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壳模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50.49 KB
- 文档页数:7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作业,确保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准备1. 确定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根据铸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包括熔炼温度、冷却速度等。
2. 准备模具和模具配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和模具配件,并进行清洁和涂抹模具释模剂。
3. 准备熔炉和熔炼设备:检查熔炉和熔炼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所需温度。
4. 准备铸造辅助设备:准备好铸造辅助设备,如浇注杯、砂箱、浇注系统等。
三、铸造操作步骤1. 模具准备: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并进行定位和固定。
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无杂质和损坏。
2. 预热模具:使用预热炉或者火炬对模具进行预热,以减少热应力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3. 准备熔炼材料: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好熔炼材料,并将其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4. 熔炼和浇注:根据熔炼温度和时间要求,将熔炼材料熔化并倒入浇注杯中,然后通过浇注系统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
5. 冷却和固化:待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6. 清理和修整:清理铸件表面的砂砾和毛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工作,以满足铸件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铸件进行尺寸、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铸造作业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并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铸造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者使用破损的模具和设备。
3.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冷却速度,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4. 模具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模具,确保其表面光滑,延长使用寿命。
5. 废料处理:对于废弃的熔炼材料和废弃铸件,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正确处理。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铸件表面有气孔:可能是熔炼材料中含有气体或者模具未彻底排气,解决方法是改进熔炼材料的质量和调整模具排气。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作人员进行铸造工艺操作而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提供全面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要点,匡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铸造工艺,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要求1. 作业环境:铸造作业应在洁净、通风良好的车间内进行,确保作业区域干燥、无杂物,并配备必要的工艺设备和工具。
2. 安全要求:铸造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三、铸造工艺流程1. 原材料准备:a. 确认所需铸造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并进行材料检验。
b.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砂型材料、熔炼金属和添加剂。
2. 砂型制备:a.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合的砂型制备方法,如湿型、干型等。
b. 按照砂型制备工艺要求,进行砂型制备,包括砂型料配比、砂型捣实、模具制作等。
3. 熔炼和浇注:a.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设备和工艺参数。
b. 将铸造材料加热至熔化温度,并进行熔炼处理,如脱气、除杂等。
c. 按照浇注工艺要求,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中,确保浇注过程的稳定和均匀。
4. 冷却和清理:a. 铸件冷却时间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控制,保证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b. 铸件冷却后,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如去除砂壳、切割余料等。
5. 检验和质量控制:a. 进行铸件外观质量检验,如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等。
b. 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确保铸件的组织结构符合要求。
