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八年级生物 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教案 (2)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教学设计《观察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观察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睢宁县王集第二中学杨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内容是动物的生殖这一节的其中一个环节,是在人的生殖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
本节没有再重复探究和胎生动物的生殖过程,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卵生动物是如何生殖的。
课标中,本章内容介绍动物的生殖,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着重突出了鸟卵的结构。
观察鸟卵的结构时取的材料是鸡蛋,鸡蛋的体积较大,内部结构比较清晰,课本还提供了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的彩色照片,让学生了解鸟卵的主要结构和各部分结构,从而得出鸟卵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及其胚胎发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县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八年级学生对鸟类及鸟卵并不陌生,对鸟的生殖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教材中只呈现几幅图片说明鸟卵的结构,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帮助其主动建构的过程。
如何将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概念,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梳理—归纳提升——达标反馈”等环节,学生在“探、思、观、讲、练”中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精心质疑,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演示及实物观察,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愉快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课后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2.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1.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总结鸟类比两栖类等动物的进步之处。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镊子、培养皿等实验材料;(2)有关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鸡蛋。
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绝大多数鸟都能飞翔。
鸟为什么飞呢?也许你会回答:因为鸟有翅膀。
那么在人的双臂上缚上人工的翅膀,人能不能像鸟一样飞翔呢?学生甲:不能,因为鸟能飞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翅膀,同时还有发达的胸肌;而人为的安上一个翅膀并不具备上述的这两个条件,所以不能飞翔。
教师:我们在以前已经了解了有关鸟类的一些知识,你能回答出以下问题吗?投影片内容如下:1.在羽绒服和鸭绒被里的是哪一种羽毛?2.家鸽吃进的玉米、稻谷和小麦粒等都很坚硬,必须在磨碎变成糜状物后才能被消化和吸收,而家鸽的喙中没有牙齿,它是怎样将这些食物磨碎的呢?3.有人说家鸽排便频繁是因为食量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乙:羽毛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正羽和绒羽。
位于鸟类身体表面,羽轴比较硬,羽片呈平面状的羽毛,我们称之为正羽,它在鸟类的飞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正羽下面还有一些细小柔软的绒羽,它主要是用来保温用的。
所以羽绒服里絮的主要是绒羽。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2023年第35期(总第503期)No.35,2023Serial No.503■学科实践尚小娟(徐州培栋实验学校江苏徐州221000)【摘要】跨学科实践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倡导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融入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达成生物科学素养,并能为各位老师在实施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实践;学科融合;观察鸟卵;教学设计在新课标中,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都突出了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
俞莉丹老师在研究中提出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也明确提出了“通过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观察鸟卵的结构”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0章第1节“动物的生殖”。
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该部分内容无论是内容要求方面,还是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等,都没有对这一节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所以,在内容设计时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参考了吴海燕、吴建军、王芳、孙淑娟等多位老师的课堂经验后,依据新课标,渗透学科融合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在探索过程中融入多学科知识,在掌握鸟卵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概述鸟卵结构与功能,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2)通过科学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理性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融合化学、物理等不同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融合意识,逐步构建综合学科思维;(4)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联系生活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观察鸟卵结构导读:本案例主要研究如何把简单的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完成的实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
【有言在先】《观察鸟卵的结构》是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中我着重让学生从几乎天天见到的鸡蛋,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想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观察、探究,再观察引起学生的反思,激发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物及生命现象再研究、再观察的兴趣。
本实验中包括观察、实验的设计、分析等几个部分。
另外学生对于探究实验并不陌生,在本套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就详细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及如何设置对照,如何进行实验等。
及至后面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章节,都有了探究实验设计的体验。
所以在这里再次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完成实验实际上是探究实验的一次再巩固,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
在本节课中我想让学生学会实验设计,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过程中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
【疑窦丛生】按照书本中设计的,只要求学生通过认识生鸡蛋的各结构以起到对各结构了解。
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参与结构的认识会显出一定的兴致,但我总觉得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敷衍。
另外,学生在初一已经对探究实验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本课中我决定增加探究鸟卵结构中气孔的观察、探索,此过程重在让学生强化探究实验中的设置对照原则,让学生对于探究实验进行巩固,以达到增强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在课堂中,我遇到下列的问题:1.如何导入这节新课,顺利的带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鸟卵如何形成的?怎样的鸟卵才能孵化成小鸡?2.学生在探究鸟卵结构的气孔结构时,出现了茫然、空白。
