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官僚、将领和思想家,他在治理官场时借助自己独特的人才观,通过对人才的挑选、培养和留用,建立了一支效忠皇室、忠于国家、勤勉实干、团结协作的干部队伍,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贡献者。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观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就是曾国藩对人才的八句话:一、“观其言行而知其人,闻其言而知其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了解他的本质和品质。
一个人做事的方法、态度和风格都会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因此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二、“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这句话说明,曾国藩非常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并将其置于能力之上。
他认为,无论你有多么出色的才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因此他培养干部,首先考虑的是道德,其次才是才能。
三、“知其可为而用之,不知其可为而用之,则为祸。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利用他。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容易出现错误的选择,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强调了人才与组织之间的价值认同。
曾国藩认为,只有在价值观念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团结战斗的力量。
因此,他会先了解干部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看看是否与自己的组织相符,再考虑是否留用。
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干部充分信任,不要过于担心失误和差错。
只有塑造出这种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励干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六、“成大事者不为急功近利之事。
”这句话强调的是长期的眼光和深远的思考。
曾国藩认为,真正的英才是有耐心、有毅力、有长远目光的人,他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原则,而是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所认为的正义而奋斗。
七、“善追求者如鲲,义不苟合者如蝼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对人才的细节观察,要看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追求和精神力量,是否有坚定的信仰和原则。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正义、不屈不挠。
《冰鉴》|曾国藩识人七法:教你如何一眼洞悉复杂人心,逆天改命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理学家,其在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和致仕育人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文韬武略和洞悉人性,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完人”。
梁启超这样评议:“(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吾以为使曾文正今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代表著作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等,其中,《冰鉴》一书是曾国藩结合自身经历和官场感悟所写的一本关于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
一直以来,《冰鉴》这部奇书以其极强的准确性、实用性,受到古往今来无数人的青睐和肯定,甚至不少名人对曾国藩识人之法趋之若鹜,奉若神明。
【01】曾国潘识人法之一,观精神、骨相。
曾国藩认为,人的性格和命运藏在人的精神和骨相中,而精神和骨相则分别从人的双眼和面容体现出来。
云:“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从眼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忠奸正邪,忠正者双眼静如明珠沉稳,动如镜泊清澈,则正气凛然;奸邪者双眼静如荧火不定,动如流溪恍惚,多怀阴谋诡计,不务正道。
精神状态还体现在人的外在气质上,气质好,气场旺盛的人活力十足,拥有强大的自信力和掌控力;气质差,气场不足的人做事拖沓,萎缩不前,难求圆满。
云:“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小心谨慎的人,可以从他做不了的事上去识别他,如果因为马虎大意,考虑欠周全导致不能成事,则其人必粗枝大叶,难成大器。
胆大直接的人,则可以从他已完成的事上去识别他,如果这件事能体现他心思缜密,瞻前顾后的一面,那这个人实质粗中有细,可堪重托。
【02】曾国藩识人法之二,观人之内刚柔,则性格。
曾国藩认为个人的成就大小与其本人的性格、修养有重要的关系。
曾国藩看人八决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作参考,因为还要搭配很多其他的方面的因素综合来看。
三、功名看气概: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看一个人的“气宇”,先看他的额头,然后看他一身的气如何。
图解曾国藩冰鉴识人入门:观目识人●古人论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
希腊神话中,世人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大哲人孟子是个“眼科大夫”。
他认为,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傲慢;喜欢向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可能是心里有病。
司马光也认为,眼睛藏不住内心的奸恶。
眼睛明亮坦率,则表明此人光明正大;眼睛昏暗闪烁,则表明此人心术不正。
古代相学认为,眼神贵藏。
“藏者,如美玉灵珠,其光蕴蓄,静中焰光坐久乃见,此为上相,大业之器也。
”曾国藩就有这种眼相。
据记载:“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
