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高中作文素材
- 格式:docx
- 大小:40.89 KB
- 文档页数:3
庄子高中作文素材庄子是一个有鬼斧神工之能事的幻术师,迷失在他的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不能自拔。
关于庄子的有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庄子高中作文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庄子高中作文素材一一阵自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水淡淡一笑,在湖面悄悄留下一串涟漪,随后跃进山谷,留下一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知何时,手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二千年的风雨来到这儿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自在。
他悄悄来过这儿,却又匆匆地溜走,是又在追逐自己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他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
既无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
?当他夫人过世之时,他敲着瓦盘歌唱,来欢送妻子的离别,或许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面对生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他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不以为苦。
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色彩。
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
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人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
就“治痔疮”一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人们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的可怕。
追求欲念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人格和情操便是为人所不齿的。
话似不雅,却令人拍案叫绝。
他放浪形骸,自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自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力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
当他濮水边钓鱼时,楚威王派人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
他说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
在纷扰的斗争中,自由被蒙了一层淡淡的尘。
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生活着。
人生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人畏惧,贫穷有时消磨人的斗志,权利优势改变人的信仰,而他超越了这一切。
如一阵自由的清风,淡看人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2、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
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课内素材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愿生命恬淡如水——睿智的庄子庄子其人:(1)庄子是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代言人。
(2)庄子的"出世",实际上是最大的"入世"! (鲍鹏山)(3)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4)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子,到底是冷眼看穿"。
清代学者吴文英《庄子论略》“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养生主》(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3)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
《庄子.庖丁解牛》评论: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
一个人如何在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不受伤害?关键在见识!在智慧!要使宝贵的生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庄子说:"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庄子(一)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二)经典语录:①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②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⑤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经典素材:①庄子的学说继承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哲学上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
他尖锐地批判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他宣扬绝对的精神自由,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他淡泊名利,面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
第一篇:庄子告诉我们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胡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开始的。
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殊。
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末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辈子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
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时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非衣食无忧的。
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
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寻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量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
往往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实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
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
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
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彻底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兴许正是吾之短。
话题作文关于庄子的高考作文(5 篇)话题作文关于庄子的高考作文(5 篇)。
庄子的思想高二作文精选5篇初识庄子,是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平平淡淡的语气,却在我心中勾勒出清晰的痕迹。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庄子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庄子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庄子在闲静的午后静卧,他微闭的双眸和上翘的嘴角,正展示着他欢悦的梦境。
恍惚间他身后长出一对翅膀,庄周化作栩栩蝴蝶飞舞在天地之间。
然而豁然梦醒,庄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发现自己是睡在床上的庄周,但那只在梦魇里飞翔的蝴蝶却再也挥之不去。
于是这位质朴到纯真的哲学家开始怀疑,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我是庄周?还是蝴蝶?他住在穷乡陋巷,斜阳草树之中,享乐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
倘若用笔勾勒庄子,应当用近乎白描的悠闲飘渺的线条画他的衣纹,用灵动疏放的墨色写他的鬓发,他厌恶乱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钟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风吟虫唧。
他啸傲山林,怜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绝游,知道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不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知道繁华落尽必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无欲无求。
他的精神高高地飞翔在污浊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辉煌的垂天之翅,他驱散着人类贪欲,残暴和自大的阴霾。
庄子的思想是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带来林林总总自然的生命与言说,欢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广博的宇宙苍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难道是世俗彩绘的国栋雕梁?是精致的陶瓷或墓葬的装饰?是五弦妙手弹奏的音乐?去吧,去吧,这都不是。
