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转移扩散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大肠癌试题一、选择题A1型题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A.早期症状不明显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A.钡剂灌肠X线检查B.CEA测定C.纤维结肠镜检查D.腹部B超E.直肠指诊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结肠癌可伴随血虚和发热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C.左半结肠癌以满身中毒病症为主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D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搜检,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C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B.肠刺激症病症可较早产生C.常伴有明显贫血D.腹部可扪及肿块E.常便血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CA.癌达粘膜下层B.癌累及肠壁肌层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D.有淋逢迎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逢迎E.有淋逢迎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逢迎。
A2型题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便2-3次/天,血虚。
查:中腹可扪及可挪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第一考虑的诊断是:A.肠结核B.胆囊癌C.结肠瘜肉病D.克隆病E.右半结肠癌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
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
大肠癌术前分期研究进展Ξ刘玉金1,陈克敏2,刘林祥1(11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山东泰安 271000;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关键词:大肠癌;分期;术前中图分类号:R735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4)022******* 内镜和双对比钡灌肠是大肠癌的基本检查方法,二者能观察肠腔内病变情况,主要用于发现和诊断病变,不能用于肿瘤术前分期。
CT、MRI、内镜超声、PET等影像学技术能评估肿瘤向肠壁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用于术前分期。
本文综述了各种影像技术对大肠癌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发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第二位,即使在发病率较少的亚洲、非洲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大肠癌也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据资料统计,直肠癌Ⅰ期可经手术治愈,Ⅱ~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8%,27%~33%,5%~14%,而1/4~1/3的新发病例有远处转移,属于Ⅳ期,成为大肠癌预后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术前、术中、术后辅助放、化疗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降低了局部复发,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要依靠准确的术前分期,因此,大肠癌术前分期对于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比较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研究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大肠癌的影像学分期方法主要依据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TNM病理分期标准,此外,Dukes分期法及Astler—Coller改良Dukes分期法也广泛被临床应用,还有我国大肠癌协作组1984年制定的分期标准,列表对照如表1。
表1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对照表UICC2A JCC临床分期T N M Dukes改良Dukes分期法全国大肠癌协作组0Tis N0M0A A A1ⅠT1N0M0T2N0M0B1(侵及肌层)A2(浅肌层)A3(深肌层)ⅡT3,4N0M0B B2(穿透肌层)BⅢT任何N1~2M0C1(肠周淋巴结)C1(T1,2未穿透肌层)CC2(顶端淋巴结)C2(T3,4穿透肠壁)ⅣT任何N任何M1D D 癌肿向肠腔外浸润程度、病变区域侵犯程度和有无远处转移是外科术前最关心的三个方面,也是分期的主要依据,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此。
第4题.资料肿瘤的转移途径: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在淋巴结发展时,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 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此例的转移方式: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且变硬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第3题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5疼痛:由于癌组织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有剧烈疼痛;另外,癌症继发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6发热: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癌症病人发热,一般表现为中低度热;7恶病质:恶病质也有人称为"恶液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它是癌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第2题1.胃、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2.胃、肺发生出血、坏死、溃疡、脱落3.出现浸润性生长所以,胃、肝、肺均为恶性肿瘤;第1题1.根据病史,患者于五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三月前腹痛加重,伴呕吐、黑便;体检检查,腹膨隆,有移动性浊音,腹胀,有腹水;胃小弯近幽门局部隆起,黏膜皱襞消失,中央有一4㎝3㎝的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切面灰白色、质硬,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诊断为胃癌;2.根据病史,呕吐、黑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检,慢性病容,营养不良,腹膨隆,肝区叩痛,脾未扪及;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偏低;B超,肝脏有多个大小不等强的回音;死亡经过,患者进行性消瘦、贫血,腹胀及腹水;肝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细胞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现象;可诊断出为肝癌;3.根据胸片,肺部多发散在、界限清楚的圆形病灶,多靠近胸膜,之间可见散在模糊片状阴影;出现咳血、咳浓痰及呼吸困难;肺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镜下病变与肝同;双肺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实变病灶,镜下见病灶内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可诊断为肺癌;4.根据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质硬;胃周边、肠系膜、大网膜、纵膈、肝门、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镜下病变相同,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内见腺样细胞巢;可诊断出淋巴癌;5.卵巢,双侧均有多个灰白色大小不等结节;镜下与肝内结节相同;可诊断出卵巢癌;病理诊断:胃癌肺癌肝癌淋巴癌卵巢癌死亡原因:胃癌转移,浸润到身体各个器官,导致肺、肝、淋巴结功能严重受损,最后由癌细胞、各种细菌感染导致死亡;。