”这里“常如欲睡”,是指曾国藩的眼神平时藏而不露,似乎昏昏欲睡,仔细观察才发现曾国藩眼有“真光”,半隐半藏如琉璃之晃亮。
●观目实践曾国藩观相识人,首先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个关键点。
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目不妄动,为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
他的相术实践不仅清末诸家笔记屡有记载,而且亦频见于曾氏《日记》之中。
陈青云: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
……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
挺拔,有静气。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
年二十四岁。
满面堆笑,可爱。
矮而精明。
黎以成:宁乡人。
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莫有升:长沙人,年二十九岁。
南勇,刘培元营内哨官。
眼圆人滑。
显然,曾国藩对上述五人有褒有贬,其中“挺拔,有静气”、“矮而精明”者或可提拔重用;而“眼圆人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神昏”者皆不宜委以重任。
观人秘法团练编制团练亦称团结兵,系地主豪绅编练的地方武装。
始于唐代,清晚期八旗兵、绿营兵衰败后,为防备反清武装,各地团练分守要地或海口。
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于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
曾国藩四句话,识遍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
曾国藩应该是一个。
能任用人才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法宝。
曾国藩认为,做事无非是用人,用人必须先知先觉。
也就是说,谨慎用人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人的基础上,要有审视人的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鉴别人才的方法,被很多人视为相面术。
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关于接人的八句话,可以说是曾国藩对接人之术的总结,有些内容明显超出了传统接人之术的范畴,融入了一些新的考察和观察人的方法。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邪正看眼鼻”。
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正如看京戏的时候,脸谱一出来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技术上七尺身不如一尺头,一尺头不如一寸眼。
所以看一个人,首先要看鼻子和眼睛对不对。
第二:“真假看嘴唇”。
口为出纳官,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
嘴唇:如果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
口像鸟嘴最难交,历史记载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决计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长颈鸟嘴,不可共享安乐。
”史书上又记载,汉代老妇人许负,就是凭周亚夫的口,相出他必将饿死的:相法说,有横纹深入口内,必然饿死。
第三:“功名看气概”。
曾国藩说他想看看人的阳刚之气。
有的人就是一出来就把大家都带动起来。
这种气场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四:“富贵看精神”。
曾国藩私下与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个恶业土著。
薛福成也表现出胡林翼一脸苦相。
虽然他有过人的英雄气概,但他是个苦脸,也就是精神不振,所以不能长久。
我们通常说人活一口气,长命百岁,短命百岁。
这个气就是精神。
精是有形的东西,而气和神属于无形的东西,但是气和神这种无形的东西必须有精来支撑,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所以曾国藩说财富和精神。
第五:“主意看指爪”。
曾国藩看人的4个方法
1.观察言谈举止:曾国藩认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初步了解他的性格和风格。
例如,一个人说话语速快,举止轻浮,往往代表他比较急躁和浮躁;而一个人说话语速缓慢,举止稳重,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看待他的生活态度: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直接关系到他的成功与否。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努力追求梦想,那么他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则不然。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曾国藩会认真加以观察。
3. 观察他的行动力: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力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往往只是说空话,而不付诸实践,那么他很难取得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行动力,他往往能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
4. 关注他的知识积累:曾国藩非常注重知识积累。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曾国藩会非常关注。
如果一个人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知识储备,那么他往往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挑战。
- 1 -。
