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篇》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3.26 KB
- 文档页数:2
曹植名都篇摘要:一、曹植简介二、《名都篇》背景及主题三、诗文欣赏1.洛阳城的繁华描绘2.贵族生活场景3.游子思乡之情4.壮志豪情四、《名都篇》的艺术特色1.细腻的描绘手法2.寓言与写实相结合3.运用修辞手法五、总结与评价正文:【曹植简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曹操、曹丕合称“建安三杰”。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诗歌、辞赋、散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国之风流”。
【《名都篇》背景及主题】《名都篇》是曹植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
此篇描绘了东汉末年洛阳城的繁荣景象,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壮志豪情的追求。
全文以洛阳为背景,通过寓言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当时都城的富饶与繁华。
【诗文欣赏】1.洛阳城的繁华描绘《名都篇》开篇即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洛阳城东西,长街十里余。
街南有茂陵,川原径其墟。
”曹植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洛阳城的规模与繁华。
2.贵族生活场景曹植在文中对贵族生活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列侯游侠儿,相从朝贵室。
冠盖荫四术,龙蛇杂其隙。
”这些描绘既展示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靡,也暗示了社会的腐败。
3.游子思乡之情曹植在文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悲矣游子怀,念彼乡土陌。
”身为贵族子弟,曹植不得不跟随父亲曹操四处征战,离乡背井,这种思念家乡的情感在其作品中时有体现。
4.壮志豪情在描绘洛阳城繁华景象的同时,曹植也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种豪情壮志,正是当时英雄豪杰的精神风貌。
【《名都篇》的艺术特色】1.细腻的描绘手法曹植在《名都篇》中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洛阳城的规模与繁华,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寓言与写实相结合曹植在描绘洛阳城繁华景象时,巧妙地将寓言与写实相结合,使得作品既有现实的质感,又具有寓言的想象空间。
3.运用修辞手法曹植在《名都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将进酒原文翻译《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原作】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
高堂明镜悲白发:对着大厅里的镜子悲叹白发的迅速增加。
高堂明镜,挂在大厅里的明亮的镜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即酒杯。
金,修饰语,并非确指。
烹羊宰牛:意思是丰盛的酒宴。
语本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会须:应该。
岑夫子:即岑勋。
丹丘生:即元丹丘,当时的隐士。
将进酒:请快快喝酒。
将,请。
钟鼓馔(zhuàn)玉:古时候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饮食精美如玉,这里指富贵豪华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精美如玉的食物。
寂寞: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饮者:指不慕富贵,只以饮酒为乐的人。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陈王过去在平乐观宴请宾客,一斗酒十千金,尽情欢乐戏谑。
此处借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
陈王,即曹植,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死后谥思,世称陈王或陈思王。
宴,举行宴会。
平乐,观名,汉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
恣,放纵,没有拘束。
谑,玩笑。
何为:为什么。
径须沽(ɡū)取:只管买来。
径须,只管。
沽,买。
五花马、千金裘:毛色为五花纹的良马和价值千金的皮袄,都是很贵重的物品。
将出:拿着去,拿出去。
与尔同消万古愁:和你们一起用酒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深广愁情。
【古诗今译】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1《行路难(其一)》[唐]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1、金樽,金杯。
清酒,犹美酒,酒以清为贵,浊酒为贱。
清酒斗十千,化用曹植《名都篇》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极言酒的名贵。
2、珍羞,同珍馐,珍贵的菜肴。
直,通值。
3、茫然,形容渺茫没有着落的心情。
4、“垂钓碧溪”两句:“垂钓碧溪”暗用姜尚故事,“乘舟梦日”用伊尹故事。
据古代传说,姜尚在没有遇到周文王时,曾在璠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钓鱼;伊尹在见汤以前,梦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
这里将这两个典故合用。
5、“长风破浪”,暗用刘宋时代宗悫的典故。
据《南史·宗悫传》:宗悫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赏析:这首诗作于李白初离朝廷之时,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
此诗激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复杂变化。
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诗显示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境界高远。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2《行路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词如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言】《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李白诗《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2)李白诗《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赏: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现在再讲一篇李白的古题乐府诗《将进酒》,也是汉代短箫歌之一。