这些矫伪的艺术,在庄子看来都是恶俗的,不堪的,不可容忍的,真正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间,是没有经过人工雕凿,天然淳朴的存在。
显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破坏的天地醇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
而一切人为之美的艺术,不过是一些摧残事物本性矫伪之作,这些东西与人为天性相执拗,必除之而后快。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庄子的美,是彻底的真和朴,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朋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题:庄子:顺人顺物,忘形忘体,自在逍遥庄子:顺人顺物,忘形忘体,自在逍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在为人处世上,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主要表现在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忘形忘体、立德于心的“道”论,似水学鱼、从容自在的“逍遥”观等三个方面,对当今社会中人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启迪。
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庄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庄子处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因而他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安顿,把“无用之为大用”“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当做他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
01无用则为大用庄子在《人间世》中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者。
”“无用”便是庄子用来告诫人们保全自身的有效方法。
他认为人在某些时候“无用则为大用”,而“无用”“无为”反倒能够使自己趋利避害,得以全生。
庄子指出森林中的很多树木因有用而遭无情砍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而不材之木栎社树“以为舟则沉……以为柱则蠹。
”对于匠人来说,它没有一点用处,而对于栎社树自己来说却是莫大的用处,不受重视,不被砍伐,便可长寿。
0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哲学中重要的问题是生命的问题。
《人间世》在一开始便描述了卫国国君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君王“其年壮,其行独……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人民的生命对于残忍的暴君如蝼蚁般轻贱,死亡可以随时来临。
尤其是在为暴君做事的从政者们,每天都是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对于他们来说最高的理想应该是生存而不是救世,能够活着已经是很好的了。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一句话透露着生存的无可奈何,圣人也只能把保全生命看作是关键的思想关怀。
他们也并非刻意去回避社会的责任,只是面对极端处境下不得已的做法。
当知道世事艰难,而“不得已”“无可奈何”时,安于处境、顺应自然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忘形忘体,立德于心的“道”论庄子指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他主张人要破除外形残缺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
【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精神的伊甸园》节选)“庄子”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庄子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一)人物事略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04.庄子一、人物简介庄子(前360?—前280?),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
人物事件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译文:庄子和惠子同游于濠水桥上。
庄子说:“白条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说:“请寻求你问话的本意。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是已经明白我知道鱼的快乐之后再问我的,只不过是问我从哪儿知道罢了,那我告诉你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人物事件2:鹏程万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逍遥游》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大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鸟在海水翻腾激荡的时候,就借势迁徙到南海。
……斥鷃讥笑大鹏说:“它将飞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起飞,不过飞到几丈高就落下来了,在蓬蒿之间飞来飞去,这样也就达到了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
庄子名言精选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高考满分作文:庄子的智慧(精选15篇)高考满分作文:庄子的智慧(精选15篇)高考满分作文:庄子的智慧 1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
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
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
”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
“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
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
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
”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
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
“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
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
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
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
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
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
”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
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
“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
”我俯下身子。
“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
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
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
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
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
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
1、庄子用其自由强大的精神(童心)修补世俗之心,斑斓这个日渐灰暗的世界。
他的濠上之鱼,欣欣然,怡怡然;他的蝴蝶,翩翩然,栩栩然;他的神龟,拽尾于涂三千年;他的鲲鹏,直上九万里。
他的道不在庙堂,不在坟典,而在蝼蚁,在屎溺间,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他自由的精神让“物欲之蛹”化身为“精神之蝶”,可谓是救治世俗之心的一味良药啊。
(运用于:反世俗之心)2、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
(看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3、“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让他远离世俗,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于:看淡功利,自我约束,看透世俗)4、我敬畏庄子对生命的明辨,他的妻子与世长辞,别人为他哀悼妻子,为他感到可惜;而他却自在地击缶而歌。
那歌声中没有丝毫哀伤,没痛哭悲虑。
他对生命的认识,让人感到敬佩,在他看来,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随尘土而逝。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哀伤呢?庄子对人生态度的理解,让他的心灵永远清澈透明。
(运用于:对生命的认识)5、其实,“富”,未必“贵”;“贫”,未必“贱”。
织草鞋的庄周神情枯淡,不疾不徐。
他虽穷得“槁项黄馘”——脖子干枯而面色饥黄,仍然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精神。
他不“富”,但是“贵”;他很“贫”,但不“贱”。
而世上许多所谓富贵之徒,赢得了物质上的富贵却自甘于精神上的卑贱,有的贫穷得只剩下金钱,有的“贵”得只剩下官位。