太准了!曾国藩看人八决: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99%同学不知道的历史:/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识人……很多都值得学习!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耳鼻牙齿全都被看透了!还真是很准!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曾国藩看人八决①·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①个人,先要看TA.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TA.保持①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TA.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①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TA.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TA.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TA.就肯定有问题。
①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TA.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TA.如果①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①看对方的眼睛,第②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①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①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①,不要受伤。
第②,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①调。
②·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T.A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⑤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④方,嘴大的人①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①点好还是薄①点好?厚①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曾国藩识人十六字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只要好好体会这八句话的含义,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你就能够洞察人心。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千万记住,鼻子是首先要修炼的,因为眼睛要比鼻子自然得多,也难以修炼,所以先修炼相对简单的鼻子。
一定要注意鼻子,因为那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那么,应该怎么注意鼻子呢?第一,不要受伤。
第二,如果鼻子有什么问题要赶快去了解,弄清楚原因,然后自己好好调一调。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嘴巴大的人在性格方面多属乐天派。
嘴唇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厚一点好,上唇要掩得住下唇。
嘴唇厚的人往往比较忠厚,为人处世基本能以诚相待,给人以实在、讲信用的感觉。
而嘴唇比较薄的人,通常为人较轻浮,容易乱讲话,所谓“祸从口出”,因此容易得罪人而树敌。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作参考,因为还要搭配很多其他的方面的因素综合来看。
三、功名看气宇: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看一个人的“气宇”,先看他的额头,然后看他一身的气如何。
曾国藩最经典的七句观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古代圣贤的最高标准就是要做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但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集“三不朽”于一生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两个人是指孔子、王阳明,另半个人则是指“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虽然曾国藩只算得上半个圣人,但他却有胜于孔子和王阳明的地方,那就是曾国藩还特别擅长观人、识人,并且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观人术口诀,以及观人术书籍《冰鉴》。
曾国藩经常在日记中总结观人术心得,比如他写道“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
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矣”等等。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
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
《冰鉴》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合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
曾国藩原典人物传记但要说曾国藩最经典的观人术口诀,非这段话莫属!《曾国藩日记》中写道:“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大家若悟透了这段话,也可以看人一看一个准。
我们如果不知道如何观察一个人,也可以参照了这7句话,因为它可以帮你看人八九不离十!下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一下!★1、邪正看眼鼻;释义:一个人奸邪或者忠正,可以从他的眼睛和鼻子看出来。
曾国藩:学会这10个察人秘诀,教你一眼辨别周围人的好坏古人云: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面貌往往就反映了内心,其表情、神态无不与其内心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察言观色往往也是相人识才的有效方法,而曾国藩就尤其擅长察人相面。
曾国藩曾国藩一生喜好相人,尤其于治军时期,对所选用选拔之人才,必经其当面观察,观其才学之高下、道德之深浅,然后再决定是否重用。
据《清史稿·曾国藩》记载,每逢选吏择将,他一定要先面试目测一番,审視对方的相貌、神态,附会参照相书上的话,同时又格外注意对方的谈吐行藏,二者结合,判断人物的吉凶祸福和人品才智。
对于察人,曾国藩也总结了10个方法:1.察“神”以观其德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见其忠奸贤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这里谈及的“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神”、“神态”,它是一个人心性品质的根本体现,集中表现在脸上,尤其是体现在一双眼睛里,所以曾国藩曾说“一身精神,俱乎两目”。