c.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硬度等。
d.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返工、修正工艺参数等。
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 操作要点:a.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根据产品要求,合理控制砂型湿度和熔炼温度,避免砂芯破裂和铸件缺陷。
c. 在浇注过程中,保持浇注速度和压力的稳定,避免气孔和夹杂物的产生。
铸造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铸造作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从事铸造作业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 作业准备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要使用的铸造材料和设备;- 了解铸造工艺和操作步骤;- 确保作业场所清洁、整齐,并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 准备所需的安全装备和工具。
3. 作业程序进行铸造作业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准备原材料和设备:-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
2. 安装和调整设备:- 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整;-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3. 准备铸造模具:-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清洁模具并涂抹防粘剂。
4. 准备熔炉:- 按照操作规程点火和预热熔炉;- 加入所需的铸造材料。
5. 进行铸造:- 控制熔炉温度和铸造速度;- 确保铸造材料充满模具并均匀分布。
6. 冷却和固化:- 将铸造件置于适当的冷却设备中;- 等待铸造件完全冷却和固化。
7. 拆卸和清洁:- 将铸造件从模具中取出;- 清洁铸造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铸造作业时,务必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安全眼镜和手套;- 避免操作过程中的火源和明火;- 注意熔炉和模具的高温,避免烫伤;- 根据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 遵守作业现场的安全规定和指示。
5. 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铸造作业的指导和帮助,包括作业准备、作业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铸造作业时,务必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作业的安全和质量。
注意:本指导书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铸造作业而编写的文档。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质量要求,以确保铸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作业准备1. 熟悉铸造工艺:操作人员应熟悉所使用的铸造工艺,包括熔炼、模具制造、浇注、冷却等环节。
2. 准备材料和设备: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好所需的铸造材料、模具、熔炉、铸造设备等。
3. 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三、操作步骤1. 熔炼准备a. 准备熔炼炉:检查熔炼炉的温度计、炉门、炉体等是否正常。
b. 准备熔炼材料:按照配比准确称取熔炼材料,确保配比精确。
c. 加热炉子:将炉子加热至适宜的熔点温度。
2. 模具制造a. 准备模具: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并确保模具表面干净平整。
b. 涂抹模具脱模剂:在模具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模具脱模剂,以方便后续取模。
c. 模具装配:按照产品要求,将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并确保模具装配牢固。
3. 浇注a. 熔炼金属准备:将熔炼好的金属倒入专用容器中,确保金属温度适宜。
b. 模具预热:将模具放入预热炉中进行预热,以提高浇注效果。
c. 浇注操作:将熔炼好的金属缓慢、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产生气泡和夹杂物。
d. 晾放和冷却:完成浇注后,将模具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冷却。
4. 后续处理a. 模具拆卸:待铸件完全冷却后,拆卸模具,注意避免损坏铸件。
b. 去毛刺:使用工具将铸件表面的毛刺去除,确保表面光滑。
c. 检验和修整:对铸件进行外观检验和尺寸检验,如有缺陷或尺寸不合格应及时修整。
d. 表面处理: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砂光、喷涂等表面处理。
四、安全注意事项1. 熔炼操作时,注意穿戴防护设备,避免烫伤和熔融金属的溅射。
2. 模具制造时,注意使用锋利工具时的安全操作,避免划伤。
3. 浇注时,要注意金属的温度和浇注速度,避免产生气泡和夹杂物。
4. 后续处理时,注意使用安全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铸造作业。
二、作业环境和设备要求1. 作业环境要求:a. 温度:在铸造作业过程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铸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b. 通风:作业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能够及时排除,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c. 照明:作业场所应提供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铸造设备。