1、快速切片病理诊断的指征有哪些?⑴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如属肿瘤,应判断肿瘤为良性、恶性或交界性;⑵了解肿瘤的播散情况,特别是邻近器官组织或淋巴结有无浸润转移;(3)在行肿瘤手术时,为判断手术切缘是否残留肿瘤细胞,仍应取材送快速切片,待诊断确定后才能结束手术。
2、细胞分化差的异型性常表现有哪些方面?细胞大小不等,与正常细胞相比,形状各异,染色深,细胞核多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内染色质为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并浓集于核膜下,核仁多增大,电镜下显示细胞器趋向简单化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有一定局限性,采用此项检查时应考虑什么?⑵穿刺标本失去组织结构,基于组织学的诊断是不可能的;⑶诊断必须建立在了解临床情况基础上,错误的临床信息可导致误诊;⑷癌的诊断比其分类单纯;⑸只有阳性诊断有实际意义,阴性报告仍未解决问题;4、简述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哪几步?⑴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⑵内皮细胞游走、出芽;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分化;⑷血管腔及基膜形成;5、诱发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有哪些?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⑶白介素6、经动脉栓塞(TAE)对肾癌治疗具有的意义?①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手术;②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化疗栓塞可控制肿瘤生长,可以使肿瘤变小,易于手术。
7、请简述抗癌药物动脉灌注选择原则有哪些?①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对肿瘤敏感药物。
②灌注器官对药物代谢的能力,即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③抗癌药物的药理特征,局部浓度增加 1 倍,杀灭癌细胞数量可增加10 倍;8、选择性肿瘤动脉栓塞术有哪些作用?①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减少出血,利于手术;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瘤体缩小,减轻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③对某些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栓塞后可减少内分泌素的产生;④栓塞术后使缺血癌组织激发机体免疫力,有可能清除远处转移灶。
9、简述恶性肿瘤对宿主的影响有哪些?1)侵润与转移2)发热3)瘤栓形成4)肿瘤伴随综合征5)恶液质:食欲不振、极度消瘦、严重贫血、全身无力及衰竭。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的部位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再次增殖成为肿瘤病灶,这个病灶也就称为转移灶。
一般来说,肿瘤发生转移往往提示肿瘤进入了偏晚的期别,给治疗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那么肿瘤到底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呢?各种转移方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肿瘤转移主要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等几种途径:1.直接侵润直接侵润即是指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临近组织,从而引起肿瘤的增大和扩散。
在几种肿瘤转移途径中,直接侵润由于肿瘤只累及周围的组织,所以往往这种转移是最容易预测的。
虽然大都在预料之中,但是直接侵润也会引起相当麻烦的后果,比如直肠癌直接侵入膀胱,肺癌局部侵润食管等等。
这种情况往往难以手术或者需要联合脏器切除,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对局部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2.血行转移众所周知,人体中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仿佛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
当肿瘤细胞侵入了这样的血管中,也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转移到距原发灶较远的器官,进而生根发芽,生成新的肿瘤转移灶,进而引起相应的危害。
由于血行转移的肿瘤细胞常沿着血流方向进行传播,就像是高速公路上从一站到下一站,因此各器官肿瘤的血行转移部位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由于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在高速公路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统计的乡村小路,因此血行转移的预测难度要大大高于局部侵润。
3.淋巴转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淋巴系统”这个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却较少理解。
实际上身体中除了遍布着由心脏、血管等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还存在着一套由淋巴结、淋巴管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淋巴系统,其主要起免疫防御的作用。
与血行转移相似,肿瘤细胞也可通过进入淋巴循环而发生转移,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其实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的受累,偶尔也会出现远处淋巴结构的转移。
4.种植转移顾名思义,种植转移是指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形成一个转移病灶。
什么是结直肠癌?它有哪些危害?一、什么是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人体的大肠是下消化道的一部分,它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盲肠是大肠的开始部,左接回肠,上通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临床上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
