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护理学护师: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试题1、单项选择题患儿女,3岁。
因发热4天入院,有流涕、咳嗽、流泪,眼结膜充血,颊黏膜上可见Koplikspot,处理正确的是()(江南博哥)A.如无并发症,隔离至出疹后5天B.接触该患儿的易感者可不必隔离C.接触该患儿5天以内者均需隔离D.易感者均应隔离至接触患者后10天E.密切接触该患儿的易感者应出院答案:A解析:根据本例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麻疹,无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若接触后接受过免疫制剂者则延至4周,故本题选A。
解题关键: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成毒活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体弱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应及早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
【考点】:麻疹的护理要点2、单项选择题发热3~4天出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期热更高()A.幼儿麻疹B.麻疹C.风疹D.水痘E.猩红热答案:B3、单项选择题关于水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疹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B.仅由呼吸道传播C.皮疹呈向心性分布D.病人是唯一传染源E.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0天左右答案:B4、单项选择题关于中毒性痢疾的特点除外的是()A.全身中毒症状早于消化道症状B.腹痛明显C.突起高热、抽搐昏迷、休克和呼吸衰竭D.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E.脑型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答案:B5、单项选择题患儿男,1岁。
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经常出现低热、盗汗,医师嘱先做结核菌素试验,请问结核菌素试验做皮内注射的部位为()A.右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B.右前臂掌侧中下2/3交界处C.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D.左前臂掌侧中下2/3交界处E.左前臂背侧中下1/3交界处答案:C解析:常用的结核菌素试验为皮内注射0.1ml含结核菌素5个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一般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作皮内注射,使之形成6~10mm的皮丘,故选C。
第十七章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麻疹2.麻疹粘膜斑(柯氏斑)3.百日咳4.流行性腮腺炎5.原发型肺结核二、选择题1.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呼吸道传播B 虫媒传播C 消化道传播D 血液传播E 皮肤接触传播2.关于水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B 以全身出现疱疹为特征C 感染水痘后可持久免疫D 水痘痂皮有传染性E 冬春季发病率高3.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腮腺炎病毒所致B 是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C 腮腺部位皮肤红肿D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E 隐性感染者可为传染源4.早期发现麻疹的最有价值的依据是:A 呼吸道卡他症状B Koplik spotsC 颈部淋巴结肿大D 1周前有麻疹接触史E 躯干有皮疹5.典型麻疹的皮疹特点是A 红色粟粒疹B 疹间无正常皮肤C 玫瑰色斑丘疹D 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E 出血性皮疹6.麻疹的隔离期是A 隔离到起病后1周B 隔离到出疹后1周C 无并发症隔离到出疹后5天D 隔离到疹退后3天E 隔离到疹退后21天7.水痘患儿限制使用的药物是A 无环鸟苷B 孔雀绿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丙种球蛋白E 抗菌素8. PPD试验(+++)表明A 硬结直径<5mmB 硬结直径5~9mmC 硬结直径10~19mmD 硬结直径20mm以上E 注射部位有水疱、坏死9.以下描述不符合原发性肺结核临床特点的是A 可出现白日咳样痉咳B 可不出现任何症状C 肺部体征明显D 可出现肝脾肿大E 可有疱疹性结膜炎10.小儿感染结核菌后至PPD试验阳性的时间是A 2~4周B 4~8周C 8~10周D 10~12周E 12~16周11.麻疹前驱期症状不包括A 发热B 咳嗽、流涕C 麻疹粘膜斑D 食欲下降E 尿频、尿急、尿痛12.判定结核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 脑脊液压力增高B 脑脊液蛋白增高C 脑脊液氯化物降低D 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E 脑脊液中糖降低13.小儿结核病最多见的类型是A 原发性肺结核B 浸润性肺结核C 肠结核D 粟粒性肺结核E 结核性脑膜炎14.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的出疹性疾病是A 麻疹B 幼儿急疹C 风疹D 猩红热E 水痘15.发热3-4天出疹,出疹期体温更高的疾病是A 麻疹B 幼儿急疹C 风疹D 猩红热E 水痘16.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症状是A 明显头痛B 性情改变C 嗜睡D 脑膜刺激征E 惊厥17.抗结核治疗时首选与必选的药物是A 异烟肼B 吡嗪酰胺C 乙胺丁醇D 胺硫脲E 乙硫异烟胺18.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是A 昏迷、惊厥频繁发作B 脑膜刺激征C 颅神经受损D 腹壁反射消失E 偏瘫或肢体瘫痪19.麻疹的出疹顺序是A 头面--耳后--躯干--四肢末端--全身B 耳后发际—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C 四肢末端—头面—躯干—背部—胸部D 四肢末端—躯干—头面—耳后发际E 四肢末端—头面—耳后发际—前胸—后背20.麻疹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A 脑炎B 肺炎C 喉炎D 心内膜炎E 结核病恶化21.患儿2岁,高烧4-5天,1天来全身出疹,为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疹间皮肤不充血,精神食欲差,伴有流涕畏光,咳嗽重,最可能的诊断是A 麻疹B 风疹C 幼儿急疹D 猩红热E 水痘22.护士门诊分诊,早期发现麻疹的最有价值的依据是A 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充血B 口腔粘膜柯氏斑C 颈部淋巴结肿大D 1周前有麻疹接触史E 身上有皮疹23.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A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B 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C 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D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E 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24.百日咳痉咳期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B 发热C 咳嗽日轻夜重D 白细胞数增高E 颈面部水肿25.水痘的出疹顺序是A 躯干、头皮、脸面和四肢B 躯干、四肢、头皮和脸面C 头皮、脸面、躯干和四肢D 四肢、躯干、脸面和头皮E 先脸面、后躯干和四肢26.