高中作文中关于庄子的写作素材整理【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精神的伊甸园》节选)“庄子”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34级高二阅读材料第5期编辑:高慧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庄子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为,崇尚自然,傲视王侯。
楚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并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以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
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
庄子在以崇尚自由、尊重生命、反对权势和世俗等为主题的?题中,具有普遍运用的功能。
●考场作文常用的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说明: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满足,只能不懈追求。
当然,庄子的本意不是这个。
他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2、凡人心险于山川。
(说明: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也可说明庄子对人类的不信任。
)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说明:没有真理意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只有权力意?,权力可垄断真理。
所谓道德,常常只是权势阶层的遮羞布而已。
)4、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说明:这是追求知识学问的高境界。
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似乎兴趣无多。
关于庄子的素材积累1. 庄子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想象一下,他就像一只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鸟儿,无拘无束。
比如他说的“逍遥游”,不就像我们梦想着能自由自在地在生活中畅游吗?他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世俗的东西束缚住,要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这多让人向往啊!2. 还记得庄子与惠子的那些有趣辩论吗?哎呀,那就像两个聪明的小伙伴在斗嘴呢!比如他们关于“鱼之乐”的争论,多有意思呀。
这让我们看到庄子的思维是多么独特和奇妙,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难道你不想像他一样拥有这么独特的思维吗?3. 庄子讲的那些寓言故事,简直太精彩啦!就像一个个神奇的小窗口,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像“庄周梦蝶”,哇,他居然能把梦境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啊!这是不是也让你感叹不已呢?4. 你知道吗,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也超酷的!他就像一个看透世事的智者,把生死看得很淡。
比如说他妻子去世时,他还能鼓盆而歌。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豁达啊!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他这里学到一些对待生死的态度吗?5. 庄子的智慧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亮。
比如他倡导的“顺其自然”,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顺应生活的节奏吗?这不就像我们在海上航行,要顺着风浪前进一样。
想想看,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呢?6. 大家想想看,庄子要是生活在现在,那他肯定是个超级网红呀!他那些深刻而又有趣的言论,肯定会吸引一大批粉丝。
就像现在的一些大 V 一样。
他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7. 庄子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是深远而持久的呀!他就像一位永远在前方指引我们的导师。
他的思想让我们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庄子给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啊!总之,庄子是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伟大人物。
庄子高中作文素材
一阵自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水淡淡一笑,在湖面悄悄留下一串涟漪,随后跃进山谷,留下一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知何时,手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二千年的风雨来到这儿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自在。
他悄悄来过这儿,却又匆
匆地溜走,是又在追逐自己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
他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
既无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
?当他夫人过世之时,他敲着瓦盘歌唱,来欢送妻子的离别,或许这是常人难以理
解的。
面对生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他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不以为苦。
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色彩。
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
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人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
就“治痔疮”一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人们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的可怕。
追求欲念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人格和情操便是为人所不齿的。
话似不雅,却令人拍案叫绝。
他放浪形骸,自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自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力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
当他濮水边钓鱼时,楚威王派人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
他说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
在纷扰的斗争中,自由被蒙了一层淡淡的尘。
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生活着。
人生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人畏惧,贫穷有时消磨人的斗志,权利优势改变人的信仰,而他超越了这一切。
如一阵自由的清风,淡看人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
庄子其人,国人与非国人都甚为熟悉,其学说和言辞特殊,从古至今,都充满着恣纵奇诡和罗曼蒂克。
国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对其赞誉有加,有人对其横加指责,一直争议不下。
25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对其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必然有其思想光芒熠熠生辉的客观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人们从其言论中能够看到一种智慧,它指引人们洞察生死,看淡名利的囹圄,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而最终回归“真我”的“本来面目”。
在那礼乐崩坏、危惧压迫的乱世之中,一个老人能够“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超越生死而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这样的气魄和风度,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可以与之相比?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也许其思想中有其消极的糟粕成分,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只需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即可,而不必锱铢计较、遣其是非,这也许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最
好态度。
庄子的思想与现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相悖,与看重现世建功立业、寻求自我实现、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相左,它不能救世,但可以助人自救,获得个人精神
上的解脱,引导人们关注西方哲学普遍关注但却被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忽略的对真我的探询,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这与禅宗不谋而合。
正如李泽厚先生对庄子的解读那样:庄子的哲学是美学,他追求的是一死生、泯物我、超利害、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
如果后人误将其倡导的“无为”、“无用”误读为消极悲观的厌世遁世或者玩世不恭
的游世,不免有诬蔑之嫌。
历史是打碎的花瓶,任何高技术的拼接,都不能真实地还原其
原貌,同样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抛开了那时那地春秋战
国时中国大地的社会现实,一切评价都显得苍白。
站在今天回望历史,也许我们脚下此刻
的土地就是2500多年前的一片汪洋,历史是人书写的,而写的人又有几个象司马迁写史
记那样的客观?
