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观舞记3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第2册《观舞记》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中语文第2册《观舞记》教学设计(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过程: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舞蹈片断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
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散文:《观舞记》。
《观舞记》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3、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
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
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二、整体感知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教学→←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课文探究1、探寻“舞蹈美”: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观舞记》教案优秀10篇语文教案《观舞记》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欣赏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素养。
2、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舞蹈内容的方法。
3、熟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文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艺术的方法。
2、学会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描写。
教具:电教器材学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
(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二、初读,整体感知: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再次阅读文章。
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三、研读课文: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第一叁—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观舞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作者及作品背景。
(3)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观舞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及作品背景。
(3)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欣赏课文,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解决生词和难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示范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欣赏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观舞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解决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欣赏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观舞记》。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舞蹈的作文。
3. 推荐一位自己喜欢的舞蹈家或舞蹈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与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观舞记》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 舞蹈作文评估:审阅学生关于舞蹈的作文,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观舞记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3.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某某省某某人。
1913年到,次年进贝满女子中学学习。
后人燕京大学,1923年毕业。
“五四”运动时,在大学任学生会文书。
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1921年出版《繁星》《春水》两诗集。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30年代初出版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了某某、某某,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吴文藻去日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作者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小橘灯》等作品,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并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常委。
《观舞记》是冰心奶奶在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后写的。
文章用语盲文字来表现舞台艺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和冰心的语言之美。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对舞蹈描写的精彩语句。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1)静穆:安静庄严。
(2)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4)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也说是息息相关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讲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舞技以及作者对舞蹈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观察舞蹈所传达出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感受舞蹈的美;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印度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圈出生词、短语,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读生词、短语,讲解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b) 分析课文描绘的舞蹈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c) 举例讲解作者观察舞蹈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描述一段自己观看过的舞蹈,提高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关于你所喜爱的舞蹈的短文。
答案:例文:我最喜欢的舞蹈是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古典舞蹈。
它以优雅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和唯美的表现力吸引着我。
每次观看芭蕾舞表演,我都会被舞者们的优美姿态所陶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红楼梦》中的舞蹈描写,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中的舞蹈艺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舞蹈视频、讲解课文、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词、短语,了解了印度舞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
《观舞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观舞记》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舞蹈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描绘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看过的舞蹈,交流对舞蹈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舞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词、难句,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五、写作训练1.学生以“我心中的舞蹈”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舞记》,谁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2.教师讲解作者对舞蹈的描绘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描绘舞蹈。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个舞蹈,展示舞蹈的魅力。
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观舞记》过程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舞蹈的作文。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
2.家长评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掌握了舞蹈的描绘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重点语段训练19* 观舞记一、教材简析: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可是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真情的不足,一是作者与卡拉玛姐妹缺乏心灵的交流,二是作者对印度舞和卡拉玛姐妹的表演缺少真实的感动。
散文本来就是主内的,即依托于心灵体验、心灵感悟。
冰心早年的散文和耄耋之年的散文深得公众称许,因为这些散文篇篇都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活脱地展示出来;惟独她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写的散文主外不主内,技艺甚好而感情空疏,个性流失,这篇写于1957年的《观舞记》就是例证。
二、作者简介: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被称为世纪老人。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出版的小诗集有《繁星》(1923)、《春水》(1923)、《冰心诗集》(1932)。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按体裁分卷,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文集。
三、写作背景《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
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也正因为这一大的背景,这篇散文同时也有着应景之作之嫌。
文中所产生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印度舞知识:印度舞分为北印度舞(Kathak)和南印度舞(BharataNatyam)。
北印度舞的音乐为Hindustani,南印度舞蹈则采用了Carnatic音乐,两种音乐节奏和旋律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
《观舞记》重难点讲解
1、对外国艺术的领略与感受:
本文作者是欣赏印度舞后写的一篇观后感,不同的民族,其艺术特色是有区别的,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不仅舞台背景富有宗教神秘色彩,而且舞蹈情节主要表现一些宗教故事。
所幸的是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
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同时我们必须明白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2、华丽而清新的语言特点:
冰心作为女性有着一颗纯洁的爱美之心。
她笔下的语言就像其心一样清新流丽,富有美感,像春水般流入读者心田而获得精神享受。
如文章的开笔就说:“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这几句话不
仅想像丰富,而且音调和谐,文字漂亮,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轻快感。
学生习作:《我爱舞蹈》库车县实验中学七年级(7)尹贝宁今天学习了冰心的《观舞记》让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的确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卡拉玛姐妹俩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美轮美奂的精湛技艺的舞蹈,而且也带来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老师让我们在探究这篇文章美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只是粗浅的认识到,大文学家冰心的文章写得真美,尤其是文中的美词、美句、美段令我佩服不已,我认为作为一个文学家不具备相当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美文的,我更佩服的是冰心能把她所看到的优美舞姿、人物的神情态度和内心情感都描绘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也仿佛进入到了观舞记的大礼堂里一样。
看到这一切,我也情不自禁的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摆弄手的造型,心也随着老师播放的视频舞动起来了,因为我也很喜欢跳舞,上小学时我就在舞蹈馆跟着老师学习跳舞,在小学我也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不少的奖状,我也曾为此而自豪过。
可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要想达到像卡拉玛姐妹俩那样的功底和技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呀,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今天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要好好把握我的特长,努力练基本功,在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独特的构思和灵性把自己的舞蹈功底练扎实一点,希望能在以后的大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的活动中,我班的文艺节目是一大亮点,我们的主题是:“青春与环保”,表演过程既有展示我们青春活跃的欢快节奏的跳跃曲,又有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服饰地T台走秀,令台下观众眼目放光的服装都是我们自己用塑料纸、包花纸、彩纸以及各色线头用粘胶带做成的。
我在表演中尽情的与另外五位同学跳了一段富有青春朝气的现代舞,然后就是十四人的走秀,我们的节目表演完毕后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这更奠定了我对舞蹈的热爱。
好的文章不仅能让阅读者像品尝美味佳肴一样的感觉,还能让幼小的我们萌发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了这篇课文,我更加热爱舞蹈艺术了。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对舞蹈的描绘与赞美。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艺术的魅力”,详细内容涉及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以及通过对《观舞记》的深入学习,体会舞蹈艺术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观舞记》的基本内容,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舞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观舞记》的文本内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舞蹈视频和图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2. 学具:课文《观舞记》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观舞记》,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舞蹈的描绘。
3. 讲解与赏析(20分钟):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舞蹈。
5. 互动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描绘,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主要内容:舞蹈艺术的特点作者描绘舞蹈的修辞手法舞蹈的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舞蹈的文字。
2. 答案示例:舞者如丝般的身姿,如梦似幻的舞步,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初中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优秀6篇)《观舞记》教案篇一一、导入:舞蹈是一门艺术,是最为优美的肢体语言,是难描的画,是心灵的诗。
舞蹈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让完全不同的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让我们跟随冰心女士一起来领略印度舞蹈艺术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铺垫1、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我们曾学过她的《荷叶母亲》。
2、关于印度舞蹈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
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配合多媒体图片讲解) (视频播放印度舞蹈)三、解读文本带着发现的眼光寻美请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之情。
(引出“飞动”一词)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活动一: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 ”说话。
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
有一种宗教氛围,具有鲜明的印度特色。
明确: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美在“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有一种妩媚之情在眉目间展现,未舞先有情。
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美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有一种柔媚而娇美。
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美在“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有一种飞动的美。
卡拉玛。
拉希曼的神态美,美在“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神采飞扬的舞姿表现故事的悲欢离合。
卡拉玛姐妹的动作美,美在“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舞技的高超在这动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