一个双眼有神的人一般都充满正义,而贼眉鼠眼的多半不是好人。
2.观“精”以辨其智精惠则智明,精浊则智暗,观察一个人的“精”就可以识别其智明暗。
聪明敏慧的人,其“精”条达畅明;鲁笨愚钝的人,其“精”粗疏暗昧。
这个“精",与“精明”的“精”字在意义上有些联系,但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3.观其“筋”以辨其勇所谓“筋劲则势勇,筋弱则势怯”说,意即观察一个人的筋,能识别其胆量。
筋劲,其人就勇猛有力;筋松,其人就怯懦乏劲,像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一个人手足受到伤害,医生要专门察看一下手足能否自由地活动,如伸展自如,表明筋健完好无损,麻烦就不大。
4.观其“骨”以辨其强“骨刚则质强,骨软则质弱”,即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别其强弱。
骨骼强健,其人就强壮,骨骼松软,其人就软弱。
曾国藩在鉴识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他在《冰鉴》中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筋”和“骨”则经常联系在一起被用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男气。
邪正看眼神,真假看嘴唇常言道:相由心生。
你的长相里,藏着你的人品。
曾国藩在《冰鉴》里,将其识人术归纳为:“邪正看眼神,真假看嘴唇。
”以貌取人虽不可取,但曾国藩这短短几个字,仍能帮助我们看人识人。
邪正看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若要看清人心,单看眼神就够了。
虽然人人生来都有一双眼睛,但后天的眼神却有着正邪之分。
关于如何通过眼神看正邪,曾国藩《冰鉴》有这样一段话:“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曾国藩认为,若要判断一个人的正邪,应当分别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眼神。
这段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行为正派之人,大多双目清明、目不斜视;狭隘善妒之人,大多眼神犹疑、飘忽不定。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隙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旺焉”。
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眼睛更好的了。
所谓邪正看眼神,不仅是因为眼神可分清浊、明暗。
更因眼神无法掩盖人之本性,反而能够透露出人心中的善恶。
心中光明正大,眼睛自然澄澈明亮;视人常有彷徨不定之态,则其人必定怀有不正之心。
以上是静观之法,行动之中看眼神,古人也早有此说。
《康熙家训》里讲:“凡人行住坐卧,不可回顾斜视。
”《论语》也有言:“车中不内顾。
”所谓内顾、回顾,就是斜眼看、回头看的意思。
按照古人的礼法,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这些都被视为行止不端。
不但关乎德容,而且有犯忌讳。
真假看嘴唇俗话说得好:“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
”这句话告诉我们,嘴对于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官之中,嘴是用来表情达意的重要一环。
常听人说:“皮笑肉不笑。
”一个人显露在脸上的情绪是真是假,完全可以从他的嘴唇看出。
古人认为,嘴是出纳官。
“祸从口出”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曾国藩为戒“妄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甚至刻意疏远朋友,因此被人调侃“淡而无味,冷而可厌”。
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相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四句话一:“广收”,即网罗人才范围一定要广,而且选拔人才还要有诚。
二:“慎用”,就是使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谨慎地使用人才。
三:“勤教”,指对人才要经常地进行教导、培育、栽培。
四:“严绳”,是指用严明的制度、纪律、规章,以及奖惩的各种办法来使一个人才更加符合用人者的要求。
周文王“六征法”:一:“观诚”。
诚是诚实的诚,就是观察一个人是否诚信。
二:“考志”,就是通过言语来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志向。
三:“视中”,即通过声音和气息判定一个人内心是否有浮气。
四:“观色”,就是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情。
五:“观隐”,这是最难的,即平常我们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所以,传统相术把观察一个人的内心放到了最要紧的位置上。
六:“揆德”,看一个人道德情操。
中国古代此类记载非常多。
如《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前,想到吕后已经要代替刘氏天下,安排后事说“安刘氏者必( 周 )勃也”。
周勃虽然不善于言辞,但很忠诚,最后能够安定刘姓江山的,一定是他。
果然,后来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联手平定诸吕之乱,稳定了汉朝的江山。
曾国藩识人之术,:人物心性才情变化的九大征状。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这实际上就是九种识相之法。
观神识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观精识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聪明;观筋识人,可以识出他的胆量;观骨识人,可以知道他的强弱;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观色识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绪状态,厚道之人,气色温和柔顺,勇敢之人,气色刚毅,聪明的人,气色豁达;观仪识人,可以识其修养高低,"端庄厚重是贵相";观容识人,可以识其内心品质;观言识人,可以判断其性格,所谓言为心声,性急之人,说话爽快;性柔之人,说话平缓。