对流行性腮腺炎腮肿的护理,不合适的措施是A 肿胀处可冷敷B 腺肿处可用醋调青黛散外敷C 宜进食易消化和清淡的软食D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E 多进食水果,果汁26.观察PPD反应结果的时间为A 12小时B 12-24小时C 24-48小时D 48-72小时E 72小时27.PPD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A 小儿PPD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B 小儿PPD强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结核C PPD硬结5mm以上为强阳性D PPD强阳性表示病情较重E PPD强阳性表示曾接种过卡介苗28.结核患儿PPD阴性,不包括A 初次感染4-8周内B 严重结核病C 1岁以内患儿D 合并麻疹E 合并重度营养不良29.结核自然感染,PPD阳性反应的特点,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硬结质地硬,颜色深B 反应持续时间可达7-10天C 硬结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脱屑D 硬结直径多在15cm以上E 自然感染后PPD阳性持续2-3年30.结核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 脑脊液压力增高B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C 脑脊液放置24小时有薄膜形成D 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E 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降低31.小儿结核病最多见的类型是A 原发性肺结核B 空洞型肺结核C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D 粟粒性肺结核E 结核性脑膜炎32.典型水痘皮疹的特点不包括A 呈向心性分布B 初起为细小红色斑丘疹C 同时并存丘疹、水疱疹及结痂D 结痂脱落常有瘢痕E 皮疹常分批出现,每批历时1-6天33.患儿,6岁,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见,四肢末端稀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疱,痒感重。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2-(1)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1. 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需的3个环节是A.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C.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E.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答案:B2.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B.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C.有传染、流行性和季节性D.有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播媒介E.有病原体、流行性和免疫性答案:E3. 传染病房内半污染区的区域是A.值班室B.更衣室C.走廊D.库房E.病室答案:C4.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3个因素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答案:A5. 降低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最主要的措施是A.自然感染B.隐性感染C.病原体变异D.人工主动免疫E.移入免疫人群答案:D6. 典型的麻疹皮疹的特点是A.出血性皮疹B.皮疹普遍充血,有红色粟粒疹C.疹间无正常皮肤D.玫瑰色斑丘疹E.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答案:E7. 麻疹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病人的隔离期分别是A.起病后5天,起病后10天B.出疹后5天,起病后10天C.出疹后5天,出疹后1天D.疹退后5天,疹退后10天E.出疹后5天,疹退后10天答案:C8. 水痘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观察体温,积极给予降温处理B.衣服被褥柔软、舒适C.保持皮肤清洁D.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E.面部破溃处可涂甲紫答案:E9. 猩红热的致病病毒主要是A.A组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球菌D.大肠杆菌E.副大肠杆菌答案:A10. 百日咳痉咳期主要临床特点是A.阵发性痉挛性咳嗽B.发热C.咳嗽日轻夜重D.白细胞数增高E.颈面部水肿答案:A11. 百日咳患儿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保持室内空气新鲜B.避免寒冷刺激C.注意并发症的发生D.保持呼吸道通畅E.尽量让患儿多食答案:E12. 百日咳主要的护理问题是A.有窒息的危险B.气体交换受损C.清理呼吸道无效D.营养失调E.潜在并发症:肺不张答案:A13. 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受累腺体的化脓性炎症B.受累腺体的非化脓性炎症C.腮腺的充血、肿胀D.腮腺的充血、肿胀及粒细胞的浸润E.受累腺体的充血、肿胀及粒细胞的浸润答案:B14.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体液传播D.接触传播E.虫媒传播答案:A15.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措施是A.隔离病人B.切断传播途径C.对易感儿进行预防接种D.对接触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E.以上都不对答案:C16. 中毒性痢疾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高热B.吐泻不止C.明显脓血便D.感染性休克E.惊厥答案:D17. 中毒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痢疾杆菌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B.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C.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引起病情加重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形成溃疡E.机体免疫力低下答案:A18. 典型痢疾病人粪便镜检结果是A.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B.大量脓细胞C.大量红细胞D.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E.大量脓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及红细胞答案:E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 患儿女,6个月,因肺炎及营养不良住院。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一、儿童传染病概述儿童传染病是指儿童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这些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二、儿童传染病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家长应按照医生建议,按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2.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洗脸、刷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3.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传染病患者,避免与患病的动物接触。
