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法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6
行政复议法课件行政复议法课件第一章引言1. 概述行政复议法的作用和意义2. 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章行政复议的法律规定2.1 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2.2 行政复议的程序和途径2.2.1 行政复议申请的途径及时限 2.2.2 行政复议的程序步骤2.2.3 行政复议期间的权益保护措施第三章行政复议权的行使3.1 行政复议的主体和机构3.1.1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3.1.2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操作规则3.2 行政复议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3.2.1 提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资格和条件3.2.2 当事人的申请书的内容和要求3.2.3 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第四章行政复议案件的处理和审理4.1 材料的收集和审核4.1.1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材料的形式和要求 4.1.2 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审核4.2 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程序4.2.1 行政复议案件的调解和和解程序4.2.2 行政复议案件的质证和辩论阶段4.2.3 行政复议案件的裁决和决定的形式和效力第五章行政复议案件的效力和申诉途径5.1 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和执行5.1.1 行政复议决定的终局性和不可执行性5.1.2 行政复议决定的公告和通知5.2 行政复议决定的申诉途径5.2.1 行政复议决定的上诉和裁决5.2.2 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诉讼程序附件:1. 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本2. 行政复议委员会操作规则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要求依法撤销或者更改而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要求的活动。
2. 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机关内设的负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组织机构。
3. 质证和辩论阶段:行政复议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辩意见和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最终裁决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该阶段的质证和辩论过程。
4. 上诉和裁决:当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满意时,可以向上级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并最终由上级行政复议机关裁决。
《行政复议法》课件行政复议法课件第一章基本概念1.1 行政复议法的概述行政复议法是指对行政行为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程序进行复核、纠正的法律规定。
它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律秩序的重要法律体系。
1.2 行政复议相关原则1.2.1 法定原则行政复议应依据法律进行,明确规定了复议的范围、条件和程序等。
1.2.2 独立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应独立行使复议职权,不受行政机关干预。
1.2.3 公正原则行政复议程序应公正公平,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
第二章行政复议的基本程序2.1 行政复议的提起2.1.1 主动提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可以主动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
2.1.2 被动提起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行政行为进行复议。
2.2 行政复议的受理2.2.1 受理条件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受理。
2.2.2 受理程序行政复议机关在收到申请后,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当事人进行听证。
2.3 行政复议的审理2.3.1 调查取证行政复议机关可以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2.3.2 口头或书面听证行政复议机关可以组织口头或书面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2.3.3 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章行政复议的效力与救济3.1 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行政复议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对行政行为具有强制力。
3.2 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行政复议决定应当由行政机关依法执行。
3.3 行政复议决定的司法救济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附件:附件1:行政复议申请表格附件2:行政复议听证会程序规定附件3:行政复议决定书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决定、命令、审批、奖励等行为。
2. 复议申请:当事人提出的要求行政机关复议作出的行政行为的请求。
3. 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妥当性进行审查和决定的文书。
行政复议法课件行政复议法课件第一章:引言行政复议法是指在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的处理活动中,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律规定。
本章将介绍行政复议法的概念、作用、适用范围以及相关原则。
1.1 行政复议法的概念和作用行政复议法是指对行政行为进行复议的一套法律规定。
其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2 行政复议法的适用范围行政复议法适用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处理活动,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
1.3 行政复议法的原则行政复议法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原则、合法合规原则、及时高效原则、听证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障了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行政复议的程序及流程行政复议的程序及流程是指从复议申请的递交到复议结果的产生,中间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和程序流程。
本章将详细介绍行政复议的程序及流程,并包括复议权限、复议申请递交、复议受理、复议调查、复议决定等各个环节的内容。
2.1 复议权限复议权限是指行政机关对何种行政行为可以提出复议申请。
根据不同的行政行为,复议权限也有所区别。
2.2 复议申请递交复议申请递交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将复议申请书递交给行政机关的行为。
本节将介绍递交复议申请的方式、要求及材料准备工作。
2.3 复议受理复议受理是指行政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查、登记并决定是否受理的行为。
本节将详细介绍复议受理的程序和要求。
2.4 复议调查复议调查是指行政机关对复议申请进行事实核实和证据收集的过程,以便做出正确的复议决定。
本节将介绍复议调查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
2.5 复议决定复议决定是行政机关根据复议申请的事实、理由和法律规定作出的决定。
本节将详细介绍复议决定的形式、内容和法律效力等。
第三章:行政复议的特殊情形行政复议的特殊情形主要指在特定情况下,行政复议的程序和流程可能有所不同。
行政复议法课件一、引言行政复议法是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对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实践操作进行系统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复议法。
二、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理(一)行政复议的概念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二)行政复议的特征1.行政复议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性质。
2.行政复议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对特定事项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
3.行政复议的目的是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行政复议的程序具有准司法性质,既不同于行政程序,也不同于司法程序。
(三)行政复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行政复议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限。
2.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复议应当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3.及时高效原则:行政复议应当及时进行,提高行政效率,减轻当事人负担。
4.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行政复议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行政复议法的主要内容(一)行政复议的范围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
2.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分、行政调解、行政指导等。
(二)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1.行政复议的申请:申请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行政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三)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1.行政复议的审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包括合法性和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