曾国藩识人术:4句口诀,若能读懂悟透,定能看清身边人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于国学的历史小知识,在此之前我想大家一定都想拥有读心术这项技能吧,这项技能不仅能知道对方想什么,而且知道对方心思后我们也能更加从容的应对,在现代这个人际交往十分复杂的社会,简直就是一神技,在晚清的一位大臣就拥有这样的神技,此人大家很熟悉,名叫曾国藩,民间流传有“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等俗语,事实也是如此,曾国藩曾经向朝廷举荐上百人,并且大多都是栋梁之才,晚年曾国藩留下著作——《冰鉴》该书主要也是汇聚了曾国藩识人之术的精髓,并且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还留下了四句口诀,若你能熟记,定能清楚看清身边的人,看人八九不离十!第一句“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俗话说相由心生,这句话主要观点也是如此,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神态和精神看起来阳光有朝气,那这个人应该也是非常正能量富有正义感的,如果一个人的神态看起来偷偷摸摸不敢正视前方,行为奸诈的人,那么自然人品也好不到哪去,必定是一个小人。
第二句“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意思是眉宇间有清高之气,看起来很正能量的人,喜欢的东西一定不会庸俗和下贱,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这句话其实还是非常好理解的,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好坏其实是一个人生活品质好坏的重要体现,一个人喜欢正能量的事物,每天都上进充满朝气,那他的生活品质自然不会差,成功当然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三句“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这句话蕴藏的道理相对比较多,曾国藩认为,要想看清一个人,首先要观察他是否有操守,是否有官气,是否说话有条理和是否喜欢说大话,那怎么样才符合这些条件呢,第一,这里的操守其实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意思,一个人在感情和大局面前要顾全大局,切勿感情用事,官气是指这人是否容易骄躁,一个人要学会克制,低调行事踏实做事才能称得上是没有官气,其次是“多条理”和“少大言”曾国藩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说话必定是有条不紊的其次是不喜欢说大话。
曾国藩观人识相名言的智慧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国藩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识人用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曾经说过:“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这句话总结了他的相人术,揭示了从一个人的外貌和言行中观察其内在品质的方法。
首先,曾国藩强调了眼睛和鼻子在观人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邪正可以通过观察眼睛和鼻子来识别。
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的人,往往心地善良、正直无私;而眼睛浑浊、暗淡无光的人,则可能心怀邪念、不诚实。
同样,鼻梁挺直、丰满有肉的人,往往性格正直、自信;而鼻梁塌陷、偏斜的人,则可能缺乏自信、心胸狭窄。
其次,曾国藩提到了嘴唇在判断一个人是否真诚中的作用。
他认为,嘴唇厚实红润、轮廓分明的人,往往心地善良、真诚待人;而嘴唇薄削干燥、轮廓模糊的人,则可能口是心非、不诚实。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功名和富贵可以通过观察其精神状态来预测。
一个精神饱满、气概豪迈的人,往往能够取得功名和富贵;而一个精神萎靡、气质猥琐的人,则难以获得成功。
因此,在识人时,要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从中判断其潜力和前途。
除了外貌特征外,曾国藩还强调了语言在识人中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的条理性可以通过其语言表达来观察。
说话有条不紊、逻辑清晰的人,往往能够处理好复杂的问题;而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人,则难以胜任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识人时,要注意听其言、观其行,从中判断其能力和素质。
除了以上提到的相人术外,曾国藩还强调了其他方面的观察。
例如,他指出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其走路姿势和手部动作中观察出来。
走路稳重有力、手部动作协调的人,往往性格稳健、自信;而走路轻浮、手部动作紊乱的人,则可能性格急躁、缺乏自信。
总之,曾国藩的观人识相名言是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和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性格、能力和素质。
曾国藩:千人千面,相由心生,如何通过观察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在红尘中修行俗话说,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相貌是由内心决定的,内心平和的人慈眉善目,内心恐惧的人常常一脸凶相。
我们与人初次见面,在不了解他人品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貌神情来判断他的为人。
曾国藩身居高位,门下弟子众多,如何识人用人尤为重要。
曾国藩集一生所学、所知、所识,写成《冰鉴》一书,为后世做出巨大贡献。
1邪正看眼鼻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一寸之眼。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一个人内心是善良还是邪恶,最主要的是看眼睛和鼻子。
眼睛黑白分明,澄澈干净,目光炯炯,而不是混浊黯然。
眼睛向外突出的,一般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怒目圆睁。
眼神飘忽,常常游离不定的人,一般为人狡猾奸巧。
眼睛清澈透亮、比较平静,一般为人比较敞亮痛快,做事干脆。
眼睛深邃,思考事情不露于形,眼角向外延展较长,一般非富即贵,或二者兼之。
而鼻子,是天柱山。
在整个面相中,鼻子是整体最突出的部分,也是支撑的栋梁,十分关键。
鼻子一般以挺、直最佳。
当然,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最差也要周正,不要长歪了。
一歪,整个面相就垮了。
2真假看嘴唇忠厚还是奸诈,看嘴唇就知道。
口为出纳官,以大为好。
嘴唇以方、广、厚为贵。
若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多克夫。
嘴唇是鹰嘴之相,尖细,不可交。
相传,越王勾践相貌似长颈鸟嘴,因此灭吴后,范蠡选择了离开。
因为这样的人心思险诈,与他只能共患难,但不能共富贵。
3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气概、气质、格局。
有的人天生领导者,有一种独特的气场、魅力,让人一见倾心。
每个人的气场都不相同。