4.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5.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三、儿童传染病症状及治疗不同的儿童传染病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方法:1.麻疹:发热、咳嗽、流鼻涕、畏光、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风疹:发热、咳嗽、流鼻涕、耳后淋巴结肿大、眼结膜炎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3.流行性腮腺炎:发热、头痛、呕吐、腮腺肿痛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4.水痘:发热、头痛、咳嗽、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5.手足口病: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疱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四、儿童传染病护理及康复1.隔离: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同时,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单位等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饮食调理:患病期间,孩子食欲较差,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多喝水以利于排毒。
4.心理支持:患病期间,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应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疑似传染病患儿消毒隔离制度
一、疑似传染性疾病的患儿与传染性疾病的患儿安置不同隔离病区,挂上隔离标识,专人护理。
二、非本科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入室前按要求做好防护。
三、新生儿隔离病房内的物品专人专用,病室内固定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吸引器等,个人物品不得带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手卫生规范。
五、正确应用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清洁。
六、病室内所有废弃物均视为感染性(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
密封后出室,在套一层黄色塑料袋,并进行标记。
七、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安全管理猩红热的概述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者发热、咽痛、皮疹等临床表现。
病情一般可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严重病例出现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儿童是猩红热的主要感染人群,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流行。
因此,对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和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隔离措施猩红热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对患者需实行隔离措施,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具体隔离措施包括:1.将患儿独立隔离,单独居住或单独加强隔间。
2.佩戴口罩、手套等隔离措施。
3.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消毒。
4.保证患儿的个人卫生,清洁身体和环境。
药物治疗猩红热的治疗一般应在医院内进行,定期检查患者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治疗和镇痛退烧等辅助治疗。
饮食调理猩红热患儿应遵循饮食调理原则,包括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蔬菜水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过度等不良饮食习惯。
安全管理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对猩红热患儿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定期消毒和清洁机构内环境、设备等,严格实行医院感染处置方案,有效防控疾病传播。
家庭安全管理猩红热患儿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家庭也应做好防控工作。
如:定期通风消毒房间,对儿童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进行清洁和消毒等。
家长或监护人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巧,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营养等。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多和家人交流、陪伴且不过多提及病情。
总结猩红热对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流行,对于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和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隔离、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措施,以及加强防范、加强感染控制、规范治疗等安全管理手段。
同时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协作意识。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1.猩红热患儿应隔离到A.体温正常B.症状消失C.青霉素治疗后10天D.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答案:E2.水痘患儿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是A.维生素CB.糖皮质激素C.对乙酰氨基酚D.阿昔洛韦E.维生素B12答案:B3.水痘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食物传播B.虫媒传播C.土壤传播D.体液传播E.接触传播答案:E4.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的作用机制是A.解除气管痉挛B.减少并发症发生C.使机体产生免疫力D.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E.杀灭白喉杆菌答案:D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重要的传染源是A.带菌者B.重型患者C.轻型患者D.羊E.急性起病者答案:C6.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期为A.腮腺肿大前6天至腮腺肿胀消失B.腮腺肿大开始至腮腺肿胀消失C.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7天D.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E.腮腺肿大开始至腮腺肿胀消退后9天答案:D7.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A.儿童及青少年B.青壮年多见C.普遍易感D.6岁以内者不患病E.以1~3岁儿童多见答案:A8.