2. 设备要求:a. 熔炉:选择适当的熔炉进行铸造,熔炉应具备稳定的温度控制和熔炼能力。
b. 模具: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进行铸造,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c. 浇注设备:选择合适的浇注设备,确保铸造过程中熔融金属能够顺利地注入模具中。
d. 冷却设备:根据铸造材料和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冷却设备,确保铸件能够快速冷却并保持合适的温度。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好所需的铸造材料和配件。
b. 检查熔炉、模具、浇注设备和冷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c. 配置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熔炼铸造材料:a. 将所需的铸造材料按照比例加入熔炉中,控制好熔炉的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铸造材料能够完全熔化和混合均匀。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脱气剂,去除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和杂质。
3. 准备模具:a. 检查模具是否完整无损,清除模具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
b. 在模具中涂抹隔离剂,以防止铸造材料与模具粘连。
4. 浇注铸造材料:a. 将熔融金属从熔炉中倒入浇注设备中。
b. 控制好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确保熔融金属能够顺利地注入模具中,并填充整个模腔。
5. 冷却和固化:a. 将浇注后的模具放置在冷却设备中,控制好冷却时间和温度,确保铸件能够快速冷却并保持合适的温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工艺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准备工具和设备:包括熔炉、铸造模具、熔化金属的容器、金属浇注杆、浇注系统、冷却设备等。
2. 检查模具:确保模具完整、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危险品。
三、熔炼金属1. 将所需金属或合金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将其放入熔炉中。
2. 打开熔炉并调节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浇注温度。
3. 检查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模具准备1. 涂抹模具表面:使用适当的涂料或涂层,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易于脱模。
2. 安装浇注系统:将金属浇注杆和浇注系统安装到模具上,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牢固。
五、浇注过程1. 准备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杆,确保金属流动顺畅且无气泡。
2. 浇注金属:将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喷溅和溅射。
3.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控制金属的浇注速度,以确保充分填充模具。
4. 冷却和凝固: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确保模具中的金属完全固化。
六、脱模和清理1. 脱模: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铸件,确保不损坏铸件和模具。
2. 清理: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洁。
七、质量检验1. 检查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铸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3. 材料分析:对铸件进行材料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3. 防火措施:确保熔炉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及时处理熔炉中的金属溅射和溅出物。
黄金胡子的养殖方法
黄金胡子是一种异形鱼类,也叫黄金红眼大胡子,是一种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备的鱼类,既能清理水缸的藻类,又能展现美丽的色彩和形态。
黄金胡子的养殖方法如下:
饲养环境:黄金胡子需要将水温保持在24-30℃之间,每三天换一次水保持水质,水质要求不高,但要有强大的过滤系统,最好有灯光来辅助发色。
黄金胡子喜欢有沉木的环境,可以在水中放一个沉木,让它们啃食。
黄金胡子的性情很温和,可以和别的鱼混养,但要避免和攻击性强的鱼类同缸。
饲养食物:黄金胡子可以投喂底栖鱼饲料,多选含藻类的人工饲料,每天可以喂2-3次,不要过量。
黄金胡子也可以吃煮熟的菠菜、螺旋藻素等植物性食物,可以调节肠胃,促进健康。
繁殖方法:黄金胡子的繁殖控温在26℃左右,正常投喂,稳定换水,新水的刺激下会刺激临产母鱼进罐产卵。
繁殖罐可以使用首藤等材料制作,公鱼会提前几天进入繁殖罐清理罐壁,母鱼临产时会被公鱼堵在罐子内,产卵完毕后,公鱼
会将母鱼赶出罐子,独自带大小胡子。
可以选择让公鱼自己带苗,也可以将卵取出人工孵化,人工孵化需要使用隔离盒和气石,孵化时间在4-6天左右。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铸造作业指导书,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铸造作业。