如何促使学生对鸟卵卵壳作用进行探究,并设计对照实验也成了本节课中处理的难点?3.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中,体验实验设计过程和操作?【披荆斩棘】因为学生对鸟卵的产生缺乏直观的认识,而且课堂上又不能直接观察到。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鸟类育雏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制定教学重点为:1、描述鸟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说出鸟卵的发育依据学情学生对青蛙的变态发育基础上,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更好理解分析教学难点:观察鸡卵发育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情分析:学生对青蛙的变态发育基础上,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更好理解。
教材分析:通过观察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可通过观察探究从中学到知识。
1、学生课前观察鸡卵的结构2、有条件的同学可观察鸡的成长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影视资料、培养器等。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
教学过程:交配产卵育雏、早成鸟、晚成鸟述:有了家,发育成熟的雌、雄鸟就要进行交配。
问:鸟类的受精方式和前面讲的两栖类一样也是体外受精吗?述:受精的鸟卵要等产出以后才开始发育吗?(在♀鸟体内即开始发育)问:当鸟卵被产出后,胚胎是否继续发育?(外界温度低,胚胎暂停发育)问:要怎样才能继续发育呢?(雌鸟体温或人工孵化箱恒温孵华)述:这也就是孵卵的过程述:有这样一句歇后语:“二十一天孵不出的蛋坏蛋”说的就是鸡卵孵化的时间,二十一天。
述: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熟,雏鸟最终破壳而出。
述:孵出的雏鸟,有一些(如小鸡、小鸭)一出生就能站立,全身布满绒羽(细小柔软用于保温这些叫早成鸟述:而且早成鸟在一出生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问:你知道哪些早成鸟?述:相反的,还有一些鸟孵化出来腿、足无法站立,眼睛没有睁开,身上绒羽非常少,全身几乎裸露,这些鸟叫什么?述:家鸽、燕子、麻雀等属于晚成鸟讨论交流回答(鸟类进行体内受精)答:不是答:不是(鸭、鹅、大雁)交流答:晚成鸟鸡卵的结构述:对于晚成鸟,其亲鸟就要负担起为幼鸟喂食(半个月8个月)的重任。
实验优质课教案《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设计单位:姓名:联系电话:《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设计一、学习目标1、识别鸡卵的结构。
2、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观察鸡卵的结构,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观察鸡卵的结构,逐步养成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的习惯。
1、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推测,并能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动植物生殖的奥秘。
3、教育学生要养成一种求实的科学探究态度,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
1、学生直观观察鸡卵的外形结构;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3、学生能将鸡卵各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相连系。
1、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识别鸡卵的复杂结构;2、学会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能够理解胚盘的功能。
3、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自主构建“鸡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其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于实验过程中难以直观理解的问题如胚盘的清晰视图、鸡卵立体视图等用图片加以阐释,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中采用我校的“三主五环节”模式,“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五环节”即定标诱导、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当堂训练、反思小结。
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究为主的“观察——探究——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每4人分为一组。
每组实验材料: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解剖剪、垃圾桶、擦桌布。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定标诱导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鸡蛋,学名鸡卵,我们几乎天天与之打交道,鸡蛋是我们饭桌上的家常菜肴的食材,那你对鸡卵十分熟悉吗?你认为鸡卵由哪些部分构成?鸡卵的哪一个部分将来会发育成可爱的雏鸡呢?大部分同学认为鸡卵由卵壳、卵白、卵黄三部分构成,卵黄将来会发育成雏鸡。
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实验来再次认识鸡卵,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我们平时对鸡卵结构的认识是否正确。
苏教版生物八上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word
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观看鸡卵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4、建议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教学过程是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求偶方式不同的表演,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学生对鸟类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鸡卵,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看、分析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猎取知识,进而归纳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学生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观看、分析和讨论,了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鸡卵的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课前预备。
2、学生预备:每组预备一个鸡蛋、一个碗和一双筷子。
教学步骤
附:课堂练习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作业:完成活动手册的练习。
课后反思。
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教案实验名称观察鸟卵的结构
实验目的观察鸡卵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操作过程
难点:鸡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性。
实验关键
鸡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性。
材料用具鸟卵、镊子、放大镜、培养皿
背景资料鸡蛋的外壳是石灰质的硬壳,叫卵壳。
卵壳起保护作用。
卵壳上约有7000多个小孔,可通气,紧贴卵壳有两层卵膜,外层较厚。
卵膜内是大量的卵白(蛋清),其成分有水、蛋白质、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外层较稀,可叫稀蛋白,内层稠,叫浓蛋白。
这些物质是供鸡胚胎发育时的营养物质。
再往里是一个圆球形的卵黄(蛋黄),这是卵细胞。
学情分析本节主要讲述鸡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和鸟的生殖发育过程。
鸡卵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并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先由教师演示,再由学生亲手操作。
实验过程
教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课
1.陈述:在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观看一小段有趣的录像;
教师放映提前准备好的录像短片,短片的内容是有关母鸡下蛋并孵出小鸡的过程。
1.学生观看录像短片,产生兴趣。
2.提问:刚才播放的录像有意思吗?你们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1.回答:有意思。
看到了母鸡下蛋,还有母鸡孵蛋,小鸡从蛋壳里出来。
3.提问:这些现象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母鸡是怎么样3.回答:没有见过(有的学生回答见过)。
想知道。
下蛋的呢?小鸡又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呢?