这与他的眼界、格局、做事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气质,是一个人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形成在身上的,不是随意可模仿的。
有气质的人,很容易让人敬服、信任。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他能聚人、能用人,所以成就一番大事。
4富贵看精神一个人能不能享受富贵,主要看否有精气神。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曾国藩识人用人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治国名臣的如过江之鲫,但能选贤任能,因材适用的却是凤毛麟角。
晚清著名政治局,文学家曾国藩虽然因剿灭天平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后人诟病,但其在用人、识人方面却堪称一绝。
曾国藩认为办事无非是用人,而用人首先是了解人。
通过观察人物外貌特征,分析其心理活动,本身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但如何做到准确看人却是很头疼的事情。
上到企事业老总,下到普通百姓,无一不为如何识别真假伪善,伤透了脑筋。
稍不留心,就被假象所蒙蔽,从而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并引发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用人得当。
其多年官场沉浮中阅人无数,时而久之总结出完整的面相理论。
和以往传统相术预测未来吉凶不同,曾国藩的相术更注重通过相貌分析人的思想活动以及综合能力。
归纳为八句话则是: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邪正看眼鼻”。
忠、奸是中国人最注重的道德基本,如果好坏不分,何谈交付大事。
所以曾国藩第一句话就是看人的眼睛和鼻子,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多半心术不正,不可重用。
京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不同的脸谱表明不同的角色,以及道德水平。
和影视剧易阳,长相穷凶极恶之人,即便是演正面人物,也让人感觉像是打入内部的特务。
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善恶,完全表现在鼻和眼是否端正。
“真假看嘴唇”。
口为人体主要出入器官,以方、广、厚为贵。
两唇淳厚自然道德彰良,反之上唇盖不住下唇,男必多诈,女必克夫。
而口像鸟嘴则心胸狭窄思想狡诈,只能同贫贱,不可共富贵。
“功名看气概”。
一个人有没有潜力未来,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也就是如今说的气场。
气场强的人,如同小说中描绘的“王霸之气,纳头就拜”,能把所有的人带动起来。
这这好比一场party,有人谈笑风生,所有人都能被其难以言表的气质所吸引慑服,从而众星捧月,形成领头羊。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
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
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
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
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
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
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
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
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
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
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
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
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
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
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
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
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
”曾国藩却答不上来。
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
”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
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
”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
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
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
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老师对他的功课只用“也好”二字敷衍了事。
一次,他背书不畅,老师训斥他说:“你将来要是会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好,曾国藩就记下了这一句话。
金子的闪光总会被人发现。
24岁他去长沙参加童试。
父亲的朋友欧阳凝祉出题面试。
写成后,欧阳称赞道:“这是金华殿中人语气!”并表示愿为他说媒。
不料长沙的“名门闺秀”都看不上这个乡下人。
欧阳便学刘邦的丈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曾国藩。
由此看来,曾国藩的天分,要么是乡下众人不能识别,要么他是大器晚成。
但他的岳父、欧阳凝祉当然是识人高手了。
下面介绍几种观眼识人方法:1.观眼识心术一个人的眼睛不能掩盖心里的邪恶念头:心胸纯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
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心术正邪。
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
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
心正,眼睛能明亮;不正则昏暗。
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
这个人的善恶能往哪里隐藏呢?