结直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以下症状1、大便习惯的改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或者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或消化不良等;3、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贫血、乏力、低热、消瘦、浮肿等表现;4、便中带血或粘液患者可用肉眼观察到暗红色血液、粘液和粪便相混合有时伴有血块;5、肠梗阻如果结直肠癌在早期没有及时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造成肠腔狭窄,这样就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6、肿瘤局部浸润症状结直肠癌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会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直肠癌侵犯骶神经丛,可导致腰骶部持续疼痛,如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血尿等。
结直肠癌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是与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5-74岁,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陆续患病,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
平时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助于降低机体患癌症的风险;经常食用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或肝脏和加工肉类如午餐肉、香肠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油炸类、烧烤类食物由于在极高的温度下进行烹调所产生的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日常饮食要搭配要以蔬菜、粗粮、水果为主这样可降低直肠癌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的人群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吸烟不仅会加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也与几十种的癌症相关,所以尽早戒烟是对自己身体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科学研究表明过量饮酒与结直肠癌相关,因此建议尽量不饮酒,如非要饮酒也要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填空题1.肠癌的好发部位为和()乙状结肠直肠简答题1.简述左、右侧结肠癌的病变和临床特点。
()答:右半结肠癌以肿块、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为主。
2.导致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答:①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③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④ 盆腔接受放射治疗⑤大肠癌家族史者3.大肠癌有哪些病理类型?()答: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4.简述大肠癌的扩散途径()答:)局部扩散: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
)淋巴道转移:占。
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网穿过肠壁一肠壁面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一中间淋巴结一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一主动脉旁淋巴结一锁骨上淋巴结。
直肠癌细胞沿肠壁淋巴道一肠旁淋巴结一直肠上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旁淋巴结一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一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转移:占,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
极少转移至肾上腺或肾脏。
)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腔盆腹膜形成结节。
5.简述大肠癌的'分期()答::病变限于粘膜下或肌层;:病变侵及浆膜或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伴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血性转移,或病变已广泛侵及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
6.请列举个大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答:;;二、填空题:1.异常组织细胞分为异形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三型。
()2.异常组织细胞酸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均为離,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及积分均明显低壬正常值。
03.异形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
0三、名词解释1.恶性组织细胞病():指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
临床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病情凶险、顶后不良。
2.吞噬性组织细胞():其形态均正常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噬大量血细胞.包括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碎片,血小扳,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
医诊通肿瘤癌细胞是如何转移的1.血液循环播散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脱落,进入周围的血管中,然后跟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身体组织和器官。
特别是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最易被转移,如肝脏、肺部、大脑和骨骼等。
2.淋巴转移身体中有很多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前者是免疫系统,能帮助消灭癌细胞。
但癌细胞非常狡猾,会通过某些途径逃避免疫细胞,甚至会利用免疫细胞来帮助转移。
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道转移到附近淋巴结,最常见的是乳腺癌会向腋窝、锁骨下和锁骨上淋巴转移。
3.直接侵犯随着癌细胞生长,可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
就拿直肠癌来说,周围的膀胱、肌肤、肛提肌和尿道都有可能会被侵犯,还有阴道、子宫以及前列腺也易被侵犯。
4.种植转移癌细胞不断发展,会脱落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举例说明胃癌,癌细胞脱落后会种植在腹腔的任何部位,如肠系膜表面、小肠、腹膜或大网膜,也有可能种植在卵巢。
癌症扩散有哪些症状1.身体消瘦随着癌细胞的增长,会不断消耗体内营养物质,从而导致体重不明原因下降、身体消瘦、严重贫血和没有任何食欲。
到了中年,当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和体重下降时需及时就医。
2.莫名其妙的发热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当得不到营养供应时会坏死,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导致低热。