本指导书将涵盖铸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二、铸造原理铸造是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使其冷却凝固成为所需形状的工艺。
铸造的主要原理包括:1. 熔化金属:将所需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以上,使其变为液态,以便于注入铸型。
2. 铸型准备: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铸型,并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性。
3. 浇注金属:将熔化的金属缓慢注入铸型,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 冷却凝固:待金属注入完毕后,让其在铸型中冷却凝固,形成所需产品。
5. 取模脱型: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将铸型打开,取出铸件。
三、工艺流程铸造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根据产品要求,准备所需金属材料,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2. 铸型制作: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制作相应的铸型。
铸型可以采用砂型、金属型等不同材料制作。
3. 熔炼金属:将准备好的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进行加热,使其熔化成为液态金属。
4. 浇注金属:将熔化的金属缓慢注入铸型中,确保注入过程中无气泡和杂质。
5. 冷却凝固:待金属注入完毕后,让其在铸型中冷却凝固,时间根据金属种类和产品要求而定。
6. 取模脱型:待金属完全凝固后,打开铸型,取出铸件。
7. 清理加工:对铸件进行清理、修整和加工,以达到产品要求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8. 检验质量:对铸件进行检验,包括尺寸、外观、材质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铸造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2.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严禁单人作业,应有专人负责操作,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4.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材料准备1. 熔化金属: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2. 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或者选择合适的模具,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辅助材料:包括浇注材料、涂料、脱模剂等,根据需要准备并确保其质量和适合性。
三、设备准备1. 熔炉: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熔炉,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浇注设备:包括浇注杯、浇注杆等,准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3. 辅助设备:如振动台、压力机等,根据需要准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清理和检查模具,确保其无损坏和污染;检查熔炉和浇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熔化金属: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根据材料特性和要求,控制熔炉温度和熔化时间,使金属彻底熔化。
3. 准备模具:根据产品要求,涂抹脱模剂或者其他涂料,并将模具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4. 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杯中,根据产品要求和模具结构,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确保金属充满整个模具。
5. 冷却凝固:待金属在模具中冷却凝固,根据材料和产品要求,控制冷却时间和速度,确保产品质量。
6. 脱模:待金属彻底冷却后,轻轻敲击模具,使产品从模具中脱落,注意避免损坏产品。
7. 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进行修磨、清理、抛光等后处理工作,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五、质量控制1. 原材料检验:对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2. 模具检验:对模具进行尺寸检查、外观检查等,确保其完整无损。
3. 工艺控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控制熔炉温度、浇注速度、冷却时间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4. 产品检验:对铸造产品进行尺寸检查、外观检查、材质分析等,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5. 记录和反馈:及时记录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数据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铸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熔模铸造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书内容对熔模铸件的生产流程、模料的制备、蜡模的制造、型壳的制造及型壳焙烧工艺进行了规定,本方法仅适用于铸造部内的熔模铸造部门使用。
2生产工艺流程图3模料的制备工艺3.1工艺要求3.2操作程序3.2.1从脱蜡釜泄出的旧蜡用蜡液输送装置送到除水桶中,先在80~90℃下静置4~8小时,打开排水阀,将静置后的水分排出,当看到有蜡液排出时,关闭阀门。