汉代乐府歌辞原文,因为声辞杂写,故不能了解其意义。
只有第一句是“将进酒”,后世文人拟作,都是吟咏饮酒之事。
李白此诗,也沿袭旧传统,以饮酒为题材。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
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
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
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
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很快便会衰老。
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容易马上进入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
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
“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出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
李白诗中常用“君不见”,这三个字不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应当快些。
我们如果把两个“君不见”都删掉,也没有关系,诗意并无残缺。
曹植《名都篇》###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曹植《名都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鲐虾,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作品赏析【注释】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
⑵妖女:艳丽的女子。
⑶京洛:即“洛京”,指东汉都城洛阳。
⑷斗鸡:以两鸡相斗为娱乐,这是从春秋时代就有的习俗,汉魏到唐都盛行。
魏明帝曾在洛阳筑斗鸡台。
⑸长楸:古人在道旁种楸树,绵延很长,所以叫“长楸”。
⑹捷:引。
一作“挟”。
“鸣镝”,又叫“嚆矢”,就是响箭的镞。
⑺南山:通常指终南山,这里指洛阳的南山。
⑻两禽:指双兔,猎获的鸟兽都叫做禽。
⑼接:对飞驰的东西迎前射击。
⑽众工:指众善射者。
归我妍:称许我射得好。
“我”是代少年自称。
⑾平乐:观名,汉明帝时造,在洛阳西门外。
⑿隽(左应加月旁,音吮):比较干的肉羹。
这里用作动词,“隽胎鰕”就是用胎鰕做羹。
“胎鰕”,有子的魵鱼。
(或疑“胎”是“鲐”的误字,鲐是海鱼。
)炮鳖:炮是烧烤。
熊蹯(音烦):熊掌。
⒀“鸣俦”包言呼朋唤类。
⒁击鞠壤:蹴鞠和击壤,都是古传的游戏。
鞠是毛球,玩时有用杖击者。
壤用两块木片制成,一头宽阔,一头尖锐,长一尺四寸,阔三寸。
玩时将一块放三、四十步以外的地上,用另一块扔过去打它。
⒂来还:言又来到东郊、南山、平乐观这些地方取乐。
【品评】这首诗塑造了一位风流英俊的京洛少年形象。
他既热衷于骑射饮宴,即时行乐;又技艺出众,渴望乘时建功。
可惜没有报效之机,只能日日斗鸡走马……。
清人吴琪曾指出,这首诗写驰骋游乐,“仅仅牢骚抑郁,借以消遣岁月,一片雄心无有泄处。
其自效之意,可谓深切著明矣。
”这话道出了《名都篇》的底蕴。
乐府诗《将进酒》拼音及翻译乐府诗《将进酒》拼音及翻译整理————————————————————————————————作者:————————————————————————————————日期: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qiāng进jìn酒jiǔ李lǐ白bái君jūn不bú见jiàn黄huáng河hé之zhī水shuǐ天tiān上shàng来lái,奔bēn流liú到dào海hǎi不bú复fù回huí。
君jūn 不bú见jiàn高gāo 堂táng明míng镜jìng悲bēi白bái 发fà,朝zhāo如rú青qīng丝sī暮mù成chéng雪xuě。
人rén生shēng得dé意yì须xū尽jìn欢huā,莫mò使shǐ金jīn樽zūn空kōng对duì月yuè。
天tiān生shēng我wǒ材cái必bì有yǒu用yòng,千qiān金jīn散sàn尽jìn还huán复fù来lái。
烹pēng羊yáng宰zaǐ牛niú且qiě为wéi乐lè,会huì须xū一yì饮yǐn三sān百bǎi杯bēi。
少年行四首原文|翻译|古诗鉴赏《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一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表现出盛唐社会游侠少年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行四首的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少年行四首》原文唐代:王维【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行四首》译文【其一】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少年行四首》鉴赏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
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
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
曹植名都篇摘要:一、曹植简介二、《名都篇》背景及意义三、《名都篇》内容概述四、《名都篇》的艺术特点五、《名都篇》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正文:一、曹植简介曹植,字子建,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并称为“建安三杰”。
曹植才情横溢,擅长诗、赋、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名都篇》背景及意义《名都篇》是曹植创作的一篇描绘东汉末年名士生活的散文,全文共十卷。
该篇作品创作于曹植被封为白马将军之后,此时正值东汉末年,社会风气堕落,名士们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曹植通过描绘名都中的名士生活,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对名士的期望。
三、《名都篇》内容概述《名都篇》以描绘东汉末年名士们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名士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名士们的精神风貌。
全文共十卷,每卷都以一个名士为主题,详细描绘了名士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四、《名都篇》的艺术特点1.人物塑造丰满鲜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植通过对名士们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使得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2.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名都篇》共十卷,每卷以一个名士为主题,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展现了曹植深厚的文学功底。