关于麻疹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对症治疗B.预防感染C.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D.中药透疹治疗E.用频谱仪照射加速皮疹消退答案:E9.下列疾病可引起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的是A.流行性腮腺炎B.水痘C.猩红热D.麻疹E.风疹答案:A10.猩红热患者取咽拭子可见A.多核巨细胞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葡萄球菌D.白色念珠菌E.埃可病毒答案:B11.有关麻疹的护理错误的是A.发热时应用药物或物理方法迅速降温B.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C.多饮开水D.及时清除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E.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答案:A12.水痘临床症状为A.水痘为自限性,一般7日左右自愈B.帕氏线C.疹退留有色素沉着D.皮疹连续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皮疹E.潜伏期为1~12天答案:D13.麻疹的检疫期为A.7天B.18天C.21天D.28天E.32天答案:C14.关于麻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通过飞沫传播B.病人是唯一传染源C.感染后可终身免疫D.前驱期无传染性E.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有传染性答案:D15.关于水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疹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B.仅由呼吸道传播C.皮疹呈向心性分布D.病人是唯一传染源E.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0天左右答案:B16.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B.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C.经飞沫传播D.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E.易并发中耳炎答案:E17.不符合猩红热的特点的是A.皮疹间皮肤正常B.口周苍白圈C.杨梅舌D.帕氏线E.脱皮后无色素沉着答案:A18.猩红热易出现的并发症是A.肺炎B.睾丸炎C.脑炎D.急性肾小球性肾炎E.急性胰腺炎答案:D19.对流行性腮腺炎腮肿的护理,以下不合适的是A.可进食水果、果汁和补充维生素C片B.肿胀处可冷敷C.腺肿处可用醋调青黛散外敷D.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E.宜进易消化和清淡的软食答案:A20.关于中毒性痢疾的特点除外的是A.全身中毒症状早于消化道症状B.腹痛明显C.突起高热、抽搐昏迷、休克和呼吸衰竭D.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E.脑型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答案:B21.中毒性痢疾时的护理要点不包括A.观察生命体征B.用药前作大便培养C.防止肛门和直肠脱垂D.记录大便次数、性状E.做好抢救的准备答案:C22.有关传染病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A.管理好传染源B.早发现,隔离传染病人C.早报告,甲类传染病农村不超过48小时D.免疫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答案:C23.治疗儿童中毒性菌痢不宜选用的抗生素是A.阿米卡星B.卡那霉素C.头孢噻肟D.诺氟沙星E.氨苄西林答案:D24.下列哪类生物属于寄生虫A.病毒B.细菌C.衣原体D.支原体E.医学原虫答案:E25.一般传染病的前驱期持续的时间为A.0~1天B.1~3天C.4~5天D.5~6天E.7天答案:B2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有病原体B.有可控性C.有传染性D.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E.有感染后免疫性答案:B27.下列哪项属于麻疹病毒A.副黏液病毒科B.反转录病毒科C.黄病毒科D.小RNA病毒科E.小mRNA病毒科答案:A28.下列哪项是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A.粪-口传播B.血液/体液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D.接触传播E.母婴垂直传播答案:C29.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草绿色链球菌B.猩红热的传染源主要是大猩猩C.猩红热的病原体外界生活力很弱D.猩红热的病原体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称为红疹毒素E.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不能引起化脓性病变答案:D30.下列哪项是腮腺炎病毒的特点A.腮腺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B.对外界抵抗力弱C.属于DNA病毒D.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人体E.主要感染青壮年答案:B31.下列哪项是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特点A.由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B.危重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C.主要通过接触传播D.病后免疫力持久E.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答案:E32.下列哪项检查对确诊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A.血常规B.尿常规C.心肌酶谱D.麻疹IgM抗体E.鼻咽分泌物培养答案:D33.下列哪项不是麻疹的治疗原则A.病毒唑是治疗麻疹的特效抗病毒药物B.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C.以预防感染为原则D.有并发症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E.对麻疹患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答案:A34.下列哪项不是水痘的治疗原则A.可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B.可使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C.可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免疫治疗及血浆支持D.首选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E.高热时可给予解热药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答案:B35.下列哪项可能是猩红热患儿的血常规的检查结果A.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占40%以.上B.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60%~80%C.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80%以上D.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答案:C36.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虫媒传播B.血液传播C.飞沫传播D.消化道传播E.接触传播答案:C37.下列哪项是确诊猩红热的依据A.有发热、咽痛、周身出现密集分布的斑丘疹B.血中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抗生素治疗有效D.病人中毒症状重或伴有休克E.