开启排蜡阀,将蜡液排入搅拌桶中。
3.2.2启动搅拌开关,蜡料在100~110℃下搅拌>6小时,去除水份,每次在搅拌桶中加入5%~10%的新蜡,待蜡液表面无泡沫时即可关闭搅拌开关。
3.2.3将脱完水的蜡料经2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后送到80~90℃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大于12小时。
3.2.4静置后清洁的蜡料用蜡液输送装置送至注蜡机的储蜡桶中,保温后供注蜡机使用。
3.3注意事项3.3.1严格按回收工艺进行蜡料处理。
3.3.2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3.3往蜡缸灌蜡时,蜡应慢沿缸壁流入,防止蜡液中进入空气的灰尘。
3.3.4蜡缸灌满后应及时盖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
3.3.5经常检查每一个桶温,防止温度过高现象发生。
3.3.6作业场地要保持清洁。
3.3.7防止蜡液飞溅。
3.3.8严禁烟火,慎防火灾。
4蜡模的制造工艺4.1工艺要求4.2.操作程序4.2.1蜡模的压制4.2.1.1根据生产订单要求准备好模具,检查模具所有芯子、活块位置是否正确,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4.2.1.2启动射蜡机,检查射蜡机油压、各操作按钮等是否正常。
按照技术规定及工艺卡要求调整射蜡机各项工艺参数。
4.2.1.3将模具放在射蜡机工作台面上,置于压板下方正中心位置,调整射蜡嘴前后、上下位置,使之和模具注蜡口高度一致,手动调节排出部分蜡液,待蜡液无气泡时停止排蜡,准备压制蜡模。
4.2.1.4打开模具,喷薄薄的一层分型剂。
合型,对准射蜡嘴。
对需要冷蜡芯、陶瓷芯或尿素芯的,要按照工艺要求放置后合型。
全自动壳模铸造生产线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指导书的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也是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进一步细化与补充。
作业指导书主要用于阐明过程或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可以说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不过,它比程序文件规定的程序更详细、更具体、更单一,而且更便于操作。
简言之,作业指导书是用来指导员工为某一具体过程或某项具体活动如何进行作业的文件。
1、目的保证生产施工在安全状态下按规程和要求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承建的工程项目。
3、职责3.1 生产部为该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工程项目部负责管理该文件的实行。
4、工作程序4.1 积极主动搞好劳动保护工作,秉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推动生产”的指导方针。
4.2 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4.2.1 工程项目部搭载专职安全干部,工地设立安全员岗。
4.2.2 施工前搞好现场踏勘,合理布局。
4.2.3 作业人员协调一致,整体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上岗上岗。
4.2.4 加强新职工、临时工的培训工作。
4.2.5 规范生产,生活用电,强化安全用电教育。
4.2.6 加强易燃物品的日常管理,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1、按公布形式可以分成: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
2、按内容可分为:1)用作施工、操作方式、检验、加装等具体内容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2)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3)用作指导自动化程度低而操作方式相对单一制的标准操作方式规范。
[编辑]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iso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建议:1、“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iso――9.1)。
2、生产作业可以由作业指导书规定至必要的程度。
应付工序能力展开研究以确认工序的创造力。
熔模铸造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及合用范围本书内容对熔模铸件的生产流程、 模料的制备、 蜡模的创造、 型壳的创造及型壳焙烧工艺进 行了规定,本方法仅合用于铸造部内的熔模铸造部门使用。
2 生产工艺流程图3 模料的制备工艺 3.1 工艺要求3.2 操作程序3.2.1 从脱蜡釜泄出的旧蜡用蜡液输送装置送到除水桶中,先在 80~90℃下静置 4~8 小时, 打开排水阀,将静置后的水分排出,当看到有蜡液排出时,关闭阀门。
开启排蜡阀,将蜡液 排入搅拌桶中。
沉淀温度(℃) 80~90 沉淀时间(h) 4~8 搅拌温度(℃) 100-110 搅拌时间(h) >6 静置温度(℃) 80~90 静置时间(h) >12新蜡加入量(%) 5%~10%沉淀桶搅拌桶静置桶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及创造制熔模及浇注系统熔模组合清砂、焊补、 修磨沾浆及挂砂型壳干燥喷砂、 精整检验入库浇、冒口及废品回用脱蜡(壳)重复数次模组清洗模料制备 浆液制备合金熔化去浇冒口型壳焙烧热处理检验浇注 脱壳模料回用3.2.2 启动搅拌开关,蜡料在100~110℃下搅拌>6 小时,去除水分,每次在搅拌桶中加入5%~10%的新蜡,待蜡液表面无泡沫时即可关闭搅拌开关。
3.2.3 将脱完水的蜡料经200 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后送到80~90℃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大于12 小时。
3.2.4 静置后清洁的蜡料用蜡液输送装置送至注蜡机的储蜡桶中,保温后供注蜡机使用。