3.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曹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名都篇》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名都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该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对东晋、南朝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后世的名士文学、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意思“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将进酒》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
将,请。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高堂:父母。
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
青丝,黑色的头发。
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会须:应该。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
侧,一作“倾”。
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
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
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寂寞:默默无闻。
一说“被世人冷落”。
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
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
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斗,盛酒器,有柄。
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
谑,喜乐。
径须:只管。
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将出:拿出。
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翻译】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古诗将进酒翻译赏析《将进酒》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前言】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本诗为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
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注释】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
将,请。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高堂:父母。
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
青丝,黑色的头发。
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自唐代王维的《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1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赏析这组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
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
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
【送朱大入秦】《送朱大入秦》原文
翻译及注释
【--自我介绍】
《送朱大入秦》作品介绍
《送朱大入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送朱大入秦》原文
送朱大入秦
作者:唐·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朱大入秦》注释
①五陵:五,全诗原误作“武”,今据宋本《孟浩然集》改正。
②宝剑直千金:曹植《名都篇》:“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
③脱:解。
《送朱大入秦》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
代。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送朱大入秦》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遊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壹片心。
《风雨》古诗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风雨》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雨》古诗赏析1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风雨作品赏析【注释】: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武则天大为赞赏。
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
马周要酒悠然独酌。
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简析】:全诗充溢着生平零落不能遂愿的牢骚,有强烈的仕进心理。
《风雨》古诗赏析2《风雨》作者: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风雨》【注解】1.此诗张《笺》编于大中十一年(857),云:"'新知遭薄俗'谓郑亚李回辈;'旧好隔良缘'谓子直(令狐绹)不能久居京师,翻使穷年羁泊。
自断此生已无郭震、马周之奇遇,诗之所以叹也。
味其意致,似在游江东时。
2.《宝剑篇》:张说《郭代公行状》:"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八擢进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
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令录旧文,上《古剑篇》,览而喜之。
"郭忠恕《汗简》云:"《郭元振文集序》:'昔于故邺城下得异剑,上有古文四字云:请俟薛烛。
因作《古剑歌》。
'"按《古剑歌》借古剑尘埋寓怀才不遇之意,有句云:"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