(板书: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4.陈述:学习了今天的内
容你们就会知道以上问题
的答案了,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4.回答: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
走进下一步的教学环节。
观察鸟卵的实验操作
].提问:自古以来公鸡打
鸣,母鸡下蛋,这是天经地
义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见过
公鸡会下蛋呢?
陈述:对,只有母鸡才会
下蛋,大家回忆一下在有性
生殖中.雌性产生卵细胞,
雄性产生精子。
那么母鸡下
的蛋其实是母鸡排出的
卵,所以鸡蛋的学名就叫做
鸡卵。
1.回答:没有见过。
2.陈述:现在请同学们取出老师让你们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并把他们一一放在书桌上。
等学生准备好以后,教师按小组分给每个小组一把放大镜。
教师在讲台上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边做边讲。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一一摆放在书桌上。
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其过程。
陈述: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做演示实验。
现将鸡卵放在手心,用手掌握住鸡卵,轻轻的用力,感受一下最外边这层卵壳的承受力。
接着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卵壳有什么特点,观察完卵壳后,找到鸡卵比较盾的一端,用小镊子轻轻敲裂盾端的卵壳;然后用小镊子小心的将碎裂的卵壳片夹开,观察此时暴露出来的部分;接着继续用小镊子夹去卵壳,最好能在鸡卵的侧面夹去1/3的卵壳,让卵黄等暴露出来,如果在操作时卵壳破裂严重,可以将卵白、卵黄等完全暴露在玻璃杯内观察。
观察完演示实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井观察记录。
(板书:
一、鸟卵的结构与功能1)试验步骤:感受卵壳的承受力,并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特点
2)找到鸡卵的盾端,用小镊子轻轻敲碎,夹去破碎的卵壳,观察暴露部分。
3)继续夹去卵壳直至卵黄等暴露或者直接将卵白、卵黄等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完毕后
请学生们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
作实验。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实验操
作步骤。
陈述: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
师刚才的步骤自己动手来
观察一下鸡卵的结构,实验
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
以下问题:你们在观察鸡卵
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个人实验操作与观察结束后,
再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观
察结果,互相补充,最后以小
组为单位总结出一份详细的观
察结果。
学生的发现:鸡卵的外面是一
层卵壳,卵壳比较坚硬而且用
放大镜可以看到卵壳上有小
孔。
打开鸡卵较盾的一端后发
现紧贴卵壳的是一层白色的薄
膜,再往里面还有一层薄膜包
裹着卵白和卵黄,而在这两层
薄膜之间有一个空腔。
接着将
包裹着卵白的薄膜捅破后,里
边是卵白,卵白中还浸没着一
个卵黄,而且在卵黄周围
有一些白色的带状物质。
有一
些细心的同学还发现在卵黄上
有个小白点。
学生在总结的时候会出现一些
名词表达口语化的问题,教师
应该及时给予纠正,例如学生
将气室称作空腔。
三观察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1.陈述: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现象,说明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在生物学领域,常常说一定的结构总与一定的功能相适应,那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发现了那么多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又与怎样的功能相适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1.学生听教师陈述的同时,看到自己总结的观察结果,开始思考这些结构的特点与功能。
2.提问:(1)鸡卵的卵壳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卵壳内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卵壳的话内部的物质会怎么样呢?