3.3 注意事项3.3.1 严格按回收工艺进行蜡料处理。
3.3.2 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3.3 往蜡缸灌蜡时,蜡应慢沿缸壁流入,防止蜡液中进入空气的灰尘。
3.3.4 蜡缸灌满后应及时盖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
3.3.5 时常检查每一个桶温,防止温度过高现象发生。
3.3.6 作业场地要保持清洁。
3.3.7 防止蜡液飞溅。
3.3.8 严禁烟火,慎防火灾。
4 蜡模的创造工艺4.1 工艺要求名称参数名称参数室温(℃)24±2蜡管温度(℃) 55~60冷却水温度(℃)10~15 蜡缸温度(℃) 55~60油箱温度(℃)80~90 射嘴温度(℃) 55~60蜡桶温度(℃) 80~90 射蜡压力(MPa) 2.5~70 (见工艺卡) 输蜡温度(℃) 50~60 射蜡、保压时间见工艺卡4.2.操作程序4.2.1 蜡模的压制4.2.1.1 根据生产定单要求准备好模具,检查模具所有芯子、活块位置是否正确,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铸造模具准备作业指导书一、岗位要求1.1、由铸造工对需要进行准备的模具进行模具准备作业。
1.2、铸造工负责检查模具准备后的表面状态。
1.3、铸造工对模具准备工序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认。
1.4、铸造工对浇注的首件产品进行表面质量检查确认。
二、模具准备作业2.1、检查模具状态,确认模具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活块齐全、油缸等附件、模腔无损坏等)。
2.2、确认模具可正常使用后,分别将上下模模具型腔面朝上放到吹砂机托盘上进行吹砂处理。
将金属型表面油迹、锈迹、粘铝和旧涂料等清理干净检查排气道与排气塞是否有堵铝,有则清理,如需要修理则进行修理。
2.3、将金属型表面油迹、锈迹、粘铝和旧涂料等用喷砂或手工方法清理干净,不得有涂料等残留。
2.4、如果模具上有批次号镶块,检查是否需要按月份更换批次号销。
2.5、喷砂介质为白刚玉与玻璃丸混合物,喷砂压力为(0.5-0.6)Mpa。
模具吹砂时在芯头处放置木质芯头块,防止芯头间隙变大。
2.6、清除金属型配合面、分型面和排气槽中多余的涂料,检查通气塞保证平整且2/3以上畅通。
2.7、喷涂料。
2.7.1、按规定配置相应牌号的涂料。
2.7.2、用压缩空气进行涂料喷涂,喷涂前必须将涂料搅拌均匀,直角喷涂,与模具距离大概200-300mm左右,从铸型根部向外喷涂为好,模具温度在200℃以上时应快速喷涂整个模具,凡凸台、脐子等热节部位涂料层应薄一些,转接圆角处应适当减薄,而要求冷却缓慢的部位应厚一些。
2.7.3、模具喷涂完成后为提高粘附强度应进行烧结处理,先小火烧3-5分钟,然后大火烧至铸造温度。
2.7.4、每月要使用丝锥将损伤的螺纹进行修理。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创造各种工业产品。
本指导书旨在为铸造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二、作业准备1. 确定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包括金属合金的成份、熔化温度、浇注温度等。
2. 准备铸造模具,包括模具的设计、创造和检查。
3. 准备所需的铸造设备和工具,如熔炉、浇注设备、模具护理工具等。
4. 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铸造操作步骤1. 熔炼金属合金:a. 将金属原料按照配方投入熔炉,并控制熔炉温度达到合适的熔点。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熔剂和其他添加剂,如脱氧剂、除杂剂等。
c. 搅拌熔炉中的金属合金,确保均匀熔化和混合。
2. 模具准备:a.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没有损坏和杂质。
b. 在模具表面涂抹模具润滑剂,以便于铸件的顺利脱模。
3. 浇注铸造:a. 将熔炼好的金属合金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气泡和杂质的产生。
b. 确保金属合金充满整个模腔,避免产生缺陷。
4. 冷却和固化:a. 在铸件浇注完成后,将模具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冷却和固化。
b. 控制冷却时间和温度,以确保铸件的彻底固化和稳定性。
5. 脱模和后处理:a. 当铸件彻底冷却后,小心地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b. 对铸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修整、清洁、除毛刺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耐热手套等。
2. 熔炉操作时,注意防止金属溅射和热辐射,保持操作区域的通风。
3. 模具操作时,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模具和造成人员伤害。
4. 铸件冷却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高温表面,以免烫伤。
5. 严禁在作业现场吸烟或者使用明火,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质量控制1. 对铸造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确保符合要求。
2. 对模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表面光滑和尺寸精确。
3. 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缺陷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1 范围本指导书明确了熔模铸造专业的环境、原材料、产品形成过程及主要工艺过程的审核要点。
本指导书适用于对熔模铸造专业的组织进行质量体系审核。
2 引用文件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611-1999 铸造术语3 定义本文件采用下列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GB/T5611-1999 铸造术语4 产品范围、特点与专业代号本指导书适用于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专业,对应的专业代码为17.05(含17.05.01;17.05.02;17.05.03;17.05.04)熔模铸造的特点是金属零件表面光洁度好、加工余量小,甚至达到无余量,是针对砂型铸造的缺点发展起来的新工艺。