更喜欢清人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
心肠热,故感慨万千。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这个性情中人,面对混浊而“不可与庄语”的现实,用自己
独特的智慧浸透着人生的狂欢与悲凉,出世而不避世,洞察而不遣,逍遥于苍穹之下,无
需任何条件附丽,独快乐于一方!
无古无今,不生不死。
古今中外,能够看穿政治权利到头来亦必空而一无所有者寥寥
无几,或许庄子算是其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临终时曾说,“我死后,可将右臂裸露于
棺外,告诉臣民说:我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曾以悲情主
义的论调描述了世事无常的人间百态:“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
中肠”。
既如此,我们又何必执我如故,即使不能做到无己而成为至人,即使不能够做到
无功而成为神人,即使不能够做到无名而成为圣人,也该更洒脱些。
人生如梦,庄子的蝴蝶之梦似乎给了后人半醉半醒、追求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哲学
根基,殊不知这并不是庄子老人家“人生如梦”的本意,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或许我们的
生活只是蝴蝶的一个梦而已!
一个凡人请教哲学家:“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
哲学家说,背上这个小背篓,沿着这条沙砾路走下去,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你的
背篓。
在路的尽头,凡人背着沉重的背篓,十分痛苦,他再次见到了哲学家;哲学家说: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背着一个小背篓,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想要从这个世界
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比如金钱比如名利,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就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
累!”
这让我想起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之妻病死,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见庄子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施于是责问庄子:“你与人家夫妻一场,她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忧伤反而还鼓盆而歌,简直是太过分了!”庄子说:“她刚去世之时,我也很是悲伤。
可是我后来一想,她
的生命本就起于无形;不仅无行,而本无气!而是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
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
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吗?如今她虽然死了,却是回归了生命的原本。
死生犹如昼夜交错,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那么忧伤呢?我应该为她归于生命
的原本而高兴啊!否则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在今天看来,也许这很荒唐。
我也不鼓励大家这样做。
可是当我们仔细思量,我们却
可以从中品读生命的真谛!
鼓盆而歌是因为看穿了事物的本质而表现出来的道家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智者的豁达。
也许你我都无法做到庄子这般豁达,可是,人在旅途,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学会放下。
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都是一样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谢终是一场轮回,而历史的天空仍
然艳阳高照,历史的长河依然奔流不息。
正如老子所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无论生死得失,都无须悲戚哀绝,不必有悔意、不必有牵恋。
这样才可远离红尘喧嚣,求得心灵平静。
叔本华说:“你想拥有的越多,你就越痛苦”;
郑板桥说,人生贵在“难得糊涂”。
雾里看花花曼妙,水中望月月朦胧。
人生就是一段“放下”的旅程!年少时我们需要
放下贪欲和复杂;中年时我们需要放下名利和挣扎;老年时我们需要放下悔意和浮华。
一切
随风,如剔透的水晶红尘终化。
学会放下,活在当下!象庄子一样,泛起不系之舟,饱食而遨游天下! 生命,方如一朵
永不凋谢的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