另外癌细胞也会释放炎症介质,同样导致发热,一般低温在38℃以下。
若持续性低热且找不出原因,需考虑癌症转移。
3.摸到没有疼痛的肿块身体中有很多浅表淋巴结,若在锁骨上、腹股沟和脖子上有质地坚硬的肿物,并且没有疼痛、肿物的活动性差,说明癌细胞出现淋巴结转移或已经是淋巴癌了。
4.特殊的症状细胞会转移到不同的器官,使得患者有不同的症状。
若转移到大脑,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喷射样呕吐、运动和感觉障碍。
转移到肝脏可引起肝脾肿大、腹痛、转氨酶升高和黄疸,转移到脊柱和骨骼可引起剧烈疼痛以及病理性骨折。
【摘要】癌细胞之所以能进行转移,可能是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很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形态发育的基因。
它非常的“贪婪”,会跑到可能达到的任何地方。
第4题.资料肿瘤的转移途径:。
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
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
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此例的转移方式: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淋巴道转移,淋巴结:肺肝、胃、2. 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胃肺、肝脏:血道转移,3.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
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
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第3题(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3)(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癌症的转移途径有哪些?一、淋巴系统转移癌症转移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淋巴系统传播。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它由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等组成。
当癌细胞从原发肿瘤穿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时,它们可能侵入并转移至其他淋巴结,从而进一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乳腺癌、食管癌等。
二、血管系统转移另一个常见的转移途径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播。
癌细胞可以通过侵入血管系统,进入动脉或静脉循环,并随血流传播到全身各处。
一旦癌细胞进入其他器官或部位,它们可以重新生长并形成远处转移灶。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
三、腹腔腔隙转移某些癌症(如卵巢癌、胃癌等)具有通过直接侵犯腹腔腔隙的能力。
腹腔腔隙是指腹腔内脏器官之间的间隙,癌细胞可以通过扩张、渗透或侵蚀周围组织,从而转移到腹腔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腹腔内肿瘤,对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
四、直接侵犯和蔓延转移癌细胞也可以通过直接侵犯和蔓延方式转移。
当癌细胞从原发肿瘤中侵入邻近组织、器官或腔隙时,它们可以通过生长和扩散来转移到其他部位。
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五、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其特点是癌细胞通过种植在身体腔隙或脏器表面的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转移途径常见于卵巢癌、胃癌等。
综上所述,癌症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淋巴系统转移、血管系统转移、腹腔腔隙转移、直接侵犯和蔓延转移以及种植性转移。
了解这些转移途径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转移途径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加强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减少癌症转移带来的危害。
大肠癌的转移扩散途径
1、直接浸润大肠癌的直接蔓延系循肠壁内淋巴管纵轴的垂直方向发展,即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因此,很少超越肿瘤上、下缘2~3cm以外。
有人观察236例结肠癌病理标本,肠壁由浸润超越肿瘤上、下4cm以外的仅0.5%。
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
或造成腹腔内种植性播散。
2、种植播散常见的种植方式有以下3种情况。
(1)大肠癌的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可以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
腹腔种植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好发部位有大网膜、肠系膜、膀胱直肠凹、子宫直肠凹等,以盆腔道格拉斯窝(直肠子宫陷凹)附近较为常见;可以在阴道触诊时及硬结,也可以广泛种植于腹腔内,形成癌性腹膜炎。
(2)大肠癌的肠腔种植:大肠癌灶附近的肠腔内常有脱落的癌细胞附着,在粘膜完整时,癌细胞不会种植生长,但若肠粘膜有损伤,则可在破损处发生种植,这也可能是大肠癌常有多发病灶的原因之一。
(3)大肠癌的术后转移扩散:多在手术过程中,种植于吻合口和腹壁切口。
在手术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加以避免。
对于治疗肠癌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采用中医四位八体中医抗癌排毒免疫疗法治疗,从而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和生命的延期
3、大肠癌的淋巴转移近年来对于大肠粘膜的超微结构研究确认,大肠粘膜内无淋巴管存在。
因此,大肠的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但如病变浸润到粘膜肌层以下,则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河南中医学院附属新华中医院的王宗立指出:淋巴结转移多在肠壁受到侵后开始转移,手术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达30%~68%。
其转移途径是一般先转移到沿边缘动脉与结肠平行的淋巴结,再沿供应病变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到血管蒂起始部的淋巴结,此种先沿肠管平行方向走行,再沿系膜血管走向中枢的淋巴结转移途径,是结肠癌的特征。
少数情况下,亦可不依次序而呈跳跃式转移;尤其引流区的淋巴结有转移而阻塞后,也可发生逆行性转移入病灶的近侧或远侧淋巴结。
有人统计在已有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时,距结肠近侧或远侧7cm处结肠属淋巴结尚有10%的转移率。
但直肠癌则不然,其淋巴引流出直肠壁后,立即沿直肠上血管走行,发生逆转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有人观察489例直肠癌标本,仅1.7%有逆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转移程度,比结肠癌严重。
4、大肠癌的血行转移多在侵犯小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内。
大肠癌诊断时已有10%~15%的病例转移至肝内,有2/3转移至肝,也可先经Baston椎旁静脉丛而首先出现肺转移,其他脏器如骨、胸、肾、卵巢、皮肤均可发生转移。
如形成梗阻或手术挤压时,易造成血行转移。
距肛门缘6cm以下的直肠癌血行转移率最高,可达40%~50%;其次为上段直肠癌,约在20%以上。
结肠癌的血行转移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