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信用档案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3.02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诚信经营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社会经济转轨期的求利冲动、失信成本过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造成了企业信用的缺失,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我们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健康的社会诚信环境,完善企业信用诚信评级体系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诚信经营;失信惩戒;信用监管;社会信用体系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lack of perfect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social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benefit impulse, low cost of discre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and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of weak resulted in the lack of credit business, has hinder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to commercialize a process, we on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faith-breaking punishment mechanism, to create a healthy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 improve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system can promote the enterprise fast, healthy,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integrity management; punishment; the regulation of credit; social credit system企业诚信不是权宜之策,而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计。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随意违约现象也较为严重,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应有的信用意识与合同意识,盲目攀比,与多家签约,不履行签约,并多次毁约。
更有部分同学把签约当跳板,利用它先解决个人户口,然后不辞而别。
使得在就业艰难形势下大大增加了招聘单位招聘成本,更直接损害了毕业生就读院校的社会信誉。
1.3 求职面试不诚实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导致了他们在求职时产生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面试时的心理更为紧张。
个别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抓住机会,他们对招聘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要么夸大其词,要么不懂装懂。
毕业生在面试时的不诚实做法,招致招聘单位对学校的信誉、学生的诚信产生疑问,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1.4 毕业后拖欠或拒不还清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政府行为的助学贷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
但部分学生不履行合同,到期后既不还贷,也不办理贷款延期手续,而是采取了隐瞒联系方式,企图逃避还贷的方式。
据山东某高校的统计,近45%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款违约的情况,导致一段时间内银行只能放缓对高校学生的贷款速度,也使学校和银行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同时大学生的不诚信也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某些不诚信就业的问题,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2.1 体制不健全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首先,就业市场中的诚信缺失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与我国整个社会的信用现状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现状密切相关。
在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健全,人们的信用意识也比较淡薄。
在信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谭桂明 泰山医学院 271000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猛增,大学生就业中不诚信现象的屡屡出现,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2004年1月第25卷 第1期东岳论丛Do ng Y ue T ribune Jan.,2004Vol 25 No 1[收稿日期]2003-11-15[作者简介]李国兰(1954-),山东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副研究馆员。
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关于建立信用档案的几点思考李 国 兰(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关键词]档案;信用档案;思考[摘 要]信用档案是近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名词。
信用档案具有原始性、凭证性、系统性、动态性、机密性等特点。
建立信用档案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起点,也是刺激信用消费的重要手段。
建立和健全信用档案体系,必须建立和健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加强社会信用意识教育,同时,积极开发利用信用档案资源。
[中图分类号]J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1-0199-0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并强调指出,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而建立信用档案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信用档案的研究,建立健全信用档案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全民族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和信用文化的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信用档案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一)信用档案的含义近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一个频频出现的词汇就是#信用档案∃或#信用记录∃。
众所周知,档案是关于某一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而形成的历史记录。
信用是所能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但信用档案究竟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信用档案主要是指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经济交往、职能管理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反映信誉状况,对国家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
其内容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资质、登记注册、约定性文件、法定义务履行情况、履约及良好行为信息、荣誉受奖公众评价信息、不良行为记录、违规处罚记录和预警信息等。
如银行将建立贷款登记咨询系统、账户管理系统、支付监测系统等,并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咨讯共享的信用档案系统;工商将收集经济行政管理、司法、金融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和法人行为信用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备案制度等等。
从信用档案的来源构成来看,基于个人、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是重要的信用主体,信用档案体系应当包括个人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中介组织信用档案和政府信用档案等等。
从信用档案载体形式看,主要以电子形式为主。
根据信用体系建设要#广泛采用现代化监管手段,综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利用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因而信用档案存在的形式也必然以电子形式为主。
从信用档案的内容和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每个行业专用的信用档案(金融、海关、审计、公检法、教育、质量监督、工商管理、文化管理等),这是信用档案199建设的初级阶段,二是综合性的信用档案,这是信用档案的高级阶段。