熔模铸造是利用蜡料制成精确的模型(熔模),再在模型表面涂覆耐火材料,然后加热熔化模型,形成空的型壳,型壳经高温焙烧即成铸型。
浇注后可获得精度较高的铸件,故熔模铸造属于精密铸造。
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兵器等军工武器的制造,在民用方面的农林机械、纺织机械、食品机械、交通机械、矿山机械等行业的零部件生产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熔模铸造技术。
因此它对国防装备和民用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熔模铸造的直接顾客是大、中、小型各类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中间顾客是机械制造的总装行业和国内外贸易等机构,最终顾客是各军兵种和使用机械的所有企业和人员。
5 业务流程5.1 工艺流程: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1制造压型○2-1 ○2○2-2配制模料制造熔模制造型芯○3组合模组○4○4-1模组脱脂配置脱脂液○5○5-1涂挂涂料及撒砂配制涂料○6干燥硬化型壳○7型壳脱蜡○8型壳焙烧○9○9-2 ○9-1浇注合金熔炼合金配料○10铸件清理○11修补与精整○12热处理○13检验○14包装入库5.2 相对应的标准条款号熔模铸造工艺流程图中相对应于GB/T19001-2000标准的条款号如下:从○1到○14全过程相对应于标准的7.1;7.5;8.2.4○1○2○3○4○5○7○10○11相对应于标准的7.5.1;○6○8○9○12相对应于标准的7.5.2○13相对应于标准的8.2.4○14相对应于标准的7.5.55.3 通用技术要求5.3.1 环境控制制模间、制壳间、制芯间一般室内温度控制应在18~25℃,制壳间相对湿度控制应在30%~70%。
1 蜡型1.压蜡温度48-53℃, 压蜡压力0.25-0.4MPa,保压时间10S, 起模时间5min。
2.合模前必须将上下模清理洁净后合模。
3.蜡模表面不得有缺陷。
3、蜡模表面不得有缺陷。
1.非加工面必须光滑、平整、无缺陷。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 不得有飞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洁净。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洁净。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洁净。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洁净。
2、蜡模完全冷却后按左图示意摆放。
3、模样修整后,不得有飞边、缺角、气孔、皱纹。
4、蜡屑清理洁净。
填写登记表(蜡模制造, 编号JZQ/ZZ-QR-02-01)2 浇口道蜡模1.使用05号浇口棒。
2.清理模具, 涂分型剂, 合模后注入蜡液。
3、将木棒插入半凝固蜡液中, 插入深度距离底部5-20mm。
4、冷却取出, 轻擦和模。
5、修刮飞边毛刺, 修补少许缺陷旳蜡模。
5.修刮飞边毛刺,修补少许缺陷旳蜡模。
5、修刮飞边毛刺,修补少许缺陷旳蜡模。
1.浇棒使用与否对旳。
2.检查木棒与否放正。
3.检查木棒插入深度与否符合规定。
3、检查木棒插入深度与否符合规定。
3 蜡模组焊1.焊接蜡件必须放正, 焊接牢固。
2.焊接后必须清理蜡屑。
3.模组焊接摆放整洁。
4.蜡型与浇口间距应不小于80mm。
4、蜡型与浇口间距应不小于80mm。
1.焊接前检查模样与否合格、浇口棒与否合格。
2.焊接后检查与否有缝隙和流蜡。
3.浇口冒口与否焊正。
4、焊接后与否将蜡屑吹洁净。
填写登记表(蜡模组焊, 编号:JZQ/ZZ-QR-02-02)4▲关键工序制壳1.表面层砂粒40-70目, 涂料粘度24-35S(夏季走下限、冬季走上限),用氯化铵硬化液比重1.05-1.12, 硬化时间10-15min, 空干15-20 min。
熔模铸造壳模作业指导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目的:为了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壳模质量,减少铸造缺陷。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壳模工序的控制。
3.职责:.生产组长对本工序生产的全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负责。
.操作者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对设备实施保养、维护。
.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蜡树的清洗:a.将组焊好的模组静置45min以上,方可清洗。
b.将蜡模清洗剂和蒸馏水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将蜡树完全浸入清洗液内,每棵连续上下窜动10~20次,约10~20秒,清洗后的蜡树即可直接沾面层浆。
c.在清洗液使用中应及时、干净地清除带入到清洗液中的蜡屑,当清洗液变成豆花状时,停止使用,重新更换新的清洗液。
每桶清洗液可洗3000~8000串蜡树。
d.将清洗完成的时间记在“挂壳管制卡”上。
e.若改为其它清洗液,依临时作业指令进行。
.浆液的配制:4.2.1.预湿液的配制:预湿液可直接用纯硅溶胶或硅溶胶加蒸馏水配制,形状复杂的蜡件,面层预湿液可加入适当的湿润剂。
4.2.2.面层浆的配制: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湿润剂以每公斤硅溶胶加入约3~9ml的比例加入,添加时,以搅拌机搅拌,使其加速混合。
c.若采用2F-401面层涂料添加剂,加入硅溶胶投入量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
d.把300~350目的锆粉按约3: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此时要注意,用手把团块揉散并搅拌均匀。
e.把消泡剂以每公斤硅溶胶加约2ml消泡剂并搅拌均匀。
(用2F-401,则不需要加消泡剂)f. 涂料需要混合到规定的工艺时间(面层:全新料时12小时以上,部分新料时6小时以上),使气泡消除,耐火材料完全润湿后,才能使用。