咽拭子或病灶病原体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答案:E38.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食物传播B.虫媒传播C.飞沫传播D.消化道传播E.血液传播答案:C39.下列哪项是治疗猩红热首选的药物A.青霉素B.红霉素C.链霉素D.氯霉素E.头孢菌素答案:A40.下列哪项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特点A.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C.部分患者可出现脂肪酶减低D.病程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E.不容易出现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答案:D41.我国法定传染病当中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和霍乱B.鼠疫和伤寒C.霍乱和伤寒D.鼠疫和出血热E.霍乱和出血热答案:A42.根据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规定,传染病分为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E.六类答案:B43.关于法定传染病分类,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流行出血热属于丙类传染病B.狂犬病属于甲类传染病C.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D.风疹属于乙类传染病E.肺结核属于丙类传染病答案:C4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复发答案:A45.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虫媒传播性疾病A.麻疹B.流行性腮腺炎C.猩红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E.水痘答案:D4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可与其他人同一病室C.农村要求6小时内上报D.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E.对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期限应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答案:B47.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A.协助传染病诊断B.流行病学调查C.确定检疫期限D.确定治疗方案E.估计病情和预后答案:C48.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是()。
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护理方案
简介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高发、传播快。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护理方案,帮
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病儿童。
护理方案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通风,及时开窗换气,减少病
毒滞留。
2. 维持室内湿度:适当增加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有助于缓解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3. 饮食调理: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增强免疫力。
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4. 适当休息:患病期间,尽量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
于恢复身体健康。
5. 衣物保暖: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给儿童添加或减少衣物,
保持舒适的体温。
6. 症状缓解: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儿童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7. 保持卫生:定期更换被褥、衣物等,保持卫生环境清洁,减少细菌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1. 避免患病儿童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以防传播病毒。
2. 定期观察患病儿童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3.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提前预防和发现疾病。
以上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效果观察小儿肺炎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它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因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易导致病毒传播,从而引起小儿肺炎的发生。
小儿肺炎的病因复杂,治疗也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小儿肺炎的护理十分重要。
优质护理对于小儿肺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小儿肺炎的护理要点、优质护理的作用及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儿肺炎的护理要点1. 隔离措施小儿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护理人员应穿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将患儿单独隔离,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
2. 喂养小儿肺炎患儿常因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影响食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进行喂养,并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3. 保持通畅呼吸道小儿肺炎患儿常伴有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注意保持患儿在舒适的气温和湿度环境中。
4. 观察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脏状况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5. 心理护理小儿肺炎患儿常因生病而情绪低落,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关爱和安抚,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二、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作用1. 促进康复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者中能够促进其康复。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免疫功能,加速病情的好转,促进患儿的康复。
2. 减少并发症小儿肺炎患者由于疾病的缘故,容易引起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脓毒症等。
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3. 提高治疗效果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