综合性的信用档案信息是由专门的信用机构建立起来的,以社会法人、自然人为单位建档,把各行业的信用档案安全汇总起来,同时向社会提供专门服务。
从信用档案的形成来看,主要是伴随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而产生的。
目前,银行系统、工商系统、房地产行业已在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如上海的个人信用征信试点已初见成效,自2000年7月1日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正式启动以来,截至目前,该系统共采集了350多万条个人信息,在个人信用档案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建立信用档案。
2002年4月4日,石家庄市新华区社区信用档案库正式启用,开启了全国第一家记载社区诚信信息的档案库的先河。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全国范围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信用档案还不存在,产生信用档案的各部门,大部分还没有这方面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与信用档案的关系,因而各部门零散产生的这部分信用档案管理还很不规范。
(二)信用档案的特点1.原始性。
信用档案是特定的信用主体在社会信用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
信用档案的社会价值直接受记录质量的影响,强调信用记录的原始性是为了体现加强信用档案源头控制(或前端控制)的重要性。
评判信用信息的真实性,保障信用信息的权威性,要有一套严格的征信体系和安全运行体系。
2.凭证性。
信用档案的原始性,决定了信用档案的凭证性。
信用档案既可使记录对象获得向社会展示诚信的媒介,又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诚信稽考的途径;既能够为信用当事人提供信用信息,从而化解信用风险和促成合作,又能够为起诉失信者提供最重要的法律依据,这正是凭证性的集中体现。
3.系统性。
信用档案的来源广泛,内容复杂,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信用情况。
同时,这些信用资料信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映照的,从而构成了关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记录的系统,全面地反映它们的信用状况。
4.动态性。
信用档案是要不断丰富、更新和优化的,这是信用档案区别于其它档案而独具的特性。
信用主体只要存在,介入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就会不断有新的信息产生,只有将信用主体最新的信用信息都及时补充进去,才能保证信用档案内容的准确、完整和真实,使信用档案始终全面、客观地反映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
一般而言,按照国际惯例,个人信用档案内的正面记录保留10年,负面记录将保留7年,因此,对一个曾经有#污点∃的个人来说,仍然有机会重获信任。
5.机密性。
信用档案的一些内容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甚至国家机密。
因此,应该适度控制其扩散和共享范围。
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对未许可人员保密。
二、充分认识建立信用档案体系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信用档案体系,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加强依法治国,规范和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的一向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加入WT O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建立健全信用档案体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一)建立信用档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根本上讲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经济通行证∃。
但是,在市场竞争中,每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不会天然地讲信用。
要杜绝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所需要的信用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经营者的商业行为,使讲信用者得到褒奖,使不讲信用者付出惨重代价。
但是,法律法规的决定性作用不是孤立的、无条件的,其对经营者的奖惩必须以反映经营者信用情况的档案所记录的实事为依据,因此,建立信用档案是市场信用建设的基础,是实施商业信用法规的重要凭据,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工商、司法、税务、质监等部门正在制定和完善各项市场规则并加强执法力度;银行、保险、信用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正在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化规则,提供征信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科学、规范的信用档案体系作支撑。
(二)建立信用档案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起点。
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信用档案,管好信用档案对于丰富信用体系的信息内容、强化信用体系的功能、维护信用体系的信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因为信用档案是信用信息的核心资源,提出建立信用档案,是社会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档案意识综合作用的结果。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以信用档案为依托,这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关键是信用信息的积累与利用系统的构成,信用档案成为信用约束机制得以确立的物质基础。
随着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会为信用经济构筑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安全网,这不仅为回避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前提条件,更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信用档案有利于推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的落实。
信用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
建立信用档案特别是个人信用档案的最直接好处是促进信用消费。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底,全国已发放的个人消费信贷总额达6990亿元,较1997年底增加了6818亿元,增长约40倍,占银行总贷款的比列从0.3%提高至6%。
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占200东岳论丛 2004.1整个信贷比重近年来一般为20%到40%,有的高达60%。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在这些国家里,个人信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个人信用记录的有无和优劣,是个人能否得到信用贷款,能否享受贷款优惠,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得到认可的先决条件。
比如:在美国,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公民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保险号码和相应的账户,该账户记录着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支付等情况,银行在接受客户申请后,可以通过统一联网的专用网络查询该公民的个人信用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贷款或给予优惠,是否需要密切关注其经济活动,是否需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等等。
当前,由于我国个人信用资料缺乏,社会缺少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与监控,使我国的信用卡制度只能算是#储蓄卡∃,失去了信用消费的应有之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消费的发展。
因此,建立信用档案,对于促进个人信用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信用档案体系的几点思考信用档案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
当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档案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信用档案的建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工具价值,在管理方式上有别于一般档案的自主产生与管理。
一个单位既是档案形成的主体,又是信用信息受控的客体。
内容既包括对于活动的自主记录,又包括社会信用管理部门对它的有关记录。
因此,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一是根据WT O透明公开原则,制订统一的征信标准和征信办法,建立有效的征信制度,保证资信调查渠道畅通。
二是鉴于目前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应尽快设立合适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准确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