那么卵壳对于它内部的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2)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在卵壳上有一些小孔,想一想卵壳内的物质有生命吗?需要代谢吗?如果有生命活动需要些什么呢?那么卵壳上的小孔又有什么作用呢? 2.回答:
(1)卵壳的特点:坚硬。
卵壳内的物质具有流动性、柔软性。
如果没有卵壳的活,卵壳膜就会暴露在外面,而卵壳膜又很薄、易破,内部的物质就会流出来。
所以卵壳对它的内部物质具有保护的作用。
(2)回答:卵壳内的物质有生命活动.在代谢中需要空气和养料,所以卵壳上的小孔有透气的功能。
3.提问:(1)在实验的过程中,当你们揭开盾端的卵壳时看到了什么?这些膜有什么特点?它们包裹着什么?那么这两层膜对它内部的物质有什么意义?
(1)在盾端的两层卵壳膜之间你们看到了什么?想一想这个结构会有什么功能呢? 3.回答:
(1)当揭开盾端的时候看到了两层薄膜;这些膜很薄,易破;在膜的内部包裹着卵白和卵黄等物质;如果没有这两层卵壳膜的包裹,里面的卵和卵黄就会流出来,所以卵壳膜对它内部的物质也具有保护的作用。
(2)在盾端的两层膜之间有一个空腔,这个空腔内可以储存空气。
(以上部分的内容难以从直观地观察中看到,也不易想象,所以由教师来讲解) 4.讲述:在卵壳膜的内部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那个显
眼的卵黄,在实验中有些细
心的同学看到在卵黄表面
的中央有一个盘状的小白
点,其实这个小白点叫做胚
盘。
在胚盘中含有细胞核,
如果是未受精的卵.胚盘色
浅而小,如果是已受精的
卵.胚盘色浓而大。
胚盘在受精以后就可以发
育成胚胎。
所以胚盘的特点
和功能是什么呢?
4.学生总结:胚盘的特点是含
有细胞核;胚盘的功能是受精
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5.提问:刚才老师讲了胚盘的结构与功能,而胚盘又位于卵黄上。
大家想一想胚盘耍发育成胚胎的话需要什么?而所需要的物质又是由准来提供呢? 5.回答:胚盘要发育成胚胎就需要营养物质和水,而卵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卵黄可以向胚盘提供营养物质。
6.提问:在卵黄的外面包围着卵白.卵白中含有营养物质与水分,卵黄与胚盘就浸没在卵白中,那么卵白对于它们有什么作用呢?6.回答:卵白可以保护卵黄,而且还可以向胚盘提供营养。
7提问:在前面的实验中。
有些同学说看到在卵黄的周围有一些白色的带状物质,这些带状物叫做系带,系带位于卵黄上,系带的一端与卵盾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接方式有什么意义?7.回答:这样连接可以将卵黄固定。
8.陈述:经过大家的仔细观察与讨论我们知道了鸡卵这么多结构与功能,大家很了不起哦!但是还有一个结构是大家没有观察到的,现在请你们拿出刚才的鸡卵,用小镊子去捅一下卵黄,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提问:大家观察得很好,在卵黄的外面有一层膜包裹着卵黄,这层膜叫做卵黄膜。
那么这层卯黄膜有什么作用呢?8.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轻轻地用镊子捅卵黄的表面,发现卵黄似乎要解体了,不再那么圆,有卵黄流了出来。
经过思考,学生提出有一层膜包裹着
卵黄。
回答:卵黄膜可以保护卵黄不至于流出来,并且可以使卵黄保持一定的形状
9陈述: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鸡卵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作个总结学生进行总结,结果如下:卵壳:坚硬、有小孔,保护作用,使空气流通。
壳膜:薄、双层,保护作用。
气室: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黄膜:保护作用。
卵白:保护作用,为胚盘提供营养。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系带:固定卵黄。
胚盘: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作
业
布
置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心得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做实验观察了鸡卵的结构,而后又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了鸡卵各部分的功能,重点要求大家掌握的就是鸡卵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