能真正解放。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最高价值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对人类苦难,尤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受压迫、受剥削阶级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一切批判“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⑨。
他为人类阶级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种在实践上十分有效的解释体系。
可以说,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人类最具现实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原则。
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关系为核心范畴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尽管马克思和其他政治哲学家存在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但可以说,与生产、劳动、资本紧密相关的生产关系、权利、阶级、国家、市民社会、剥削、自由、平等、正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更受到马克思的关注。
而马克思政治哲学特别关注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更集中于:黑格尔国家之上主义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资本主义剥削的不正义性;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价值、政治原则和政治信念;人的解放原理;现代性扩张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作为无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公正观;社会公正观的历史性、主体性与民族性分析;社会公正的奥秘;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反动本质;技术主义政治哲学的陷阱;历史正当性与历史事件的正义性区分。
对于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正义的起源与本质,也是马克思与其他思想家问题域的主要分界点。
正义概念从古希腊开始就进入哲学家的视野。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与神的区别在于“人类却假设有些事是不公正的”⑩,而神没有不公正概念;正义在柏拉图那里是“守法践约”B11;在休谟那里,“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愤慨”B12。
不同于其他政治哲学家,马克思没有停留在正义理念的形成与确立上。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指出:“每当资产阶级秩序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对主人的时候,这种秩序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的凶残面目。
”B13马克思把问题域集中在不正义者如何以正义自居的伪善面目以及分析实现正义的物质基础上。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最勤劳的工人阶层的饥饿痛苦和富人建立在资本主义积累基础上的粗野的或高雅的奢侈浪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当人们认识了经济规律时才能揭露出来。
”B14即研究正义的败坏和实现必须要把问题域集中在经济关系上,而不是围困在正义的道德世界中。
自由,是一个极具传统和争议的政治哲学范畴,也是马克思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与各种自由主义思想家关注自由作为基于抽象的、至上的普世价值的各种定义不同,马克思把问题域集中在资本主义是如何不自由上。
资本主义人作为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单子的自由的有限性,即每个人不是把他人看作是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作是对自己自由的限制。
至于资本主义人权和公民权,在马克思看来,它们不过是利己的人处置自己私有财产的权利,所以,“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B15。
而资本主义的平等则被马克思称为无非是利己主义自由的平等。
对于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市民社会,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把社会作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重化。
人是双面人,既是政治国家的人,又是市民社会的人。
这两种人,在黑格尔主义者那里被称为私人和公民,被马克思称为私人与公人。
公民意味着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以及对财产的所有权。
公人是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并没有这种平等。
马克思的二重性解释了资本主义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处于全面分裂状态,人把自己和他人都看作工具利用和被利用。
而对于黑格尔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思想家所称颂的公民权利,在马克思看来,那是市民社会中人的政治生活和实际生活相分离的产物,是个人失去政治权利的标志。
与公民权利相关的异化和外化概念则来自于黑格尔,但黑格尔的异化和外化不过是理念的客观化的过程,而自然界则是自我异化的精神。
不同于黑格尔的研究对象与问题域,马克思通过提出异化劳动和外化劳动概念来揭示资本主义工人劳动的真相。
“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B16因此,他的劳动是被迫的强制劳动,是不属于他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范畴。
“外化劳动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互相制约,或者说,它们只是同一种关系的不同表现,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而外化表现为占有,异化表现为真正得到公民权。
”B17工人的劳动被非工人占有,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
而工人得到了所谓的公民权,即外化劳动的权力,非工人的公民权则是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财产权。
在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异化的本质。
“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異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
”B18即金钱剥夺了整个世界的一切固有的价值,人在异化中获得了虚假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规律和本质,是一切近代政治哲学家关注的对象。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问题域是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关系表述为范畴、规律,并证明这些规律、范畴比封建社会的规律和范畴更有利于财富的生产。
与此不同的是,马克思则独立地提出生产关系概念,并将其确立为构成社会制度的核心范畴,且由此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人的解放的前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是从政治道德建构论转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没有专门总结和评价过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品格,但他在丰富的理论阐释中显现出他与其他流派的政治哲学家们所不同的理论特色和思维个性。
马克思政治哲学把政治理想的确立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历史运动,而不是先验观念的理论反思。
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了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的转向,它的思想原理为我们所珍视的社会公正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证根基。
马克思政治哲学不是停留于规范层面的政治伦理讨论,而是深入探讨规范层面与经验层面的互动。
马克思政治哲学所珍视的根本方法就是实践和行动。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于政治理想的实现路径不同于其他政治哲学依赖哲学家超越现实的顶层设计,而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实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现实的行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