g.以4詹氏杯检查,用锆粉、硅溶胶把粘度调到353秒。
形状复杂的或大件取上限,形状简单的或小件取下限,对小件浆液最低可以控制在28秒,但必须经技术人员同意.h.面层涂料配制时,要严格按加料顺序,依次加入硅溶胶、润湿剂、锆英料、消泡剂,加料顺序应正确。
4.2.3.二层浆的配制: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200目的煤矸石粉按约2: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注意不要倾泄添加以免结块,浆液必须混合到规定的时间,全新料10小时以上,部分新料2小时以上,才能使用。
c.以4詹氏杯检查,用煤矸石粉、硅溶胶,把粘度调到222秒(由工艺文件具体确定) 。
4.2.4.背层浆的配制:a.在不锈钢制浆桶中加入适量硅溶胶,开动浆桶,使其旋转。
b.把200目的煤矸石粉按约:1的粉液比加入硅溶胶浆桶中,注意不可倾泄添加,以免结块,浆液必须混合到规定的时间,全新料10小时以上,部分新料2小时以上,才能使用。
c.以4詹氏杯检查,把背层粘度调到142秒(由工艺文件具体规定),封浆层粘度121秒.4.2.5.对浆的要求:a.每班于工作前、工作中间和工作完毕都要检查粘度,并做记录。
若粘度不符合规定应及时调整。
b.面浆在使用前先清理浮在上面的杂物。
每天操作完毕后,根据情况加入适量蒸馏水或硅溶胶。
c.每天下班前必须将所有的浆桶都调满,以备第二天使用。
d.若泥浆需要中间配制,应尽量在上午下班前配制,最少要混合2小时方可使用。
.壳模的制作4.3.1.面层壳模的制作a.将蜡树浸入预湿液中取出,让其滴落或吹掉多余液体。
b.把蜡树以一个角度(约30 )缓慢浸入泥浆中,再以稍快的速度抽出巧妙翻转蜡树,使其能被面层浆均匀覆盖,检查并确保所有的孔洞和尖角均无闭塞。
有铸字或细窄凹槽时,要用毛刷涂刷或预先喷涂涂料。
c.用口吹或风枪轻微吹破附着于蜡树孔洞和尖角部分的气泡。
d.滴落多余的泥浆。
e.蜡树在继续翻转之时,将其伸入淋砂机,保持翻转使其全部表面被覆上一层70~150目的锆砂。
f.淋完砂后的壳模,挂于壳模架上,置于头层干燥室中干燥,不可在风扇前面吹,头层干燥室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温度在5~10月控制在26±2℃﹐在11~4月控制在22±2℃(与蜡模间温度统一)。
g.填写“挂壳管制卡”。
h.干燥时间依产品和环境的情况而定﹐操作者凭经验判断﹐确认壳模干燥后即可继续挂第二层。
4.3.2.二层壳模的制作a.确定头层壳的角落和孔洞已干燥。
b.以柔和的风吹去或轻轻摇动壳模,抖去前一层浮砂。
c.将壳模浸入预湿液中,不可超过2s即可取出,让其滴约5秒钟。
d.不再滴的壳模以一角度(30)缓慢浸入二层浆中,约3~4秒即以稍快的速度抽出,转动壳模,使其上的泥浆被覆均匀,并将多余的浆料滴下。
注意所有孔洞和尖角有无闭塞,有无泥浆积聚,用风枪将气泡吹破,将积聚吹匀。
e.将不再滴的壳模浸入30~60目的煤矸石砂中(按工艺要求覆锆砂时,则淋上70~150目的锆砂)。
f.当浇口杯缘已达砂中缓慢抽出壳模,振落多余的砂粒。
确定无缺陷后,将壳模送回壳模架。
g.将壳模架置于头层干燥室中。
h.填写“挂壳管制卡”。
i.干燥时间依产品和环境的情况而定﹐操作者凭经验判断﹐确认壳模干燥后即可继续挂第三层。
4.3.3.背层壳模的制作:a.确定前层壳模干燥后﹐轻轻摇动壳模,以除去前层壳模上所有松散的敷砂。
b.将壳模浸入预湿液中,不可超过2s(复杂件除外)即可取出,让其滴约5秒钟。
c.小心将壳模浸入泥浆中,浸入的同时,轻柔地摇动,除掉所有气泡。
d.抽出壳模滴落泥浆约5秒种,巧妙地操纵壳模,确使其获得完全而均匀的覆盖。
e.将壳模按工艺要求浸入16-30目的煤矸石砂中,当浇口杯缘已达到砂中后,缓慢抽出壳模,震落多余的砂粒。
f.将壳模置于背层干燥室中干燥,背层干燥室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温度在5-10月控制在26±2℃﹐在11-4月控制在22±2℃(与蜡模和头层间保持一致)。
g.填写好“挂壳管制卡”。
h.干燥时间依产品和环境的情况而定﹐操作者凭经验判断﹐确认壳模干燥后即可继续挂下层壳。
4.3.4.封浆:将最后一层已干燥的壳模沾上一层浆,放置在壳模封浆区,干燥时间不低于12小时。
4.3.5.注意事项:a.制作壳模的砂子,要时常清理、过滤,各层砂每天至少过滤一次。
浆桶要时常清理,预湿液要经常换新。
b.对复杂的铸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单独处理。
.蒸气脱蜡的作业程序:4.4.1.脱蜡前的准备工作:a.将完全干燥的壳模取下,拆下挂钩,取下盖板,清理浇口杯缘,放入存放区或脱蜡笼。
b.将挂壳管制卡取下,并按规定交有关人员分析保存4.4.2.脱蜡操作程序:4.4.2.1.脱蜡按照《蒸汽脱蜡机操作及保养标准》操作﹒4.4.2.2.脱蜡用蒸气发生器蒸气压力应达,最低不得小于。
4.4.2.3.仔细检查蒸气脱蜡过滤网是否需清理或更换,防止脱蜡过程中出现跑蜡等事故。
4.4.2.4.开始脱蜡前,对脱蜡釜进行压力试验,并预热1-2次。
4.4.2.5.把模组快速倒放在脱蜡蒸气釜装载车上,送入脱蜡蒸气釜,立即关好机门。
4.4.2.6.打开蒸气阀,14s钟内压力应达到,脱蜡温度应在150℃~170℃之间。
4.4.2.7.在10~15min内完成脱蜡。
4.4.2.8.关闭蒸气阀,缓慢打开排蜡阀门,使蜡液进入蒸蜡桶内,一分钟后,打开排水阀门。
4.4.2.9.压力表指示压力为“零”时,打开脱蜡釜机门,把装型壳的装载车拉出。
4.4.2.10.检查脱蜡质量及型壳质量,将合格型壳放到运壳车上,用绳子从四周捆绑以防型壳倾斜或歪倒,然后送到指定地点,清理浇口杯四周的残留物,按浇注合金牌号整齐倒放在架上,待焙烧。
4.4.3.脱蜡应注意的事项:a.脱蜡设备必须专人操作。
b.锅炉的锅体要经常清理,不脱蜡时加入除圬剂加热一段时间,这样能达到清理炉体污垢的作用。
4.4.4.壳模修补:a.脱蜡后所有壳模必须经过检查,是否有龟裂、孔洞,出现碎裂、成片剥落或裂纹超过0.5mm的型壳。
b.若壳模表面只是微细龟裂,在该处涂浆或再沾一层浆液来修补。
c.对孔洞的修补,可在孔洞上放置一块干净的壳模,然后用煤矸石粉与硅溶胶混合的泥浆将孔洞堵好;也可直接用煤矸石粉与硅溶胶泥浆将孔洞封好。
d.裂痕严重的壳模,出现碎裂、成片剥落或裂纹超过0.5mm的型壳,须报质检员处理。
4.4.5.蜡的过滤处理:a.排到过滤装置的蜡静置,温度设在110℃~120℃。
b.用打蜡泵将处理好的蜡液送到快速水分蒸发器中。
c.过滤装置中的脏蜡和污物要定期清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执行《设施设备维护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