"商隐此引郭元振事,自叹怀才不遇。
3.羁泊欲穷年:卢思道《为高仆射与司马消难书》:"羁泊水乡,无乃穷悴。
古诗名都篇·名都多妖女翻译赏析《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
其古诗全文如下: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前言】《名都篇》是曹植非常有名的五言诗,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
全诗主要的篇幅都在写京洛少年的游戏与饮宴,反映了当时纨绔子弟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注释】⑴名都:著名的都会,如当时的临淄、邯郸等。
妖女:艳丽的女子,这里指倡伎。
⑵京洛:指东京洛阳。
少年:指贵族纨绔子弟。
洛阳是东汉的国都、是贵族麇集之地,从东汉的乐府和文人诗中就常有写洛阳纨绔生活的作品了。
此篇中心是写少年,上句写妖女是为此句作陪衬。
⑶直:同值。
⑷被服:指衣着。
被,同披。
服,穿。
⑸斗鸡:看两鸡相斗以为博戏,这是汉魏以来直到唐代盛orG行的一种习俗。
⑹长楸间: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
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
⑺捷:抽取。
呜镝:响箭。
⑻南山:指洛阳之南山。
⑼左挽右发:左手拉弓向右射去。
一般都用右手拉弓,这里故意用左手,以卖弄“巧伎”,与下文之“余巧未及展”相应。
⑽一纵:一发。
两禽连:两禽同时被射中。
两禽,即指上文所说的双兔,古代对飞鸟和走兽都可以称禽,后来才分开,专以禽指飞鸟。
⑾接:迎射对面飞来的东西。
《白马篇》有“仰手接飞猱”,与此句式相同。
鸢(yuān冤):鹞子。
⑿众工:许多善射者。
工,巧。
归我研:称道我的射艺高。
妍,美善。
⒀平乐:宫观名,东汉时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
⒁斗十千:一斗酒价值万钱,极言其宴饮之豪奢。
⒂脍鲤:把鲤鱼做成肉丝。
脍(uài),切肉成丝。
臇胎细:把胎做成肉羹。
《名读书》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名读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查看。
名读书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
一日,康往拜胤,不遇。
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注释①车胤:晋代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官至吏部尚书。
②囊萤读书: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丝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③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④映雪读书:晋代孙康家境贫寒,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⑤已而:不久。
⑥答拜:回拜。
⑦闲立庭中:在庭院中无所事事地站着。
译文车胤利用装在袋子里的萤火虫发出的光来读书,孙康利用雪所反射的光来读书。
有一天,孙康前去拜见车胤,却没有见到他,孙康便问他去了哪儿,看门儿的说:"外出捉萤火虫去了。
"过了不久,车胤又去孙康家里回访孙康,只看见孙康悠闲地站在院子里,一点事儿也没有。
车胤便问孙康:"你为什么不读书呢?"孙康回答说:"唉!我看今天这天儿,也不像是下雪的天气。
"拓展: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建安时代曹植的《名都篇》歌咏的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建安时代曹植的《名都篇》。
这《名都篇》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啦!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把那个时代的繁华和热闹都给展现了出来。
你看,诗里描写的那些少年,骑着骏马,在大街上飞驰。
那潇洒的模样,仿佛能让你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快乐。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名贵的宝剑,简直就是当时的时尚达人。
而且啊,诗中提到的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打猎、斗鸡,让人感觉那时候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想象一下,一群年轻人在广阔的田野上追逐猎物,呼喊声、欢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多带劲啊!还有那些美酒佳肴,哇塞,光是读着诗句,都能让人馋得流口水。
他们在宴席上尽情享受,无拘无束,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嘛!不过呢,仔细想想,这诗也不仅仅是在展现快乐和繁华。
也许曹植是通过这些描写,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一些思考和感慨呢。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名都篇》特别有趣?咱们下次接着聊!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唠唠建安时代曹植的《名都篇》。
说起这篇诗,一开始就把咱带进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
曹植这文笔,简直绝了!那些少年们,一个个意气风发,那排场,那气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骏马跑得飞快,风在耳边呼呼响,这感觉,是不是酷毙了?他们的穿着打扮也特别讲究,什么绫罗绸缎,什么珠宝配饰,都是最顶级的。
这说明啥?说明当时的人们对美的追求那是相当高的。
再说说他们玩的那些东西,打猎的时候,那叫一个紧张刺激。
眼睛紧紧盯着猎物,手心里都出汗了,一旦射中,那兴奋劲儿,能跳起来三尺高。
斗鸡也特别有意思,两只鸡斗得不可开交,周围的人在那加油助威,热闹得不行。
但是哦,咱们也不能光看表面的热闹。
也许曹植是在借这些描写,暗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呢。
说不定是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考,又或者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委婉批判。
反正啊,这《名都篇》越琢磨越有味道,你们觉得呢?。
《名都篇》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名都篇》原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二、《名都篇》原文翻译
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弯起gōng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
三、《名都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