(1)眼睛闪闪发光,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
(2)目光呆滞黯然,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
(3)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或
紧张不安的人。
(4)目光忽明忽暗,说明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已听得不耐烦了。
(5)目光炯然,表明这是个有胆识的正直的人。
(6)主动与人进行交换视线的人,说明他的心胸坦率。
(7)不敢正视或回避别人的视线,表明此人是个内心紧张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隐藏的人。
2.观眼识城府(1)在人们发怒或激动的时候,眨眼的频率就会加快。
有时频繁而又急速的反应总是和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
眨眼也常被作为一种掩饰的手段。
(2)两眼安详沉稳是内心沉稳有主见。
两目敏锐犀利,生机勃勃是有朝气。
目光清明沉静,但杀机内藏,锋芒外露,是有胆识之人,如射者瞄准目标,一发中的。
(3)目光有如流动的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则见于奸人,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老谋深算。
(4)眼神清,如水的清澈明澄,表示此人清纯清朗、澄明、无杂质,端庄、豁达、开明。
(5)眼神浊,如水的浊重昏暗,表示此人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
(6)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神情,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7)如果谈话时,对方完全不看你,便可视为他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
3.观眼识情意(1)当他不愿意把自己所想传达给对方时,多半会发生凝视对方的行为。
(2)对方若久久凝视你而不移开视线的话,很可能有什么心事要向你诉说。
(3)对方眼睛左右、上下转动而不专注时,多半是为了不使你担心,而不将真相说出。
眼睛左右、上下转个不停,这个样子很让人讨厌,在撒谎。
(4)对方眼睛滴溜溜地转动表示他一有机会就会见异思迁。
(5)乜斜对方的眼光。
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
乜斜而略带笑的眼神,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
(6)竞争对手互相之间都用蔑视的眼神看对方。
(7)对方眼神发亮略带阴险时,对方一定对人不相信,处于戒备中。
(8)对方没有表情的眼神表示心中有所不平或不满。
懦弱的人会出现无表情的眼神。
4.观眼识心理如果你注意看正在说话的人的眼睛或视线,将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
留意一下初次见面的人在看着我们时的眼神,就能了解到这些人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性格。
怀有好意或敌意的时候,或者漠不关心的时候,随着他心理状态的变化,眼睛便随之变化。
(1)视线朝下者即胆小怯懦的证据。
当你看着对方的眼睛时对方把视线悄悄地往下移,是因为他意识到,你在年龄上、
在社会地位上都是他的长辈、上司,或者意识到,你是他的强大对手,与你谈话时,多半会带有一种紧张感。
(2)温和而内向的人,视线若左右游移即表示拒绝。
和前述很相似,但视线并非朝下,而是左右穿梭游移,表现出他拒绝对方之意,而且无意识中表现出对对方不怀好意的讯息。
例如男性向女性搭讪时,她要是对那个男人没有好感,就会表现出左右游移的眼神来。
(3)视线直视即敌对的表现直视着对方,一动也不动的眼神,含有非常深切的意味。
受到某种强大的打击,或者怀有强烈的敌对心理时,就会出现这种眼神。
(4)视线飘移不定即表示内心不安。
望着天似的呆滞的眼神,常见于情绪低落的时候表示失去安定感,或者在思考某些事。
对诸事漠不关心时也常会出现这种表情。
(5)视线向上是自信的表现。
说话时视线稍稍向上的人,大多是对自己的地位能力有极大的自信。
性格也较外向。
在政治家中,这种视线是相当普遍的,公司重要人物有这种眼神的人也相当多。
属于领导人物或管制他人的工作者,他们的视线总是容易往上扬。
5.观眼识好恶眼睛中的神采如何,眼光是否坦直、端正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人的心地、人品、德行、情感。
第一次见面,对方的眼睛就滴溜溜的乱转,由此便可略知一二了。
躲闪对方目光的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怀有自卑感,性情懦弱。
遇到陌生人,不能主动地上前去搭讪;总是被动地与别人相识而且在打招呼时躲闪着对方目光的人,一般来讲较拘谨,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常有自卑感。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一天,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来,请曾国藩过目以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完饭正在散步。
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
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
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
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
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
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
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
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
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